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存在感 >

第4部分

存在感-第4部分

小说: 存在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和台下的观众们交流,就像在和老朋友分享彼此的故事。当他走进会场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屋子里面的气氛越来越火热——观众们都迫不及待想要接受富有远见的史蒂夫·乔布斯带来的灵感洗礼。

通常乔布斯会邀请有合作关系的公司高层和他一起上台。他们懂得观众想要什么,会配合乔布斯激情澎湃的演讲语调和他的休闲装扮,也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要维持住现场的热闹气氛。毕竟,召开发布会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们感受和沉浸在对苹果品牌的兴奋之情中。如果苹果公司是“前沿”的代名词,那么你在会场上的出现也是一种“前沿”。

在2007年的那场发布会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那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分销商伙伴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共同向外界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机iPhone。和往常一样,乔布斯又一次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魅力。当把这款手机展示在观众面前的那一刻,他一边享受着打破了原本一片静谧的欢呼声,一边介绍这款手机的性能。观众们已经准备好接受更多的惊喜。随后乔布斯向大家介绍当时AT&T旗下的无线运营商Cingular公司的CEO斯坦·西格曼。当西格曼上台时,很显然他看起来很不一样:一身光亮的西装,给人感觉更适合出席董事会会议而不是像苹果发布会这种闹哄哄的场合。尽管如此,观众们还是听西格曼真诚地讲完他第一次看到iPhone样机时的情景。

可接下来,一切全乱套了。西格曼从口袋里拿出提示卡,然后用长达7分钟的时间介绍苹果发布会的历史。他的评述不仅与发布会内容脱节,而且毫无启发性,听起来就像是AT&T新闻发布会的官方发言稿。他的肢体语言看上去既僵硬又不舒服。尽管我们不能肯定他是否带着意向进行演讲,但他肯定没有传达出来。他忽略了自身的存在感本该带给观众的情感反应,反而让每个人备感无聊——这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说法则是让他们感到失望,苹果公司居然选择了这样一个无趣的合作伙伴。

斯坦·西格曼的这次演讲立刻在网络上传开,并且呈现出爆炸式的散布。博主们纷纷对此发文,网友也进行评论,还有记者将评论进行整合报道。这段视频在YouTube网站上也已经疯传。他也因此成为职场存在感低下的“代表人物”。

我经常在研讨班上播放这段视频。大家看完后都瞠目结舌:想不到像斯坦·西格曼这个级别的人物居然表现得如此差劲。但这不只是关于演讲技巧的问题。西格曼从电信行业起家,一路摸爬滚打,最终建立了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他知道如何演讲,只不过他没弄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情感,也没有设定意向从而用这种情感启发他人。存在感本该传达的是兴奋感、创造力和创新性。如果他成功做到以上几点,2万名观众就会更加开心,但他却用了这样一种毫无活力的方式开始,这就显得和发布会上展示的那个足以改变文化的产品格格不入。





如何更像乔布斯而非斯坦


意向可能有益于我们,也可能与我们的本意相悖。所以为什么不往好的方向培养它呢?在本书中,我对两种意向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存在感标识

——情境式意向




拿出时间思考、培养和利用这两种意向,这会对存在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你的主要意向:存在感标识


存在感标识就是你想用存在感传达的全部意思。它展示了你的核心价值和信念,并反映出你的个性。它的前瞻性和产生的深远影响代表着你在工作中乃至人生中渴望表现自己的方式。你的存在感标识是由你的行动支撑的——我会在第2章详细阐述这一点。就像任何一家品牌一样,存在感的意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结果,它是相对稳定,通过时间积累而成的。理论上,它就是一个内在的检验标准,提醒你如何展示最好的自己。

我在下面列出的内容包括一项有助于培养存在感标识的练习。

练习:认清你的存在感标识

1。 在下面的表格中填空。从你认为最容易的一栏填起,如有必要也可以反复填写。





2。 看着你想传达的品质那一栏,然后缩减或列出前5项。

3。 反思这份清单。这些品质有什么共同之处?试着给这些品质起个简单的称谓,比如“来自教育行业的杰克·韦尔奇”。同时尽可能简略地表述:“可靠而令人信服,富有远见且直言不讳”(Credible and Compelling:Visionary and Vocal)就可表示为C2V2;或者“推动创新的催化剂”(Catalyst for innovation)就可表示为CFI。它能够以任何形式存在于你的想法里面——最重要的是,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的存在感标识,就要把它当作重中之重——如果有帮助的话,可以把它贴在你的桌子上或者你的电脑桌面上。不时回想一下,尤其在你需要有策略地进行沟通,展示存在感,甚至做重大决定的时候。它会一直提醒你,强化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情境式意向:“当下”的检验标准


正如刚才所说,你的存在感标识以及促成这一标识的意向要保持稳定,不过你也要依据当前的情境不断校准自己的情境式意向。尽管情境式意向应该从个人的存在感标识中建立,而且不能脱离于此,但在不同情境中要采用有针对性的做法。领导者的存在感标识也许是极具启示性且富有远见的,但在推销演讲和公司会议上宣布重建决定这样的情况下,它的应用方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你的情境式意向在于创造一种预期的影响。它不是一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模式。之前我提到,人们会用情感处理信息和开展活动,通常来说,这就是你专注培养情境式意向的好时机。思考一下你想给观众传达怎样的情感,即便不是完全正确的,但从总体上看,你也在向自己的真正意向靠近。

练习:设定一个情境式意向

在你开始下一次的沟通活动之前,先思考以下问题:

1。你想让观众对这次交流产生怎样的感受?

2。你要具体表现怎样的情感?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代表了你的情境式意向。(提示:因为你要表现出自己想要传达的情感,所以它们的答案基本上是一样的。)



关于“设定一个情境式意向”的练习并不是唯一一个管用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再次强调,就像个人的存在感标识一样,情境式意向不太与表达的具体措辞或语义有关,而更多是关乎你想建立怎样的意识框架。我的一个研讨班学员曾告诉我,她就是采用了“我们理应获胜!”这样的一种情境式意向搞定了一个市值数百万美元的大客户——这就是铁一般的事实!





试试这个:意向性框架


一般说来,员工会在会议上和领导互动交流。实际上,会议就是一个适合学习有效运用意向的训练场所,再加上它的“重复性曝光(大多数会议都会定期举行)”,其反馈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你参加的会议种类(比如小组会议、董事会会议、业务拜访)可能会因为职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但动因都是一样的。我们很多人都忽视了会议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带着不屑的心态参加会议,觉得这妨碍他们做“正经”工作了。事实上,会议是你给别人留下积极印象的最佳机会。学习如何做出有效的贡献、巧妙利用自己的观点以及展现自信,就是你想在任何一家公司得到晋升机会的途径之一。你的事业成败就体现在你在会议上的互动交流。

对很多高管来说,会议还是重要想法的聚集地,也是别人评估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策略能力的地方——所有人都在看着,而且还在缕清这个人的讲话思路。所以这里有一个我们称之为“意向性框架”的工具,能够帮助你把自己的意向关联到你在会议上的表现。意向性框架基本上能够用于任何情境中。

举个例子,比如你要和你监管的下属团队开会,你想了解这次业绩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做出改正。如果你拥有个人的存在感标识就好了,这样你就可以先用它反思一下。然后你就要设定一个情境式意向,让别人知道你想留下怎样的印象以及你的存在感想要传达的品质。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你的情境式意向设定为“重视开放性”。如图1–2的内容所示:


图1–2 意向性框架




在整合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时,我们通常会在脑子里完成或者列出一个清单,但意向性框架就能让你的观点沿着框架的边缘发散出来。如果你的意向是“重视开放性”,那么框架周围的观点就可以是:(1)尽管原因不明,但问题很清楚;(2)我们要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责怪;(3)通过这次会议,大家一定要做出改变……诸如此类。当你使用了这个工具,你的观点和意向就会更一致。传达自己的意向是一种视觉上的“把戏”,即一种心理暗示。你还可以看到,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类似于“如果你们不能提高业绩,那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不会支持你的意向。没有开放的意识,只是一味强调要重视,就会显得太过沉重。

我常常用意向性框架帮助人们解决令其为难的沟通问题。首先我会让他们列出清单,上面写着他们想要传达给另一个人的观点,然后让他们运用意向性框架。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的改变简直太大了!所以这个工具才显得如此有用,不仅让人专注于聊天,不会离题,还有助于实现目标。总而言之,它彰显了意向的力量。


会议就是一个尝试进行意向沟通的训练场所。



意向性框架可以用于公众演讲、做决策报告、一对一交流以及销售会议等场合,基本上适用于任何一种人类互动活动。





为你的存在感设定意向


如果你一开始是抱着想要增强职场存在感的想法来看这本书,读完这一章后,希望你能看到消极的想法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束缚和阻碍,以及设定一个积极的意向会如何增强你的存在感。这是一个心理游戏,但正如任何一款游戏一样,它需要实践。理论上,你将拥有一个一贯而重要的意向用于你的领导风格上,而且还会拥有创造情境式意向的能力。你要首先搞清楚自己想要得到的反应,然后设定正确的意向。这非常重要。下一章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你的肢体语言和行为来支撑你的意向。

本章要点

1。 有意地培养存在感可以拥有类似于运动员那种精神集中的力量。

2。 揭示任何阻碍你的存在感的消极想法。了解潜意识里是什么在起作用。

3。 为你想传达的那种存在感设定一个积极的意向,这就是你的存在感标识。为了获得启示与灵感,想想领导者对你的影响。

4。 为你和别人互动的情境设定专属的意向。你的意向应该和从别人那里获得的期望反应相一致,这通常体现在情感层面上。

5。 把会议当成高效的训练场所,以此建立一种具有意向性的职场存在感。



本章启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第2章

你的行为能“说话”


这一章标题的灵感源自我在朋友的标示牌上看到的一条格言——以前他总喜欢把标示牌放在桌子上。我认为它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行为能“说话”,但我们却没能花些时间真正留心观察它们。我们擅长阅读别人的行为,别人当然也知道如何阅读我们的,但我们怎样才能阅读自己的行为呢?

上一章你学到了如何为自己的存在感设定意向,那么现在我们要搞定如何确保你的意向能够被清晰而透彻地接收。


行为会增强或破坏我们的职场存在感。



我们的行为能够证明(或否认)我们自己说的话。对听者而言,它们就是解读的信号,这样他们就能够知道我们的情况。行为会增强或破坏我们的职场存在感。

如果你想被看作一个可靠而值得信赖的人,那么你的行为必须和你的意向相一致,无论是否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完全了解你。

一般来说,我们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这会混淆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甚至会让我们看起来就像在扭曲自己一样。尤其在工作场合,一旦出现混淆的情况,那么很快就会让人对你产生消极的印象。你应该认识那些答应你会做某件事但最后却没做的同事吧?我敢打赌,你很快就会认定这个人充其量也就是一般的人。

这一章探讨的是如何认识自己的行为以及它们对存在感的影响。关于人们如何认识和了解你,下面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