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丘们,什么是生﹖在任何种类的一切众生都有受生,形成、出生、诸蕴的出现,感官的获得,比丘们,那就叫做生。」
「什么是老﹖在任何种类的一切众生都有老化,衰弱、落牙、白发、皱肤、佝偻、感官功能衰退,比丘们,那就叫做老。」
「什么是死﹖在任何种类的一切众生都有过世,迁逝、终止、消失、死亡、弥留、结束、诸蕴分离、舍弃身体,比丘们,那就叫做死。」
「什么是忧﹖不论什么时候,当任何人遭受到不幸的苦楚而忧伤、哀愁、内心的忧愁、内心的忧患,比丘们,那就叫做忧。」
「什么是悲﹖不论什么时候,当任何人遭受到不幸的苦楚而哭泣、哀悼、悲伤啜泣、大声恸哭,比丘们,那就叫做悲。」
「什么是苦﹖任何身体上痛苦的感受,不愉快的感受,从身体接触所产生的痛苦或不愉快的感受,比丘们,那就叫做苦。」
「什么是恼﹖任何心理上痛苦的感受,心理上不愉快的感受,从心理接触所产生的痛苦或不愉快的感受,比丘们,那就叫做恼。」
「什么是失望沮丧﹖不论什么时候,当任何人遭受到不幸的苦楚而失望、绝望、沮丧、失神,比丘们,那就叫做失望沮丧。」
「比丘们,什么是怨憎会﹖任何人都会有他不想要、不喜欢、不愉快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任何人都会遇到幸灾乐祸者,心怀害意、不适、不可靠的人、而必须与他们聚会、交往、连络、共事,比丘们,那就叫做怨憎会。」
「什么是爱别离﹖任何人都会有他想要、喜欢、愉快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任何人都会遇到随喜祝福者,心怀善意、适意、可靠的人,父母、兄弟、姊妹、亲戚晚辈、朋友、同事、血亲,却丧失聚会、交往、连络、共事的因缘,比丘们,那就叫做爱别离。」
「什么是求不得﹖比丘们,受生所支配的众生们生起这样的愿望:『哦!但愿我们不受生的支配,但愿我们不必受生!』但是这不是靠着愿望就能得到的,那就是求不得。受老、病、死、忧、悲、苦、恼和绝望所支配的众生们,生起这样的愿望。『哦!但愿我们不受老……绝望所支配,但愿我们不会发生这些事!』但是这不是靠着愿望就能得到的,那就是求不得。」
「比丘们,简而言之,怎么说对五蕴的执着是苦呢﹖如下所述:对色蕴的执着,对受蕴的执着,对想蕴的执着,对行(心理形成)蕴的执着,对识蕴的执着,简而言之,这些就是对五蕴的执着。比丘们,那就叫做苦圣谛。」
「比丘们,什么是苦集圣谛﹖那就是导致再生的渴爱,欣喜于贪欲和乐趣,时时处处寻找着新奇的欣乐:也就是感官的渴爱(欲爱),「存在」的渴爱(色爱),「不存在」的渴爱(无色爱)。」
「这渴爱从何处生起和滋长﹖世间任何适意和愉快的地方,就是渴爱生起和滋长的所在。」
「世间的适意和愉快是什么﹖世间的眼目是适意而愉快的,如是世间的耳、鼻、舌、身、意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世间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适意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世间的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世间的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所生出的感受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觉想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意愿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渴爱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忆想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联想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比丘们,那就叫做苦集圣谛。」
「比丘们,什么是苦灭圣谛呢﹖那就是渴爱的完全消失与熄灭,放弃、抛弃、解脱、舍离。如何舍弃这渴爱呢﹖它的止息是如何发生的呢﹖」
「世间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任何适意而愉快的事物,渴爱就在那儿止息。什么是世间适意和愉快的所在呢﹖」
「世间的眼目是适意而愉快的,如是世间的耳、鼻、舌、身、意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被舍弃,渴爱就在那儿止息。」
「世间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被舍弃,渴爱就在那儿止息。」
「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被舍弃,渴爱就在那儿止息。」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色、声、香、味、触、法的觉想;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意愿……;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渴爱;对色、声、香、味、触、法的忆想……;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联想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结束,渴爱就在那儿止息,比丘们,那就叫做苦灭圣谛。」
「比丘们,什么是苦灭道迹圣谛呢﹖那就是八正道,所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比丘们,什么是正见呢﹖比丘们,那就是知道苦,知道苦集,知道苦灭,知道苦灭道迹。这就叫做正见。」
「比丘们,什么是正志呢﹖决心离欲,决心不怀恶(敌)意,决心不愿伤害。比丘们,这就叫做正志。」
「比丘们,什么是正语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就叫做正语。」
「比丘们,什么是正业呢﹖不杀生,不取未经给与的东西,不做不正当的性行为,这就叫做正业。」
「比丘们,什么是正命﹖比丘们,圣弟子放弃错误的谋生方式,而以正当的方式维持生计。(这就叫做正命)。」
「比丘们,什么是正勤﹖比丘们,比丘立志,努力、精勤、用心、奋力去防止尚未生起的邪恶的心理状态,不让它生起。他立志……奋力去克服已经生起的邪恶的心理状态。他立志奋力去产生尚未生起的善良的心理状态。他立志…………努力、精勤、用心并奋力去维护已经生起的善良的心理状态,不让它们消失,让它们增长,开发至于完美。这就叫做正勤。」
「比丘们,什么是正念﹖比丘们,比丘坚定正住,就身体来观察思惟身体,热切的,念念分明的,专注的,袪除了世间的渴爱和烦忧;他坚定正住,就感受来观察思惟感受……;他坚定正住,就心意来观察思惟心意……;他坚定正住,就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热切的,念念分明的,专注的,袪除了世间的渴爱和烦忧。这就叫做正念。」
「比丘们,什么叫做正定﹖比丘舍离了感官的欲望,舍离了不善的心理状态,进入并保持初禅——离欲而生,有觉想、有思惟(有觉有观),充满喜乐。然后,平息觉想和思惟,得到内在的宁静和心意的专一,他进入并保持第二禅——专精而生,没有觉想和思惟,充满喜乐。然后,喜受消失了,保持着轻安舒泰,专注和念念分明,他自己体验着圣弟子所说:『住于宁静和专注就是快乐』的乐受,他进入了第三禅。然后,他舍弃了苦乐的感受,先前的悲喜皆已消失,他进入并保持于第四禅——超越苦乐,由宁静和专注所净化。这就叫做正定。比丘们,那就叫做苦灭道迹圣谛。」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内在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就外在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就内、外在兼具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他坚定正住,观察思惟心法生起的现相:他坚定正住,观察思惟心法消失的的现相;他坚定正住,一并观察思惟心法生起和消失的现相。然而,念住『有此心法』不过是为了觉察和认知(真相)所需而已,不执着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那就是比丘应如是就关于四圣谛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
「比丘们,任何人如果修习四念处,只要七年,便可望得到两种果证之一:当生证得阿罗汉,或者,如果还有一些余蕴,就会证得阿那含(不还者)。姑且不说七年——任何人如果修习四念处,只要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就可望得到两种果证之一……;姑且不谈一年——任何人如果修习四念处,只要七个月……,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半个月就可望得到两种果证之一……;姑且不谈半个月——任何人如果修习四念处,只要一周,便可望得到两种果证之一:当生证得阿罗汉,或者,如果还有一些余蕴,就会证得阿那」含(不还者)。」
「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比丘们,有这么一条道路可以引导众生至于清净,克服忧悲恼苦,袪除痛苦悲伤,获得正道,体证涅盘——那就是四念处。』因此,才作如是说。」
世尊如是说已,比丘们欢喜踊跃。
一九九五、十、二译于台中远离轩
三、念身经(身观念处经)
汉译中阿含经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台湾曾银湖写成现代语体
我听说是这样:
有一段时间,佛陀游化于鸯祇国境之中,与大比丘众一起前往阿(上和下心)那揵尼的住处。那时,夜过天明,世尊着衣持钵走入阿那聚落去乞食。吃过饭后,收拾衣钵,盥洗手脚,肩上携带着尼师檀(坐垫)
走入树林中,在一棵树下,铺好坐垫,盘起双腿而禅坐。
当时有很多比丘吃过饭后,集合坐在讲堂内,共同讨论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习身观念处详加分析、广为解说,强调要予以观察思惟,强调要加以修习守护。在一心专注之下善加实践念住。佛陀说修习身观念处有大果报,能得到清净法眼,能看见圣谛真理。」
那时,世尊在禅坐后,以超越凡夫肉耳的净天耳,听到比丘们在吃过饭后,集合坐在讲堂内,共同讨论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习身观念处详加分析、广为解说,强调要予以观察思惟,强调要加以修习守护。在一心专注之下善加实践念住。佛陀说修习身观念处有大果报,能得到清净法眼,能看见圣谛真理。」世尊听到之后,于过午时分,就从禅坐起身,前往讲堂,在比丘众的前面铺好座位而坐下来。
那时,世尊告诸比丘:「你们刚才一起讨论什么事呢﹖为了什么事情而集合坐在讲堂呢﹖」
诸比丘就报告说:「世尊,我们在吃过饭后,集合坐在讲堂,共同讨论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习身观念处,详细分析、广为解说,强调要予以观察思惟,强调要加以修习守护。在一心专注之下善加实践念住。佛陀说修习身观念处有大果报,能得到清净法眼,能看见圣谛真理。』世尊,我们刚才就是一起讨论此事。因为此事才集合坐在讲堂。」世尊又告诸比丘:「为什么我详细分析、广为解说修习身观念处,乃至得大果报呢﹖」
当时,诸比丘报告世尊说:「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权威,法是由世尊所开示宣说的。希望世尊说明,我们听闻之后就知道广大的意义。」
佛陀便说:「你们仔细听,好好忆念着,我当为你们分析它的意义。」当时诸比丘就接受教导而聆听着。
【念兹在兹】
佛陀说:「比丘要如何修习身观念处呢﹖比丘在走路时知道走路,站立时知道站立,坐着时知道坐着,躺着时知道躺着,入睡时知道入睡,睡醒时知道睡醒,半睡半醒时知道半睡半醒。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子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宁静专注的心意),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必须正确地了知进、出,善于观察分别自己屈、伸、俯、仰,举止活动的程序。穿带袈裟、衣钵时,行、住、坐、卧时,眠、寤、语、默时,都要正确地了知。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子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念住善法】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如果生起恶、不善的念头,就以念住善法来对治、切断、熄灭、制止它,就像木工师傅和木工徒弟,他们使用墨斗和准绳来标记木材,再以锐利的斧头加以修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