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通载-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迹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像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
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夐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以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阙。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仗策孤征。积雪晨飞涂闲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泼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露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味道□风。鹿苑鹫峰瞻奇抑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义。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腾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
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阙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
升坠之端唯人所记。譬夫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其华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于是御笔亲书。缀于新经之首。
法师奉表。谢曰。六爻探赜。局于生灭之场。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远惟羲册睹奥不测其神遐想轩图历迁普归基美。恭惟陛下玉毫降质金轮御天。廓先王之九州。掩百千之日月。广利代之区域。纳恒沙之法界。遂使给孤精舍尽入提封。
贝叶灵文咸归册府。玄奘往因振锡聊竭崛山。经途万里。怙天威如咫步。匪乘千叶。诣双树如食顷。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鹫岭之遗旨。并已载于白马还献紫宸。寻蒙下诏敕使翻译。玄奘识乖龙树。谬忝传灯之荣。才异马鸣。深愧泻瓶之敏。所译经论纰舛尤多。遂荷天威留神制序。文超象系之表。理括众妙之门。忽以微生亲闻梵响。踊跃欢喜如闻授记。无任感荷之极。手敕答曰。朕才谢圭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闻昨制序文深惭鄙拙。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虚劳致谢。
(二十九)时皇太子睹圣序遂撰述圣记。法师进启奉谢。帝复览新译菩萨藏经。爱其辞旨微妙。因诏皇太子撰菩萨藏经后序。其辞曰。盖闻。羲皇至赜。精粹止于龟文。轩后幽通。雅奥穷于鸟篆。考丹书而索隐。殊昧实际之源。徵录错以研几。盖非常乐之道犹且事光图史。振薰风于八埏德洽生灵。激尧波于万代。
伏惟陛下转轮垂拱而化渐鸡园。胜殿凝旒而神交鹫岭。总调御于徽号。匪文思之所窥。极般若于纶言。岂象系之所拟。由是教覃溟表。咸传八解之音。训浃寰中。皆践四禅之轨。遂使三千世界。尽怀生而可封百亿须弥。入提封而作镇。尼莲德水。迩帝里之沧池。舍卫庵园。接上林之茂苑。虽复法性空寂。随感必通。
真乘深妙无幽不阐。所以大权御极。导法流而靡穷。能仁抚运。拂劫石而无尽。
体均山相具不可思议。校美前王。焉可同年而语矣。爰自开阐地限流沙。震旦未融灵文尚隐。汉皇精感。托梦想于玄宵。晋后翘诚。降修多于白马。有同蠡酌。
岂达四海之涯。取譬管窥。宁穷七曜之奥。洎乎皇灵遐畅。威加铁围之表。至圣发明德被金刚之际。恒沙国士普袭衣冠开解脱门践真实路。龙宫梵说之偈。毕萃清室。貌吼贝叶之文。咸归册府。丽兹甘露普润芽茎。乘此惠云遍沾翾走岂非归依之胜业。圣政之灵感者乎。菩萨藏经者。大觉义宗之要旨也。佛修此道已证无生。菩萨受持咸登不退。六波罗蜜关键所资。四无量心根力斯备。盖彼岸之津涉。正觉之梯航者焉。贞观年中身毒归化。越热坡而颁朔跨悬渡而输琛。文轨既同道路无壅。法师玄奘振锡寻真。出自玉关长驱奈苑。于天竺力士生处。访获此经。归而奏上。降旨翻译。于是毕功。余以问安之暇。澄心妙法之宝奉述天旨微表赞扬。式命有司缀于卷末。帝自是情信日笃平章法义不辍于口。与法师相得之深。无时暂闲。凡衣服卧具频诏换易。如家人焉。
(三十)八月丙申。赐奘百金磨衲并宝剃刀。奘奉表谢。略曰。忍辱之服。 彩合流霞智惠之刀。铦逾切玉。谨当衣以降烦恼之魔佩以断尘劳之网。帝自代辽而还。气力不逮平昔有忧生之虑。既愚法师留神大教稍遂平复。因问欲植法门之益何所宜先。奘对曰。众生寝惑非惠莫启。惠芽抽植法为之资。弘法须人即度僧为最帝悦。
九月乙卯。诏曰。隋季失御天下分崩。四海涂炭八埏鼎沸。朕属当戡乱亲履兵锋。亟犯风霜宿于马上。顷加药饵犹未痊除。比日以来方遂平复。岂非福善之致耶。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各度僧五人(时天下寺三十七百余所。度僧凡一万七千余人)
(三十一)十月车驾还京师。敕有司于北阙紫微殿西南创弘法院。留奘居禁中。昼则陪御谈论分就院译经。 (三十二)十二月。皇太子为文德皇后创大慈恩寺成。诏选京城宿望五十大德。各度侍者六人。入居新寺。是月丙辰。太子备宝车五十乘。迎诸大德。并彩亭宝刹数百具奉安新获梵夹诸经及瑞像舍利等。敕太常九部乐及长安万年音乐京城诸寺。花旛导引入寺。帝御安福门楼。执炉致敬。经像过尽始罢。皇情大悦。
(己酉三十三)二十三年四月。帝幸翠微宫。法师玄奘陪驾。每谈叙渊奥。
帝必攘袂曰。与法师相值恨晚耳。未尽弘法之意。夏五月不豫。诏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入卧内嘱曰公等忠烈着在朕心。昔汉武托霍光。刘备嘱诸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必须尽诚辅导永保社稷。无忌等叩头流涕。帝复执太子手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事汝无忧矣。是年崩于含风殿卒五十有三。 (三十四)唐史赞曰。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有时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着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论曰。君子谓立言之难其实非难。特为好恶所欺耳。如欧阳文忠公作太宗本纪赞。虽笔高语奇杰出诸史。至贬太宗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类中材庸主所为而不取。予谓文忠责备之深。而为好恶所欺也。方贞观之世。天下昆虫草木咸被其泽。至于日月霜露所至之国。皆□关而修职直。独高丽莫离支叛逆阻命。太宗身任千载道德英雄之主。其肯坐视之。留为子孙忧。而不少假经略乎。盖其威德之盛。其势之必然。非好大喜功之谓也。昔黄帝平蚩尤。七十战而胜其乱。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后克。太宗举偏师而阴山平。临驻跸而高丽服。然黄帝高宗。 经孔子而未尝少贬。文忠特以为太宗之疵。庸讵非责备之过与。以太宗盛德大业如此。犹曲贬之将恐后之君子。怀免贬之难而无意于功名也。文忠徒欲高尚其事。而不知此亦自蹈好大之失。矣至于复立浮。图乃所以和顺道德。而齐天地鬼神之心。以开济天下后世之人。为无穷之益也。文忠以为不当。则是太宗暗于取舍矣。使太宗果暗于此。则当时房杜王魏之流。亦因循户禄而暗于取舍者耶。或曰。文忠慕韩愈为人。故不得不尔。鸣呼文忠何忍哉。慕人毁佛而兼弃太宗之道德。是不为好恶所欺耶。孔子立名教者也。老氏则非毁之。及孔子删礼。则曰。
吾闻诸聃云。然孔子亦以人而废言乎。亦若世情之好恶耶。况真佛也者耶。圣凡本有之体。毁之乃所以自毁之也。讵伤于真佛哉。尝闻文忠一昔梦。为勇士数辈摄至太宗之庭。太宗怒而责曰。吾文武勋烈如此。不能逃子之贬何也。文忠震惧而寤。后欲追改之。而业已进书颁行矣。遂不克改。尝慨然曰。平怀最难。此殆非偶然而云耳。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唐(一庚戌)高宗治改永徽(字為善。小名雄奴。太宗第九子。年五十六崩葬乾陵。在位三十四年。一云。三十六年。或云。三十年○復以周公為先拢?鬃訛橄葞煟
(辛亥)世尊示滅一千六百年矣(二)四祖道信大師示寂。師姓司馬。世居河內。後徙蘄州。生而超異。幼慕空宗諸解脫門。宛如夙習。既紹祖位。攝心無寐茫恢料摺H六十年。隋大業末。 領眾至吉州。值群盜圍城。七旬不解萬眾惶怖。師憫之。教誦摩訶般若。既而俦娡糗﹂g。若有神兵。乃相謂曰。城中必有異人。遂即引去。武德中始居破頭山學徒奔湊。嘗一日於黃梅道中逢一小兒。骨相秀異。師曰。汝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師曰。是何姓。答曰。是佛性。師曰。汝無性耶。答曰。性即空故。師默識其為法器。令侍者詣其母求之出家。母以夙緣故了無難色。以至傳衣付法。偈曰。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信合。當生生不生。遂以學徒委之。一日告眾曰。吾嘗游彛健5墙^頂望破頭山。見紫雲如蓋。下有白氣橫分六道汝等會否。眾皆默然。忍大師曰。莫是和上他後橫出一枝佛法否。師曰善。貞觀末太宗嚮師道味欲瞻風彩。詔赴京師師上表遜謝。前後三返竟以疾辭。第四度命使者曰。如果不起即取首來。使至山諭旨。師乃引頸就刃神色怡然。使異之。
回以狀聞。帝彌加歎慕。就賜珍繒以遂其志。及是忽垂眨чT人曰。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言訖安坐而逝。壽七十有二。塔于本山。明年四月八日。塔戶無故自開。儀相如生。爾後門人不敢復椋А4谡灤筢t禪師云(三壬子)雁塔成。太宗二十二年。上在春宮日。天陰掌疼問及左右對曰。應是太子洞玄下針處于是思報昊天追崇福業。命有司擇地為母文德順拢屎蠼ù榷魉隆7彩N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間。度僧三百員。敕奘三藏為上座。盛事如碑所載。至今永徽三年。帝用七宮亡者衣物財帛而建此塔於慈恩寺。其基四面各一百四十尺。倣西域制度而有五級。并象輪露盤高一百八十尺。層層中心皆葬舍利。
不啻萬顆。上層以石為室。南面立碑。載二拢u三藏拢绦蛴洝D松袝覂W射河南公褚遂良筆也○西域之制以塔為方墳。然有四類。輪王一級。聲聞四級。獨覺十二級。菩薩如來十三級。各有所表也(四癸丑)四年禪師惠寬卒。生楊氏。父為道士。號三洞先生。姊信相生而知道。終日凝然禪寂。寬五六歲日與信相譚論。俱非世事。家世奉道寬獨不喜。父詬厲使拜天尊。寬不得已跪之。鐵像蹶然崩壞。舉族驚異。因錄每與信相所論言句。先是龍懷寺禪師曇相臨終。語弟子會曰。吾報緣當生廣漢綿竹峰頂楊氏家。 後七年汝來見吾。言訖而逝。其後會頗忘之。一昔夢相責以負約。會驚寤遂造峰頂而扣其扉。寬曰。扣扉者誰。會遽曰。弟子會也。寬笑曰。何以知吾而稱子。 會曰。得師聲猶昔日聲也。遂相見。其父出所錄每與信相譚論示之。蓋大莊嚴等論。會即奉寬再歸龍懷寺落髮。由是神異日顯。俗呼拢蜕稀F滏⑿畔嘁嚯S出家。
嘗因淨惠寺異僧入定。滿寺紅焰亘然。而人未識之。信相曰。此火聚尊者入火光三昧耳。因入其寺。入水觀一室湛然。唯水不見其形。異僧欽歎以為得果。時亦號拢帷捠罏榇笊=袷洿嫜伞@鄢n諡不一(五甲寅)五年中天竺國摩訶菩提寺。遣僧致法師玄奘書。并獻方物。其辭曰。
微妙吉祥世尊金剛座側摩訶菩提寺諸多聞眾所共圍繞上座惠天。致書摩訶支那國於無量經律論妙盡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