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毕加索传--创造者与毁灭者 >

第23部分

毕加索传--创造者与毁灭者-第23部分

小说: 毕加索传--创造者与毁灭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份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大篇幅地介绍了毕加索是一名多么了不起的画家,这介绍写得就像是在说给自己听。”要问今天在苏联、英语国家、拉丁语国家的艺术家们他们当中谁最了不起,他们会众口一辞地说帕布罗·毕加索是他们当中最杰出的艺术家,也是当代画坛的一代大师。“民选之伟大。
毕加索参加法国共产党变成了一出杂耍,也是最具娱乐精神的一场做秀,尤其是法国共产党把毕加索的绘画定义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风格“,那当然是了不起的艺术了。这帮人啰哩啰嗦地定义了一堆,毕加索温和地给出了回复。毕加索说过:”所有的人类表达方式都有其愚蠢的一面。“他提及自己为什么要参加法国共产党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对持反对意见的杜布瓦(沦陷期间也是他的经纪人)说:”那些穷人,所有的穷人会怎么样呢?穷人不会讨厌任何事、任何人。他们会扞卫自身利益,于是就会有罢工和骚乱,难道你就让我坐在包厢里冷眼旁观吗?不,那不可能。我会从包厢里走到大街上加入他们的行列。“事实上,当那一天真的到来了的时候,毕加索连坐在包厢里冷眼旁观都没做到,更别提什么”从包厢里走到大街上加入他们的行列“了。
从《新大众》杂志(The New Masses)的一篇访谈文章中可以看出来,毕加索编造撒谎的本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篇文章没过几天又在《人道主义报》上以《我为什么参加共产党》的标题登了出来:”参加共产党是我的一生、我的作品的合理总结。因为我可以骄傲地声明,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把绘画简单当成一个娱乐或逃避的手段。我想要通过绘画这个武器来加深对世界、对世人的认知,因此知识能够使我们大家每天都能越来越自由。我试图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说出我自己认为是至真至准至好的东西,诚如每个画家所知,这样的东西当然也是至美的…… ……这些年的专制统治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不仅要用艺术来做斗争,还要拿出我的血肉之躯来做斗争。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共产党,因为我从心底意识到我根本就适合共产党是一致的。阿拉贡、艾吕雅、卡索、福格隆(Fougeron)这些朋友都很了解我。之前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正式参加共产党,是因为基于‘天真’我以为只要我的作品、我的心属于共产党就可以了。不过现在我已经是共产党了。共产党是最辛苦致力于理解和改造世界、市今天和未来的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自由和幸福,不是吗?共产党员在法国、苏联和我的祖国西班牙是最勇敢的,不是吗?那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是害怕让自己受到限制吗?可是我还从来没有这么自由过!现在我已经是迫不及待想要再觅一方乐土了:多年来我一直流亡在外,现在我不用再流亡下去了。在西班牙欢迎我回去之前,法国共产党向我敞开了她的双臂。在这里我看见了我最珍惜的成就卓着的科学家、诗人以及那些反抗叛逆的美丽面容。我再一次找到了我的阶级兄弟!“
毕加索真是前所未有地颠倒黑白。难道他本人不知道共产党同样制造了巨大的灾难吗?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斯大林统治下成千上万的杀戮和监禁并不亚于希特勒。或者毕加索认为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据沙俄方面的说法是,选择斯大林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桩好生意。毕加索崇尚强权,鄙视弱者。对毕加索而言,弱小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他想要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机会表现出自己是个厉害角色,尽管这个角色有点名不副实。共产党所宣称的绝对真理、绝对力量正好投合了毕加索的心意。同时,毕加索也算是投靠了共产党——在共产党的庇护下,他能过着称心如意的日子,想要的一切应有尽有。尽管毕加索也装模作样地关注那些底层的小人物,其实他骨子里是个极权主义者。毕加索喜欢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和特权——没有那么多乌七八糟的选举,没有那么多不满而奔走游说、想要民主的人。就这个意义而言,”参加共产党是我的一生、我的作品的合理总结。“毕加索跋扈了半辈子,这下子参加共产党后终于棋逢对手。毕加索和共产党都是为了宣扬理想可以连饭都不吃的那种类型。
加入了共产党,毕加索洋洋得意地沉浸在快意和掌声中。他说自己多年来一直流亡在外,现在不再是个漂泊者了。然而,他其实并没有被西班牙驱逐在外——不管怎么说,西班牙内战之后,毕加索可是自己心甘情愿地在巴黎住了37年啊。毕加索其实是自我放逐。他想要从自我放逐、自我监禁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于是他参加了共产党,这样可以享受到优越感和归属感。而共产党内很少有像这样杰出的人物,于是很多党内人士都十分崇拜他,很多妙龄女子都十分景仰他。这些人都一窝蜂地跑到奥古斯丁大街来向这位党内新秀索要签名,排成长长的队列里还有那些怀着浪漫梦想的女生等着一瞻”伟大艺术家“的风采。这些女人往往等到的不仅仅是毕加索的签名和接见。毕加索年纪越老,就越是青睐那些性伴侣就越年轻。在解放胜利的莫名狂欢下,很多未成年少女都受到了某些老得堪称爷爷辈的男人的性引诱而失身。
其中一个未谙世事的小姑娘名叫热内维耶芙·拉波儿(Geneviève Laport),她是由阿鲁亚德引荐到奥古斯丁大街来的。那一年拉波儿才17岁,在附近的费内农中学(Lycée Fénelon)念书,她是全国学生战线主席,同时还担任校园报刊的编辑。拉波儿采访了毕加索,采访中请毕加索解释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同学们宣称看不懂的艺术作品。毕加索说:”看懂!这玩意儿要看懂做什么?难道一幅画等同于数学证明题么?根本没啥好解释的——天晓得,解释什么?不过是让人看画的时候能唤醒心底的感受罢了。一件艺术作品不能让人无动于衷、不能让人走马观花地看过一遍了事。艺术作品得让参观者有所反应、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情,并且在自己的脑海中也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幅画得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 ……“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用各种方法阐释这世界,可关键的是要改变这世界。“ 拉波儿问毕加索是否读过马克思着作。毕加索从未读过。毕加索的共产主义信仰主要来自艾吕雅、阿拉贡和洛伦·卡萨诺瓦(Laurent Casanova)。洛伦是地下党的领袖之一,在沦陷期间曾经越狱出来,在米歇尔·雷里斯家里设立了一个躲避盖世太保追杀的避难点,这避难点就在毕加索住宅的隔壁街角。而拉波儿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着作,想要使自己努力向共产主义靠拢、早日加入共产党。她甚至还读过斯大林的《苏联共产党历史》。拉波儿后来说:”我尽量想让自己向共产主义靠拢,可是最终也没能做到。因为我觉得有太多的观点我不能接受。“毕加索和拉波儿初次见面,毕加索就给她亮出了自己的党员证,两人都觉得”毕加索同志“这个称号十分滑稽。从来没有阐明过自己艺术立场的毕加索,这次试图阐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你知道我不是法国人,而是西班牙人。我反对佛朗哥。我只有通过参加共产党、摆明我的立场,才能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毕加索反对佛朗哥。“
不一会儿,政治讨论就转变为谈情说爱了。不过,拉波儿和毕加索艳遇的其他年轻姑娘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她一直都和毕加索断断续续有来往,对毕加索来说,这种断断续续的来往使得每次约会都挑逗十足。弗朗索瓦丝有好几次在奥古斯丁大街的画室里遇见她,并不知道她也是毕加索长长的情人名单中一个。弗朗索瓦丝回忆道:”我取笑她是瑞士奶酪。因为这女孩长得高高壮壮,每次来都给毕加索送点奶酪。“其实,弗朗索瓦丝只知道毕加索身边有个情人是朵拉。而奥尔嘉和特蕾丝这两个,毕加索对她信誓旦旦说这两人已经是过去式了。
到目前为止,朵拉已经知道有弗朗索瓦丝这么一个情敌了,可是她简直不敢相信挤走自己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小女生“,恃才傲物的朵拉根本就不把这类小女生放在眼里。朵拉对毕加索说:”(弗朗索瓦丝)上得了床、上不了台面“,毕加索听了这话,很快就邀弗朗索瓦丝前来陪他和朵拉共度晚餐。弗朗索瓦丝回忆道:”我去是去了,但是还带了安德烈·玛尚(André Marchand)一同前往。安德烈·玛尚当时正在和我谈恋爱,给我画了不少肖像呢。因此我看上去不是那种不惜一切代价要跟着大师走的小姑娘,我也有我的护花使者,大家觉得我俩正般配。朵拉自己结识了安德烈之后,就开始邀请他常来陪她和毕加索共度晚餐,这样的话朵拉认为安德烈一定也会把我带上。朵拉以为毕加索看到我和安德烈卿卿我我,就会对我兴致索然了。可是事实上,她这样做只起到了反作用。“
巴黎解放6周后,毕加索的大型回顾展作为秋季沙龙的一部分也开始启动了。弗朗索瓦丝非常尽心尽力。不过,她尽的是意想不到的心力。一些被安德烈·罗特称为”没头脑的年轻人“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先生“想要掀掉毕加索的油画,他们大喊着:”掀掉掀掉!退钱退钱!解释清楚!“这些年轻人大多是美术院校的学生,后者则是那些看不惯毕加索作品和政治立场的老家伙。自从闹事的那天起,弗朗索瓦丝就和其他的青年学生一起站在油画前面轮流守卫。这又是一股把弗朗索瓦丝推向毕加索的力量:她急需保护他、拯救他,之前是担心他会自我伤害,现在则担心他会被这些闹事者伤害。
来秋季沙龙闹事的只是少数,大多数参观者的反应都是震撼。弗朗索瓦丝说:”熬过了噩梦般的沦陷期之后,公众看到作品的思想反映了大家这些年来的生活经历,其必然反应是震撼。“乔治·林布(George Limbour)报道这次画展也是围绕着”震撼“这个主题的:”毕加索近五六年来创作的油画,以及这次秋季沙龙展出的作品,无论观众懂不懂艺术都会产生震撼。这些价值连城的画作大胆奇特,比生活更庞杂,对灵魂的分量不啻世上任何密度的物质。不论是铝、陶瓷、木材或骨料拼贴的作品,我们一眼看去觉得怪怪的,可在心里挥之不去,直到从画的意境中获得内心平衡。“这次画展还催生了一批讽刺谩骂的讽刺画。其中一幅漫画着一位参观者看着一幅改编成”阴郁“版本的罗丹 (Auguste Rodin)的《思索者》(Thinker),旁边一个导游正在解说:”自从有人在他面前挂了一幅毕加索的画,他就变成这样了。“
朵拉此时还扮演着毕加索正式情人的角色。可毕加索对弗朗索瓦丝说朵拉已是明日黄花了。起初毕加索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后来他就想要带弗朗索瓦丝凭吊他的往日情史了。一天下午,毕加索让马塞尔开车载着他俩上了蒙马特高地的山顶。他俩下了车,步行到了”洗衣船“。毕加索伤感地指给弗朗索瓦丝:”这就是我的起点。“然后他指给她看胡安·格里斯的画室、麦克斯·雅各布的旧居,以及卖蔬菜小贩索里尔(Soriol)退给他的房子。毕加索说:”只要一推开房门,我们就会回到蓝色时期。那时我住在这里的时候你就应该认识我。要是我们那时就相识就再好不过了,那样的话,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不会离开拉维南大街。要是和你在一起,我绝不会想要离开这里。“弗朗索瓦丝第一次明白了”洗衣船“对毕加索的意义:”这是一段艰苦时期,可是那时的苦日子过得有意义、有希望,一切都有可能实现——包括幸福。“
出了”洗衣船“,毕加索带着弗朗索瓦丝来到了附近索勒大街(rue des Saules)的一处小房子。一个老女人病怏怏地躺在床上,牙都掉光了。他们闲聊了几分钟,毕加索在她床头柜上放了一些钱,就带着弗朗索瓦丝出来了。毕加索沉默了好一阵子,然后转身向弗朗索瓦丝解释道:”我想教你了解人生。这个女人名叫若曼妮·皮乔特。她现在穷困潦倒、老得掉牙。可是她当年年轻时也曾貌美如花,让我的一个画家朋友神魂颠倒,最后自杀身亡。“毕加索教弗朗索瓦丝了解人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也同样在作品中教给世人”生命总免不了衰老病死“的道理。
1945年2月,毕加索开始创作另一幅反映这类主题的油画作品《太平间》(The Charnel House)。一堆凌乱的尸体堆在一张白桌子下面,桌上放着一个空瓮和空锅。彭罗斯说这幅画是”毕加索所有作品中最令人绝望的“,巴尔(Barr)则说它是”没有悲伤的《圣母哭子图》,没有悼客的下葬“。无数的艺术评论家和艺术爱好者都把这幅画归结成”描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