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

第27部分

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第27部分

小说: 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叫哈理斯的人跟朋友一起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看见朋友满肚子热忱却碰上了冷屁股,哈理斯的心情一下变得很坏。“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这么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不解地问。朋友一脸快乐地回答:“那有什么,你别在乎就行了。”这个人的日子肯定过得很快乐,因为他不会去计较别人,他懂得怎么去理解别人,这样的人才生活里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式就职后,公开在总统府招待了曾经迫害过他的四位前任韩国总统。他以具体行动化解了政治仇恨,展现了他伟大的恕人之道。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否像金大中总统那样与仇敌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恕呢?这就是不在乎;这种不在乎,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勇气。然而;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却忘记了不在乎。为了一些小事就斤斤计较,结果弄得自己也不开心。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过: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其实不在乎,也是一种宽容,只是这种宽容更显得当事人的胸襟之宽广。不在乎;代表着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宽广的胸怀;它是对世间万物的包容和接纳。拥有这样的想法;你就会拥有无穷的快乐和幸福。不在乎就是能忘却自己的利益,忘却别人的错误,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其实就是给我们自己快乐。多一点对别人的不在乎;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就多了一个朋友,人生的路上也就不会那么孤单了。心灵将会逍遥自在,快乐也会越来越多。放下嫉妒才能行得更远人活着就是在赶路。背着包袱是走,放下包袱也是走,所以还是放下包袱,让沉重的步伐变得轻松愉悦,让阴郁的心情变得明朗,让生命不再那么沉重。而嫉妒是人生的一个大包袱。你能放下这个包袱,你就能走得更远。
第151节:谬误34过去太沉重和刻骨,难以割舍
英国哲学家斯宾诺莎说:“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觉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可见嫉妒对人性的危害有多大了,而一个杰出的人往往是懂得去克制自己的嫉妒心的人,他们不但不会去嫉妒别人,还会提携新人,因为他们胸怀大度,宽厚待人,能战胜自己内心的嫉妒。19世纪初,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为了使肖邦能在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李斯特有一次在演奏的时候让肖邦代替了自己演奏。那时候演奏的剧场的灯是熄灭的,一片黑暗,没有人会认出谁是谁,结果,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的行为深表钦佩。我们试想,如果李斯特嫉妒肖邦的才华,那么肖邦这颗新星也不会这么快就升空了,而李斯特也不会被人称赞为是一个徳艺双馨的伟大的艺术家了。是人都难免会有嫉妒心,当嫉妒心理萌芽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的人,肯定是很理智,很客观的人。如果一个人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就不会对他人生出恶意了,也不会对别人的成就老是耿耿于怀,耗费自己一生宝贵精力去对种种其实不甚稳定的看法作诚惶诚恐的比较。嫉妒心对自己的伤害也很大。因为拥有嫉妒心,就不能接受比他更优越的事物。他只能看到比他低劣的人和事,这样他心里才会好过,才能有安全感。这种人再也没有机会学习到更好的事物。他们既不能吸收,也不愿付出,这样的人生又怎么会走得更远呢。战胜自己,就是要消除自己内心的嫉妒,这样你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才能与他人和平共处,自己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解套心法忘记过去刻骨的伤痛,就像放下那样简单!我们要学会宽恕别人,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第152节:谬误35不分是非的做“老好人”
谬误35不分是非的做“老好人”在正义的天平上,善战胜恶当然是真理。但是,善良的妥协和纵容,往往被“恶”所利用,善良付出的代价就会很大。曾经有首风靡全国的歌,恰恰道出了无原则善良的后果:“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在去帮助别人之前,我们要先学会保护自己。我们并不提倡无原则的“纯雷锋精神”,如果你不会游泳,而见到有人掉到江里时,不建议你跳下去救人,而应当想其他的办法来救人。因为不讲究方法和没有原则地帮助别人,反而会使自己成为受害者。善良也要讲原则修身养性,善良之本。然而,在物欲横流、功利当先的现实中,善良也要讲原则,否则就像鲁迅所说的:厚道是无用的别名。什么事都要讲原则,不讲原则,事多伤己。虽然善良是人性的优点,但没有原则的善良容易纵容他人的缺点;没有原则的善良放纵,受伤害的只能是自己。有个人单独去旅行,在飞机上遇到一位投缘的乘客,两个人一起下机,提取行李,在通过海关之前,那位新认识的朋友说:“我的行李真是太多了,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带一小件。”
第153节:谬误35不分是非的做“老好人”
单独旅行的人心想自己的东西反正不多,就一手接了过来。可是在过海关检验物品时他被海关人员以携带毒品走私的罪名逮捕了。他赶紧对着还在另一个关口接受检查的“朋友”大喊,那人却说不认识他。他被架出了海关大厅,悲愤的呼喊声仍然从长廊尽头传入,大厅里的人都摇头说:“罪有应得的贩毒者,过去不知道已经带进多少毒品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类的世界尽管不像动植物那样种类繁多,但人的素质与个性却是光怪陆离的。无独有偶,有一个学生去逛百货公司购物。买完东西刚走到商店门口,突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对她说:“我的肚子痛,必须上厕所,可是我跟我先生约好,他就在门口的一辆白色的车子上等我,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先生一声。”说完并塞了两包东西给她:“这也麻烦您交给他。”学生还没走出门,就被百货公司的人抓住。她抱着两包没有付钱的贵重商品,吓得呆呆地站在那里,因为人赃俱获,而百口莫辩。至于那先前说肚子痛的妇人,和所谓的白车,则消失了踪影。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人虽然是善良的,但也要分清是非,不能说既然我是一个善良的人,别人有求于我,当然义不容辞了,哪有理由拒绝?我们说要是这样不分原则,就是一种“愚善”,,因此,在没有搞清一件事是否值得做之前,要敢于说“不”,不要被他人利用,更不要一不小心成为他人的替罪羊!当然,与人为善不是与恶人相安无事,而是会在救困扶弱、维护正义的情景中与邪恶和错误作斗争。因为善良的人不容忍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和对无辜的伤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就是喜欢利用他人的善良,假装可怜或者委屈,以博取别人的同情。这些类似于骗子的人善于伪装,把自己伪装成弱小的“动物”,因为他们很清楚,善良的人是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人是会保护弱小的。没有原则的善良其实就是过度宽容的表现,这些人对于伤害他们的人,一次次地原谅,还天真地以为自己这样做是宽容的表现。
第154节:谬误35不分是非的做“老好人”
其实这样的善良已经不能称为善良,而只能称为软弱,只会受到欺负。我们这样说,不是不让人善良,而是让你的善良有限度,有原则。有时候,没有原则的善良是自己的盲目造成的,被假象蒙了眼睛,以貌取人,觉得对方不会欺骗人,即使上了一次当,不仅不吸取教训,还再一次往别人设下的陷阱里跳。在一些时候,善良的因却没有良好的果,那是因为,善良一旦缺少智慧的指引,就会没有清晰的是非方向,就像丢了指南针的旅人,总是犯简单而重复的错误,这时的善良已经脱离了本质上的纯洁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有的时候不是善良,是无知。不做滥好人从人性本善的出发点来讲,每个人毫无疑问都应该立志做个好人:朋友有难、亲人有难、甚至曾经的仇人有难,只要力所能及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但这个好人应该做到什么程度,难道只有做到“滥”才可以罢手吗?好人与“滥”好人虽一字之差,意思却谬以千里。有人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网友,大家一直混在一个论坛里,写文字、回复文章、灌水逗趣,非常融洽。有一次,网友给他的手机发来短信,说生意上被骗,惨遭失败。即将回家过年,身边所剩钱财不多,无颜探望父老乡亲。向这个人求助,问是否可借他500元现金,来日有钱,立刻偿还。刚开始,他也对如此的“借款”理由抱有怀疑态度。但既然人家开口,而且,那么多年来,交往过程也一直觉得那人还算坦诚,也曾经收到过网友邮寄来的节日小礼物。所以左思右想,觉得既然别人有困难,他就应当还礼、报答吧。问清网友的账号,他直接从银行给网友汇了800元钱。尽管,网友开口借的是500元,不过,他想既然自己手头有些宽裕,不如就多尽一点力吧。他在心里面想,自己没奢望网友会还这800元,但如果,他能用这800元,检验出一个朋友的真伪,还是值得的。钱汇出去了,网友很快回短信表示深切感谢,并强调,一定尽快归还。
第155节:谬误35不分是非的做“老好人”
可是很快一年过去了,网友一直也没提到还钱的事。偶尔在论坛里遇到,每年逢年过节,网友依然会短信问候他,说些祝福的话。有次,网友也不经意地提到,等事业稍微好些,一定把钱还上。然而在他的心里,早就不抱希望,也早已经将这样的人排斥在“朋友”之外的行列里。直到有一天,他们常去的论坛的负责人找到了他,问他有没有跟那边网友之间发生过借贷关系。原来,那位网友因为多次用同样的手法四处骗钱,经人举报后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一个骗子团伙的真实面目暴露于世人面前。他的“鼎力相助”不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得了一个“滥好人”的坏名声。按理来说,做好人是美德,人人都应有扶危济困的善举。但好人做成了“滥”好人,就等同于做傻事抑或培养寄生虫。命悬一线的时候没钱,借钱就是救命,当然应该,但是等病好之后能吃猪蹄补充营养非要借钱买燕窝补,用别人的钱来享受,借给这些人的钱就等于培养奸人。求人求成了“权利”,帮忙帮成了“义务”,该是多大多不公平的“黑白颠倒”。世界应由好人构成,但做好事应该有原则和标准,不能成为一个“滥好人”,最终好心办成了坏事。慈悲也要讲方法与智慧古语有言:我们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但却不能逼它喝水。帮助别人是种美德,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助人的方法。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人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有阳光明媚,也有阴霾乌云。做好人做好事是应该的,但善良应有一个“底线”,那就是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叫《农夫与蛇》的故事,说有个农夫发现一条冻僵的蛇卧在地上已快奄奄一息。农夫很可怜这条蛇,便把它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这是我自己犯的错,我有怜悯之心,但是却不懂慈悲之法。”这个寓言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帮助要看对象,要讲原则和方法,善也要有一道底线。报纸上曾有一篇报道,讲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