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本留不住!”
“而且抛开王柔和于夫罗不谈。”
“中山国甄尧,和巨鹿郡张燕,肯定都是赵风上表的。”
“赵风这是,有和本盟主,抢夺冀州的心思了。”
“让于夫罗回去,我们也可以利用他,让他帮忙牵制住赵风。”
这时。
门外传来一声大喊:“于夫罗将军求见!”
袁绍无奈道:“你看看?”
“来的这么快!”
“肯定是来辞行的。”
“去意之坚决,根本留不住!”
张扬没有回话,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太原郡,晋阳,刺史府。
田丰急匆匆跑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刚刚得到朝廷大肆任命的消息。”
“任命卢奴县令甄尧,为中山国相。”
“任命平难中郎将张燕,为巨鹿郡太守。”
“任命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为雁门郡太守。”
“赐封栾提于夫罗为南匈奴单于。”
“栾提于夫罗,就是袁绍身边的那个于夫罗!”
赵风听到这么多人事任命,轻咦一声:“任命这么快就通过了吗?”
“张燕和甄尧,都是我上表的。”
“王柔是谁?”
“我想起来了,护匈奴中郎将王柔,好像是治中从事王机的父亲吧?”
田丰点了点头:“正是!”
赵风沉吟了一下:“那就派人去送上一份贺礼吧。”
“不能失了我们的礼数。”
田丰行了一揖:“主公!”
“此事怕没那么简单。”
“雁门郡的情况,朝廷上的人,绝对比我们清楚。”
“加上又赐封栾提于夫罗为南匈奴单于。”
“怎么看,都像是董卓在限制主公!”
接着又把南匈奴的一些情况汇报给了赵风。
“这是我这两天,连夜查阅关于匈奴的资料,得到的情报。”
赵风点了点头。
根据田丰的叙述。
大约就是一八七年,张纯和乌桓造反的时候,汉灵帝向匈奴求援。
单于羌渠之子,于夫罗领兵前往增援。
但之前赵风没有听过于夫罗和张纯交战的消息。
只能判断为,于夫罗去乌桓后方,鲜卑一带,骚扰后方去了。
然后因为大军出征,导致后方空虚。
一八八年,单于羌渠,被须卜骨都侯杀了,然后自立为单于。
之后还发生了屠各胡造反的事情,如果消息没错的话。
须卜骨都侯,应该就是屠各胡的部落首领。
之后一直战乱,结果一**年,须卜骨都侯就直接战死了。
然后南单于的位置,就一直空置在那里。
所以于夫罗,交好袁绍,应该也是想让朝廷赐封他为单于。
如今董卓达成了于夫罗的期望,于夫罗自然会领兵离开袁绍。
这样自然也达到了削弱袁绍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限制自己。
简直是一箭双雕!
赵风估计,能想出这种办法的人,不是李儒,就是贾诩。
可惜赵风判断错了。
这还真是董卓自己想的。
至于护匈奴中郎将王柔,这几年,应该就是周旋在匈奴各个部族之间,所以没有被针对起来。
安排他去当雁门郡太守,那些匈奴人,还是需要给几分面子的。
至少不会做的太过分。
同时,因为王柔是董卓任命的,相当于王柔就是董卓的门生了。
就算王柔自己不承认,但各路诸侯,也会把王柔打上董卓部下的标签。
至少田丰就已经把王柔打上董卓的标签了。
所以田丰认为,王柔是董卓派来限制赵风的人。
果然下的都是好棋!
赵风分析完后,笑道:“这样安排挺好的。”
“雁门郡有王柔去驻守,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于夫罗当上单于,有他在,今年秋收后,匈奴劫掠之事,应该会在可控范围。”
“如果我们从政策上给予一些帮助。”
“说不定今年的劫掠,都能避免掉!”
田丰摇了摇头:“哪里好了?”
“绝对没有主公想的那么乐观。”
“主公还是早做决定的好。”
“再说,劫掠之事,需要到九月底、十月初,才会来。”
“我们可以从长计议!”
赵风笑了笑:“没关系的。”
“我心里有了一些计较,只是还需要思虑周全一下。”
田丰点了点头:“主公有计较就好。”
“对了。”
“主公准备怎么对待治中从事王机?”
“他可是雁门太守王柔的儿子,代郡太守王泽的侄子!”
赵风想都没想:“需要额外对待吗?”
“照常不就好了。”
田丰沉吟了一下:“他父亲是雁门太守,叔父是代郡太守。”
“如果他们有什么其他想法。”
“王机所在的职位,会泄露我们很多重要消息出去的。”
“尤其是泄露给董卓!”
赵风罢了罢手:“无妨!”
“董卓也没几年好活了。”
田丰诧异道:“主公难道又夜观天象了?”
赵风神秘一笑:“天机不可泄露!”
田丰两手一摊:“好吧。”
“既然董卓快死了,那也确实没什么好防备的了。”
接着行了一揖:“主公已经完成了对张燕的承诺。”
“什么时候让张燕,把他的十几万大军,给遣送回巨鹿郡?”
“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嚼的,一个月粮草都要消耗几十万石!”
第四百六十八章 各方态度
赵风沉吟了一下:“确实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元皓兄以为。”
“是让他们即刻返回巨鹿郡。”
“还是等过了这个月,收割完冬麦以后在让他们返回?”
田丰想了想:“直接遣返吧。”
“这么多大军,消耗实在太大了。”
赵风点了点头:“那你去拟一份文书,送给张燕。”
“让他把大军都调回去。”
“在给他送上一份贺礼的礼单。”
“到时候让他的士兵,给他带过去。”
田丰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转身准备退出议事厅。
赵风伸手阻拦道:“等一下。”
田丰转回身体,行了一揖:“主公还有什么吩咐?”
赵风沉吟了一下:“元皓兄为常山郡太守。”
“在晋阳另行建造一个太守府,显然不和适宜。”
“住在刺史府,也于律法不符。”
“我想让元皓兄兼领别驾从事之职。”
“这样就可以直接住在刺史府了。”
“元皓兄以为如何?”
田丰点了点头:“那就这样吧。”
“反正我平时需要协助主公。”
“跟别驾从事也没什么区别!”
赵风笑道:“那就好。”
然后一挥手:“你去忙吧!”
田丰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冀州,巨鹿郡,瘿陶,刺史府。
一众官员,全部聚集在议事厅,见证张燕的上任仪式。
这时。
李大目拿着一份文书,走进议事厅:“启禀将军!”
“并州刺史,派人送来一份礼单!”
张燕哈哈大笑道:“下次记得改口叫太守!”
太守的品轶是两千石,中郎将的品轶是比两千石。
从品轶上来说,太守的官职,要大于中郎将。
然后对着一众官员得意道:“赵刺史真是有心了。”
“他上任时,我都没给他送上贺礼。”
“看来我还需要给他补上一份。”
接着看向李大目:“把赵刺史的礼单,大声念出来!”
李大目一拱手:“喏!”
然后直接打开礼单,念道:“衣甲五千套!”
“制式大刀,两千把。”
“制式长剑,两千把。”
“制式长枪,两千把。”
“制式七斗弓,一千张,箭失,十万支!”
“布匹……”
念完后,议事厅里雅雀无声。
张燕感慨道:“赵刺史真是好大的手笔。”
“居然送的这些东西,都我们最需要的衣甲兵器。”
“弄的我都不知道,该给他送上什么贺礼了。”
“我得好好想想。”
李大目对张燕使了几个眼色,然后拿出令一份礼单样的文书晃了晃。
张燕一挥手:“诸位都退下吧。”
“稍后举办酒宴!”
众人纷纷站到大厅中央行了一礼:“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等人都走完后。
张燕看向李大目:“赵风是不是还送了什么东西来?”
李大目点了点头:“还附带了一份文书。”
说完,就把文书交给了张燕。
张燕打开文书仔细看了一下:“嘿嘿!”
“赵风这是让我把士兵都带回巨鹿郡啊!”
“难怪送上这么多贺礼。”
“或许也有这点心思在里面吧。”
李大目笑道:“反正我们接下来有计划要实行。”
“赵刺史就算不提此事,我们也会把大军调回来的。”
“总不能让我们的大军,白白帮他驻守太原郡吧!”
张燕摇了摇头:“也不算白白帮他驻守。”
“我们在太原郡待了几年。”
“心里清楚的很。”
“每年九月底、十月初,才是匈奴开始劫掠的时间点。”
“现在嘛,大军只要在太原郡多待半个月,就能替我们省下十几万石的粮食。”
“有什么不好的。”
李大目疑惑道:“那我们是召回大军?”
“还是半个月后,在把大军召回?”
张燕沉吟了一下:“现在就召回吧。”
“既然衣甲、兵器多了这么多。”
“我们也无需等半个月在行动了。”
“大军一回,我们就开始行动吧!”
李大目一拱手:“喏!”
“我只就去传达太守的军令!”
荆州,南阳郡、治所宛县,太守府。
一文士匆匆走进议事厅,对袁术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从酸枣联军处,传来消息。”
然后把朝廷大肆任命几个太守的事情,说了一遍。
“从这个任命来看。”
“不难判断出。”
“张燕和甄尧二人,应该是赵风那厮上表的!”
袁术冷哼一声:“赵风和我什么关系,你不清楚吗?”
“你应该称呼赵刺史!”
文士行了一揖:“属下失言!”
“还望主公勿怪!”
袁术罢了罢手:“继续说吧。”
文士犹豫了一下,把之前的很多话,都咽下了肚子,重新换了一套说辞:“赵刺史这样上表。”
“很明显是针对袁盟主的。”
“就算赵刺史对冀州没有想法,只怕也会影响到袁盟主的大计!”
袁术冷哼一声:“影响了才好!”
“袁绍准备夺取冀州之事,各路诸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真让袁绍得了冀州,我才占据了南阳郡,怎么和他斗?”
接着一挥手:“此事没什么好议的。”
“你下去吧!”
洛阳,奋武将军府。
一武将,急匆匆走进议事厅,一拱手:“大哥!”
“刚刚得到朝廷任命的消息。”
然后任命的事情,叙述了一遍,又把矛头指向了赵风。
曹操嘿嘿笑道:“曹仁啊。”
“我当是何事!”
“就这点破事,走那么匆忙做什么?”
“此事我知道了。”
然后一挥手:“你下去吧!”
幽州,广阳郡,蓟县,都尉府。
张飞快步跑进议事厅,边跑边大声喊道:“大哥,大哥!”
刘备放下手中的文书,淡定道:“翼德,何事这么匆忙?”
张飞直接跑到刘备案己边,喘了口粗气,拿起酒杯,自顾自的满上,然后一口喝完,顺便用右手衣袖擦了一下嘴边的酒渍,才开口道:“刚刚得到关于冀州方面的消息。”
“赵风那厮,现在可威风了。”
“居然直接表了一个山贼出身的人,为巨鹿太守。”
“又表了他的前属下,为中山国相!”
“大哥,你说当初我们要是和赵风把关系弄好了。”
“我们现在也不用待在这鸟地方,受这鸟气!”
第四百六十九章 麻烦来了
刘备无奈道:“三弟,休得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