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翔 >

第669部分

宋翔-第669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杨炎虽是这样想,但不知道朝廷里的大臣会如何决定,因此也不敢放安煦烈和蒲速烈去建康,因此只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公文,一起上传给朝廷,听候朝廷的决议。

就在他刚刚送出公文之后,赵月如也返回到燕山府,同时也带来了朝廷关于对附蒙古的决议。不过杨炎却并没有立刻向蒙古军发动进攻,因为现在高震在通州守得非常好,不妨让他多守几天,磨一磨蒙古军的锐气。

※※支持原创※《宋翔7※支持正版※※

这段时间以来,铁木真心里确实非常焦急,原以为攻下一个小小的通州不会费多大的精力,那知道在这里蒙古军却又碰到了一块竖硬的石头,进攻通州以经有十六天的时间了,宋军也没有派来援军,就是依靠城里的兵力,牢牢的守住了通州。而且为了攻下通州,蒙古军以经付出了一万多人的伤亡,但通州城依然屹立在蒙古大军的面前,仿佛永远都不会被攻破一样。

铁木真才算是领教了宋军守城的能力,简直就是铜墙铁壁一般。因此铁木真的火气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爆。每天都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到抓来伺奉他的几名女奴身上。

就在进攻通州的第十天,铁木真迫于无奈;只得又把驻守建州的郭宝玉调来,指挥蒙古军攻城。但郭宝玉到了军中之后,又攻了三天,依然还是一无所获。

而郭宝玉也向铁木真直言不违,以现在蒙古军的攻城能力,除非宋军的守城物资消耗殆尽,或者是因为粮草用尽,否则蒙古军是根本没有可能攻下通州。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绕过通州,实行第二阶段的战略,直接杀入河北境内。

但铁木真清楚,如果通州没有攻下,蒙古军将对燕山府就没有一点牵制能力,如果冒然绕过通州,杨炎只需要率领宋军,追着蒙古军的后队,就可以将蒙古军击败。因此这个计划在没有攻下通州之前,是绝对不能实行的。

其实郭宝玉也明白这个道理,故意这么说,就是希望能够用事实来劝说铁木真退兵回蒙古。

虽然这一段时间以来,铁木真的脾气越涨,但还算能够克制住自己,并没有怒迁给他人。而且他也知道郭宝玉说的都是事实。看了这几天的攻城战,铁木真心里也清楚,蒙古军的攻城能力与宋军的守城能力,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呈面上。再继续进攻下去,只能白白消耗兵力。但如果就这么退兵,铁木真又觉得不太甘心,难道就这么算了吗?难到博尔忽的仇就不报了吗?

然而就在这时,从北方又传来了坏消息,宋军以经连续攻取了宣德州、弘州、奉圣州三地。

原来就在杨炎在燕山府一带与蒙古军对持的时候,毕再遇和孟宗政以经出兵,向宣德州、弘州、奉圣州等地发动了进攻。

蒙古军在这些地方的守军本来就不多,而且为了供应大军的消耗,只能靠掠夺当地的居民来取得粮食物资,百姓稍有不从,就会遭到凶狠的杀戳。而宣德州、弘州、奉圣州等地本来就是胡汉杂居,民风悍勇,蒙古军的暴行立刻激起了百姓们的反抗。

如果是在平常,百姓反抗到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毕竞不是正规的军队。但在宋蒙决裂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宋军杀到之后,百姓们纷纷响应,开城献关,因此毕再遇和孟宗政并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收复了宣德州、弘州、奉圣州三地。而至此,昔日的燕云十六州之地中,只剩下顺州和蓟州两地了。

铁木真收到消息之后,自然是更加急燥,憋着一肚子火,却偏偏无处发泄,又招集众将商议,是继续在这里攻打通州,还是回兵去重新复夺宣德州、弘州、奉圣州三地。

众将大多都主张去复夺宣德州、弘州、奉圣州,因为即然现在攻不下通州,到不如换个地方试试,说不定还能够打开局面。但这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一但蒙古军撤走,杨炎趁机进攻顺州、蓟州又怎么办?留的人马少,难以抵挡得住宋军的进攻,留下的人马多了,复夺三州的兵力又不够。宋军的守城能力之强,相信每一个蒙古士兵都以经清楚了。

铁木真这才发现,和宋军相比,蒙古军的兵力确实是单薄了一些。而就在这时,又有人来报,原来一直稳守在燕山府城中的宋军终于出动了。杨炎率军出击,进攻顺州。

原来杨炎得知宋军收复了宣德州、弘州、奉圣州之后,也怕蒙古军会撤军去复夺这些地方,这样一来,就成了拉据战,不知还要拖多久才能结束战争,而且现在也把蒙古军耗得差不多了,因此杨炎和赵月如才率领七万人马,从燕山府出击,去进攻顺州,同时留下了曹勋看家。

得知宋军终于出城了,铁木真也不禁大喜,只要是能打野战,那可就比什么都好,因此铁木真立刻打消了复夺三州的念头,只留下郭宝玉带领两万人马,与通州的守军对持,自己率领约八万左右的蒙古大军以及所有的大将,赶到顺州,去与宋军决一死战。

双方的大军在顺州南部的温榆河边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

xxxxxxxxxxxxxxx

新书(龙啸大明)已开始上传,希望各位书友继续支持木林森

7b94448

明朝末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一个痛心的时代;有人前赴后继,誓死抗击,也有人卑恭屈膝,首鼠两端;是非以经颠倒,公道失去标准,这不仅仅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轰然倒塌,而是中华历史中最大的悲哀。

而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商毅穿越到崇桢十五年42年),得到了一个修改三百年前那场错误的机会。

〔龙啸大明第一卷*野望篇〕

特种兵商毅穿越到了明末的崇桢十五年山东的一个小山村,这时的中国以是天下崩乱,群雄并起,内部四处烽烟,外有强酋虎视。朝廷依旧勾心斗角、党同伐异。商毅怎样从这个小山村中走出,去面对这个纷乱的世界。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二七宋蒙之战(上)

宋蒙军队是在温榆河北岸的一片平坦的圹野中列阵对持。/ 

这时六万五千宋军以经背靠温榆河,列好了阵势。宋军是由二万五千骑军和四万步军组成,其中有五千具甲骑兵。骑军数量达到全军的近四戌,以经是相当高的比例了。

位于全军的最前例,是由五千重甲步兵组成的刀阵,横行展开却达到五百佘步,分为十列,几乎覆盖了宋军的全部阵列。在步兵刀阵的后方,是由五千具甲骑军、六千轻骑兵和一万五千步军组成的中军。而在宋军的两侧各有七千骑兵和一万步兵,分别位于步兵刀阵后侧后方。也在步兵刀阵的保护之内,但战斗开始,也可以随时从步兵刀阵的两侧杀出,与敌军作战。

相比之下,蒙古军的阵势略显松散一些,这是因为蒙古是全骑兵,因此阵形对蒙古军来说,并足不太重要。同时铁朩真对这里的地形十分满意,因为在平坦的地势上;有利于蒙古骑军的发挥,因此对取得胜利也充满了信心。而在他的身后,六万蒙古铁骑都以经蓄势侍发。只等他一声令下,就冲向五百步开外,背水结阵的宋军。

而杨炎选择这里作战场,也正是希望在蒙古军最善长的作战环境中与他们硬拼一场,只有这样,才能狠狠伪撵动蒙古军的锐气,达到迫使蒙古军自动退军的目地。不过杨炎也知道蒙古军的野战能力,因此才特意选择背水结阵,虽然这样布阵有些冒险,但也限制了蒙古骑兵的活动范围,只能从正面进攻。而杨炎也对自己手下的宋兵有信心,能够顶得住蒙古骑兵的冲击。

在契丹诸将看来,宋军背水结阵,完全是犯了兵家大忌,可见杨炎不过是浪得虚名之辈。而铁木真虽然没有看过中原的兵书,但也知道背水结阵,一但战事不利,将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因此也立刻下令,抢先发起了进攻。

只见从蒙古军阵列左则杀出一支五千人队,但并不是向着宋军的阵列直冲,向右斜冲过来。

原来铁木真也见识过宋军这种重甲步兵刀阵的厉害,深知如果用蒙古骑军去硬冲,只会损失惨重,否则杨炎也不会背水结阵。因此才使用这种斜冲的方式,希望利用蒙古军精通骑射的优势,先用弓箭来打乱宋军的阵式,然后再对宋军展开进攻。蒙古军从左则杀出,绕出一个弧形,然后再回到右则。而在弧顶一带,就将进入弓箭的射程范围,对宋军展开攻击。

但出乎铁木真意料的是,在蒙古骑兵还没有进入到自己的射程范围之内时,宋军的弓箭却抢先开始,对蒙古军展开了打击。

随着宋军后阵一连串号角的吹响,前列的重甲步兵一下子全都跪伏于地,后排的五千名神弩弓手一齐上前,分为两拔,对着在宋军的阵列前穿过的蒙古骑兵轮流开弓放箭。

因为蒙古军是全骑兵,使用的都是马弓,射程比一般的步弓要近一些,大约在七十到八十步之间,即使辨用抛射,也很难超过一百步。而宋军用的却是神臂弓,平射的射程在一百五十步左右,几乎是蒙古军的一倍,而且神臂弓经过改装之后,利用棘轮来带动拉弦,发射的频律以经大大提高,差不多能达到普通弓箭的发射速度,而且宋军又是分两轮发射。因此就在蒙古军离自已的射程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时,宋军射出的箭矢就如同密集的雨点一样,落到了蒙古军的头上。

尽管蒙古军分得较散,而且对是在快速的移动之中,宋军的命中率并不很高。但宋军的箭雨太密集,还是能够射中不少蒙古兵。中箭的战士从战马上摔落下去,很快就被后面跟上来的战马踩成了一团肉泥,只能够发出几声惨叫。而中箭的战马还能够随着惯性前冲几步,然后悲鸣着仆然倒地,将背上的主人也摔倒下来。还有不少本没有中箭的战马,却是被倒地的同伴跘倒。一时间蒙古军人仰马翻,好不热闹。

如果蒙古军是直线冲刺,那么只用抗过一两轮打击,就能够进入自己的射程,展开反击。但蒙古军走的却是斜线,无形中路程加大了近一倍,因此在进入射程中,以经承受了宋军的四五轮打击。足足挨了一万多支羽箭。那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命中率,也是一个可怕的伤亡,何况还要加上因为跘倒和踩踏的伤亡,蒙军的损失以经超过一千五百人。

然而既使是进入了蒙古军的射程,战局也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因为在宋军的神臂弓前方,还有步兵刀阵,蒙古军射过来的箭矢大多数落到了步兵刀阵中。由于有重甲的保护,蒙古军的弓箭对宋军的杀伤力并不大,每一轮发射,最多只能射死十几名宋兵,即使是有神臂弓手被箭矢射中,但数量也不多,基本不会影响到宋军的箭雨。而等蒙古军越过了弧顶之后,跑出了自已的射程,还是要遭到宋军的追射,又损失不少人马。

因此等这一轮的蒙古骑兵全部回到自己的右则时,五千人马只剩下两千多人。而宋军的损失,还不到三百人。

铁木真也不禁大吃一惊,急忙阻止了第二批准备出战的部队。而在场的蒙古众将也都相顾失色,谁都没有想到过,战斗一开始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们其实都是第一次正式和宋军交战,还不知道,现在自己遇到的,正是让金国头疼了十几年的难题,那就是宋军在技术上的优势实在太大了。每一次交战,在双方短兵相接之前,都会先付出相当的代价。

这时铁木真心里以然隐隐有了一丝悔意,冒然和宋军交战,是不是一个错误。但现在以经到了这一步,收手以经是不可能了,只能硬着头皮硬撑下去。再用斜冲弓箭战术对付宋军,无异于找死,而宋军中的重甲步兵刀阵也不能硬碰,想迂回包超到宋军的侧后方,但有温榆河拦路,也不可能。

只到了这时,铁木真才有些明白,杨炎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看似犯了兵家大忌的布阵方式。其实却牢牢限制住了蒙古军的优势,逼得蒙古军只能使用最后一招,就是和宋军硬拼。虽然蒙古军不敢从中路进攻,但攻击宋军的两侧还是可以的,不过这样一来,双方作战的范围都要小了许多,兵力都无法展开,只能辨用添油战术,逐渐增加兵力,就算取胜,战果也不会很大。

但现在铁木真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下令,命哲别带耶律阿海、耶律秃花兄弟,率领五千人马,进攻宋军的左翼,速不台带石抹明安和石抹尽忠兄弟,也领五千人马,进攻宋军的右翼。

这一次蒙古军辨用了直线进攻,两翼的人马直接向宋军冲来。

杨炎在阵中看得十分清楚,战场的步调一步一步都是按照自己预想的步聚在进行。见蒙古军从两翼发动进攻,也立刻下令,命令两翼的刘复武和刘仁先各领八千人马出击。

而在蒙古军的眼里,宋军出击的人马十分怪异,按说宋军的两翼各有七千骑军,完全可以出动全骑军来迎战蒙古军,但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