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当前国有企业安全生产要点认识与思考 >

第1部分

当前国有企业安全生产要点认识与思考-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现安全生产不仅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要求,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自身需要。国家新的安全管理体制的确立,明确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主体地位;安全生产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政府监察力度的加大,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安全管理思路和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搞好安全管理改革,不断强化安全管理,使安全生产工作更好地适应新的安全管理体制,符合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要求,为企业改革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1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是企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能否实现安全生产,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关系着职工的饭碗、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这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1.1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很强的经济性
                  随着人们对安全生产认识的提高,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正在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凡出过工伤事故的企业,对此认识更为深刻。安全生产的经济性是由安全生产的目的所决定的。安全生产的经济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安全生产要有一定的经济投入;第二搞好安全生产对企业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第三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产生的负效益。
                 如果一个企业安全生产上缺少必要的投入,设备设施安全状况差,人员安全素质低,工伤事故不断,其结果必然是轻则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被打乱;重则机毁人亡、停工停产,企业效益严重受损。1997年东方化工厂“6·27”火灾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7亿元,不仅使整个罐区变成一片废墟,还造成东方化工厂本身及下游5个企业的6套大型生产装置停产近一年,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在付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同时,企业不得不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抢救伤者,开展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与此同时也背上沉重的护理费、医疗费、重建和恢复生产等费用的包袱。近几年,企业支付的医疗费、护理费呈上升趋势。据1997年统计,北化集团公司仅1996年支付因工伤亡事故发生的抚恤费、医疗费、护理费就高达78。6万元,占全系统销售收入的万分之一点二。某企业由于油压系统阀门泄漏而造成的仅燃烧20分钟的火灾事故,将一名现场检测的女工烧成重伤,现场损失近万元。为抢救伤者,企业不得不当时开出10万元支票,用于紧急抢救。人的生命保住了,但以后企业在治疗费和护理费上的支出将是很难想象的。综上所述,安全生产的经济性是显而易见的。
                      1.2安全生产具有依法强制性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以法制的强制性手段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从目前我国劳动保护的法律环境来看,经全国人大代表审议通过的法律如宪法、劳动法、标准化法等均对劳动保护工作做了相应的界定。而国务院下发的诸如“工厂安全卫生标准”、“企业因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暂行程序”、“国务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几项规定”等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有57个;各行业部委结合本行业实际制定的行业规章多达312个;目前国家颁布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共分6类160个,各行业部委颁布执行的安全卫生标准达200余个。为了确保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贯彻执行,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代表政府对企业依法实施劳动保护监察,公安、检察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实施法律监察。为制止违法行为,依法惩处事故责任者,新刑法第134、135、136、139条及397条对重大责任事故进行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做了具体规定。可以说上到国家法律、国家各部委制定的行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劳动保护法规,下到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规程等,都对安全生产工作做了明确具体的硬性规定和具体要求。在严密的法律体系面前、在强大的政府效能监察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安全生产的依法强制性将更加明显。
                      1.3安全生产社会意义深远
                  安全生产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直接反映着生产关系的性质,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组织关系。在我国,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仅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主义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责任,其安全行为直接影响着社会需求的供给。另一方面,安全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处理不好,矛盾激化,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试想,企业伤亡事故不断,职工的家庭幸福被破坏,在岗职工不安心工作,新工人招不进来,如此恶性循环,企业无法生存,给社会各方面都将带来巨大冲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化工行业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社会影响深远。化工企业对周围社会环境的危害程度、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明显高于其它行业,化学危险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直到对废物的处置过程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发生事故或处置不当,都有可能直接对周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据联合国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统计,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已发生60多起严重化学危险品环境污染事件。化学危险品公害患者达40(50万人,死亡10多万人,有害化学品的安全与控制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环境问题之一。一个化工企业如果事故不断,污染扰民严重,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是很难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2企业转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制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客观上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强化安全生产提供了契机。但由于人们对安全生产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对安全管理改革的不同理解,也给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生产工作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2.1国家新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确立了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者的法律地位,意味着企业安全工作的法律责任加重,而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监察力度的加大,使得安全工作的压力增大。一些企业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在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盲目地撤并安全机构、削弱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的地位呈下降之势。而政府部门对此缺乏必要的手段加以限制和制止,使安全生产工作难度加大。
                  2.2从企业内部管理看,机构合并,人员精简,使企业管理滑坡,导致安全生产漏洞较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造成了安全队伍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
                  2.3随着企业劳动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减员增效工作的开展,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临时工、外包工涌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难于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企业下岗队伍不断增大,使在岗职工思想不稳定,极易发生事故。同时由于分配制度的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极有可能使企业各种复杂矛盾增多,引发人为事故。
                  2.4由于企业效益滑坡,使得企业必要的安全投入难于到位;设备折旧费不能按时提取,更新改造难于实现,使本质安全水平逐年下降。1996年北化公司系统超过折旧年限、带病运转设备1017台,占主要设备的16。45%。同时,资金短缺,使得一些历史遗留的较大隐患不能彻底根除,安全工作难度加大。
                      3安全管理改革的思考
                  企业安全管理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方方面面也都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它不仅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变革,还包括人们对安全生产认识和思维的更新。同时改革的过程是不断认识、适应和完善发展的过程。安全管理改革必须综合地、系统地实施。
                      3.1安全管理改革必须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实际
                  判断一项改革措施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其能否适应客观实际,能否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安全管理改革其目的是探索如何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更好地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我国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明确了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国家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安全管理改革不仅要与现行安全管理体制相适应,还要与企业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确保企业真正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安全生产责任。
                  在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不断健全和政府劳动保护监察力度逐步加大的形势下,安全管理改革还必须在符合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实施,使安全管理工作适应法制化管理的要求。
                  此外,安全管理改革还有与传统安全管理相适应的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安全管理改革就是要保留传统安全管理中适应性的一面,革除不适应的一面。比如,那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几十年来安全管理工作者在丰富的安全生产实际活动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其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次次血的教训换来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保证安全生产,减少事故、预防灾害发生等方面都起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规范作用;一些多年坚持下来的安全教育方式和检查办法是安全工作者多年摸索,并得到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精华在安全管理改革的进程中是万万不能丢掉的。
                      3.2安全管理改革要在动态中发展完善
                  安全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动态性,它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企业生产变化、人员变化,设备更新改造、人员组成的变化,以及操作者所接触的操作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变化都要求安全工作审时度势予以适应,安全管理改革也只有动态地进行,才能使安全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现代安全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管理,安全管理改革也只有动态地实施,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适应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逐步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
                      安全管理改革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安全管理改革是否成功,企业能否实现安全生产,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安全与改革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安全管理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安全管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那种假借改革之名,撤并安全管理机构,削减安全管理人员,弱化安全管理的做法,既不符合安全管理改革的要求,更是与我国目前安全管理体制背道而驰的。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