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评传-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
少年时代的文艺
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①周作人也曾说,当时学堂里教算学以至格致还不要紧,因为这可以算古巳有之的东西;唯独洋文最是犯忌,中西学堂以此成为众矢之的。南京的学堂,不但教授夷语,而且有些根本上就是武备性质的,绍兴人自然更要看不起。所以当鲁迅进了南京学堂
的时候,本家叔伯辈便有人直斥之曰:〃这乃是兵!〃因为好男不当兵,这就十足表示其人之不足道了。
鲁迅往南京去,第一个进去的学校是江南水师学堂,到了第二年,改进了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矿路学堂的功课,以开矿为主,造铁路为副,
都用本国文教授,三年毕业。就只办了他们那一班,到了辛丑冬季,他们毕
业,就停办了)。他们的祖父,本来从杭州写信叫他们进杭州的求是书院去,
但书院除了膳宿免费以后,还得筹点别的用度的钱;他们还是没有办法,只好
到南京去了。〃水师〃和〃矿路〃学堂,当初虽然要住膳费,但甄别及格补缺之
后,一切均由公家供给,且发给赡银,这于穷学生是很适宜的。鲁迅自言在水
师学堂时,一星期功课,几乎四整天均是英文,一整天是汉文,一整天是做汉
文(后来改为五整天是洋文),这对于他们接受外来文化,开拓文艺的境界,大
有裨益的。我们且看周作人辛丑日记所载,当时他们巳经在看《包探案》、《长
生术》、《巴黎茶花女遗事》这一类的书了。周作人曾说:他们所看汉文书于后
来有点影响,乃是当时书报,如《新民丛报》、《新小说》,梁任公著作,以及严几道、林琴南的译书,这些东西,那时如不在学堂也难得看到的。他又说到《天
方夜谭》所引起的兴趣,这是他们所开辟的文艺新天地。
鲁迅在南京的回忆有一段生动的描述:〃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
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头便道:^'赫胥黎独处
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凯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唯有天造草昧……,哦!原
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 一口气读下去,4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
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①这就带他进人现代化的世界中
去了。
从前,刘半农曾经送过鲁迅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当时的朋友都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自己也不反对。孙伏园也曾替这副联语下过详细的注解,他说鲁迅研究汉魏六朝思想文艺最有心得,而且他所凭借的材料都是以前一般学人不甚注意的,例如小说、碑文、器铭等等。尤其对于碑文,他所手抄的可以说是南北朝现存碑文的全部,比任何一家搜集的都丰富。而且工作态度最为精审,《寰宇访碑录》和续录所收的,他都用原拓本一一校勘过,改正许多差讹以外,还增出不少材料。因此在他的写作上,特别受有魏晋文章的影响。我想除了他所说的这种因由以外,鲁迅的爱好魏晋文章,盖受章太炎先生的影响,太炎认为魏晋的论文最高,〃持诵文还不如取《三国志》、《晋书》、《宋书》、《弘明集》观之,纵不能上窥九流,犹胜于滑泽者〃。他的文体,巳经是魏晋文章,所以他的弟子,多少都受他的影响,不独黄侃、朱希祖如此的。近来,看了周作人所引用的旧日记,觉得鲁迅的旧文学修养,也和他的艺术修养一样,有着幼年时期的底子的。
鲁迅的祖父,介孚公是有名的翰林,上文已提及。他所藏的书虽没有玉田那么多,就周作人所开的看来,也有《十三经注疏》、《四史》和《纲鉴易知录》、《说文新附考》,此外还有《王阳明全集》、《谢文节集》、《文史通义》、《癸已类稿》;我们看了周作人的文学,可以知道《文史通义》、《癸巳类稿》这两种书对他思想的影响(他也说到经策统慕中所收的丁晏校本、陆玑《诗疏》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他们幼年时,巳经接受了《说文》、《尔雅》的知识了)。他的
庚子年日记中,保留了一篇鲁迅《祭书神》文: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岙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今之夕兮除夕,香焰梱缢兮烛焰赤。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今夜长。人喧呼今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缃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盘鱼。寒泉今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君之
? 1圍^1圍了1^國义…國…國…國…國;?:?、X! ?,,
来兮母徐徐。君友淬妃兮管城侯,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不
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囊鱼之来游,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阚今增君羞。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宁召书癖今来诗囚。君为我守今乐未休,他年芹茂而稚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这是他早期的文字,当然没有什么新的见地,却使我们了解他的初期文
字,巳经受了《楚辞》、《文选》的影响了。
从周作人的日记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们兄弟二人戊戌以后所爱好的
书。他们当时所买的,有《世说新语》、《壶天录》、《淞隐漫录》、《阅微草堂笔记》、《徐霞客游记》、《唐人全集》(三味书屋时期,鲁迅已把十一经读完了,他也曾学过八股文及试帖诗〉、王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汉魏丛书》、《渔洋精华录》、《池北偶谈》、《曲园墨戏》、《李长吉昌谷集》。他们的兴趣,除了吸取当时西方的文化,古代中国文艺,他们已经接受传奇、笔记的知识,属于非正统
派的异端思想呢!
四 少年时代的文艺;养
鲁迅曾在一篇《重三感旧》杂文中说到清末的风气:〃所谓过去的人,是指光绪末年的所谓'新党,,民国初年,就叫他们4老新党,。甲午战败,他们自以为觉悟了,于是要'维新便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看《学算笔谈》,看《化学鉴原》,还要学英文;学日文,硬着舌头;怪声怪气的朗诵着,对人毫无愧色,那目的是要看'洋书,,看洋书的缘故是要给中国图'富强……连八股出身的张之洞,他托缪荃孙代做的《书目答问》,也竭力添进各种译本去,可见这'维新'风潮之烈了。〃①鲁迅乃是维新时期的人物,他所接受的旧文艺传统,就融化在维新的新气氛中了。
①《鲁迅全集》第5卷,第372页。
五在日本
鲁迅到了南京,呼吸了〃洋务〃的维新空气,也可说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他眼见当时所谓办洋务的当局,那么短视浅见,他们那所矿路学堂,就是一幅讽刺画。而他们就在屡传裁撤声中毕了业,他们一到了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不过,在鲁迅去国赴日本以前,并不是如他所自谦的〃一无所能〃的,他那时已经接受了赫胥黎、斯宾塞、孟德斯鸠的思想,而且对于嚣俄小仲马的小说戏曲有所体会,已经比一般维新志士高了一着了。他到日本去留学,也有着救国的雄心的。他到日本,开头学的是医学;那时留学界的空气,偏重实
用,十之八九学法政,其次是理工,对于文学都很轻视,对于医学也很少兴趣。鲁迅曾经眼见他父亲病中所受的磨折(他父亲病了 一年,死时只有三十七岁),后来到南京进洋式的学堂,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箅学、地理、历史、
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他们却看到些木版的《人体新论》、《化学卫生论》之类。他说:〃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
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 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迅 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评 于维新的信仰。〃①他学医的动机,也和当时谈革命准备流血一样伟大的。他传 在仙台医学专门的学习成绩,非常之好,好到藤野先生把传他一家之学的希
望存在鲁迅身上,好到仙台医专的同学对他妒忌,以为他独得藤野先生的照
俄,即雨果。
①《鲁迅全集》第1卷,第270页。
顾;然而他忽然又抛弃了医学,转到文学这边来了。
这一曲折,鲁迅自己有过很沉痛的追忆:他在仙台医专读书时,教师教授生物学,已用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
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争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着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中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 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精神。据解说,那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
们。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
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①鲁迅当时是站在爱国的民族主义观点上学习医学,也就站在同一观点上变而为提倡文艺运动了。周作人说:〃鲁迅那时的思想,我想差不多可以民族主义包括之,如所介绍的文学,亦以被压迫的民族为主,或则取其反抗压制也。〃这话是不错的。
鲁迅第二次到东京;为了要从文艺运动来救中国,第一步就是要办杂志。那时,在日本的留学生,办了许多杂志,但是没有一种是讲文学的,所以发心想要创办,名字定为《新生》。这名词,多少和但丁的《新生》有点关系,含有文
艺复兴的意味。其时,留东学生多轻视文学,《新生》的消息传出去时,大家颇以为奇。当时,他们也找了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许季黻(寿裳〕、袁文薮等等,可是《新生》还不及出版,朋友又分散了,大概他们都准备了一些稿子,只是不曾发刊。据周作人说:《新生》终于没有办成,但计划早已定好,有些具体
的办法也巳有了。第一期的插画也已拟定,是英国十九世纪画家瓦支的油画,题云〃希望〃,画作一个诗人,包着眼睛,抱了竖琴,跪在地球上面。杂志搁浅的最大原因是经费,这一关通不过,便什么都没有办法,第二关则是人力, 实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们办杂志不成功,第二步计划是来译书。翻译比较通俗的书卖钱是别一件事,赔钱介绍文学又是一件事,他们所做的是后面的一种。他们经营了
好久,才印出了两册《域外小说集》,第一册上的序言,鲁迅说明宗旨,云:
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 移译每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由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不为
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
所在。则此虽大涛之微沤与,而性解思惟,实寓于此。中国译界,亦由是
无迟莫之感觉矣①。
他们工作十分辛勤,选择也非常精当,可是社会的反应非常冷落。直到十一年以后,那已经是五四运动以后,才重新为文化界所认识。《域外小说
集》重版时,鲁迅写了一篇新序,叙述当初的情形:〃我们在日本留学的时候,
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
为这意见,便
鲁
自然而然的想到,介绍外国新文学这一件事。但做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