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色,并各不混乱,即知呼吸出入量之增减。以普通人年龄推之,二三十岁者出少入多,五六十岁者出多入少。这就是所谓的观息观。
还息即观想呼吸之气渐次变为藏文唵、阿、吽真言三字,于是变业气为智气。
三字观法是,呼气外出变为“唵”字,白色,代表佛身;吸气内进变为“吽”字,蓝色,代表佛意;气住则变为“阿”字,红色,代表佛语。观三字,必观藏文,直立空中,大小不拘,笔划细而明亮。这样转出、入、住气变成三字,可以通解遍身脉结之气,使其渐次尽入中脉。这就是所谓的还息观。
净息即内外呼吸渐次至于停灭。由于以上修持,支脉解而中脉开,业气尽而智气现,自性清净将从此显。这就是所谓的修净之方便法门。
宝瓶气,又称瓶风、风瑜伽等。其修习先吐气三口,清除体内浊气,徐徐自鼻吸入新鲜空气,气封于密(即下丹田)处,住气越久越好,然后喷出。 宝瓶气修法之目的,在于修心使离息而独立,使心息不依,纵有想念起落,也不为息所影响。本修法换气息停灭,则心缘境为气所引起之妄念,也随之而尽绝。心之造像,纯因心激荡而起,气停则心之激荡亦平,想念自止。
不专注于物体瑜伽又分为切断想念法、放任想念法和心不动想念法三种。
切断想念法又称切念法。此修法是,一念方生,刹那间齐根切断,如空中闪电。人在禅定中,因心受激动感应,想念继续生长,即使一念抑制,继起之念,纷至沓来;应以警觉心继续抑制。于是一有想念萌芽,刹那齐根切断,继续禅定。 放任想念法又称纵念法。此修法是,修持者漠不关心,不管不理,即非随他去,也不阻止。正如牧童放牛羊于原野,任其散漫行动,而修持者继续禅定。因此,想念也不再发生,心就到达安止境。对此噶举派大师有言:“心不整治则自明,水不扰动则自清。”
瑜伽大师米拉日巴也曾讲道:“放任心于本元而不加整治者,则‘明’可生;心于彼境而如平静流水者,则‘明满’;完全放弃整治但纵任之,则心永‘安止’。此为瑜伽行者不可不知者。”
也就是说,心若束缚之,反欲奔驰于十方;若放任之,反而得安止不动。
对于心不动念法,瑜伽大师米拉日巴曾讲道:“心住本来不变之境,正知开朗,此境相续,有如静流,圆智可证,咄尔行者,必毋造像,亦毋调伏,永持寂静。”其意思是,心不动念法能使心保持在绝对安止之境中。此法又有四种具体修法: 第一法,修炼者最初入定,易紧张,使用刹那切断念头法,但想念纷至沓来,切不胜切,当疲劳时,转变方式,用放任想念法。如太放纵,修炼者又会失之怠惰。因此,禅定必须均匀,犹如捻婆罗门线,细而均匀,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张弛得宜,操纵合度,则心得安止。
第二法,使心与想念隔离,如斩绳二段,以不屈不挠的决心,维持不分心的警觉。这种方法叫作“斩绳二段法”,此法使心隔离所有心智作用。
第三法,儿童观画法。此法犹如儿童以非常的心智警觉,看寺中壁画,随念显现,不予分别,不予取舍。
因练习身心不认知状态,感觉身浮在空中,发生幻觉或出现幽灵,既不因悦而取,也不因不悦而舍。这种既不抓紧也不阻止视觉的方法,叫作儿童观画法。
第四法,象体无觉法。以大象比喻心,象皮特别厚,虽然遇到荆棘之刺,但不怕被刺,毫无所觉,坦然自在,这样心也就不为所动了。
当心安止,认知发生时,防止意识及被防止的想念,被引来相对,即一个想念防止另一个想念发生。当想念起时,既不阻止,也不为所动,这种状态称象体无觉法。此时心的状态如同海洋平静无波,所以又称为最后安止境。
当修炼者正确明白了动与不动不可分的奥妙时,就叫作“妙观察智”,知一切为一元。
2、通过宇宙意识
通达宇宙意识,即离戏瑜伽法,为大手印四瑜伽法之一。离戏瑜伽是分析动与不动的本性,并通达宇宙意识,此法又分为分析动与不动、通达无上菩提和无生瑜伽禅定三部分。
分析动与不动,就是分析心之动与不动,首先在不认识的安止状态下,出现妙观察智,然后再观察:当心不动时,不动的真实本性是什么?心如何保持不动,又如何从不动变动?当动时,是否保持不动时的安静?在保持不动状态时,是否有动?动与不动有何差别?动(或念)的真实本性是什么?动如何变成不动?这样设问,玄妙莫测,并可唤醒超越之智。
通过设问修炼者始知“动’即非异于“不动”,“不动”也不异于“动”。当如此观察对“动”与“不动”的真实本性,仍然没有悟透,应观察妙观察智是否有异于“动’与“不动”。经过这样明白的智力分析,修炼者就会发现观察者(心)与被观察者(想念)是不可分别或分离的。因不可分离的真实本性,不能认知,这种境界被称为“心行处灭”或“言语道断”。
通达无上菩提,即任何思想、观念或模糊或扰乱的感情发生,既不放弃,又不控制;应允许它们自起自落,自生自灭,不去引导或促其成型,修炼者仅认识即可。如此长期保持,念因未被放弃,其实相(或自性空相)会自然呈现。
修炼者仅认识想念,无取无舍,就可了解到能舍弃的心与被舍弃的想念两者不可分离,心即获得解脱。这种解脱技巧,叫作“练习崇高道的精髓”或“禅定之反面法”。这种修返观之法,即用真心,不偏不倚,无我无私的立足点,观察一切有情众生还未获得自心真相和解脱自在,于是就产生无限同情的大悲心。这就叫作通达无上菩提法。
无生瑜伽禅定,此法又分为现在、过去和将来三时之禅定、心与物之分析禅定和单一与多数之分析禅定三部分。
现在、过去和将来三时禅定,首先从三个时间的观点分析,过去的念现在已经灭了,而未来的念,到现在还没有发生,现在的念瞬间即失,变成过去。未来的念,立即会变成现在,或过去。这种生而即灭唯是幻空,在禅定中始觉一切幻象如同时间一般,幻而不实。一切幻象本身不存在,都是由心示现。这种修炼法是为了认知生死及时间的不实存。
心与物之分析禅定,从物质与非物质的观点,对有情之心加以分析,说明心是物质或是非物质。
如果心是物质,修炼者在进入禅定之后,能观其为实在的。但从妙观察智的观点来看,心不能称为任何实物,不能归入物的一类。再用妙观察智进一步分析,心又不能列入非物一类,也不能证明其不存在。因此,心既非物,也不是非物,不能放在任何一边,所以被称为“中道”。
所谓“中道”者,既不是“是”,也不是“非”,佛教经典上说:“一切是”是一个极端,“一切不是”又是另一个极端,都是边见,离于二边,即是中道。空非一无所有,“非有非空”即是中道。有情之心,为一切真理之源泉。一般人为无明束缚、为幻象所惑、自心不明。有情之心,即为八识。八识也为真如示现之幻象。因八识含有一切种子,而菩提(即真如)也含有一切,故能相应,有情可证得无上菩提。
这种信念的建立,非来自演绎法、归纳法,而源于上师的慈教。这是各人自有的宝藏,只是能注意或不注意而已。因此,这种教导,被称为大真理。正如倡云:“上师所教深入心,启示各人自开悟,悟自身中各怀有,垂手即得无价宝。”
单一与多数之分析禅定,从单一与多数的观点,对有情之心加以分析:心是一个还是数个?如果是一个,为什么能示现种种幻象?如果是数个,又为何所有的心都必须与真空体性不可分离。
如此观察,修炼者就能明白,心不可数,既非单一,也不是多数。单一是一边,多数是另一边,不住两边,这就叫作不住于完全寂静的大手印境。修炼者在禅定中,除妙观察智外,无所发现。因此,大手印,即实相,又称为真空体性。
因禅定结果,一切误认为实在者,均已消除,一切皆幻,犹如魔术师所表演的幻术。这就是离戏瑜伽。
总之,离戏瑜伽的主旨,是以妙观察智为基础、通过内省分析,以不偏于空有以见实相的中道观想,达到明心见性,通达无上菩提为目的。
3、化心物为一元,不可分离
化心物为一元,不可分离,即一味瑜伽法。因为一味瑜伽化心物为一元,为一整体,不可分离。认为物者,是一切幻象。以睡与梦为喻,认知一切幻象为心所示现。如梦中所见一切,都不离于心。同样,修炼者醒时所感一切幻象,无异于无明生死长眠中的梦境。如果离开示现幻象的心,一切幻象并不实际的存在。所以,任何念起或幻想产生,我心放松而不依随,从而要了解到一切外在幻象与修炼者的心及其内在幻象不可分离,并化成一整体。正如米拉日巴所说:“昨夜梦中所梦见,种种不外汝一心,梦即瑜伽士之师,汝诸弟子当了知”。
以水与冰为喻,以知本体与幻象为一元。认为:所有幻象,本身虽然不实际存在。然为本体所示现。又本体不造任何事物,但示现任何事物。因此,幻象与本体原为一元,同一本性,可以水与冰为喻,表明幻象就是本体。
修炼者在进行修炼时还认知三个双重:极乐与空;净光与空;智慧与空。三者合为一元,则是了解所有体验为一整体,不可分离。具体讲,极乐与空、净光与空、智慧与空,三者各为两相,实则各合为一元。空者,本体的阴影和幻象的本源。极乐者,正觉启迪之乐。净光者,内在的光明。智慧者,为般若,即无上菩提。正如佛经上所说:“若人全了解,一切皆一如。除此一如外,更无其他法、所持诵者一如,所观念者一如,一切瑜伽行,皆惟此一如。
以水与波为喻,化一切为一元。认为:波由水兴,同样,一切现象均由心所示现,而心之本性为真空。正如“一切皆由心生故,汝心即是汝上师”。这个真理,为一切真理的总真理,即总摄一切之一。修行者如了解了这一真理,就能认识一切有情之心的真空体性。换句话说,由于自我的特性,真理为无明所遮盖。修炼的目的,就在于除去无明、恢复自性光明。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用言语很难表达清楚,主要靠修炼者的信念、决心,以及功夫去体验。如果修炼者不能深入禅定,犹如瞎子摸大象,那将难以掌握全貌。
4、进入大解脱、大智慧的境界
进入大解脱、大智慧的境界,即无修瑜伽,别称为无禅瑜伽,为大手印四瑜伽法之一,也是四瑜伽中最高的瑜伽境地。
无修瑜伽,是修炼四瑜伽法的高级阶段修炼者如能进入这一阶段的修炼,那么所修之念及其功法都能运用自如,也就是说进入大解脱、大智慧的无碍自由境界。这一境界以俱生无染的无上菩提(大手印),化一切为法身。当已降服的无明,能一时清除,说明功德圆满,瑜伽修炼也可停止。至此再也没有什么道可修,修炼者大功告成,已证得了俱生大手印,也已到达无余涅槃之境界。所谓“涅槃”,也可译为“圆寂”。圆是指圆满一切智德,寂是指寂灭一切惑业,又有不生不灭的意思。正如佛经光明心所说:“禅定,本为证取顿觉境界的方法。证入之后,禅定不复需要,犹如行人乘筏渡河,即达彼岸,则筏无用矣!”上述涅槃境界,就如同已经到达的彼岸世界。
三、萨迦派及其“道果”法
A、萨迦派简说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该宗派最初是由昆·贡却杰布(1034—1102年)创立。贡却杰布自称是吐蕃时期的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他从小随父亲释迦慧学习宁玛派教法。长大后赴后藏拉堆地方的木古垅寺,亲近卓弥·释迦益西(993—1075年)译师,修习新密法,卓弥给贡却杰布特别传授了“道果”法这一新密法。之后,贡却杰布在后藏仲曲河谷边买了一块土地,于公元1076年创建了一座寺院,因为建筑寺院的地方是一块白色的土地,该寺便起名为萨迦寺,“萨迦”一词藏语的意思是灰白色的土地。后来萨迦寺作为基地,形成了一个宗派,此派也就命名为“萨迦派”。另外,萨迦寺的墙上刷红、白、蓝三种颜色,不少学者以此为由在自己的著作或文章中,将萨迦派俗称为“花教”,这种称呼极其不妥。
十三世纪,萨迦派受到元朝中央的册封和支持,在西藏第一次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从此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萨迦派的势力也因此而遍及整个藏族地区,元末明初,萨迦派的法王权势被噶举派夺取,其实力逐渐衰落。
萨迦派从贡却杰布开始就决定其法位以家族相传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