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谈到沃伦·巴菲特,我难以客观或冷静,因为我们是挚友。最近,我
俩刚携妻子同去中国度假。我觉得,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一大
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
成为“巴菲特迷”实乃轻而易举,而众多《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的读者无疑也会加入这一行列。洛文斯坦的著作
坦率地记录下巴菲特非凡的一生。虽然该书并未充分地表达出巴菲特的风
趣、谦恭和魅力,但他的独特个性却已跃然纸上。恐怕每一位读者掩卷后都
会这样想,“嗯,我喜欢这家伙。”
大家都对巴菲特的职业生涯略知一二,而这部著作提供了更多有趣的细
节。洛文斯坦追溯了巴菲特的一生:从 1930年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
哈,到11岁初次购买股票;从受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传奇人物,证券教授本
杰明·格雷厄姆,到27岁时创建自己的帝国。巴菲特对自己投资购买的股票
向来是三缄其口,而对于投资理论却开诚布公,即在最低价格时买进股票,
然后就耐心等待。沃伦曾在信中向合伙人解释道,“我们的投资原理就是:
别指望做大生意。如果价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获利颇丰。”
读者可以从洛文斯坦笔下了解到巴菲特如何控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
司,并向其注入资金,而最终目标是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该书历数沃伦脚
踏金融界及其他具中等经济潜力的行业时——如一些主要报纸,伯克希尔向
控股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原理的转变。现如今,伯克希尔麾下所属产业包括:
喜诗糖果连锁店、《布法罗新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并且拥有美国捷运、
ABC、可口可乐公司、嘎耐特通讯社、吉列公司和《华盛顿邮报》的主要股份。
其在CEICO公司的股份也举足轻重。
读者看后,可能会感到在商业及投资方面受益非浅,但理论是否能成功
地付诸于实践则难以确定。沃伦的天赋在于他能够洞察先机,要做到这一点,
只将沃伦的格言铭记在心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沃伦大量的格言值得背下来。
例如,沃伦谈到投资时喜欢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就好比打棒球,
要想击球成功,就必须要挥棒,这可能会击出好球,也可能会失败。当你手
执球棒时,不必考虑每一个投球。换言之,不必对每种股票或每次投资机会
都了如指掌,假如有些股票没有购买,而升值极快,也不必为此扼腕叹息。
沃伦认为,一生中,只要击出二十几个好球足矣,当然做到这一点,要进行
大量的分析研究。
沃伦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当他投资某家公司时,总是阅读所能找到的
全部年度报告,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及策略。一旦买下某家公司或公司股票,
沃伦就不愿再易手。
巴菲特的另一句格言反映出他对长期投资的热情,“你投资的企业,即使在傻瓜
的管理下,也应该能正常运转。因为总有一天,这个傻瓜也会明白的。”
… Page 8…
1奥马哈
宛如镶嵌于翡翠上的宝石,在密苏里河西岸熠熠生辉。
奥马哈,西部壮丽的城市,是创业、能力、奋进的奇迹。
——电话公司宣传,1900年
几乎从波拉德医生将他在这个世界上惊醒的那一天起,6磅重而且早产
了5周的沃伦·巴菲特就对数字显得如饥似渴。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常
和伙伴鲍勃、拉塞尔在拉塞尔家的前廊里消磨整个下午的时间:俯瞰着繁忙
的路口,记录下来来往往的车辆的牌照号码。暮色降临以后,他们就回到屋
里,展开《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计算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在草稿
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变化的数字,就仿佛他们找到了“欧式范数”之谜的
答案。
拉塞尔常常找来年鉴,读出一大堆城市的名单,而沃伦则逐个报出城市
的人口数量。拉塞尔在近半个世纪之后回忆道:“那时我说出一个城市,他
就会迅速准确地报出来。比如我说:依阿华的达文波特,堪萨斯的托皮卡,
俄亥俄的阿克伦等等。即便我念了10个城市,他也会说对每一个数目。”不
论是棒球的得分,还是赛马的输赢机会——每个数字都是他那早熟的记忆所
渴求的。每次当沃伦梳洗一番,坐在邓迪的长老会教堂的靠背长椅上时,他
总是用计算宗教作曲家们的生死年限来打发周日的时间,他还会手持一把桨
和一个球,站在卧室里一连几个小时地算呀算。他也玩莫诺波里游戏——数
着他那想象中的财富。
沃伦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白皙的肤色和粉红的下颏。他感兴趣的并不
仅仅是数字,而是金钱。他拥有的第一份财产是爱丽丝姑妈在圣诞节时送给
他的镀镍钱包,他总是自豪地把它拴在自己的皮带上。在他还只有5岁的时
候,沃伦就在家里的过道上摆了一个卖口香糖的摊儿,向过往的人兜售。后
来,他开始卖柠檬汁——这回可不是在巴菲特家那条僻静的街上,而是在拉
塞尔家前面,那儿市区繁华。
9岁时,沃伦和拉塞尔就在拉塞尔家对面的加油站数着从苏打水机器里
出来的瓶盖数。这可不是一个无聊的举动,而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桔汁
的杯子有多少?可乐和无酒精饮料有多少?两个小男孩把这些瓶盖运到货车
上,然后把它们在沃伦家的地下室里成堆地贮集起来。他们想知道:哪一种
品牌销售量最大?谁的生意最红火?
当大多数孩子都还对商业一无所知时,沃伦就从他那作股票经纪人的父
亲手里搞到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他把它们铺在地上,用父亲的标准普尔
指数来解释这些报价符号。他还在当地高尔夫球场的草地上寻找用过的但还
①
可以出售的高尔夫球。他也曾来到阿克·萨·本(Ak—Sar—Ben)赛马场,
在满是锯末的地板上四处搜寻,把那些被撕破丢弃的存根翻过来,他常常能
发现一些中了奖但又不小心被扔掉的票券。在内布拉斯加炎热的夏季,沃伦
和拉塞尔跑去给“奥马哈乡村俱乐部”的大款们扛高尔夫球棍,然后挣得3
美元的报酬。傍晚时分,美国中西部笼罩在宁静的暮色中,他们坐在拉塞尔
家前廊的滑车上摇来晃去。这个时候,纳西斯 (Nashes)和斯塔德贝克
(Studebakers)的车流和电车发出的叮响声在沃伦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主
① Ak—Sar—Ben :内布拉斯加单词反过来拼所得。
… Page 9…
意。看到许多刚好开过拉塞尔家门前的车,沃伦会说“要是有办法从它们身
上赚点钱就好了”。拉塞尔的母亲伊夫琳在50年后又回忆起沃伦的往事,那
时他对她说:“这些车子!您不赚这些来往路人的钱真是太可惜了。”好像
拉塞尔可以在第52北大街上设一个收费亭似的,他总说:“太可惜了,拉塞
尔夫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这一切的根源呢?
在家中的三个孩子中,沃伦排行老二,是唯一的儿子。他的母亲来自内
布拉斯加一个小镇,是一位身材娇小性情活泼的妇女。她是个贤内助,同时
还有“很好的数字头脑”。沃伦的父亲既严肃又和蔼,他对沃伦的一生有着
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他,在沃伦的眼前展现了一个股票和债券的世界,并种
下了未来发展的种子。但是,就可知道的情况来看,霍华德·巴菲特对数字
的精明和他儿子还不太一样,同时他也并不热衷于赚钱。那么,究竟是什么
力量使得沃伦从如此富有教养、舒适安逸的家里出来——在赛马场的地板上
爬来爬去,把它当作珠贝的温床?究竟又是什么,使得他在多年以后能施展
绝技:他能在头脑中计算大量数据,而且可以像记得阿克伦的人口那样易如
反掌地记住浩瀚的数据,一次又一次地震惊商界的同事们?沃伦的妹妹罗贝
塔断言道:“那一定是基因的作用。”
巴菲特家族具有温文尔雅、脾气可人以及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精于做
生意,但花钱很谨慎。美国叫做巴菲特的最早的一代人:约翰·巴菲特,是
法国休格洛地区的粗毛哔叽的纺织工人。1696年,他在长岛北海岸的亨廷顿
娶了汉纳·泰特斯。巴菲特夫妇一直到内战结束后都呆在长岛作农场主,但
是他们却怀有一颗野心,这与家族的节俭之道是相冲突的。1867年,悉尼·霍
曼·巴菲特受雇,为他的祖父泽布伦·巴菲特清扫土地。当悉尼听说每天只
有50美分的工资时,愤愤地扔下斧子往西出走了。他找到一份工作,驾着马
车离开了奥马哈。1869年,他的S。H。巴菲特杂货店开张了。当奥马哈还在其
发展的初期时,巴菲特家就置身于城市的商业生活之中。他们的位置与后来
成为美国富人的办公室的森林景区只有1。5里的距离。
奥马哈的木结构建筑群,傍依着密苏里河岸耸起的嶙峋崖壁。尽管它下
面有大片的平原,但城本身倒是多山的地形,这儿曾是一片荒山野地,直到
1854年与马哈印第安人(即后来的奥马哈)签订协议开放内布拉斯加的领地
以供人们安居为止。1859年时,当一个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伊利诺斯铁路
律师参观了此地之后,内布拉斯加便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几年以后,林
肯总统指定这个城市作为联邦太平洋铁路的东端终点站。
悉尼·巴菲特的商店在铁路连结贯通大陆之后三个月这一黄金时间开张
了。奥马哈已经成了“伟大的终点”。它一下子就被涌入的定居者、流浪汉、
投机者、内战老兵、铁道工人、释放的犯人以及妓女等形形色色的人所填满
了。他们偶尔光顾巴菲特的小店。悉尼就在柜上卖些鹌鹑、野鸭和草原鸡给
他们。泽布伦则对悉尼的事业抱持一种怀疑态度。他在写给21岁的孙子的信
中,一再强调说巴菲特家族经商的口号是“以谨慎为本”。
你不要奢望赚得很多。但我希望到了春天时,你的生意能更景气些。如
果不行的话,你应该及时抽身,把欠债偿清,维护你的信誉,这比金钱重要
得多。
然而,年轻的城市繁荣了,悉尼也随之富裕起来。到了19世纪70年代,
奥马哈不仅有了铸铁的建筑物,还有了剧院。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奥马哈耸
… Page 10…
立着摩天大楼,筑起了地铁,人口数也膨胀到了14万。悉尼建了个更大的商
店,并把两个儿子也引入了生意场中,其中小儿子欧内斯特——即后来沃伦
的祖父——继承了家族经商的本领。他和哥哥同时追求一个女孩,他获得了
女孩的芳心并娶她为妻,于是,兄弟俩断绝了来往。1915年,欧内斯特离开
了位居闹市的商店,在城西建了一个新居,命名为巴菲特父子商店。
巴菲特再次精明地抓住了时机。奥马哈的居民逐渐迁往河西岸。欧内斯
特看清了郊区潜在的机会,便开始经营一项信用销售的业务。不久以后,富
人家的厨师都纷纷打电话来向巴菲特父子商店订货,生意越来越兴隆。而欧
内斯特还是保持了家族里吝啬的风格,他付给仓储职员每小时的轮班费为2
美元,再加上一通对最低工资制的罪恶的评价和类似“社会主义的”训诫。
长得高大雄壮的欧内斯特不仅仅是在经营他的商店——他完全是在对它施行
暴政。
欧内期特的儿子霍华德——也就是沃伦的父亲——对成为第三代杂货店
店主丝毫不感兴趣。霍华德和欧内斯特一样有着独立思考的头脑,但他显得
更温和一些,脾气也不暴躁。他在怀俄明的石油管道线上工作,但他真正的
兴趣是在思维的活动之中。当霍华德在林肯的内布拉斯加大学里念书时,他
是《内布拉斯加月报》的编辑,他渴望在新闻界任职。尽管他不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