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丰行了一揖:“目前还算稳定。”
“不过想派他们出战,就不行了。”
“最起码还要训练半个月到一个月,来恢复他们的士气。”
这时。
一守卫,走进大帐,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主公!”
“大营外有一自称是真定令的人,率领一千五百士兵,请求归营!”
赵风点了点头:“允许进入大营!”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起身退出了大帐。
等守卫走后。
赵风看向田丰:“元皓兄,这些士兵的驻地,一并划拨到那些士兵旁边,也归你去安抚。”
“不要让他们有异样的心思。”
田丰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大帐。
下午申时三刻。
张辽、张武、黄邵,联手走进大帐,一拱手:“启禀主公!”
“末将张辽‘黄邵’‘张武’,前来交令!”
赵风点了点头:“反贼情况如何?”
张辽一拱手:“我们没有骂的太过分。”
“反贼没人出来应战。”
这也在赵风意料之中,点了点头:“有关于张燕黑山军的动向没。”
“差不多要天黑了。”
“他要是能今天赶到,现在也应该到高邑了吧。”
张辽摇了摇头:“没有关于黑山军的消息。”
“只怕今天无法抵达高邑了。”
赵风一挥手:“算了,今天没到,明天也会到。”
“你们几个也累了,都下去休息吧。”
张辽、张武、黄邵,一拱手:“喏!”
说完,就准备转身退出大帐。
这时。
一守卫走进大帐,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主公!”
“大营外,一自称是都督华雄的人求见!”
“他还带了不少骑兵。”
赵风诧异道:“华雄怎么来了?”
接着对离去的张辽、张武、黄邵道:“文远、钟锋、杰文,且慢!”
张辽、张武、黄邵,停下脚步,转身一拱手:“主公还有什么吩咐?”
赵风笑道:“你们也听到了,华雄来了。”
“你们先在这里等一会。”
然后看向跪在地上的守卫:“去告诉华雄,只能他一人进入大营,他要够胆,就进来见我。”
“华雄如果敢进入大营,你就去通知赵云、典韦、周仓、田丰等人前来大帐!”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站起身,退出了大帐。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处置华雄
没等多久。
赵云、典韦、周仓、田丰等人,就陆续走进了大帐。
由此,赵风也可以判断出,华雄是敢于一个人进来的。
赵风把华雄要来的事,简单的说了一遍。
除了张辽、张武、黄邵,三个知情人,其余众人都十分诧异。
不明白华雄怎么就跑来了。
田丰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毕竟上午才得到传言,华雄和一千亲卫骑兵,不知所踪。
这快天黑的时候,华雄居然就跑到这里来了。
由此也可以判断,传言还是可信的。
大帐门帘刚一被掀起。
大帐内的人,就听到粗犷的骂声:“庶子赵风!你居然诓骗于某!”
还没来得及继续叫骂。
张辽、典韦、周仓、黄邵、张武等人,纷纷喝斥道:“大胆‘放肆’‘找死’!”
华雄被喝斥的吓了一跳,这才打量了一下大帐内的情况。
发现里面坐了一群人,而且有几个还是打过交道的人。
华雄知道这些人,有些本事。
语气瞬间了就弱了下来:“赵风!”
“你为什么要诓骗某!”
“害的某现在成了临战脱逃的逃兵!”
“这让某怎么回去和董太师交代!”
赵风还没开口。
典韦站起来,大声喝道:“放肆!”
“主公的名讳,也是你能叫的?”
“我看你活的不耐烦了!”
说完,就准备向华雄动手。
赵风罢了罢手:“典韦,暂且退下。”
典韦转身对赵风一拱手:“喏!”
根本没有二话,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跪坐下来。
等典韦跪坐下来。
赵风才看向华雄:“你说说看,我如何诓骗你了?”
华雄冷哼一声:“当初赵刺史派人前来通知某。”
“说讨伐孙坚的战事,会大败而归。”
“还说将星将要陨落,大都护胡轸与某,都会战死沙场。”
“结果呢?”
“大都护胡轸根本没有死!”
赵风点了点头:“胡轸虽然没有死。”
“但你们这次讨伐孙坚,确实是大败而归。”
“这点没有错吧?”
华雄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来。
因为这次大败是事实,就算现在消息没传到这里,迟早也会传到的。
赵风看到华雄的表情,笑道:“我当初就说了。”
“此事不能让第三人知道,否则天机泄露,就会出现意外。”
“你想想,是不是那封书信,被其他人看到了?”
“然后传入了胡轸的耳里?”
“所以他才没死的?”
华雄想都没想,大声反驳道:“那不可能!”
“当时送信之人把书信交给某的时候,账内就只有某和那送信之人,二人在场。”
“之后送信之人离开大帐,某就把那书信丢到火盆里烧了!”
“如何还会有第三人看到?”
赵风沉吟了一下:“你确定,你亲眼看到那封书信,被烧成灰烬了?”
华雄思考良久:“好像没有。”
“某把书信丢到火盆里,某就出了大帐,巡视大营去了。”
赵风笑道:“这就对了。”
“肯定是你身边有胡轸安插的人。”
“你刚出了大帐,胡轸安插的人就进了大帐,发现火盆里有书信在燃烧,自然会弄起来看看。”
“这样那封书信就被第三人看到了。”
“因为书信被烧的残缺。”
“所以胡轸得到的消息,也并不完整。”
“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依然会大败,但胡轸却活下来的原因。”
“你也因此才活了下来。”
赵风这么说,也是有依据的。
竹简上的内容,都是竖着从右往左写。
而卷起来时,则是从左往右卷。
这样在打开竹简的时候,右边的字就会率先显露出来。
平常没事时,可以完全打开竹简,慢慢看。
但如果比较紧急时,就会边开打竹简,边查看里面的内容,这样就不会耽搁时间。
华雄把竹简丢到火盆里,最先燃烧起来的,肯定是最外面一圈,也就是最右边的字。
右边开头记载的,都是大军会败的内容。
被烧毁了很正常。
华雄听了赵风的解释,久久无语。
虽然感觉赵风这是在强辩。
但又好像有点道理。
胡轸乃是大都护,真要在自己身边安插一人,或者收买一人,那还不是一句话的问题?
这事,自己还真没办法去求证。
尤其是现在自己还是个逃兵,别说求证,能不能回去,还是个问题。
华雄不甘心道:“那现在应该如何是好?”
赵风沉吟了一下:“你说说说看。”
“你为什么会跑到我这里来?”
华雄脸色难看道:“赵刺史以为某想啊!”
“当初听闻大都护胡轸,大败的消息。”
“某以为赵刺史所言,会一语成谶,自然就带着一千亲卫骑兵,率先撤离了大营。”
“结果刚刚撤离不久,孙坚那厮就杀了过来。”
“本来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回去后被董太师问罪。”
“恰巧听闻大都护胡轸没死,某又成了逃兵的消息,某还怎么敢回去?”
“某自然要来找赵刺史问罪了!”
“某想……”
话还没说完。
典韦大声喝斥道;“放肆!”
“你还敢找主公问罪?”
“我看你真的是想找死!”
不过这次只是喝斥,没有动手的打算。
田丰也打趣道:“派一千骑兵来问罪吗?”
“我看是来送死吧!”
华雄脸色一变,马上改口道:“口误、口误。”
“某是来找赵刺史询问办法的。”
华雄也没办法,被众人压迫的不得不改口。
就自己一个人进入大营,真因为言语而惹怒了赵风。
那不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任赵风宰割?
为了口舌之利,枉送了性命,那也太不值得了。
听到华雄改口,赵风点了点头:“你目前确实不能返回董卓那里。”
“否则治你一个,临阵脱逃的罪责,你就会被直接斩首,以正军法!”
华雄听到赵风就这么直呼董卓,有心想要喝斥一下,不过想到反正董卓也听不到,自己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这事也就作罢了。
赵风接着话锋一转:“这样吧。”
“你暂时留在我这里。”
“等过了这段时间,我在帮你跟董卓说与说与。”
“届时你在回去,最多受些责罚,应该就无碍了。”
“你意下如何?”
第四百一十八章 张燕堵门
华雄沉吟良久,叹了一口气:“某目前也不能回到董太师身边。”
“暂时只能如此了。”
接着一拱手:“多谢赵刺史收容!”
赵风笑道:“小事一件。”
接着一挥手:“都下去吧!”
华雄愣了一下,拱手道:“某的一千亲卫骑兵呢?”
“赵刺史准备如何安排?”
赵风理所当然道:“当然还是由你自己统领了。”
“怎么?你难道想把兵权交给我吗?”
华雄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
自己这简直就是嘴贱。
但不明确问出来,自己又无法安心。
毕竟自己不是投靠赵风,只是暂时寄居在赵风这里,自己以后还要回去的。
赵风真要强制收走自己的兵权,自己也没办法。
反抗是不现实的。
自己没了兵权,就算去投靠袁绍、袁术等人,也得不到重用。
弄不好,还会因为自己先背叛了董卓,又背叛赵风,导致名声败坏,别人会不会收留自己,还很难说。
因为在外人来看来,只要要自己在赵风这里的消息,被泄露出去。
就像是自己为了投靠了赵风,才背叛董卓一样。
尤其是因为自己的背叛,导致董卓大败。
这比自己直接当了逃兵,更让人厌恶。
当然,联军虽然乐意见到自己这样做,但收不收留就要另说了。
看到华雄不做声。
赵风笑道:“好了。”
“你要田丰去帮你找一个驻地。”
“把士兵带入大营吧。”
华雄一拱手:“喏!”
说完,就与众人一起退出了大帐。
第二天一早。
赵风继续让张辽、张武、黄邵,去高邑城下叫阵。
演戏演全套,这样反贼日后投降,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然,啥事不干。
反贼不趁机逃跑,然后坐等黑山军把北城门一堵,在投降赵风,就太过戏剧了。
容易引人怀疑。
其实怀疑都是次要的。
主要是赵风收编了藩鸿的一万六千余士兵,如果再收编了反贼的三万五千余士兵,总兵力就达到七万六千余大军,再加上下曲阳、九门、毋级等地的兵马,绝对超过八万大军!
这就太恐怖了。
袁绍、曹操、张扬等人,都会坐不住的。
他们没借口,都要找借口来找赵风的麻烦,何况有借口呢?
袁绍、曹操、张扬等人,自然不会放弃。
巳时三刻。
田丰走进大帐,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张校尉送来消息。”
“平难中郎将张燕,率领三万黑山军,已经抵达高邑北门了。”
赵风揉了揉太阳穴:“没来时,盼着他们来。”
“真等他们来了,这几万大军的粮食消耗,又让我有些不舍!”
别看赵风现在粮食多,但那都是从联军那里挖来的。
以后治理起州郡来,只能算是前期投入。
不然就需要借助世家豪强的力量。
比如赵风刚去上任中山相时,就借了一大笔钱。
算算时间,都已经超过期限一年多了。
那时还只是借钱用来上缴利钱。
因为知道中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