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中国盗墓 >

第13部分

中国盗墓-第13部分

小说: 中国盗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群众举报后,时任永城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的王学习为了尽快破案,化装成一个从广东来的文物贩子,打入盗墓贼内部。他先从一个小文物贩子入手,经过一层层的介绍,找到了芒山镇前窑村的一个盗墓贼冯化连。王学习与冯化连商定,以58万元的价格购买冯化连从夫子山一个汉代梁王墓室里盗出来的玉璧、玉衣片、玉环等文物300多件。
  盗墓贼给王学习蒙上眼,把他领到一个农户家中。看了文物后,王学习又被蒙上眼睛带了出来。最后双方商定:1995年9月7日上午,在永城市薛湖镇一个窑场内交货付款。9月7日那天,王学习带着两名扮成保镖的刑警,开着一辆广东牌照的三菱吉普车,提着58万元现金去赴约。王学习把现金放到窑场让盗墓贼们检验,自己带着一个刑警到两公里以外的一个村庄去验货。当时,另外有14名警察扮成走亲戚的人,在薛湖镇陈寨村内接应。在验货现场,几个歹徒身捆炸药包,手里紧握开关,那架势很清楚:如果交易不成,就同归于尽。
  王学习把歹徒们引到院子中间时,看到有人身上带着枪。临出门时,王学习突然拔出手枪,顶住带枪那人的头部,缴了他的枪。然后他鸣枪示警,院外的民警迅速冲进房内,当场抓住5人。
  此次行动中,警方追回夫子山3号墓出土的汉代文物309件。这个抓盗墓贼的故事后来被拍摄成6集电视连续剧《追踪309》。这个盗墓大案被侦破后,盗墓贼们并没有停止冒险,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芒砀山汉梁王墓葬群依然经常被盗。
  汉梁孝王陵墓出土文物
  汉代梁王生前奢侈腐化压榨人民群众,死后又都梦想继续过天堂般的生活,故不惜重金装饰自身归宿之地宫。两地墓室的陪葬品都极为丰富。
  1971年12月保安山北侧汉墓发现一套金缕玉衣,玉片精美,金丝的串结超过河南满城汉墓。
  1986年夏僖山汉墓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被列国宝。
  1989年,前窑汉墓发现比较粗糙的玉衣片可能为银缕或铜缕玉衣。
  在夫子山一、二号汉墓附近群众还拾到很多玉衣片。


军队的“副业”:曹操盗掘汉梁孝王墓(3)


  另外,在梁孝王王后墓仅车马坑一次就出土珍贵文物鎏金铜车马器等近2000件。柿园汉墓除被专家认定的国宝:巨幅彩绘壁画外,尚有陶器、225万枚铜钱、车马器和兵器等万余件文物出土。
  夫子山一号墓还未来得及发掘仅开山打石就已经出土20余件陶俑、50余件车马器和金狮头、金羊头等价值连城珍贵的文物。
  除上述珍品外,现在尚未来得及发掘而已有线索的夫子山二号汉墓,欠角山一、二号汉墓和黄土山等处汉墓又有多少珍贵文物实在难估计。虽然汉代梁国十三陵多被盗,但是仅从残存数万件珍贵出土文物看,所有汉代文物芒砀山都应有尽有了。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实物资料。
  现代考古:柔情难度黄泉道
  1991年4月,河南商丘的村民在永城芒砀山崩山采石,炮声过后,尘烟散尽,一片金黄呈现在人们面前。已经有了经验的村民,很自然地想到了古墓。他们不敢怠慢,立马报告了文物部门。
  在现场发现的一枚“梁后园”铜印,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考古人员由此初步判断:此墓应是梁孝王王后李氏之墓。
  李王后墓同梁孝王一样,也是“斩山为廊,穿石为藏”的大型岩洞墓,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该墓是一个由两条墓道、3条甬道、前庭、前室、后室、隧道、排水系统和34个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建筑群。李王后墓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墓内最高处4.4米,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立方米。因为墓内容积巨大,李王后墓曾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这个墓从东到西贯穿了整整一座山,所以当地老百姓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李王后墓的巨大:“从山东到山西。”
  其实李后的墓有如此规模也并不令人奇怪,要知道从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去世,到公元前132年李王后去世,李王后墓至少建造了21年。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为修建李王后墓所动用的人力之多,花费的财力之大,实在难以想象。
  李王后墓有东西两个墓道。东墓道位于山峰的东坡,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总长37.7米。东墓道的西端连接前庭,前庭北壁有两个侧室。侧室门口发现刻有“东车”、“西车”字样。东墓道西端有门和甬道相连。甬道南北两侧各凿有两个侧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
  李王后墓的前室西部有一斜坡甬道与回廊和后室即主室相连通。后室是李王后墓的主体建筑部分,周围有回廊环绕。后室西半部凿有一长方形凹槽,后室北壁凿有棺床室、侧室和过道。过道西壁有两个小侧室,南侧室为浴室,北侧室为厕所。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坐便器的最原始形态。在南回廊的东段南侧有一仿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冰箱”。
  据史书记载,汉代丧俗,夫妻“同茔不同穴”。为了在死后能够继续相亲相爱,梁孝王嘱咐后人在他与李王后的墓穴之间挖一条黄泉道。这条黄泉道到现在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是一条从李王后墓中的南回廊中部往南开凿的隧道,可惜这条黄泉道只修了50多米,远远不到200米(李王后的陵穴距梁孝王的主墓穴约有200米)。一对恩爱夫妻因此含恨九泉,千古难以相见。


难填欲壑盗墓补(1)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的民间盗墓
  作案时间:三国到南北朝期间
  作案地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受害人:三国到南北朝期间的王公贵族
  作案人:民间盗墓者
  作案手段:五花八门
  作案后果:三国到南北朝期间的王公贵族墓大多遭到破坏。
  盗墓性质:民盗
  可信程度:《三国志》等史料有载
  引子
  汉代灭亡之后,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曾一度统一了政权,可惜好景不长,发生了十六国大乱。从此国家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秩序也非常混乱,很多人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参加到了盗墓群体当中来。使当时民间盗墓之风日盛。
  众所周知,三国到魏晋正是盗墓之风盛行之时。当时的厚葬之风使盗墓成为获取厚利的一条捷径。赤眉军掘西汉帝后坟墓,董卓掘东汉帝后及公卿大臣坟墓,都获得了不可计量的金银财宝。
  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载:“太和四年(230)……及孟武母卒,欲厚葬,起祠堂,太后(文帝郭皇后)止之曰:‘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至西晋末年的五胡之乱,更是大规模的发掘冢墓。靳准作乱,发掘刘元海、刘聪墓。刘曜葬父及妻,“二陵皆下锢三泉,上崇百尺,积石为山,增土为阜,发掘古冢以千百数。”“勒及季龙并贪无礼,既王有十州之地,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而犹以为不足,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慕容丸都,“掘高句丽王钊父利墓,载其尸并其母妻珍宝,掠男女五万余口,焚其宫室,毁丸都而归。”慕容“夜梦石季龙啮其臂,而恶之,命发其墓,剖棺出尸……鞭之,弃于漳水。”可以看到,当时的盗墓情况有多么的严重。
  群盗所盗诸墓
  除了有组织的大规模发掘,民间的小规模盗掘也比比皆是,西晋太康年间是一段短暂的承平期,但就是在这样的太平年代,盗墓情况也是曾出不穷。
  初,太康二年(281),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十余车。(刘)表死后八十余年,至晋太康中,表冢见发。表及妻身形如生,芬香闻数里。太平盛世尚且如此,乱世时期就更加惨不忍。据《搜神记》卷十五记载:
  汉末,关中大乱,有发前汉宫人冢者,宫人犹活。既出,平复如旧。魏郭后爱念之,录置宫内,常在左右。
  魏时,太原发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妇人。将出与语,生人也。送之京师。问其本事,不知也。
  由于民间的盗墓规模不是很大,在社会上引起的轰动也要比官盗小得多和隐秘得多,所以一般的情况下,很难查出确切的作案人。但是,当时的历史仍然有一些记载和传说。
  其中就有记述晋时刺史温放之盗掘属地王士燮墓,并得到了报应的事。《异苑》一书记载:“苍梧王燮,汉末死于交趾,遂葬南境。而墓常蒙雾,灵异不恒,屡经变乱,不复发掘,晋兴中,太原温放之为刺史,躬骑往之。还,即坠马而卒。”
  南朝时宋国的下邳太守王玄象也干起了这种勾当。据《南史·王玄谟》载:“玄谟从弟玄象,位下邳太守,好发冢,地无完椁。人间垣内有小冢,坟上殆平。每朝日初升,见一女子立冢上,近视则亡。或以告,玄象便命发之。有一棺尚全,有金蚕铜人以百数。剖棺一女子,年可二十,姿质若生,卧而言日:‘我东满王家女,应生,资财相奉,幸勿见害。’女臂有玉钏,破冢者斩臂取之,于是女复死。玄谟时为徐州刺史,以事上闻,玄象坐负郡。”小小的下邳已被这位太守挖得地无完椁,竟然丧心病狂地连一个小冢也不放过。又只因女臂上有玉钏,便命斩臂以取,其人行为的确是令人发指!
  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也曾当过“盗墓贼”。
  两汉时期,蔡邕的书法达到了最高水平。他能画、工书,八分尤为精工。176年,他以八分体写《尚书》、《周易》、《公羊春秋传》、《论语》等五部经书,使刻工刻成石碑46块,立在太学讲堂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熹平石经。熹平五经成为两汉时期书法的典范。
  对于蔡邕的成就,钟繇十分仰慕。一次,他到朋友韦诞家作客,发现其家藏有蔡邕的遗墨,欣喜若狂,不惜千金要买,但韦诞视其为心之最爱,无论如何不肯相让。钟繇求之不得,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他得知韦诞死后将遗墨带进了坟墓,不禁起了贪念。他重金收买盗墓贼于黑夜偷偷挖掘了韦诞墓,将蔡邕遗墨盗出,自此据为己有。如此有身份地位之人都能为了满足一已之私去盗他人的墓,由此可见,当时的民间盗墓活动有多么的普遍。
  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民间盗墓,所盗墓主身份最显贵的恐怕就是宋武帝初宁陵了。初宁陵是宋武帝刘裕的陵墓,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的麒麟铺。
  初宁陵是原有规模较大的陵园,内有寝殿和陵庙建筑。据《宋书》记载:“自元嘉以来,每正月舆驾必谒初宁陵”,但是现在陵园建筑多毁于兵火,仅存陵前神道两旁的天禄和麒麟石雕。天禄居东,已经残缺不全,目嗔口张,昂首宽胸,五爪抓地,双角已失,有须子和双翼,翼呈鳞羽和长翎状,卷曲如勾云纹,极富装饰意味。麒麟居西,四足已失。体态与天禄对称,仅头略向后仰,独角尖已残断,双翼的形状与天禄相似。两售石雕造型凝重、古朴,与汉代石雕风格脉息相通。
  初宁陵多次被盗掘,陵冢已经被夷为平地。地宫布局,史无记载,尚待发掘。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的民间盗墓风习
  司马迁在《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中有两处说到“掘冢”,司马迁在论述中这样写道:
  “故壮士从军,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灾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理,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纂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可见,司马迁也认为,盗墓的大部分动机都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他在列举所谓工商货殖之家走上成功道路的诸种致富方式时,又指出“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一例,说田叔这样的巨富竟然是因盗墓而发家的,从而说明了当时民间盗墓情形的严重。


难填欲壑盗墓补(2)


  《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搜神记》:王伯阳家在京口,宅东有一家,传云是鲁肃墓。(王)伯阳妇,郗鉴见女也,丧,王平墓以葬。后数日,(王)伯阳昼生厅上,见一贵人乘肩舆,侍人数百,人马络绎。遥来谓曰:“身是鲁子敬,君何故毁吾家?”因目左右牵下床,以刀击之数百而去。绝而复苏,被击处皆发疽溃。数日而死。
  一说,(王)伯阳亡,其子营墓,得二漆棺,移至南冈。夜梦(鲁)肃怒云:“当杀汝父。”寻复梦见(王)伯阳云:“鲁肃与吾争墓,吾日夜不得安。”后于灵座褥上见数升血,疑鲁肃之故也。
  这两则故事略有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