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佛祖通载 >

第89部分

佛祖通载-第89部分

小说: 佛祖通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六)革罢僧道衙门。
  论曰。望五位以升阶。转二依而就果者。上乘菩萨也。以四向一坐而证成三生百劫而彰号者。缘觉声闻也。圣贤品级教有明文。唯妙悟自心入佛知见者。千圣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大教东被三百五十余年。后魏以赵郡沙门法果。为沙门统。供施之不足。又官品之。遂授辅国宜城子忠信侯。寻进公爵曰安城。封官自果始也。梁以惠超为寿光殿学士。后周选僧道中学问优赡者。充通道观学士。仍改服色。随以彦琮为翻经馆学士。唐中宗神龙二年。造圣善寺成。惠范惠珍法藏大行会寂元壁仁方崇先进国。九人加五品并朝散大夫。盖以营像修造之功也。寻加惠范正议大夫上庸郡公。寺主至银青光禄大夫。傣料房阁已上同职官给。玄宗卜平内难。僧清润封官三品。医宁王疾愈。僧赐绯袍。代宗加不空三藏。至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辞让数四不允。空曰。吾以法济世。不意垂死滥污封爵故秩。唯空为极矣。宋金两朝南北殊风而封释官秩颇存典故。然犹遵律印信未闻。迨我皇元世祖皇帝混一海宇。条纲制度一出睿思。谓以俗制于僧殊失崇敬。谕天下设立宣政院僧录僧正都纲司。锡以印信。行移各路。主掌教门护持教法。赖圣天子不负佛嘱也。然而稗贩之流。好爵縻贤恃其所贵而贵之。奔走伺候处污不羞。以敲朴喧嚣牒诉倥偬为得志。不夺不厌。致有囊加巴僧录往取栲栳山僧钱罔咈律行。可谓师子身虫也。仁宗皇帝居储宫日。目击其弊。降旨。除宣政院外。一例革之。是亦不负灵山付嘱也。於戏朝廷尚行于爵秩。释子乃竞于官阶。官阶无尽期。贪爱无满分。胡不养其妻子跪拜君亲。何异织女七襄牵牛负轭者耶。识达于此无取焉。盛矣乎不空。粉泽。
  (十七)大教有功。犹愧滥污。今何人而欲假名器哉。
  (壬子)仁宗文英武章皇帝○十月廿九日。以诸王入觐大赦。改皇庆。
  (癸丑)十月十八日。诏科场。以经义取士。  (十八甲寅)正月廿二日。改延佑。大赦○(十一月遣使经理江西江浙湖广田粮)弘教佛智三藏法师入寂。公积宁氏。讳沙啰巴观照。事上师着栗^5□氏法。善吐番文字。颇得秘密之要。世祖皇帝尝受教于帝师发思巴。诏师译语。辞致明辨允惬圣衷。诏赐大辩广智法师。河西之人。尊其道而不敢名。止称其氏。  至呼其子弟皆曰此积宁法师家。其为见重如此。公昆弟四人。公其季也。总丱之岁。依帝师发思巴薙染为僧。学诸部灌顶之法。时有上士名刺温卜。以焰曼德迦密乘之要。见称于世。帝师命公往学此法。温卜以公器伟识高非流辈比。悉以秘要授之。于是王公大人凡有志兹道者皆于公师而受焉。帝师迦啰思巴干即哩。以公之能荐之世祖。诏译诸秘要。俾传于世。时僧司虽盛风纪寖蔽。所有官吏既不能干城遗法抗御外侮。返为诸僧之害。桂蠹乘痈虽欲去之。莫能尽也。颓波所激江南尤甚朝廷久选能者欲使正之。以白帝师。佥谓诸色之人岂无能者。必以为识时务孰与公贤。以诏授江浙等处释教总统。既至削去烦苛务从宽大。其人安之。  既而改授福建等处释教总统。以其气之正。数与同列乘迕而不合。公谓天下何事。况教门乎。盖吾人之庸自扰之耳。夫设官愈多则事愈烦。今诸僧之苦。兽事烦而官多也。十羊九牧。其为苛扰可胜言哉。建言罢之。以闻。诏罢诸路总所。
  议者称其高。公既得请乃遁迹垄坻筑室种树盖将终焉。至大中以皇太子令召至京师。诏授光禄大夫司徒。仁宗皇帝龙德渊潜之日。尝问法于公。知公之贤。既践天位眷遇益隆诏给廪既馆于庆寿寺。诏公所译皆板行之。公幼而颖语。诸国语言皆不学而能。自为儿人皆以为必成大器。既长果能树立。致位三公。虽以德艺。
  抑亦遭遇于时也。其始为佛诵其言观其义。既涉其涯遂厉于深。为人好贤爱能。  尤能取诸人。以为善。谈论之际发其端已。得过半之思。故其所有皆以好问而致。是以名胜之流皆从之。游以师友相处。延佑元年十月五日殁。年五十有六。
  其始疾也。诏赐中统钞万缗俾求医药。太尉沈王往视疾焉。既殁。又赐币万缗以给葬事。遣使驿送其丧归葬故里。门弟子相与建塔以表其藏。寿安山云麓洪公。
  作铭有谓。佛法之传必资翻译。故译梵为华。或敌对名物。或唯以义。必博通经论。善两方之言。始能为之。是以道安尝谓。翻译微言有五失本三不易。故非能者不足以有为也。所以传列十科。翻译居首者。岂非以其为之难功之大乎。予尝以诏与京邑诸公校雠藏典。历观自古翻译之家。以义译经如秦之罗什。译论唐之奘公。十数人之作。所谓禹吾无间然矣。其余或指义暧昧。或文辞疏拙。夫义之暧味。盖译者之未尽文。或疏拙润色之失也。因思安公之言。以谓以弥天之高。
  尚称不易。今之译者何其易哉。自季叶以来。译场久废。能者盖寡。岂意人物凋残之际乃见公乎。观其所译可谓能者哉。
  (十九)秦州普觉法师卒。教自隋唐之后。传者各宗其说。遂派而为三。由止观之门。观假而悟空。观空而趣中。以入于实相者。为天台宗。会缘入实。即俗而明真者。为贤首宗。穷万有之数。昭一性之玄。有空殊致而同归乎中道者。
  为慈恩宗。师为慈恩宗者也。姓赵氏。讳英辩。垂髫为驱乌。市弱冠资二百五十戒。二十有五得传于柏林潭公为座主。凡为僧六十有一年。年六十有八。延佑元年六月庚戌终于景福寺。焕异景于易箦之夕。标奇迹于火葬之余。以其年月日塔于普觉寺之后。师为性真纯。如美玉含璞。虽不加雕绘。而人自爱重之。至于悍卒武夫。亦能敬其人。谓无佛之世足为佛也。每得钱蔽悉以创佛祠。食守道之侣。故君子高其风。
  (乙卯)三月遣使宣抚问民疾苦○(平宁都寇○十一月廿七日以星芒大赦天下)
  (丙辰)礼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为帝师。
  (二十)敕建旃檀瑞像殿记。翰林承旨程钜夫撰。文曰。盖闻道非有象。作易者必拟诸形容。法本皆空。度世者暂资于色相。谓如指空为镜。不若以镜而喻空。即树占风。将使识风而忘树。是以双林付嘱舍利。以凡圣而偏分。千辐经行足迹。亘古今而常在。非炫神通于幻境。实开方便于迷津。所谓由自以会心。即心而即佛者也。旃檀瑞像者佛之真像也。其犹万影沈江如如不异。孤光透隙一一皆圆。夫岂择地而容。盖以随缘而应。望梅林而止渴。靡不同沾。泛竹叶以言归。谁堪共载。惟我圣天子道跻先圣慈等觉皇。祝长乐之春秋。恒依佛地。企如来之岁月。坐阅人天。爰命集贤犬学士李术及教禅耆德。叙具本末。乃云释迦如来净饭王太子。生于甲寅四月八日。是为成周昭王二十四年。既生七日。佛母摩耶夫人往生忉利。至四十二年。太子弃位出家修道。穆王三年癸未道成。八年辛卯思报母恩遂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优阗王自以久失瞻仰欲见无从。乃刻旃檀为像。目犍连虑有缺陋谬。躬以神力摄三十二匠升忉利天。谛观相好三返。乃得其真。既成。国王臣民奉之犹真佛焉。及佛自忉利天复至人间。王率臣庶同往迎佛。此像腾步空中向佛稽首。佛为摩顶授记曰。我灭度千年之后。汝从震旦广利人天。由是西土一千二百八十五年。龟兹六十八年。凉州十四年。长安一十七年。江南一百七十三年。淮南三百六十七年。复至江南。二十一年。汴梁一百七十七年。北至燕京。居今圣安寺十二年。北至上京大储庆寺二十年。南还燕宫内殿居五十四年。大元丁丑岁三月。燕宫火。尚书石抹公迎还圣安寺居。今五十九年而当世祖皇帝至元十二年乙亥。遣大臣孛罗等。四众备法驾仗卫音伎奉迎万寿山仁智殿。丁丑建大圣万安寺二十六年己丑。自仁智殿奉迎于寺之后殿。世祖躬临大作佛事。计自优阗王造像之岁至今诏述延佑三年丙辰。凡二千三百有七年。
  噫四大海中。顿觉业风之息。一弹指顷。不知贤劫之过。嘉与含灵从兹安隐。于是集贤大学士。臣颢以所述上闻。有旨授臣钜天为之记。夫谨奉诏言曰。古之圣人教民报本。追远之道。而于祭祀之礼。庙则木为之主。祭则孙为之尸。后也乃有像设焉。而不知其所由始。由斯观之。其原于西域之俗也。与夫佛为世出世间之尊。又何竣于赞述。然欲知佛之为佛。固不在于色相。而况于其似色相者乎。
  然茍不自其似而求之。又将无所措其归向之心。是故法身无相。必假相以表真。
  至道绝言。亦因言阶妙。若于粗者犹拳拳而怠焉。则其进也殆庶几乎。陛下考百王之度。酌群言之蕴。上以惇孝。下以施仁。蕲于厚天下者。无所不用其极。至于轨仁于善以辅政教之所不逮。亦因天下之心而为之。而非若彼内祠秘祝者之为也。夫以金石之杆坚。犹未能必可久。今以一木之为而绵历若此。然而佛之自卫固甚周。而人之保之也。抑岂一手足之功哉。嗟夫溯延二千有奇至于陛下。然后发德音经纪鸿烈非缓也。熙明之治至是而始隆。虽典祀之外。犹必以斯文文之也。
  (二十一)然则化之渐被者广矣。不其盛与。记洛阳之伽蓝。笔多惭于董史。颂西方之无量寿。共祝于尧年。莫测真如徒欣圣际。谨记。是年封普庵禅师加号。其诏曰。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朕闻。佛氏以空寂为宗。则凡学所遵者。宁欲建名号殊称谓以示天下后世哉。而国家非此无以昭尊德乐道之意也。朕自即位以来。闻袁州路南泉山慈化禅寺普庵寂感妙济真觉昭贶大德惠庆禅师。绍临济之绪。超华严之境。德映当代泽被方来。其道甚尊。显心切慕之。既累锡大谥。唯塔号未称。可加定光之塔。曰定光灵瑞之塔者。主者施行。
  (丁巳)正月十日大赦○(敕加东林远法师号妙觉寂光宏辨大师都省咨文)
  (二十二)京都崇恩福元谦讲主卒。公讳德谦。姓杨氏。宁州定平人。幼为勤策。从僧读佛氏书。长时周游秦洛汴汝。咨访先德。学苾刍之道。又逾河而北。观风齐魏燕赵之郊。初受般若于邠州宁公。瑞应于原州忠公。又受幽赞于好畤仙公。圆觉于乾陵一公。后受唯识俱舍等论于陜州^5□首楞严四分律疏于阳夏闻公。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而数公并以识法解义。驰声四远。公皆亲熏而炙之。跻其堂而噬其胾。故年未逾立。已有盛名于时。后至京师。受华严圆顿之宗于故大司徒万安坛主拣公之门。拣以公博学多能。甚器重之。初以诏居万宁寺后。又以诏居崇恩寺。万宁成宗所创。崇恩武宗所创也。两居大寺前后一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洋于海隅。本尝以宠遇显荣为之志而改其素。尝语人曰。畦衣之士抗尘世表。茍不愧于朝闻夕死可矣。尚何慕于外哉。自以重居官寺久佩恩荣。而浮图之道。恬退为高。乃以让其弟子。退居幽僻谢绝人事。括囊一室以乐其道。延佑四年。正月廿八日终于隐所。世寿五十有一。为僧四十三夏。宰臣以闻。皇太后锡镪五千缗赙葬。敕有司备仪卫。集京畿诸寺幡盖鼓乐以送之。火后获舍利数十颗。其徒建塔于南城之南。
  京城大普庆寺实相圆明光教律师入寂。师讳法闻。严氏。陜西人。按姓氏略。严与庄皆芊姓。楚庄王之裔。以谥为氏。避汉明讳改氏为严。公年七岁从禅德辉公学。十有五薙染为僧。年二十受具戒。于是游汴汝河洛。历诸讲肆研究教乘。从大德温公学法华般若唯识因明及四分律。温以公任重道远克振吾宗。托以弘传之寄。尝对佛像灼肌然指。庸表克诚。刺血书经。以彰重法。遂隐于台山不踰阃者六载。读藏教五千卷者三番。是以业进行修。身藏名著。帝师亦怜。命公讲说般若。指授因明之要。因顾谓其徒曰。孰谓汉地乃有此僧耶。三辅之人劝辉致书。勖以兼善毋忘乡梓。请归长安。公以弟子于师义犹君父。父师之命敢不敬承。况父母之邦。乡里之义。可遂忘乎。乃抗策而西。既至耆老皆欢呼而言曰。
  吾乡之人。得所师而承教矣。寻以安西王命。居城南之义善寺。唐初神僧杜顺示迹之地也。邠岐泾渭四序讲筵不绝。从而学者盖千数焉。天子闻之。徵至阙庭。
  诏居大原教寺。授荣禄大夫大司徒。未几诏居大普庆寺。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司徒银章一品。赐辽世金书戒本。求戒者皆从公而师受焉。王公大臣皆仰止高风。犹景星凤凰之瑞于明时也。延佑四年三月廿四日跏趺而逝。以闻。上恻然久之。赐币数万缗以葬。诏大臣护丧有司备仪卫旌盖送之。世寿五十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