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证鲍将军还待在里面!”
之前阻拦于兴等人的守卫,迅速打开帐帘,发现鲍建确实在里面。
点了点头,然后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既然谈完了,那就请吧。”
“此处不适合于将军久留!”
于兴笑了笑,然后一挥手:“我们走!”
说完,便带着一行人,快速离开了,看押鲍建的大帐之处。
翌日一早。
一哨骑打扮的士兵,快步跑进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属下监视到,于兴已经率领大军,离开了大营。”
“目前正在往东北方向离去!”
赵风点了点头:“继续去暗中监视。”
“记得小心行事,不要被发现了。”
“如果被发现,则要随机应变!”
哨骑一拱手:“喏!”
说完,便退出了中军大帐。
接着陆续有类似的哨骑,来汇报关于瞿泽、毛嘉、杨经等人大军的动向。
赵风也传达了和第一个哨骑一样的命令。
都是让他们暗中盯着。
毕竟于兴等人,还有好几万大军。
赵风也不可能完全放心,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随意乱走。
沉吟了一下,看向熊大:“熊大。”
“即刻派快马,去通知平陶、大陵的县令。”
“然他们把粮食,运到城外去给于兴的大军补给。”
“另外,让他们根据我指定的时间,来发放补给。”
“如果在指定时间内,于兴的大军没到。”
“让他们即刻把粮食,运送回城,取消补给。”
“最后把消息送给田丰,让田丰计算好他们的行军时间,在依次告诉沿途的各个补给之地!”
熊大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大帐。
赵风这也是想通过粮食供给,来控制于兴等人的行军路线和行军速度。
免得到时候,于兴率领大军,在并州到处乱走,或者故意拖延时间,缓慢行军。
熊大安排完事情,回来没多久。
一哨骑打扮的士兵,快步走进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兹氏城,目前依然火光冲天。”
“丝毫没有,会自行熄灭的征兆。”
赵风沉吟了一下,转头看向熊大:“熊大。”
“你去让张辽和典韦的部曲,携带鲍建的部曲,前去兹氏,准备灭火。”
“让赵云和华雄的骑兵,负责用水壶袋到汾水去运水。”
“另外,刚刚俘获的一万余匹战马,一起带过去,这样一次性,也能多运点水。”
“再让所有的学生兵,牵着车辆,一并去运水!”
熊大一拱手:“喏!”
说完,便快步跑出了中军大帐。
熊大一走,赵风对哨骑一挥手:“你也去忙吧!”
哨骑一拱手:“喏!”
转身便退出了中军大帐。
要灭火,就要有足够多的水。
水壶袋虽然装不了多少水,但全军有几万人,就会有几万个水壶袋。
这些水壶袋,由骑兵来回运送,累计起来的水量,也不会少。
甚至有可能,比学生兵用平时运送粮食的车辆,运送的水还要多。
毕竟,虽然赵风这里车辆有多。
但木桶类装水的东西,还是不多的。
这些木桶,绝大部分,都是士兵平时用来洗澡用的。
士兵自然不可能和将军一样,人手一个木桶。
大概是一屯人,共用一个木桶。
也就是说,一百个人,共用一个木桶。
所以说木桶的数量,不会太多。
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
毕竟冬天,十天半个月洗一次就够了。
春、秋天,则无需烧热水,洗澡速度会快上很多。
夏天的话,直接就近找条河,就可以解决了。
赵风之所以,大费周章的派人去兹氏灭火。
主要目的,就是要去救援,那一千余还被困在兹氏城内的士兵。
这些士兵既然敢执行这种任务,不管怎么说,也是愿意把性命交给赵风的死士。
赵风自然也不可能,不去管这些人的死活。
至于为什么昨天战事结束后,赵风没有派人去灭火。
是因为,赵风清楚。
一般缺粮七天,可能会饿死,缺水三天,可能会渴死。
只有缺氧这事,赵风不好去把握。
因为赵风也不清楚,这一千余士兵,到底会找一个多大的酒窖、地窖去躲藏。
没有昨天就救火,是因为昨天战斗完,天色已经不早。
那时候救火,根本来不及。
而如果没有把大火完全扑灭,等过了一晚上。
火势又会回到之前。
所以赵风才会决定,在今天一早去灭火救人。
第六百八十一章 率兵返回
救火这种事,自然不需要赵风亲自坐镇。
不管是张辽、典韦、华雄、赵云,还是郭嘉、赵钢、裴元绍,随便有个人去坐镇就可以了。
所以根本不需要,赵风对此过多操心。
翌日午时左右。
一哨骑跑进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赵将军,要属下前来汇报!”
“兹氏大火,已经大致扑灭。”
“一千余受困的将士,也已经救出了九百余人。”
“根据张将军核对,目前还有一百三十七人,没救出!”
赵风点了点头:“传令下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让他们继续救援!”
哨骑一拱手:“喏!”
说完,便快步跑出了中军大帐。
在快要天黑时。
又有哨骑前来汇报。
到目前为止,还有五十三人,没有救援出来。
赵风心里清楚。
到这时候还没救援出来的人。
基本上不是这些人没有找到地窖、酒窖躲藏起来。
就是他们躲藏的地方,屋舍已经被烧塌,所以不好寻找。
偌大一个兹氏城,虽说不是大海捞针,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寻找的。
当然,只要花费的时间足够多,找还是能找到的。
只是到了那时,找出来的也只是尸体了。
赵风依旧下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命令。
到了此时。
赵风又开始怀念,自己的大黑狗了。
如果小黑在这里,凭借小黑的嗅觉,要把这些人找出来应该不是难事。
想到小黑。
赵风一下子,又有了新的想法。
然后拿起毛笔和空白竹简,把这想法记录了下来。
这个想法,暂时还不适合实行,但对以后还要是很有作用的。
第二天,快要天黑时。
一哨骑跑进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赵将军,要属下前来汇报。”
“目前还有二十七人,没有找到!”
赵风点了点头:“知道了。”
“让他们继续找。”
“另外,传令将军之职的人,速来大帐议事!”
哨骑一拱手:“喏!”
说完,便转身退出了大帐。
等哨骑走后。
赵风暗叹了一声。
这时候还没找到的二十七人,基本上可以确定,已经死了。
因为到现在为止,这二十七人,已经被困了三天多一点。
不说因为躲藏地方的大小,可能会缺氧而死,到了现在,也必然会缺水而死。
而且到了现在还没找到的地方,肯定也不是那么好找的了。
也有可能,这二十七人,根本没有来得及,躲入酒窖、地窖,所以早就被烧死了。
想要从兹氏几万具尸体中,来找出这二十七人,那就更不可能了。
因为这些尸体,基本都被烧成了黑炭。
即便没有烧成黑炭,也已经面目全非。
半个时辰过后。
张辽、赵云、华雄、典韦等人,陆续来到了中军大帐。
等人来齐后。
赵风率先开口道:“于夫罗经此大败,短时间内,是无力出兵了。”
然后看向赵云:“子龙,让你派哨骑潜入河西郡,有打探到什么消息吗?”
赵云一拱手:“启禀主公!”
“哨骑一直潜入到皋狼一带。”
“没有发现匈奴骑兵的踪迹。”
“不过在经过离石时,得到消息,有人看到匈奴骑兵,一直往北撤离。”
“只是哨骑一直追到皋狼,也没有亲眼看到!”
赵风点了点头:“那就说明,于夫罗也怕我们追击。”
“所以不知道从什么小路,绕道返回美稷了。”
说完后,赵风看向张辽:“文远,既然匈奴人,短时间内,不会再入侵我并州。”
“我准备让那一千余士兵,加入我的亲卫。”
“同时,之前暂时划拨给华雄的一千骑兵,也归还给你。”
“这样,你依然还有八千余士兵,负责镇守兹氏。”
张辽原本部曲编制是七千五百人。
但早在之前,赵风就让张辽,在兹氏训练三千新兵。
所以张辽领兵的数量是一万零五百人。
这一万零五百人中,有一千是骑兵。
赵风为了把骑兵整合起来,已经把这一千骑兵,暂时划拨给了华雄。
同时,赵风也从自己的新兵当中,划拨了一千人,给张辽弥补大军的数量。
现在赵风只是把之前的一千骑兵,还给张辽。
同样,张辽也需要把赵风额外给的一千士兵,归还给赵风。
只是赵风挑选的一千人,不在是那些新兵,而是一千负责放火的士兵。
这一千余士兵,相当于半个死士。
所以赵风把他们编入了亲卫。
再说,赵风现在的亲卫,不足九百人,确实需要补充亲卫数量。
不然就说不过去了。
之所以说张辽的部曲,是八千余人。
是因为这次张辽的部曲,战死两千三百余人,重伤两百余人。
所以就只有八千余人了。
张辽想都没想,对赵风一拱手:“末将领命!”
赵风点了点头:“兹氏已经被一把大火,焚毁了。”
“这里几年内,都不适合让百姓居住。”
“文远以后就把兹氏,打造成屯兵堡垒,专门用来抵御匈奴人。”
“之前在兹氏附近,建造的简单防御工事,以后也要加强。”
“就算弄个土城墙出来,也没关系。”
张辽一拱手:“喏!”
这时,赵云一拱手:“启禀主公!”
“那兹氏原先的百姓,如何安置?”
赵风沉吟了一下:“城外的百姓,自然还是让他们迁移回来。”
“内成的百姓,就分散开来,安置到其他各县去吧!”
赵云对此,也没有其他异议,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看到众人都没有意见。
赵风沉声道:“如今青州之地,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事,即将结束。”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袁绍应该会大败。”
“到时候,袁绍必然会撤出青州,返回冀州。”
“而冀州河间国与渤海郡,已经被公孙瓒给占据。”
“其他郡国,也大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目前还归袁绍统领的郡地,也就只有清河国与安平国。”
“当然,张扬统领的河内郡,也可以归入袁绍。”
“所以,我们应该即刻返回晋阳!”
第六百八十二章 率兵返回(二)
赵云、华雄、典韦等人,一拱手:“单凭主公吩咐!”
赵风点了点头:“很好!”
“那我们明日一早,便率军返程。”
然后看向张辽:“文远,兹氏这里的烂摊子,就交给你了。”
“有什么需要,尽管把文书送到晋阳来。”
“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张辽一拱手:“多谢主公!”
赵风点了点头,接着一挥手:“诸位就回去准备准备吧!”
赵云走出一步,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那鲍建与鲍建的部曲,如何处理?”
“是跟我们一起返回晋阳,还是把他留在这里?”
赵风笑道:“自然是跟我们一起,返回晋阳。”
“对了,如今于兴率领的大军,走到哪了?”
赵云对赵风一拱手:“根据今天下午送来的消息。”
“目前于兴的大军,已经过了梗阳城,下一个补给点,就是榆次了。”
梗阳城只是小县,人口在八千到一万左右,里面没有设县令,只设有县长。
县长的品轶,要低于县令,高于乡有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