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第5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两和三百两,这不可能威力差不多吧?”赵国祚冷冷地说道。
“相差其实非常有限,射程至少有步枪的八成,威力也能有七成以上;步枪其实就是骗骗有钱的财主,真正识货的人宁可用鸟铳。”虽然有所夸张,但张韬也不算彻底信口开河。不过他没有提训练难度、射速和装填难度的问题:“成都另外一家军火商对这笔生意很感兴趣,他们保证每年能够向总督大人提供一万支质量上乘、不会炸膛的鸟铳。”
成都的商行向邓名保证,如果军火生意继续红火下去,那他们在半年内就会推出售价低于三千元的步枪,而且是进行过改良的新型号。当然,这个售价只对帝国军队和同秀才有效。邓名听完后就琢磨着要在半年后把川军和同秀才手中的老式火绳枪都换成步枪。让邓名掏钱买步枪他是不干的,让帝国议会掏腰包就得加税,也不符合邓名的思路。现在四川有各式火绳枪数千支——所以邓名打算搞一个以旧换新的行动,每个四川同秀才都可以用他们老旧的火绳枪换一把崭新的燧发枪,而淘汰下来的老枪就让赵国祚接手。
缅甸那里应该也能收缴上来一批火绳枪,邓名打算把这些老枪也卖给东南督抚,挣一些钱充实川军的军备仓库,增加步枪库存。
“一万支鸟铳就是三十万两银子,本官也买不起。”赵国祚知道还要花大笔的训练费用,要是鸟铳不训练就能用的话,明军也不至于那么喜爱三眼了。
“没银子也没关系,成都工业银行的于老板正在来杭州的路上,只要赵总督点点头,他就愿意帮赵总督垫付定金,等鸟铳到了后,他也可以借钱给赵总督,让您有银子把这些火铳统统买下来。”
“于老板想要什么?”赵国祚警惕地问道。
“于老板想和赵总督合作做点生意,第一批一千支鸟铳的花费就算是于老板的股金,以后每月再给赵总督一批鸟铳,就算是给赵总督的分红。”
“做什么生意?”赵国祚脸上的警惕之色不减。
“当然是沿海的生意。”
“禁海迁界,你们难道会不知道么?”松奎闻言诧异地反问道。
“我们当然知道,我们还知道这些地区都没有税了。”张韬哈哈一笑:“赵总督这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啊。于老板可以出钱经营禁海区的土地,屯垦、打渔、海贸都是于老板出本、冒风险,不要赵总督一个铜板。不管经营得如何,都保证赵总督有鸟铳拿,怎么样?”
第四十四节 靖难(下)
对浙江沿海的开发并不是于佑明一个人的主意,其他很多银行也打算参与其中,因为胶东的开发让他们感到眼馋,所以就把心思转到了浙江来。在向邓名申请时,保国公要他们注意风险——满清大搞闭关锁国,在浙江沿海的土地开发不太可能亏本,所谓的风险就是指赵国祚以后不认账了。
“如果赵国祚想黑吃黑,保国公会带着帝国军队为我们讨回公道吧?”一听邓名居然认为有风险,银行家们就急切地问道。
“只要帝国议会同意出兵,我就不反对。”
邓名的回答顿时让所有银行家都把提起来的心放回了肚子里。说服帝国议会倒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大家把盈利中的一部分当做税收上缴给帝国政府,就很容易让议员们同意出兵保护银行家们的权益。
而且大家还商议好了,要出钱帮助赵国祚武装绿营,帮他取得对抗满清朝廷的实力。只要赵国祚识相,这些金融巨子就打算扶持他继续坐在浙江总督的宝座上,甚至愿意从中牵线搭桥,帮助赵国祚招安庄允城。当然这些帮助全不是免费的,暂时银行团肯拿出来的只是鸟铳,其他的服务项目以后可以慢慢考虑,看看该卖赵国祚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才合适。
而驻杭州的四川领事当然要为自己人服务,他拿大伙儿的税金当工资,不就得给大伙儿干活嘛。不过于佑明他们如意算盘打得虽然不错,张韬也热情地为纳税人服务,但赵国祚却不上道,犹犹豫豫地不肯同意把沿海地区交给四川人经营。或者说,赵国祚也明白,那么大片的土地能给四川人带来高额的利润,他不肯就这样贱卖了,而是想讨价还价多要些银子。
收到张韬的来信,得知赵国祚还在抵抗后,于佑明等人都大为光火。虽然赵国祚暗示只要四川人多给他一些好处,他不是不能考虑,但银行家们一致认为赵国祚不配得到更多的东西。
“家里都乱成这样了,他居然还想讨价还价?”于佑明怒气冲冲地说道。大家马上一起给安乐思写信,安老板不但指望着银行的贷款,还知道将来他的军用版型号是由这些银行家来付账,所以也很痛快地答应帮忙。
……
两天前赵国祚暗示张韬,明军如果想独占全浙江的禁海区和一切与海事有关的生意,那每年至少得给他一百万两银子。不过他愿意用其中的一半来购买明军的军火或是其他的军事服务。赵国祚觉得这个要价并不算很高,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他绝不会冒着让朝廷震怒的危险把这些权益打包卖给明军的。赵国祚确信,明军就是支付这笔钱,依旧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这两天赵总督就耐心地在衙门里等着张韬再次来访,向总督大人报告川西的黑心商人接受了总督衙门慷慨的建议。不过赵国祚没有等来张韬,却等来了归安县被靖难大军攻陷的噩耗。
说起庄、朱两人把他们的乱党正式改编为靖难军一事,赵国祚想起来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们不过是两个庄主,凭什么靖难?靖什么难?你们连满洲人都不是,更不姓爱新觉罗,你们还真好意思说自己是靖难。”
但光生气是没用的,庄允城、朱佑明还有他们的靖难同伙儿依旧活蹦乱跳的。从归安县逃出来的士兵报告,这次靖难军居然使用了重型的攻城炮。这些日子,归安县召集了一批路霸来保卫县城,县城内本来就人心惶惶,靖难军的大炮一响,两个城门上负责防守的大侠立刻就带着弟子向靖难军投降了。
又过了两天,湖州也宣告陷落了。这次赵国祚拿到的报告更加详细,谭希闵也没有殉城,而是选择逃回杭州——谭知府称他死不足惜,但如果不能亲手把敌人的详情送到总督大人面前,那他才会死不瞑目。
“贼人动用了至少三十门红衣大炮。”谭希闵向赵国祚和松奎哀号着:“卑职亲自率领全部衙役坚守城楼,可是贼人的红衣大炮实在太多了,还有小炮无数门,开战后城楼上真是弹落如雨啊。”
“红衣大炮!”松奎大叫一声:“庄允城怎么连红衣大炮都有了!他真的是被逼反的嘛?我怎么觉得这是蓄谋已久呐?”
无论是赵国祚还是松奎,都不相信庄允城能有三十门红衣大炮,他简直比当年的孔有德孔王爷的炮还多了。就是把谭希闵说的数字打一个对折,还是多得惊人。不过这只是数量问题,不是有无问题。赵总督相信庄允城确实拥有了大炮,这个消息确实重要,如果被证实了的话,谭希闵以此为借口逃回来报信,也不是完全不能脱罪。
事到如今,庄允城是不是被逼反的,赵国祚觉得自己已经不太有把握了。如果不是为了打下紫禁城自己坐龙椅,那庄大王为什么要预备红衣大炮?浙江总督衙门把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急奏朝廷,同时,浙北的局势还在继续急速地恶化。
靖难军扫荡了湖州各个县城后,又马不停蹄地杀入了嘉兴府。
和湖州一样,嘉兴的府县也都被大批路霸包围了。在靖难军杀来以前,这些拦路设卡的路霸并不认为自己具有攻陷县城的能力,他们包围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向过往行人、客商征收过路费,因此不会断绝内外交通。若是没有人进出城市,那么包围城市的好汉们也就没有买路钱可收了。
当靖难军开过来的时候,各个县城还都没有物资紧缺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城市应该可以坚守相当长的时间。不过这次来围攻城市的不是流民或是外省的征服者,而是本乡本土的缙绅。而且前一段时间由于土匪路霸的包围,县城里物价飞涨,百姓都怨声载道。那些被官府紧急征召,协助守城的大侠和缙绅,不久前也属于被官府敲诈勒索的对象;两个月前他们被诬陷参与庄氏明史案,狠狠被官府放了一桶血,此仇此恨还都历历在目。
靖难军还没有走到城下,他们在城内负责守城的亲朋好友就络绎不绝地派来心腹,共商大计,研究如何对付知府、县令这些外地的大佬。尤其是听说湖州府全境几天就被靖难军扫平后,嘉兴府的缙绅对绿营的看法已经从轻视发展到蔑视了。结果就是靖难军势如破竹,大炮一响城门就告破。在攻破三座县城的战斗中,丢掉性命的只有三个县令和几个跟着县太爷一起来的长随。而本地的缙绅、大侠、绿营军官、胥吏个个都毫发无伤,摇身一变全加入了靖难军。
得知嘉兴府也岌岌可危后,赵国祚终于坐不住了。嘉兴因为早早集结军队于府城,所以忠于官府的部队还是有一些的,也不需要和那些被抽空了兵力的县城一样彻底依靠本地大侠和缙绅的力量。所以赵国祚觉得,嘉兴府应该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不至于立刻被靖难军拿下。
但出动省城的部队去增援嘉兴依旧有很大的风险,现在全浙江扰动不安,杭州城里充满了舟山的明军要来偷袭省城的流言,让赵国祚不敢倾巢而出。松奎的意思是嘉兴不能不救,不过最好要邓名的领事给一个保证,答应明军不会趁着杭州空虚的时候来偷袭,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对付靖难军。
不过张韬拒绝给这样的保证。靖难军突然发起攻势就是安乐思游说的结果,他对掏大笔银子买了红夷大炮的缙绅说,既然花了这么多钱,就要打开几个县城回本。缙绅一试之下发现居然这么容易,于是就越打越顺手,打完了湖州城就奔着嘉兴去了。
张韬推说生病,说什么也不肯来总督衙门,赵国祚和松奎思前想后,还是不敢把省城里的部队拿出去孤注一掷——打败了靖难军也没有时间斩草除根,还要马上撤回来防守杭州。官兵一走,靖难军说不定又要把嘉兴围上;而万一被靖难军打败了,那宁波、绍兴那些跃跃欲试的乱党立刻就会跳到前台,浙江就该变天了。
“当初设一个浙闽总督好好的,朝廷非要拆为两个总督,这下可好了,浙江有事都没有邻省的部队可调。上次死了几个福建绿营,李率泰居然还找我要钱!”怨天尤人的赵国祚最后骂起了北京朝廷。现在如果找李率泰要援兵的话,对方多半要让赵国祚先把欠账还清,而赵国祚哪里有银子还?更不用说浙江还肩负着福建和耿继茂一部分军饷的责任,这些钱赵国祚也拖欠很久了。
“不能不管嘉兴啊。”赵国祚无可奈何之下,就修书一封去南京,请蒋国柱出兵协助他镇压靖难军。蒋国柱不曾借给过赵国祚兵马,所以赵国祚不欠他银子,说不定先把军队借给他用用。至于凑齐协饷的银子可以慢慢想办法,实在不行,就把浙江的权益多买一点给那帮黑心的四川银行家们。
“眼看今年的漕运又要开始了,”赵国祚感觉自己不多的头发和胡须正在迅速变白:“还没缴纳漕粮呢,也没有给福建常例的协军饷,我们的藩库已经空得能跑马了……靖难军在清君侧,还有一大笔的债……”
突然之间,赵国祚想起鳌拜所说的去北疆宁古塔啃老玉米,似乎那个前途也不太可怕了。
第四十四节 条约(上)
六月之前,邓名回到了江陵,来到了李来亨的地盘上。
“这次出征挣钱不是很多,不过击退了虏廷对江南的进犯,我们的商贸、产粮地、出海口都安然无恙,而且震慑了东南的督抚。总的说来,还是不亏的。”邓名和李来亨、刘体纯以及党守素、马腾云一大群人说道。
众人都纷纷点头,这次出征效果确实不错,彻底抵消了郑成功去世给南明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邓名合作也让大伙儿感到很愉快,账目清清楚楚,每个人都拿到了事先讲好的那一份。
“就是该还账了……”党守素说道。师爷帮他仔细计算过开支,如果要偿还购买债券的那些银子的话,邓名就会面临巨额亏损,因为借来的银子大都花了:“国公打算还这笔银子吗?”
“我们出来做买卖,当然要讲究诚信,绝对不能赖账。”邓名正色答道。
“要不末将帮提督一些吧。”李来亨不好意思让邓名一个人承担全部的欠账,因为邓名借来的银子是大家一起用掉的。
听到李来亨的提议后,其他几个人或痛快、或勉强地纷纷表示都愿意掏一些银子出来。
“不用,不用。”邓名连连摆手:“这些银子都是以帝国政府的名义借的,而且中间的折扣也都是帝国的银行家们拿走的,哪里有让大家分摊的道理?”
“提督有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