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翔 >

第653部分

宋翔-第653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赵忱回京之后,朝中为是否继续北伐又进行了一番争论。韩彦直和王炎坚持认为应该继续进军,彻底收复失地,完成北伐,但赵汝愚和范成大则认为,现在大宋的财力不足。根据枢密院的估算,按杨炎的计划,完成北伐还需要三千至四千万贯左右的钱财。以大宋目前的财政能力,今年的春秋两税,再加上总经制钱,大约也只能在二千五百万至三千万贯之间,一但大宋再有别的意外发生,恐怕就难以应付了。因此最好还是缓一缓为好,那怕只是缓一年时间,也能容出一些回旋的余地出来。

而就在双方都争执不下的时候,杨炎发回来有关蒙古的消息和自己的担心都传到建康。

赵汝愚一见,立刻就改变了意见。他是熟知史事的人,当然知道,杨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虽然宋蒙之间达成过协议,但当初大宋与金国不也达成了共同灭辽的协议吗?结果灭辽之后,金国立刻就反脸不认帐了,协议有没有用也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才行。

当然现在大宋的实力远非当年与金国联盟时候所能比,但想让别人把到口的肥肉再吐出来,任何时候也是非常困难的。说不定就此和蒙古反目成仇也未必可知,在赵汝愚看来,蒙古和金国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不讲信义,只知武力的蛮夷之辈,并不值得信任。但大宋不能在金国未灭之前,又惹上另外一个强敌。少些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好些,因此现在咬牙也要把北伐进行到底。

有了赵汝愚的赞同,事情也就好办多了,朝廷立刻就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而赵倩如得知以后,也打算把家里都迁到汴梁去。对这一点,赵忱到没有意见,反正早晚都是要搬去的,而且让杨炎在汴梁早点安家,也好用心打仗。

得到了赵忱的允许之后,赵倩如立刻开始安排,相然建康这边也不能不留人,于是决定让流苏、林姹紫、林嫣红、叶沐雪和她们的子女首先搬过汴梁,赵倩如、严蕊、铁成林、谷雪萍还留在建康。

 一零四攻占乌沙堡(上)

这一段时间以来,蒙古军主将木华黎的心情一直不怎么好,因为宋军在中原、山东的战场上,连连取胜的同时,蒙古军的进攻势头却陷入了低潮中,自从在攻克了桓州之后,蒙古军的进军就一直不是很顺利。 

这主要是因为蒙古军改变了以往那种劫掠战术,而是以占领为主要战略目地,这样一来,过去蒙古军那种机动灵活,来往如飞、侵略如火、迅如雷霆的战术施展的余地就不大了,相反当木华黎分兵两路,对宣德府和临潢府同时展开进攻的时候,都遇到了金军坚守城池,或是在险要路口下寨拒守,因此必须与金军展开阵地、城防的争夺,这方面可并不是蒙古军的擅长。

而且即使是金军有出战的时候,也都是背依坚城,迫使蒙古军只能与金军展开正面交战,无法进行两翼的迂回包操,分割围歼等战术,因此尽管蒙古军的士兵个个骁勇善战,将领也都有卓越的指挥能力,但在正面阵地的争夺中,比拼的还是双方的整体实力,何况金军也并不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蒙古军的兵力不足,木华黎手下一共才只有三万多人马,而且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两万多人,这么单薄的兵力,用来强攻城池,打阵地战自然是不够的,因此蒙古军的进攻也是屡屡受挫,两条战线都陷入了僵持之中。

不过蒙古军在对金国的战斗中,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如果要是去问与蒙古军战区相离最近的毕再遇,他一定会对蒙古军赞扬有嘉,因为只有三万多的蒙古军居然牵制住了十余万金军的兵力,这还能说作用小吗?可以说如果没有蒙古军的牵制,毕再遇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在北方战场打开局面。只可惜这种作用可并不是木华黎所希望的结果。

而就在木华黎觉得一筹莫展的时候,铁木真攻破了西辽,杀死了乃蛮王了屈出律,回师蒙古的消息也传到了桓州,同时蒙古军的先锋人马,甴哲别和速不台率领的一个万人队也到达桓州,与木华黎会师。

几个人见面之后,先互相介绍一下彼此战斗的经过,听到哲别和速不台说起蒙古大军进攻西辽,一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过程,木华黎就显得十分惭愧,道:“是我有负了大汗的厚望。大汗将东方的重任交给了我,但我却没能做到让他满意。实在是愧见大汗。”

速不台安慰道:“木华黎,你不用自责了,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你,而且这里的战事经过大污以经知道了,你选择的策略是正确的,如果要灭掉金国,就不能按能我们过去在草原上打仗一样,攻下一地之后,抢完就走,必须以占领城市为主要目标,而且你以经尽力了,毕竟大汗留给你的兵力太少了,做到这一步,以经很不错了,如果换了是我们,也必毕能有你做得这么好。”

听了速不台的这话,木华黎心里才有些安心,至少铁木真肯定自已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且自己的人马太少也是事实,要知道金国在北境一共云集了二十万大军,而宋军仅仅是一个战区就有十余万大军,更不用说在南方聚集了数十万大军的庞大兵力。

这时哲别也道:“大汗派我们来之前,也告诉过我们,虽然现在我们的战略变了,以永久占领城市为目地,但在作战方式上,还是要灵活运用,并不能一味强攻城池,那可不是我们蒙古军的强处,因此我们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只要把金军都杀光了,城市自然也就归我们所有了。这次我们进攻哈喇契丹,也攻下了不少城市,但真正强攻的,并不多。”

木华黎怔了一怔,忽然眼前一高,立刻恍然大悟过来。也明白自己在前一阶段的失误在那里。

因为蒙古军改变了战略目地; 以占领城市为主要目标,因此木华黎在不知不觉中,也陷入了一个误区中,认为一定要攻取了金国的城市才算是达到了这个目地,才一攺过去蒙古军灵活多变的运动战术,对城市发动强攻,而这一来又恰好正中了金军的下怀,可以死守城池,拒不出战。而攻城又不是蒙古军的强项,因此战局就陷入了疆持。

而铁木真的建议正好点醒了木华黎; 永久性占领金国的地方,并不是一定就要去强攻城池,战略虽然变了,但在战术上,还是应该继续坚持蒙古军以前灵活的方式,发挥蒙古军擅长野战的优势,将金军引出城来决战,只要能够消灭掉金军的有生力量,那么无兵可守的城池自然就归蒙古军所有了。

木华黎本来就是聪明人,只是当局者迷,一时陷入了误区中还不觉得。现在醒悟过来之后,立刻就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了,因此立刻与哲别和速不台两人商议下一步进军的计划。

就在这时,耶律阿海和耶律秃花兄弟来见木华黎,向他推荐一名叫做移剌捏儿的契丹人归降蒙古军。原来移剌捏儿与耶律兄弟相识,精通武艺,很有见识,而且他为人颇为豪爽,在乡里很有人望,因为仇恨金国灭辽,因此拒不仕金。这次蒙古军进攻金国,于是在耶律兄弟的劝说下,带着百余名乡里勇士来投奔蒙古军。

移剌捏儿家居霸州,熟悉中都及其以北的关塞地形,正是木华黎等人需要的人材。因此非常热情的接待了移剌捏儿。

通过耶律兄弟的介佋,移剌捏儿也基本了解目前蒙古军的形势,因此见了木华黎、哲别和速不台之后,移剌捏儿也直言不违,对木华黎道:“大金地域广阔,带甲百万之众,非短期能灭,而太师如今兵不过三万,还要分散兵力,四面出击,自然处处撞壁,依在下之见,莫如集中大军,择其要害之地而攻,伤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木华黎点点头,认为移剌捏儿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问道:“那么先生以为,我们应当先攻何处?”

移剌捏儿指着地图,道:“如今太师己占居桓州,界壕之阻己被蒙古大军所破,那么下一步就应该是攻破长城,方能长驱直入,直捣中都。因此在当务之急,应当先取乌沙堡,后取野狐岭,大同府、宣德府可一举而下,如此一来,长城之险亦不可阻挡蒙古大军,随后乘势南下,燕云、河北之地则尽在蒙古大军的攻击范围之中了。”

木华黎也这这一带驻守了相当久的时间,对桓州、宣德府、大同府一带的地形也十分熟悉了,因此也十分赞同移剌捏儿的建议,于是立刻和哲别、速不台等人商议,准备攻取乌沙堡。

乌沙堡位于宣德府西北,它是南北两条长城的链点,一直都是金人防御蒙古的重要戍堡。因为是用周近的乌黑沙石建成,故取名为乌沙堡,这里扼守着蒙古南下的咽喉地要道。不过乌沙堡本身只是一座边堡,城防和驻军远不如宣德府、临潢府这样的坚城,因此木华黎认为攻下乌沙堡还是很有把握的。

但乌沙堡与其后面十里的乌月营有地道相通,互相呼应浑为一体。因此想要攻取乌沙堡,必须同时进攻乌月营,双管齐下。

三天以后,木华黎出动三万大军,只留下耶律阿海守卫桓州,其佘大将哲别、速不台、博尔忽、耶律秃花以及刚归降的移剌捏儿等人悉数出动,直取乌沙堡。

由木华黎、速不台、博尔忽三人领军,去攻打乌沙堡,哲别率领耶律秃花和移剌捏儿,以及五千蒙古军,绕过乌沙堡,去攻打乌月营。

一开时蒙古军就对乌沙堡展开了强攻,但乌沙堡虽然不算高大,却十分坚固,而且乌月营的金军闻迅之后,马上从暗道不断支援乌沙堡的守军,加上蒙古军也确实不擅攻城,因此使蒙古军屡攻不下。

但这时哲别和耶律秃花、移剌捏儿率军绕过乌沙堡袭击乌月营。而乌月营的守军正忙着支援乌沙堡,万万也没有想到蒙古军会从乌沙堡绕过来袭击自己,因此毫无准备,一下子就被蒙古军攻入营中,哲别、耶律秃花、移剌捏儿等人也亲自上阵,率领着蒙古军在营中纵横砍杀,只杀得金军人马纷纷倒地,不一会儿就抵挡不住了,败兵四散而逃。哲别等人也十分顺利的攻占了乌月营,从而也切断乌沙堡的后援。

移刺捏儿在霸州率来以豪勇而著称,但蒙古士兵强悍的战斗力却是他过去从未见过的,由其是哲别的勇武神箭,更是令移剌捏儿自愧不如,想不到蒙古竟会有这样的强兵猛将,看来打败金国,替昔日的大辽报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失去后援之后,乌沙堡也里独立难支,同时乌月营的失守也给乌沙堡的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都无心再恋战下,纷纷弃堡而逃,因此乌沙堡也很快就被蒙古军轻易拿下。

初战告捷之后,木华黎等人也都十分高兴,就在这时,探子来报,说是宣德府发来了两万大军,要复夺乌沙堡。

木华黎一听不禁大喜,他就是担心金军会躲在城里不出来。现在金军既然主动出击,那自然求之不得,因此立刻下令蒙古军出击,去迎战金军的援军。

 一零五攻占乌沙堡(下)

原来宣德府的守将独吉思忠得知乌沙堡和乌月营失守之后,也吓得不轻,立刻派手下的大将郭宝玉率领一万人马,赶去复夺乌沙堡。  //

郭宝玉字玉臣,是华州郑县人,他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家世却不低,他仍是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不仅精通兵法,善于骑射,而且还颇知天文。听了独吉思忠的下令之后,立刻道:“独吉大人,乌沙堡虽是要地,但如今以被蒙古鞑子占领,我军己不占地利,而且蒙古鞑子又擅长野战,冒然出兵,只怕会被鞑子所趁,因此现在茣不如不理乌沙堡,而且集中大军,主力守住野狐岭为好。只要野狐岭不失,那么北境尚有可为。”

其实郭宝玉所说的道理,独吉思忠并不是不明白,起码一个简单的道理摆在眼前,那就是蒙古军出动了三万大军进攻乌沙堡,而他只给郭宝玉一万人马,这样的兵力明摆着是不可能复夺乌沙堡的。

但是乌沙堡失守,无论怎么算,都是独吉思忠的责任,因此明知是不行,也要做做样子出来。就算是失败了,也没什么,正好可以用来把责任推到郭宝玉身上。而这个到霉的差事落到郭宝玉头上,到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郭宝玉是汉族人。

女真族本身并不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击败辽国和大宋,入主中原之后,在金军中也吸收了大量外族人员,其中自然还是以汉族人居多,占了绝大一部份。不过金国一直对异族士兵,由其是汉族士兵管束的十分严格,不仅晋升非常困难,而且在战场上,最危险的事情往往也都是派汉族士兵去送死。虽积在会宁寺的三代弟子中,就有好几个是汉族和契丹族人,他们到是没受什么歧视,反而地位不低,但这只是特例,因此这一次这个倒霉的差事轮到郭宝玉头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还有一点,原来郭宝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