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翔 >

第453部分

宋翔-第453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受到封赏的也不只杨炎一个人,又加封曹勋为荆门军承宣使、高震为武岗军承宣使,其他有功人等,也一率都有加封,不过杨炎和宋军暂时也留在四川,一方面要稳固所新得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借这个机会,重新整编四川的御前驻军,再返回建康。

按杨炎当初提出的规化,四川有四支御前驻军,分别是利州西路的兴州、成州,利州东路的兴元府、金州,但现在又有了临洮路,因此杨炎此前曾经建议朝廷,在兰州设立一支御前驻军,也得到了朝廷的同意,这一次也一并整编。

四川物产丰富,沃野千里,向来都是大宋的重要地区。现在又与金国和西夏接壤,更是重中之重。四川宣抚使管辖四川四路,现在还要加上临洮路,权力极大; 而四川离建康又远,朝廷难以极时掌控,因此四川宣抚使的人选十分重要,必须是皇帝相信的大臣。

而且一但四川宣抚使任职久了,难免不在四川形成地方势力,当年吴璘但任四川宣抚使二十余年,使吴氏一族的势力遍及川中,以至于在两年以前发生了吴曦叛乱的事情,现在好不容易把吴氏在四川清除干净,绝不能再出第二个吴氏了,因此四川宣抚使一职,绝不能由一个人长期担任。

王炎自从干道三年(1167年)接替虞允文,出任四川宣抚使之后,以经任职了六年,确实到了应该换一换的时候了。而且王炎在四川也干出不少政绩,无论是在金军南侵,吴曦叛乱,还是现在对西夏作战,都尽职尽责,立下不少功劳,因此也应该调回建康去任职。

刘珙是枢密副使,以经有资格出任四川宣抚使,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四川付责与西夏和谈的事宜,以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四川的情况也有一些了解,现在接替王炎,也能够马上开展工作,而且四川宣抚使现在还有在四川五路推行新法的任务,这也是一向重要的工作,刘珙在建康一直都参与了新法的实施工作,也比较有经验,因此甴他出任新的四川宣抚使,是最合适的人选。

现在全国的其他地区的土地基本都仗量清楚,只剩下四川五路,而四川有良田万倾,同时也是地方势力最强的地区,同时也是挟土隐户最多的地区。因此赵忱才把杨炎留在四川,一方面是整顿御前驻军,另一方面也是给刘珙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又把有实际推行新法经验的岳霖调到四川来,协助刘珙,开展工作。一定要保障经界法的顺利实施。

圣旨下达之后,众人各自上任。而王炎这一次回建康,肯定是出任执政大臣,因此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向刘珙进行了交接之后,带着西夏赔偿的白银和马匹,加上返回建康。杨炎也派殿前司催锋军护送王炎和白银、马匹。同时也托王炎带回一封家书,报告平安。

刘珙正式上任之后,就开始在四川五路推行新法,首先自然是推行经界法,核查土地,户籍。由于有战西夏的余威,而且又有湖南路的民变在先,知道破坏新法会得到什么结果,所以四川各地的豪强势力虽然大多心有不甘,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朝廷的决策。

同时刘珙和岳霖都有相当的推行新法经验,首先从成都府路开始清查,而且上面盯得紧了,下面办事的官员自然也不敢怠慢,也全都尽心尽责,清查工作进行的还比较顺利。不过四川地方太大,而且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虽然不敢反对,但也决不会老老实实上报隐藏的田产户籍,因此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查清楚的,在最初的两个月里,刘珙和岳霖一刻也不敢放松,对每一地区的土地都认真查实,仔细核对。

而杨炎也开始付责整编四川的御前驻军,四川原来就有三支御前驻军,都统制分别是兴州孟宗政、兴元府王大节、金州李好义,现在也全部留任,而新增的两支御前驻军中,由杨昌鹏出任兰州御前驻军都统制,杨巨源出任成州御前驻军都统制。

在大宋复国之后,杨昌鹏一直镇守兰州,这一次对西夏的战争也是战功绰着,而杨巨源是因平定吴曦叛乱之后崭露头角,后来出川作战,也立下不少战功,此前一直任兴州御前驻军的第一统制,由这两人出任新设的御前驻军都统制也是众望所归。

而核定人马总数分配是,兰州御前驻军三万人,兴州御前驻军三万五千人,兴元府御前驻军二万人,天水军御前驻军一万五千人,金州御前驻军二万人。共计是十二万人马。因为四川要同时面对金国和西夏两国的边境,因此人数多一些,也是应该的。

不过四川原来的御前驻军编制基本都保持不变,只是在核定人数上有些增减,使各驻军之间的人数更加平均,因此也没有多少反对情绪,整个整编过程都十分顺利,两个月以后,也都基本整编完毕。而所留下来的马匹加上从西夏军都里夺来的马匹补充了禁军的损失之后,还有七千多匹,也按各军的人数比例,分发给各支御前驻军。

由于对西夏作战的需要,大宋在西夏的情报网络机关为了配合宋军,也暴露了不少,所有被暴露的人员和机构也全都被撤回大宋本土安置。而赖文政、朱雀、赵草等人也在努力重新恢复情报网络,不过因为现在大宋能够与西夏通商,又有原来的基础,因此新的情报网络建立起来也十分快捷,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初建成效了。

同时杨炎也没有放弃对蒙古的情报收集,得到了不少有关草原各部落的历史、现状,互相之间的关系。因此杨炎虽然没有去过草原,但对草原上的大致情况也都了然于胸了。

而在对西夏的战争期间,阿里曾经又有两次带着商队进入草原,而经过这几次接触之后,阿里多少也透露了一点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来蒙古的目地,铁木真见他果真是宋朝的密使,也十分高兴,开始和阿里商谈了几次与宋朝结盟的事情。

这一次是由赵草陪同阿里一起去蒙古部,铁木真得知以后,也亲自接见了两人。在得知宋朝大败了西夏,以经取得了在西夏的通商权,尽管蒙古与宋朝并不接壤,但来往也方便得多了,因此铁木真也认为时机成熟,派出了札八尔火者和豁儿赤两人为使,跟着赵草和阿里一齐来到大宋,希望能够和大宋朝廷取得联系。

出了草原之后,赵草依然留在西夏,阿里带着札八尔火者和豁儿赤两人来到了兰州,面见了杨昌鹏,说明了情况。杨昌鹏也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通知了杨炎。

杨炎接到这个消息,也十分高兴,立刻命人将阿里和札八尔火者、豁儿赤请到兴州来。正好这时四川御前驻军人马整编以完成; 而且经界法施得也十分顺利; 朝廷下旨; 调杨炎等人率大军返回建康。于是杨炎就带着阿里和札八尔火者、豁儿赤等人一起返回。

( )

 七十三战利之后的建康(一)

开春之后,建康府依旧被一遍喜悦之气包围着,一方面是因为新年刚刚过去,节日的气氛依还在,一一方面也是因为去年年末,大宋对西夏的战事取得了完美的胜利。 

其实这次对西夏的战争无论是持继的时间,规模还是重要性,写两年前的宋金战争相比,都远远不及,既使是与对西夏的事情相比,甚至也远远不如元丰四年(1181年)的那次大宋五路伐夏的战争,但对于大宋来说,这场战利却依然有着不同于寻常的意义,这是大宋历史上少有的主动出击,在别国的领土上作战,并且能够大获全胜的战斗。

大宋建国两百余年,大小战争不下数百场,给人的印像总是胜少败多,实际上如果仔细核查,就会发现其实宋军并非不堪一击,胜利的时候也不在少数。只是宋军的胜利,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抵抗敌国的进攻时取得,少有主动出击,开彊避土的胜利。

偶尔有几次主动出击,但往往也是战事一开始时尚能节节胜利,然后深入敌境之后,师老兵疲,结果被敌军抓住时机,反击得手,导致全面溃败,损兵拆将,之前取得的胜利果实也随着一败而全都付之东流。太宗时期的伐辽之战,和神宗时期的伐夏之战,都是这样。

因此在大宋的历史中,也只有熙宁四年(1171年)王韶开拓熙河,和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的胜利,才能与这次对西夏的作战胜利相提并论。但王韶开拓熙河时,面对的对手其实只是一些吐蕃的部落头子,不足为惧。而岳飞北伐到是面对金军主力,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胜利,但结局终究是因为受到赵构和秦桧的阻挠,最后还是功亏一篑,不得不撤军而回,放弃了所有的胜利成果。

而这一次对西夏取得的胜利,虽然战果未必有那两次那么辉煌,但却是面对一个此前大宋从未战胜过的西垂大国,不仅在军事取得了完胜,扩地数百里,而且还通议和手段取得了西夏的大量赔偿,并且每年获得进贡七万两白银和八千匹马,可以说是善始善终。这也是大宋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事实上在决定发动这场战争之前,尽管中书省和枢密院通过决议,但在朝中还是遭到许多官员反对,既使是在杨炎取得了黄河一役的大捷之后,还是有不少官员认为把西夏军打退就行了,应该极时收手才好,以免发生意外,画蛇添足。甚至有一些官员大谈什么“圣人当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皇帝能够谨守圣人之道,不动兵革,外夷便会自动来降”之类的言语。

赵忱虽然对此不予理会,一直都坚决支持杨炎作战,但确实也是承受着不小的压力,现在终于取得了圆满的胜利,心情自然十分舒畅。

这时以经进入了建兴四年(1174年),不知不觉,赵忱以经做了三年的皇帝,而且大宋复国之后,定都建康也以经过去了两年多。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赵忱推行新法,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除了四川向五路之外,其他各地的土地、挟户的清查工作都以经基本完成,查实出来的土地几乎增长了近一倍,使得朝廷的税赋来源得到了极大的增加,而农民的负担却有所减轻,国库中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算是国泰民安了。

现在又取得了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对皇帝的颂扬之声不断,秦皇、汉武自然不在话下,唐宗、宋祖也亦有所不及,只把赵忱形容得如德配三皇,功高五帝一般。还给赵忱赠上了无数尊号。好在赵忱自己还保持着清醒,并没有忘乎所以,连下三道诏书,严禁各级官员给自己再上尊号,这才止住这股风潮。

而对于这一次又立下大功的杨炎,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种还是与原来一样,认为杨炎是宗室,长期掌军对朝廷不利,还是应该免除兵权,闲置为好,而另一种则是认为,杨炎为国立下大功,应该给予嘉奖,甚至有人建议朝廷,破格启用杨炎出任枢密使。

按赵忱心里来说,他到也是希望由杨炎来出任枢密使,因为现在宰相中,只有陈俊卿一人,现任的枢密使韩彦直可以顺理成章出任宰相,正好可以给杨炎腾出位置来。不过一直没有宣布,一方面是因为赵忱也知道这个决定必然会遭到群起的反对,在没有把握之前,还是不要冒然决定。而另一方面,赵忱也想对目前的官员人选、制度进行一个大调整,在没有全盘考虑清楚之前,不想有任何举动。

其实赵忱的这个想法甴来以久,目前朝廷的官员和制度基本都是沿用孝宗时期的旧制,赵忱对此并不是很满意,但他也清楚改变官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自己刚刚继位,还没有自己可以特别信赖而又有能力的大臣,因此只能暂时还是沿用旧制。因此在梁克家和洪适受湖南路民变而罢职之后,赵忱并没有任用新的宰相和参政,就是想找个机会,彻底改革官制。

而且经过了两年多的执政,赵忱对朝中的大臣也都了解了不少,并成功的陪养出了一批有能力的年轻大臣,而且新法推行成功,和现在对西夏的重大军事胜利,也使赵忱的君位稳如磐石,可以说各方面的条件都以经成熟了。因此赵忱希望借这个时候,连同杨炎的问题,一起处理。不过事关重大,这些事情只在赵忱的头脑中,对别人都没有说起。

但在这一天朝会上,尚书左朴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俊卿向朝廷提出辞呈,请求致仕。

这一下令赵忱觉得十分意外,陈俊卿虽然年过七旬,但身体一直很好,大宋历来也不乏高龄宰相,如神宗、哲宗时代的名相文彦博,徽宗时代的权相蔡京,都是年近八旬,依然担任宰相,执掌朝政。赵忱虽然有意要调整执政大臣,却从没想过要动陈俊卿,在他的计划中,还希望陈俊卿继续出任宰相,至少两三年之后,再找人来取代。因此赵忱接到辞呈之后,立刻当殿挽留,并将辞呈退回给陈俊卿。

原来陈俊卿对推进新法,和对西夏用兵虽然并没有强烈反对,但都持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