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唐精神:直面历史与经典的13堂课 >

第14部分

汉唐精神:直面历史与经典的13堂课-第14部分

小说: 汉唐精神:直面历史与经典的13堂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遥远,古往今来做人的道理是一个,要么做一个君子,要么做一个小人,要么做一个对社会做过贡献又背叛自己走向人生反面的人,这种人在历史上不计其数。要走好人生路你应当怎么样去做?把这几个人拿出来做一个比较做一个鉴别,平心而论,我自己都感到震撼。

我发现在现代社会应该反思历史研究历史人物,除了那些风云人物,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秦皇汉武、朱元璋、康熙,更和我们生活接近的不是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离我们太遥远了,更和我们接近的是那些做具体事的人,这些人起步的时候就是平常人,只是后来随着他们能量的释放潜能的发挥,他们逐渐变成了我们说的能够进入正史的人物。大家知道古代写书很难,司马迁那个时代没有纸,要把字写在竹片上,写完之后捆上成一卷一卷的,所以那时惜字如金。他要写谁、要把谁写到什么程度,都是三思而行的,我们在《史记》里读到了《吕不韦列传》、《李斯列传》,还有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传记里面写经济史时写到了范蠡。凡是《史记》写的人物一定是有影响的,是司马迁对他有特殊看法的。现在我们看这几个人物,对我们今天的人应该说很有震撼力。

他们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一定意义上讲他们都成功了,而且都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对社会对历史都做出杰出贡献,这是他们能够入司马迁笔下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没有贡献是不值得一提的人,司马迁绝对不会写。他们有很多个人的东西,这三个人中有两个人没有走好人生的后半程,在最辉煌的时候跌下来了,人没有走好人生的后半程或者说没有保持晚节,在今天大家所见所知的太多了,比如昔日的劳动模范、英雄后来变成阶下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委员跌下来,道理都是一个,就是没有走好自己关键的几步,而吕不韦、李斯就是这样的人。





漫谈先秦历史人物(2)


我们还原到他们年轻的时候,会发现这几个人之所以有自己的光辉成功,他们都有自己的志向,我们常说青年人不立志不能成材,但是立什么样的志要因人而异。我们今天也是这样,不是想干什么都能梦想成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都能梦想成真做个梦就都发财了。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实际能量,定位一个恰如其分、能够操作的、能够到达的目标。我们现在如果攀比,别人怎么有那么多钱,越比心里越浮躁,我们常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但也不是说不比,心里要有个定数,要知道如何做能够成功。

吕不韦

吕不韦和李斯就不一样,在一般人看来,可能觉得吕不韦很低下,因为他绯闻缠身、谜团很多,其实还原一下看这个人,会发现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是从战国到秦这个阶段中最有目标的人,而且不光有目标,还敢想敢干。吕不韦生于商人之家,他的父亲是经商能手,《史记》记载吕不韦的父亲家产万金,非常富有,他父亲到底是怎么富的,《史记》中没有说。吕不韦也经商,在他父亲的熏陶下他也有一套经商的本领,《史记》说吕不韦“贩贱卖贵,家富千金”,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搞长途贩运,这种商人在古代非常多,因为各地经济水平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战国时期贩运是非常多的,但经营不久就家富千金,表示吕不韦年轻且聪明,如果他继续经商成为大富翁肯定没有问题,但他到邯郸突然决定不经商了要从政,吕不韦的志向是弃商从政,为什么他要弃商从政呢?他看到商人只富不贵,只有钱但社会地位不行,战国时各国对商人的态度不一样,有的国家重农抑商,使得商人可以发财但受到很大限制,在社会上没有地位。那时候商人是很冤枉的,一方面为社会做了贡献,但很多王朝压抑商人,我国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慢与此有关。秦朝、汉朝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秦始皇规定发现商人就像对待罪人一样,把秦朝的政策放大到全国,抓苦役兴修工程就抓这些商人,汉朝也规定商人不许骑马不许穿丝绸衣服。那么如何弃商从政呢?吕不韦独出心裁,他想定立国君,所以我说吕不韦是古往今来敢想敢干的第一人。在这一点上,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有志向,但吕不韦的志向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他有算计有谋略,他看到秦国王室的公子异人在邯郸当人质很委屈很无奈,人质是战国时的抵押品,如果秦国背信弃义发动战争,会先杀掉人质。吕不韦要用异人做赌注用他来达到目的,吕不韦说“此奇货可居也”,吕不韦是商人的价值观,拿异人当商品来投机。为了验证这样做行不行,吕不韦回老家见父亲,和父亲探讨这件事。这在《战国策》有记载,吕布韦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父亲说十倍,他又问“珠宝之赢几倍?”父亲说百倍,经商比种地要富,他又问父亲“定立国君几倍?”父亲真不知道了,他父亲是个大商人,很明白“利”的概念,但无法回答,说“无数”,意思是“你干吧,这个玩儿成了那就可以得天下了”。吕不韦接着说“我现在辛苦干事业,只能得到温饱,但如果我定立国君成功,不仅自己荣华富贵还可以泽及后代”。他告别父亲回到邯郸开始运作这件事。吕不韦的志向可以说是心比天高,胃口极大,一般人很难实现,甚至连做梦都做不到。吕不韦就敢说自己可以定立国君,他身上有商人的气质,他有这个能力,他的能力起自于他对社会的关注。照一般人理解,他要活动的国家是秦国,秦国是一个经过商鞅变法走上了法家治国的国家,法家治国的特点是“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漫谈先秦历史人物(3)


老百姓心里就两件事,要么好好种地要么上战场杀敌人,上学学法律,在法家眼里对老百姓就要看得紧管得紧,对他们要严刑峻法,秦国这种治国方针极其稳固了秦国的政权,把老百姓武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把老百姓的思想都抽空了,要么种地要么打仗,前提是守法。秦国老百姓后来被管得成了除了种地彼此的交谈都很简单,现在夫妻二人丈夫出去上班离开家门时互道再见,秦国人丈夫离开家妻子送丈夫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好好守法,失法逆令你亡我亡”。老百姓怕政权,也从潜意识中感觉到家庭平安就得听政府的。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从邯郸竟敢带着重金,他拿出五百金买礼物到秦国运作这件事。秦国严刑峻法,公开行贿受贿,谁敢呀?为何别人不敢吕不韦敢?而且他竟然成功了,这就是吕不韦超出别人的地方。因为吕不韦是商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经商过程中,在和人的接触过程中,他可能知道虽然国家法律很严,老百姓都服贴,但上层其实不受法律的制裁,而他们说话就是法律,也许吕不韦不知道当时是人治社会专制社会是中世纪的落后的社会,但他从直觉上感觉到要拿下社会的关键人物,要拿下管事的人物就能成功,民主、法律都是假的,法律对下不对上、治民不治官,吕不韦可能没有这个判断,但直觉感觉拿下秦国最重要的人这件事就成了。他说动的关键人物是个女子,华阳夫人,华阳夫人的丈夫是安国君是秦国的老太子,异人就是安国君的儿子。华阳夫人虽然特别美貌但没有儿子,吕不韦让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干儿子,让华阳夫人说动安国君立异人为太子。吕不韦买动华阳夫人的弟弟说通华阳夫人的姐姐,一起对华阳夫人做工作,华阳夫人同意了。

吕不韦四两拨千斤,他知道无法接触到华阳夫人,就从外围说动华阳夫人的姐姐弟弟。他运作这件事非常冒险,不可知的事情非常多。异人被立为太子,安国君死了之后当了国王,异人能不感谢他吗?异人在当了国王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享受十万户的租税,丞相是官,文信侯是爵,享受十万户的租税与爵是对应的,官、爵、禄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在秦国都很少见。

在这个过程中,异人当了三年国王就死去了,即位的就是异人的儿子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时13岁,按规定不能亲政,吕不韦辅佐嬴政9年。吕不韦在秦国把持朝政应当在十二三年左右,这期间展示了吕不韦的才华,因为他把秦国的朝政和国事都向前向上发展。这个时间正是秦国灭六国最关键的时刻,秦国已经远远强于六国,但如果不慎秦国内部出现问题就难说了,吕不韦保持了秦国强劲的势头,造成六国一听到秦国可以说是谈秦色变,一个国家根本没有办法和秦国抗衡。公元前230年以后秦始皇势如破竹,十年打败六国,虽不能全部归功于吕不韦,但吕确实是有政治才能、有充足谋略的人。





漫谈先秦历史人物(4)


吕不韦有远见,在他执政期间请了一批文人门客,大家集体写了一部书叫《吕氏春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不好给它定位,因为这部书里面包括了战国各家思想。汉代时把战国诸家思想定位为多少家?《汉书》上说有10家,在这10家里面有儒、道、法、小说、杂等,《吕氏春秋》被放入杂家,是各家思想的汇合。这部书很长时间不受重视,近些年在咱们挖掘祖国文化的时候发现这部书价值很大。战国的主要学派儒家,到汉朝董仲舒献策独尊儒术,儒术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代代传承,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但这个儒家思想已经不是孔孟之儒,而是汉以后不断加入新东西的儒,里面有道家、法家、有阴阳、有迷信、有神学。但《吕氏春秋》本身就是杂,可惜因为吕不韦出事,后来当皇帝的嬴政不看《吕氏春秋》,这使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没有受到《吕氏春秋》的影响。吕不韦派人写这本书是想告诉嬴政执政时要看这本书,他知道自己有一天会从政坛上退下来。他在嬴政亲政以前写成了这部书,把书挂在城门上,这边挂着他的书这边放着一大堆金子,说谁能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哪部书没有几个错字呀?但挂了好几天,没有一个人敢改一个字没有人得到千金,是这部书无可挑剔吗?不是,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没有人敢改。这是吕不韦意料之中的,他知道自己权势很大;还有一个含义是告诉嬴政没有人敢改说明这部书是无可挑剔的,你当政时要好好看。吕不韦用心良苦,目的很明确,可惜他自己走错了一步,导致嬴政上台不看他的书,这部书被列为杂家,很长时间不受重视,

吕不韦因个人问题导致中国历史发生微妙的变化,吕不韦犯了几个错误,从超一流的政治家一下跌到深谷。第一件错事也是吕不韦失事的最关键的事是为情所扰为情所困。为爱情献身殉难的事太多了,有的让我们感觉非常悲伤,但唯独吕不韦的为情让我们觉得不值得,觉得因小失大一叶障目,但这个错误一下把他摔到千古深渊。吕不韦当年在邯郸为了让异人当皇帝成功,把和他一起同居的女子赵姬给了异人,传说给异人的时候吕不韦已经让赵姬怀孕,赵姬和异人走了,后来生了一个孩子就是嬴政,所以对嬴政是吕不韦的后代还是异人的后代争议很大,我去年讲了以后引起风波也是这件事。平心而论,秦始皇的妈妈是真的,嬴政肯定是赵姬生的,但他的父亲是谁?两千多年以前的事很难说清,是存疑的,大家可以说嬴政的父亲是吕不韦也可以说不是,要闹清楚不好办,我们先不说这件事了。赵姬和异人走了,赵姬生了嬴政,异人当了三年皇帝死了,赵姬年龄还不大,吕不韦进朝当了丞相,嬴政年龄还小,吕不韦思想上的一根弦即理智放松了,大摇大摆进入后宫和赵姬旧情复燃。《史记》记载得很清楚,司马迁说了这样一句话“始皇帝益壮,而太后淫不止”,告诉我们吕不韦可危险了,嬴政十七八岁,吕不韦还在后宫流连忘返,赵姬是一个思想情绪不高的人,她离不开吕不韦,可吕不韦在这个时候为何还不止步呢?吕不韦后来也意识到了,突然感觉到不能再去后宫了,满朝的大臣以及嬴政都看着他呢。他意识到要出来,说明他还有一点自制,但他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他引进了一个“大阴人”,他觉得自己要对得起赵姬,他走了赵姬不能太寂寞,又给赵姬找了一个男人,“大阴人”是性功能极其强大的人,他到了后宫想取代吕不韦,想取代赵姬身边的真空。这是吕不韦一错再错,一错是不能旧情复燃,二错是不能引进这个人。





漫谈先秦历史人物(5)


司马迁写的《史记》好像责任在赵太后,吕不韦在邯郸策划把赵姬给异人时是否有默契?两个人没有完全变成路人,赵姬是绝美的一个女子,异人得到她后心满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