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翔 >

第74部分

宋翔-第74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人显然都是以这扛长枪的年轻人马首是瞻;听他这么一说;也都不在反对,继续冒雨前进。一行人走过了长街;拐过一个弯;又向前走了十几步;来到了一个衙门口前。门头的大匾上赫然刻着的是“殿前司”三个金字。

其他人在屋檐下落雨等候;扛长枪的年轻人也放下枪;走上台阶;门口八个站岗的士兵立刻把他拦住。这时有一个领头的过来;见他虽然全身湿透;但是一身军装;因此到没有喝斥他;只是道:“这里是殿前司的衙门;你是那里的士兵;到这里来做什么?”

年轻人道:“这位官差;在下是侧选锋军的正将陈亦超;在远征黑阳山时和大军失散;现在重新找回来;听说远征黑阳山的队伍被调回了临安;是不是?”

这个领头的士兵一听说他们是参加过远征黑阳山的士兵;到也不敢怠慢;上下打量了一下陈亦超;道:“现在殿前司的侧迭锋军以经撒消了;你不知道吗?”

陈亦超一听;也不禁大吃了一惊;没想到侧选锋军会被撒消。他在远征黑阳山途中因为不满杨炎抛弃伤员的做法;和杨炎发生了争执,于是被杨炎派遣护送伤员回宋朝。一路上他即要照顾伤员;又要躲避金军的授索;还要四处寻找食物;也是经厉了千辛万苦;后来转道襄鄂一线;才回到大宋境内;结果比远征军回来得还要晚得多。

他们离开大队的时候连同伤员一共是二十三人;结果平安回到大宋境内的只剩下十一个人了。

鄂州府的御前驻军都统制是原来岳飞部下大将牛皋之子牛。得知他们是参加过远征黑阳山的宋军;到是很客气的接待了他们。不过牛只知道远征黑阳山的宋军已被全部召回临安受奖,并不知道其他太多详情。于是留他们住了几天;送给他们路费打发他们回临安来找自己的原属部队。

陈亦超原是虞公亮统领的殿前司侧选锋军的正将,因此一回到临安就这刻到殿前司衙门来寻找自己的厍属部队;想到却听到侧迭锋军以经被撒消了的消息,他立刻又问道:“侧选锋军为什么会被撒消;虞统制在那里去了;还有毕统领;杨统领呢?”

卫兵道:“虞统制以经在远征中战死;毕统领;杨统领都己经调到别处去了。”

陈亦超又吃了一惊;道:“虞统制战死了?那么士兵呢?士兵总还有剩下的吧?”

卫兵耐心道:“侧迭锋军的步兵都并入了中军;骑军都并到马军司的选锋军去了。你是骑兵正将;那么应该到马军司去报到。那边会给你重新安排的。不过现在整个马军司都不在临安了。”

听他这么一说;陈亦超又立刻问道:“对了;原来马军司选锋军统制杨炎呢?他又在那里。”

卫兵笑道:“杨炎现在可不是统制了;他己经升任了马军司的都虞候。对了;现在整个马军司就只有他一个人留在临安;你到是可以去找他。他应该是认得你的。”

现在陈亦超大至听明白了;大慨是因为虞公亮战死;杨炎却活着回来;因此侧选锋军才被撤消。他本来就对杨炎十分不满;现在更是把侧选锋军被撤消的失望和愤怒却归到杨炎头上,自然是不愿去找杨炎的。想了一想;又对卫兵道:“我们是和大队失散了;现在才回来;所以后来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不过我们愿来都是殿前司的士兵;名册;案底应该还在殿前司里,因此还是先到殿前司来报来;所以还是请你进去帮我通报一下。”

卫兵想了一想;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于是道:“好吧;我去给你通报一声。不过现在杨殿帅去了建康府;殿前司是李副使主持;你稍等片刻。”说着;立刻转身入内。

李道正在当值;接到了卫兵的通报;到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在战场上一些士兵和大队失散是常有的事情。现在找回来了也是应当;叫人拿过了原来侧选锋军的名册一看;果然有骑兵正将陈亦超的名字。这些事情本可不用他亲自过问;只交给旁人处理就可以了;但想想自己现在反正也无事;不访把他叫进来问个清楚;在做安排。于是叫卫兵把陈亦超带进来。

陈亦超进来见了李道;李道问了他几句年龄;籍惯;何时从军;陈亦超都对答如流。因此李道也碓信他们确实是远征军失撒的士兵。便道:“陈亦超;现在侧选锋军被撤消;骑军都并到马军司的选锋军去了。你既然是骑军正将;那么也应该编到马军司的选锋军去。参加过远征的士军都受过嘉奖;你们虽然有赶上;但也应有一份。好在现在杨炎还在临安;他己升为都虞候了;我可以马上着人带你去见杨炎;让他重新为你们报功请赏;你看如果?”

李道刚说完;陈亦超立刻道:“李大人;末将有一个请求。”

李道道:“你有什么请求;说。”

陈亦超道:“末将不愿去找杨炎;仍愿留在殿前司效力,请大人把末将编入殿前司任意一军都可以;任何赏赐末将都可以不要。”

李道有些奇怪;道:“这又是为何呢?”

陈亦超道:“末将曾和杨炎发生冲突;至今仍有芥蒂,末将实在不想见他;还请大人见谅。”

李道心中一劫;他的二儿子李进重为争严蕊曾和杨炎发生过冲突。虽然他狠狼把儿子教训了一顿;但毕竞是疏不间亲,对杨炎自然也有些不满。还过他知道;现在杨炎虽然被闲置起来;但在皇帝的心中;他的位置仍然十分重要。不然杨炎就不会这么年轻获当了马军司的都虞候。还将被招为驸马。因此他心中虽然不满;但也知道现在动不起杨炎。

不过如果有机会能打击一下杨炎;甚至是杨沂中;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看陈亦超一提起杨炎就是一副咬牙切龄的样子;里面一定有原因;说不定杨炎有什么漏子的。

他不动声色;看了看周围都是自己的心腹;道:“陈亦超;你刚才所说是什么意思;且详细道来。本官也好定夺。”

陈亦超一听;以为有了希望;忙把在远征途中;杨炎抓到几个猎人是如何处理;又是如何要抛弃伤员;自己又是怎样和杨炎争执的;然后杨炎才派自已护送伤兵回宋朝等经过详细的说了一遍。

李道听了心中大喜;这些事情可大可小;全在你如何使用。如果使用得当;到是有希望扳到杨炎;就算扳不到杨关;也可以使他的名誉大受影响。因为无论怎么说;抛弃伤员;滥杀无辜都是不好的事情。不过这个恶人最好让陈亦超去做;自己不要担这个干系才好。于是故做惊讶道:“竞有这种事情吗?陈亦超;你说的可是实话;不要拿谎言来欺骗本官。”

陈亦超忙道:“李大人;末将说的句句是实;现在外面还有十个和末将一齐回来的士兵可以做证。他们中间有七个都是被杨炎扔弃的伤兵。”

李道满意的点点头;想着如何来利用这件事;而又使自己置身事外到是耍废一番周拆。不过却装出一付愤怒的样子来,道:“想不到杨炎竟是这般心狠手辣之人;陈亦超;你不愿去见他;到也是情有可原啊!”

陈亦超一听他的话;心中大喜;道:“大人明鉴。可否就将末将安排在殿前司里?”

李道心里正想先把他们稳住;找到合适的机会再把他们放出去。道:“这样吧;我先安排你们到营房去休息。其他事情我再来安排。不过现在杨炎正在临安府内;你们最好呆在营房不要乱跑;如果被他看见;来向本官要人;本官也很难拒绝的;你可明白吗?”

陈亦超立即道:“末将明白。”

( )

 九政局的变换2

赵接过信来;打开一看。 不由大怒。原来这封信是汤思退写给金国左副元帅纥石列志宁的。内容是请军不要撒军;而是应该继续以重军压境;迫使大宋与金议和;接受金的条件。现在虽然宋军在江淮一线防守严密。但可以改攻襄鄂一线。并将宋军在襄鄂一线的兵力分布详细的写在了信中。落名正是汤思退;还有他的押花和图章。

如果这封信真要是送到了金国;而金国又依信行事;到是极有可能从襄鄂一带突破宋军的防线;那时金军将占领大宋的折冲要点;逆江而上可以配合陇西进攻四川;顺江而下可以配合江淮进攻临安;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赵越想越怒;想不到汤思退竟然为了与金国达成议和;保住自己的相位;竟敢大胆通敌;将大宋的军情机密尽数告诉了金国,这还了得吗?他沉着脸;问虞允文道:“这封信是怎么得来的。

虞允文道:“这是汤思退派孙造送往金军大营。好在我早就下令;建康都督府;严加巡查各路边境,不得让任何人私自出境;因此孙造在宿州也境被巡查的宋军抓获;搜出了这封书信。由杨沂中亲自领人;连夜把孙造送到了临安。”

赵又问道:“孙造现在那里?”

虞允文道:“臣怕被汤思退发觉;命他们先把孙造押在臣的府中;现在杨沂中在臣府里亲自看押孙造。”

赵点头道:“虞卿;你做得很好,这次你又为朕立下大功。”随后当即命人:“快去诏汤思退来见朕。”

没有多少时间;汤思退奉诏来到殿上。

行过礼之后;赵便历声道:“汤思退;你做的好事。”

汤思退一听;心里顿时打了个哆嗦,他听赵无故连夜诏见他;心里就忐忑不安;现在见赵声色具厉的样子;更知道事情不妙了,但还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说不定是为别的事情。但赵手一甩把汤思退写给纥石列志宁的那封信扔到了他面见;历声道:“你自已去看;这是什么?”

汤思退不用拾起来也看得出;这正是自己写给金国左元帅纥石列志宁的信。顿时脑袋里“嗡”了一声;吓得魂飞天外;这时那里还站得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嗑头如小鸡啄米般;口里只道:“臣……臣……”却说不出下文来。

赵只是冷冷的看着他嗑头不止;一言不发。等到汤思退连续嗑了十几个头;连额头都己嗑破血流不止肘才道:“汤思退;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汤思退这才停了下来;仍是全身发抖,气喘吁吁。鲜血和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到大殿上。但口里还只是说着:“臣……臣……”依旧说不上一句话来。

赵泠笑道:“汤思退;你是两朝老臣;当朝宰相;位及人臣;朕与太上皇有那一点亏待你之处。想不到你不但不思报国;为朕分忧;反而私通金国;将我大宋的机密尽数泄露。幸好天佑大宋;才使这封信没有送到道金人手中,你还有何面目来见朕。”

这时汤思退发蒙的头脑才清醒了一点,终于可以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臣知罪;臣知罪。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呀。”脑子里却在飞快的想着;皇上用如何外罚自己呢?是死罪还是流放,大宋一向有不杀大臣的传统。但这回自己犯的可是通敌的大罪。皇上还能尊守这个传统吗?何况就算皇帝想放自己一条生路;虞允文只怕也不会放过自已吧?有谁能为自已几句好话呢?龙大渊和梁克家虽然也是主和;但和自己没有什么交情。尹穑;王之望资历太浅;钱瑞礼早就盯着自己的位置;想取而代之。汤思退悲哀的发现;自己原来在朝中是这样的孤独与无助。

赵点点头道:“好;汤思退;你且回去;明天自巳去三法司听候审理吧。”

“交由三法司审理?这一回我是真的完了吗?恐怕还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只怕连全家都会跟着遭殃。儿子;女儿;孙孑;孙女;还有两个尚在褒中的重孙孑。是会被满门操斩;还是全家都被流放。”汤思退越想越怕,忽然眼着一黑;便人事不知了。

次日;赵立即公布了汤思退通敌的罪行;并交由三法司审理。一国宰相竟然私通敌国;满朝都被震惊了。参知政事陈俊卿立即上书;称“汤思逸挟巧诈之心;济倾邪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秦桧父子之恩也。”

马上又有谏仪大夫王大宝上书弹亥“王之望;尹穑专附思退为鹰犬;以成奸谋;皆可斩。”

紧接着又有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汤思退;王之望;尹穑等三人奸邪误国;招致敌人;请速斩之以谢天下。”

一时之间群愤激扬;就连几个原来依附汤思退的大臣也上书斥责汤思退为奸邪。大有墙到众人推;再踹他几脚的意思。钱瑞礼更是慷慨上书;要求将汤思退处斩。

不过最后赵思虑再三;还是免了汤思退的死罪;只是将他免职;流放永州。孙造下狱;被判发配郴州充军十年。将尹穑调任两浙措置海道,王之望出知福州。将京官调到地方上去任职;也是大宋惯例的一种处罚。

而钱瑞礼满心以为自己可以取代汤思退出任宰相。指使党羽上下活动。谁知殿中侍御史唐尧封上书称:钱端礼为皇室连姻,不可任执政。陈俊卿也称本朝无以戚属为相,此惧不可为子孙法。结果赵顺水堆舟除钱瑞乱资政殿大学士、提举德寿宫兼侍读,改提举洞霄宫。起知宁国府。

仿佛是巧合一般;就在赵刚处理完汤思退一党之后;立刻接到建康都督府的禀报;金国大军以经撤走。在边境只留下了十余万人马驻守。而且防线整体后撤了二十里。北方的大患终于消除了,这些天来压在大宋朝庭的一块大石终于搬开。赵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