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钱钟书讲文学 >

第13部分

钱钟书讲文学-第13部分

小说: 钱钟书讲文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成大的田园诗根据自己亲切的观感,鲜明地刻画出一年四季农村劳动和生活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既有清新怡人的田园风光,又有泥土味和血汗气息,使原来的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让我们欣赏其中的几首“昼出耘耕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天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到天明”,“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卖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几首诗都是对农家生活的白描,苦乐相间,真实中不失情趣。钱钟书非常欣赏范成大的风格,在《宋诗选注》里选了他12首诗,把他当做一个大诗人来对待了,认为他革新了田园诗的创作手法,甚至把他抬高到比陶渊明还高的地位上,不过这个说法好像现在赞成的人并不多。钱钟书也批评范成大有个不好的习气,就是喜欢用冷僻的故事成语,没有根除江西诗派的影响,导致别人在欣赏他的诗歌的时候,被冷僻的典故吸引了注意力,却忽略了他诗里的好内容。





要点


1.真正的写景是从屈原的《楚辞》才开始出现的。写景要像画画,能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即使画家不能捕捉的风景,优秀的诗人也能巧妙地把握住。

2.诗文里描写美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美的欣赏标准中包含了文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知识。

3.梦境和文学一样都是对人生的折射、变形,都是补偿人生缺憾的一种方式。诗文中的梦境描写以灵活委婉的笔法传达诗人的深情,透过梦境还能看到人生聚散无常的悲剧性。

4.中国古典文学自古就有南北之分。南方文学重形式美,华丽委婉;北方文学内容胜过形式,粗犷豪放。南北方文学处于不断融合、互相吸收的过程中,其优劣之别也不是固定的。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它们都已融为华夏文学的一部分。

5.诗歌有唐宋之分。唐诗和宋诗分别代表了诗歌的两种类型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唐诗追求整体意境美,宋诗重视议论说理;唐诗追求灵感,有激情,宋诗老成持重。唐宋诗的划分不能以年代确定,而是由人的气质经历决定的。

6.黄庭坚的主要诗歌思想是“点铁成金”,从古书中寻找灵感,化用典故。他开宋诗诗风之先,但其诗有晦涩难读的弊端。

7.杨万里自创“诚斋体”。他追求一种自然活泼的风格,用敏锐轻快的诗句直接描写对自然的感受。他师承多家,但从不模仿他们。他的诗很少涉及社会问题,也有些作品肤浅潦草。

8.陆游的爱国诗歌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在诗中表达了为国家主动献身的壮志和宏愿。

9.范成大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的田园诗上,诗里既有清新怡人的田园风光,又有泥土味和血汗气息,使以前的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





注释


'1' 点铁成金:这是黄庭坚作诗的途径,即化用古人的说法作为自己写诗的材料。宋诗受这种“以学问为诗”的影响很深。

'2' 《周易》:也叫《易经》,成书于西周初年,是一部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内容分经和传两部分,《周易》用阴阳两爻作为最基本的符号,阴爻和阳爻的不同组合出现了八卦、64卦,384爻,然后由卦词和爻词对它们分别进行解释。主要是通过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

'3' 叔本华:20世纪初德国著名哲学家,代表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认为人生就是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痛苦和得到满足之后的无聊空虚中摇摆,充满了悲剧性色彩,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 史达祖:宋代人,著有《梅溪词》,以咏物著名。

'5' 《西厢记》: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讲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其艺术水平达到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6' 元稹:唐代诗人,官至宰相。他的诗歌特点是重写实、尚通俗,和白居易合称“元白诗派”,代表了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元稹也是唐传奇的重要作者,著有《莺莺传》。

'7' 阮瑀:三国时期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七名文人,他们的诗文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8' 鲍照:南朝人,出身微寒,一生沉抑下僚,但他的文学创作取得了极大成就,尤其是诗歌方面,他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和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9' 贺铸:南宋词人,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善于刻画思怨之情。为人如侠客一样豪爽,他写的词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10' 九僧:是宋初模仿晚唐体诗歌的九位僧人。晚唐体诗歌以贾岛为代表,喜欢苦吟。九僧的诗大多描写清幽的山林景色和隐逸生活。

'11' 永嘉四灵:南宋后期浙江永嘉四诗人徐照、徐矶、赵师秀、翁卷。他们的字号中都有“灵”字,因此合称“永嘉四灵”。他们的诗歌多数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内容比较单薄。

'12' 王世贞:明代人,官至刑部尚书,是当时文坛“后七子”的领袖。“后七子”是一个由七人组成的提倡复古的诗派。他明确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晚年的诗文则趋向平淡自然,不像以前那么偏激。

'13' 温子晟:北朝人,曾在北魏和东魏担任多项官职。他的文章雕饰而不浮艳,《捣衣诗》一首流传最广,被评价为有唐人之风。

'14' 刑邵:北朝人,曾在魏和北齐任多项官职。他的诗歌模仿南朝,又有创新,被南朝人称为“北间第一才士”。

'15' 魏收:北朝人,历仕北魏东魏和北齐,诗歌模仿南朝风格,但就现存诗歌来看成就不是太高。

'16' 庾信:南朝梁人,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前期诗文主要迎合宫廷趣味。在北朝虽任骠骑大将军等官职,却始终怀念故土。诗歌融合了南方文学的形式美和北方文学的劲健之风,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17' 白专:精于本职业务但不关心政治

'18' 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被称为江西诗派。江西是指江南西路,因诗派里的11位诗人都是江西人所以得名。他们诗歌的共同特点是以学问为诗,讲究作诗的规矩。





思考题


1.钱钟书为什么认为从屈原开始才出现了真正的写景?

2.诗人是怎样描写登高俯瞰的情境的?

3.对照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写美女的文字,看看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4.你如何理解梦境、文学和人生的关系?

5.如何理解文学的南北之分?

6.你欣赏唐诗还是宋诗?为什么?举例说明。

7.中兴四大诗人为宋诗做了怎样的贡献?





五、文学创作


章节提示:


本章主要谈谈钱钟书在文学创作方面的观点,包括比喻和通感、创作过程中心、手、物的关系以及炼字问题等几个方面。

从观察事物到艺术形象构思再到落笔成文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钱钟书驳斥了那种认为只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就能写出好文章的观点。他指出从构思到动笔写作是一个由心到物的过程,两者互相依赖,彼此融合。头脑中的构思已经包含了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作时也已经是“意在笔先”。因此要写好文章必须多练笔,由手熟达到心巧。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因为比喻最充分地体现了形象思维的特点,而文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产物。古诗文中有一种含蓄委婉的比喻方法叫做曲喻。曲喻是指两个物体只要有一点相似就可以拿来做比,读者要发挥想像力,从这个相似点上引申开去,好像要穿过曲径通幽的小路,才能领会到比喻的妙处。比喻的二柄多边是指一个比喻可以同时表示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而且任何事物都有多种性能和作用,人的着眼点不同,可以从同一个事物中撷取符合自己意图的一面用做比喻。

通感是指文学描写中人的五官感觉可以互相贯通。钱钟书以古诗文中大量的例子说明视觉、触觉和听觉经常互相转移,掌握了通感的方法,可以创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诗文来。

写作不能局限在技巧上,但也不能离开文字锤炼。钱钟书指出炼字应当首先从诗文的整体着眼,选择最妥帖、最恰当的字,不能追求奇险,同时还要注重整体的美感。炼字还应当建立在多读书多穷理的基础上。古诗文中有很多炼字的佳句,钱钟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





得心应手的关键——创作三部曲


文学创作从观察外物开始,然后由作者构思出艺术形象和意境,再通过运用一定的技巧写成文章。从构思到写成作品是一个由心到物的过程,两者互相依赖,彼此融合,纸上的草稿不是全由手做出的,它离不开心的作用。胸中的位置安排、删削增改也需要技巧,就像是纸上的文字笔墨。因此写好文章需要经常练笔,由手熟达到心巧。



文学创作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首先是要观察外物,其次由作者构思出主题、结构和意境,最后下笔表达,写成文章。心、手、物任何一个环节的漏洞都影响一篇好作品的诞生。古人早就体会到创作的艰辛,陆机在他的文学理论名著《文赋》里就道出了这种缠绕世世代代文人墨客的苦恼。他说创作时常常担心“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就是担心构思不能抓住事物的微妙传神之处,文字又不能淋漓尽致地传达作者的心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从古至今为了得到绝妙好词而殚竭心力的大有人在。但是,掌握了创作方法后的苦心经营和钻牛角尖儿的“苦吟”是两回事,前者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后者却只是玩弄文字游戏,或者成为别人的笑柄。

有的人把文学创作当做一种神秘的活动,以为非得有特异功能的人才能写作。有的人却以为写作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掌握了创作技巧,就仿佛有了绣鸳鸯的金针,有了72变的口诀咒语,人人都能成作家。钱钟书认为后一种人最多只能成为“诗窖子”和“画匠”,就是写诗多而不精,会画画却永远成不了名家的人。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把握好心和物,构思和传达的关系,它们的界限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包容,除了情感之外,构思一首诗的意境时心里会徘徊着一些诗句,正像音乐家创作乐曲时头脑里出现的是音乐,而画家构思一幅画时,心里浮现的是颜色的搭配。可以说,写作技巧从构思时就已经开始了。而落笔成文也不是掌握了一点平仄压韵、起承转合的方法就能实现的,这些规律必须结合精心营构的意境加以运用,情感的贴切表达和字句的锤炼同时进行,经过这种琢磨的过程,才能得到清晰的情感表现和优美传神的文字形式。因此,钱钟书认为那些自认为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就直抒胸臆,好比把感情一股脑儿塞进一个框子里的人是成不了大家的,只能永远停留在匠人的地位上。

钱钟书认为大凡艺术创作都是“执心物两端而用厥中”。心,是从观察物像到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艺术形象是经过作家的情感思想变形后的物像,既遵守自然事物固有的规律,又体现着作家特有的情感规律。艺术形象用文辞表达出来是一个由心到物的过程。物,可以理解为创作技巧以及各种必需的物质条件,比如写诗的笔墨,叙事的方法,各类文章的创作规律等都属于物的范围。创作就是要在心灵思想的活动和手笔的活动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钱钟书说,在寻找这个结合点的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情况,心恰恰顺应了物的规律时,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心和物有不相符合之处时可以尽量用自己的想法改造物性,当物的规律实在无法违背时,只好放弃自己的心意以顺应它了。从心灵构思到动笔写作再到文章成形,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作为思维活动的情感构思固然重要,运用物质材料和创作技巧表达心意的物化过程同样不能缺少,因为两者是互相依赖的。钱钟书说,大家之所以能“得心应手”,正是因为先做到了“得手应心”。创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实践,经过日积月累的磨练,手熟可以化为心巧。只依靠技巧成不了大家,但不等于说大家不需要技巧。钱钟书引《吕氏春秋》里的故事,一个人心情悲痛,于是击磐发出忧伤的声音,磐石通过击打技巧和心灵相应。《庄子》里的木匠轮扁做车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