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至纯书苑) >

第232部分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至纯书苑)-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嘧帕潮ǜ胬钏玖钤保旱芯崾夭怀觯浅馗叽螅旨峁蹋翟诤苣汛颍詈蠡贡瞎П暇吹叵蛐律纤厩虢蹋何也恍校丛趺窗欤�
    虽然麻贵识相,但李公子脾气却着实不小,一点不消停,接着往下骂,麻贵一咬牙,就当是狗叫吧,骂死也不出声,等到李如松不骂了,这才行个礼准备往外走,却听到了李如松的最后一句话:你马上去准备三万口布袋,装上土,过几天我要用。
    攻城要布袋作甚?麻贵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敢问为什么,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如果几天后没有这些布袋,他还要挨第二次骂。
    几天之后,李如松站在三万口土袋的面前,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下达了简洁的命令——堆。
    麻贵这才恍然大悟。
    李如松的方法并不神秘,既然敌城高大,难以攻打,那就找土袋打底,就好比爬墙时找两块砖头垫脚,够得差不离了就能翻墙,简单,却实在是个好办法。
    就这么一路往高堆,眼看差不多了,当兵的就踩在布袋堆上往城头射箭,架云梯,准备登城。
    但城内的叛军首领啺菀膊皇浅运氐模苡辛较伦樱诔峭芳芷鸹鹋谕妒苯雍浠鞑即焉系氖勘蛲肆嗣骶慕ァ�
    敌人如此顽强,实在出乎李如松的意料,于是他派出了自己的弟弟李如樟,在深夜发动进攻,李如樟也没给哥哥丢脸,领导带头爬云梯,无奈叛军十分强悍,掀翻云梯,打退了明军,李如樟同志自由落体摔伤,好在并无大碍。
    进攻再次受阻,李如松却毫不气馁,他叫来了游击将军龚子敬,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组建敢死队。
    所谓敢死队,就是关键时刻敢拼命的,龚子敬思虑再三,感觉一般士兵没有这个觉悟(客观事实),便召集了军中的苗军,先请吃饭,再给重赏,要他们卖命打仗,攻击城池南关。
    要说还是苗兵实在,吃了人家的,感觉过意不去,上级一声令下,个个奋勇当先,拼死登城,城内守军没见过这个阵势,一时之间有点支持不祝李如松见状,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前来支援,眼看就要一举拿下,可这伙叛军实在太过扎实,惊慌之后立刻判明形势,并调集全城军队严防死守,硬是把攻城部队给打了回去。
    明军攻城失败,麻贵却有些得意:说我不行,你也不怎样嘛。
    但让他吃惊的是,李如松却不以为意,非但没有愁眉苦脸,反而开始骑着马围着城池转圈,颇有点郊游的意思。
    几天后,他又找到了麻贵,让他召集三千士兵,开始干另一件事——挖沟。
    具体说来,是从城外的河川挖起,由高至低,往城池的方向推进,这种作业方式,在兵法上有一个专用称呼——水攻。
    李如松经过几天的围城观察,终于发现,叛军城池太过坚固,如果硬攻,损失惨重不说,攻不攻得下来也难说。
    但同时他也发现,城池所处的位置很低,而附近正好也有河流,于是……这回啺萋榉沉耍醋懦峭獠欢细哒堑乃唬约扒礁Σ欢铣鱿值牧逊旃苡浚荒芴焯焱谕炼侣娑悦CR黄笏氪蚨济欢允郑肿阄薮搿�
    此时,李如松正坐在城外高处,满意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他知道敌人眼前的困境,也知道他们即将采取的行动——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三天之后的一个深夜,久闭的城门突然洞开,一群骑兵快速冲出,向远处奔去——那里有叛军的援军。
    明军似乎毫无准备,这群人放马狂奔,竟未受阻挡,突围而去。
    但自由的快乐是短暂的,高兴了一阵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在自己的前方,突然出现了大队明军,而且看起来,这帮人已经等了很久。
    逃出包围已然是筋疲力尽,要再拼一次实在有点强人所难,所以明军刚刚发起进攻,脱逃叛军便土崩瓦解,死的死,降的降。
    由始至终,一切都在李如松的掌握之中。
    他水攻城池,就料定敌军必然会出城求援,而城外叛军的方向他也早已探明,在敌军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但有一件事情仍出乎了他的意料——叛军援军还是来了。
    其实来也不奇怪,围城都围了那么久,天天枪打炮轰,保密是谈不上了,但这个时候叛军到来,如果内外夹攻,战局将会非常麻烦。
    麻贵一头乱麻,赶紧去找李如松,李司令员仍旧是一脸平静,只说了一句话:管他城内城外,敌军若来,就地歼之!
    对方援军很快就兵临城下了,且人数众多,有数万之众,城内的叛军欢欣鼓舞,明军即将败退,胜利触手可得!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亲眼看到了希望的破灭,破灭在李如松的手中。
    麻贵再次大开眼界,在这次战役中,他看到了另一个李如松。
    面对人多势众的敌军,李如松不顾他人的劝阻,亲自上阵,更让麻贵吃惊的是,这位正二品的高级指挥官竟然亲自挥舞马刀,冲锋在前!
    和西方军队不同,中国军队打仗,除了单挑外,指挥官一般不在前列。这是很明智的,中国打仗规模大,人多,死人也多,兵死了可以再招,将军死了没地方找,也没时间换,反正冲锋也不差你一个,所以一般说来,能不冲就不冲。
    明军也不例外,开国时那一班猛人中,除了常遇春出于个人爱好,喜欢当前锋外,别人基本都呆在中军,后来的朱棣倒也有这个喜好,很是风光了几回,但自此之后,这一不正常现象基本绝迹,包括戚继光在内。
    但李如松不同,他带头冲锋,那是家庭传统,他爹李成梁从小军官干起,白手起家组建辽东铁骑,一向是领导率先垂范,带头砍人,老子英雄儿好汉,李如松对这项工作也甚感兴趣。
    于是在李如松的带领下,明军向叛军发动了猛攻,但对方估计也是急了眼了,死命抵住明军的冲击后,竟然还能发动反攻。
    毕竟李如松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明军都是按月拿工资的,被对方一冲,怕死的难免就往回跑。而此时,李如松又表现出了患难与共的品质——谁也不许跑,但凡逃跑的,都被他的督战队干掉了。他也不甘寂寞,亲手杀了几个退却的士兵(手斩士卒畏缩者),在凶神恶煞的李如松面前,士兵们终于认定,还是回去打仗的好。
    在明军的顽强阻击下,援军败退而去,城内叛军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啺萦址⑾郑嗳账荩浅乇惫夭糠殖乔揭丫荩朗丶浔∪酢�
    现在无论是李如松还是啺荩家丫隙ǎ秸唇崾皇O伦詈蟮囊荒弧�
    在落幕之前,李如松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在场的人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进攻北关,因为瞎子也看得见,这里将是最好的突破口。
    李如松点了点头,他命令部将萧如薰带兵攻击北关。
    但是接下来,他却下了另一道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命令:全军集合,于北关攻击开始后,总攻南关!
    所有人都认定北关将是主攻地点,所以进攻南关,才是最好的选择。
    兵者,诡道也。
    从那一刻起,麻贵才真正认识了眼前的这个人,这个被称为纨绔子弟的家伙,他知道,此人的能力深不可测,此人的前途不可限量。
    进攻开始了,当所有的叛军都集结在北关,准备玩最后一把命的时候,却听到了背后传来的呐喊声,李如松这次也豁出去了,亲自登云梯爬墙,坚守了几个月的城池就此被攻陷。
    紧跟在李如松身后的,正是麻贵,看着这个小自己一茬的身影,他已经心服口服,甘愿步其后尘,但他不会想到,五年之后,他真步了李如松的后尘。
    看见明军入城,叛军们慌不择路,要说这啺莶焕⑹鞘琢欤刃”从斓枚啵蛔志透傻袅俗约旱牧礁鱿率簦⒄偌溆嗯丫依钊缢商概校笠馐撬滴抑苑磁眩鞘芰苏饬饺说钠衷诳吹侥闳氤牵讶换诠孕拢M液臀壹胰艘惶趸盥贰�
    李如松想了一下,说:好,放下武器,就饶了你。
    啺菟闪丝谄督盗恕�
    延续几个月的宁夏之乱就此划上句号,由于其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史称“万历三大征”宁夏之乱。当然,关于啺莸慕峋郑挂淮痪洹�
    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尽灭拜(啺荩┳濉�
    这正是李如松的风格。
    投降?早干嘛去了?

    明朝那些事儿第伍卷·朱翊钧篇
    第十五章 兵不厌诈
    无需谈判,干掉就好
    对李如松而言,万历二十年(1592)实在是个多事的年份。刚刚解决完宁夏这摊子事,就接到了宋应昌的通知,于是提督陕西就变成了提督辽东,凳子还没坐热,就掉头奔日本人去了。
    其实说起来,李如松并不是故意耍大牌,一定要宋部长等,之所以拖了几个月,是因为他也要等。
    事实上,所谓辽东铁骑,并非李如松一人指挥,而是分由八人统领,参与宁夏平乱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而这一次,李如松并没有匆忙出发,在仔细思虑之后,他决定召集所有的人。战争的直觉告诉他,在朝鲜等待着他的,将是更为强大的敌人。
    作为大明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辽东铁骑的人数并不多,加起来不过万人,分别由李成梁旧部、家将、儿子们统管,除了李如松有三千人外,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桢、李如梧以及心腹家丁祖承训、查大受等都只有一千余人,所谓浓缩的才是精华,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而除了等这帮嫡系外,他还要等几支杂牌军。
    奉宋应昌命令,归李如松指挥的,包括全国各地的军队,自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起,蓟州、保定、山东、浙江、山西、南直隶各军纷纷受命,向着同一个方向集结。
    万历二十年(1592)十一月,各路部队辽东会师,援朝军队组建完成,总兵力四万余人,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提督。
    部队分为三军,中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杨元,左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李如柏,右军指挥官为副总兵张世爵,所到将领各司其职。
    简单说起来,大致是这么个关系,宋应昌是老大,代表朝廷管事,李如松是老二,掌握军队指挥具体战斗,杨元,李如柏,张世爵是中层干部,其余都是干活的。
    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安排别有奥妙,李如柏是李如松的弟弟,自然是嫡系,杨元原任都督佥事,却是宋应昌的人,张世爵虽也是李如松的手下,却算不上铁杆。
    左中右三军统帅,实际上也是左中右三派,既要给李如松自由让他打仗,又要他听话不闹事,费尽心思搞平衡,宋部长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但实际操作起来,宋部长才发现,全然不是那回事。
    按明代的说法,李如松是军事主官,宋应昌是朝廷特派员,根据规定,李如松见宋应昌时,必须整装进见,并主动行礼,但李如松性情不改,偏不干,第一次见宋应昌时故意穿了件便服,还主动坐到宋部长的旁边,全然不把自己当外人。
    宋应昌自然不高兴,但局势比人强,谁让人家会打仗呢,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对领导都这个态度,下面的那些将领就更不用说了,呼来喝去那是家常便饭,且对人总是爱理不理,连他爹的老部下查大受找他聊天,也是有一句没一句,极其傲慢。
    但他的傲慢终将收敛——在某个人的面前。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如以往一样,在军营里骂骂咧咧的李如松,等来了最后一支报到的队伍。
    这支部队之所以到得最晚,是因为他们的驻地离辽东最远。但像李如松这种人,没事也闹三分,只有别人等他,敢让他老人家等的,那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按照以往惯例,迎接这支迟到队伍领兵官的,必定是李如松如疾风骤雨般的口水和呵斥。有丰富被骂经验的诸位手下都屏息静气,准备看一场好戏。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好戏并没有上演,充满找茬欲望,一脸兴奋的李如松竟然转性了,不但没有发火,还让人收拾大营,准备迎接,看得属下们目瞪口呆。
    这一切的变化,从他听到那位领兵官名字的一刻开始——吴惟忠。
    吴惟忠,号云峰,浙江金华义乌人,时任浙江游击将军。
    这个名字并不起眼,这份履历也不辉煌,但只要看看他的籍贯,再翻翻他的档案,你就能明白,这个面子,李如松是不能不给的。
    简单说来,二十多年前,李如松尚在四处游荡之际,这位仁兄就在浙江义乌参军打倭寇了,而招他入伍的人,就是戚继光。
    李如松不是不讲礼貌,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