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儒家很爱干神化君王的事情啊?上古先秦时期的天下共主为“天子”,可以解读为“上天之子”,也能解读为“代天牧守众生”,无一例外是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到有威慑力的靠山,也是为自己的统治披上神秘的色彩。
在上古先秦结束之后,儒家一直致力将君王推上神坛,历朝历代儒教人士都在进行那样的操作。大儒们那么做有一部分是在取悦君王,其实他们的用意更加的深层,是要将统治者神化掉。最终让统治者成为“摆设”一般的象征性人物,治理天下这么困难的事情完全交给儒生就好了,君王还是安安心心地成为“泥胎雕塑”接受供奉吧。
吕哲还想到了什么?他想到了某个岛国的“万世一系”,也就是“在世神”什么的。只是他猜测不出叔孙通是要干成什么样的“伟业”。是像历朝历代的儒生将君王塑造成“泥胎雕塑”,还是岛国上的“在世神”?
周边的人都是用奇怪的眼神在注视满脸期待答案的叔孙通,除了燕彼双眼在发亮之外,其余的人却是一种排斥与忌惮,个别的人甚至已经无法掩饰想要捏死的冲动。
没人有希望世间万物由一个人完全的掌控,只要是生物就有对自由的向往。民族自然是需要一名掌舵者,但是这位掌舵者不能没有任何约束。塑造在世的神袛?特别是那位神袛是国家的统治者,那将是多么疯狂一件事情啊!
吕哲注意到周边突然诡异地安静下来,他左右看了看,却是没有从已经将情绪进行掩饰的众位臣工身上发现有什么异常。
“王上,王妃与众位夫人、王子、公主已经等候了多时,是不是?”
“唔?”
吕哲本来还想爬上夷陵西面的那座山,从高处直面向下瞭望,好好看看自己规划在纸面上的蓝图,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进行修改。他抬头看向万里无云的天际,太阳正挂在半空向下释放光芒,众多女人和必要的百官、将士们晒一晒没什么,几个年纪不大的孩子和婴儿可经不起折腾,只得放弃爬上高山俯视的念头。
夷陵与南陵相距不足二十里,要是处在高一点的位置其实能够清晰地看见一条“巨龙”盘卧,那条“巨龙”是南陵城的高达十五米的城墙。
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南陵城的外观也绝对不一样,西、北、东三面差别不是太大,但是南面因为是紧靠长江,看去的感官冲击绝对要大许多。
十万大军并没有全部随同吕哲前往夷陵,作为护卫力量只是出动两万,剩下的八万和大部分文武官员是停留在南下的大道边上。因此呢,吕哲是从南陵西边接近,但是靠近到一定的距离之后需要拐个弯前去与早先留下的八万大军进行会合。
在南陵城的西边城门十里外,众多的旗帜飘扬,大道两旁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被彩缎挂满了道路边上的树木,以至于现场看去有那么点五颜六色的同时,也不知道该是说隆重还是混乱。
“王上没有从西城门来,在前方转变路线前往北城门。”
“什么???”
那一句“什么”是从好几个人的嘴巴被下意识地喊出来,其中就有赵婉和吕雉。
迎回君王的仪式从来都不固定,但是出城迎接这一环节从来都没有变过。是吕雉提议赵婉先行出城,至于在大道两旁悬挂绫罗绸缎是赢阳滋的提议。带上众多孩子的主意是赵婉自己拿,并不是出自谁的建议。
这里是南陵城的城西十里外,他们这一众人等从这里赶到南陵城北,速度上绝对快不过全部使用战车或战马代步的吕哲一行人。
“怎么办?”赵婉似乎有些失去方寸?。xh1181052
第七百六十三章:纷乱()
今次北征之战耗时不长,取得的成果却是前所未有的丰厚,不但灭亡了曾经表面上看去极为强大的齐国,连带燕国也以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吞并,随后在邯郸真正确定和平合并更是开启了一种新的扩张模式,秦国派来王室成员商谈也让华夏的进程向着美好的一面发展。
取得的成果丰厚,归师的仪式自然是要隆重,那么也就不可能说大军一到就匆忙入城,其实回归的大军会暂时停留在城外休息,只有吕哲和一些文武才会先行进城,大军停在原地等待迎接仪式就绪。这个等待过程大概会有三天,将士们到时候将在万众瞩目中身穿礼服款式的军装迎来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
南陵城外本来就有军营,所以新建营盘的手续也就节省了,吕哲带人从西面方向过来之前,已经有八万大军按照顺序入营。他们过来之后看见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黔首顿足在军营周边一里外,黔首发出的阵阵欢呼声似乎不会停止,王旗的出现更是让欢呼声变得更加热烈。
南陵城的黔首们对于得胜回归的大军十分热情,对待率军开疆扩土的君王则是一种热烈的崇拜。当王旗出现之后,不知道由多少人口中发出的欢呼有如雷鸣,现场的人耳朵里被欢呼声填满,他们哪怕是用最大的力气喊出声也听不见自己的声音,耳膜更是被震得一阵阵的长鸣。
“王妃以及众位夫人、王子、公主大概需要半个时辰才能抵达城北。”燕彼在转述汇报的时候是贴在吕哲的耳朵边呐喊。
吕哲点点头示意知道了,他的目光一直在扫视汇集成海的人群,看着黔首们张大嘴巴呐喊得脸红脖子粗,看着黔首们脸上无法掩饰的狂热,心里清楚黔首为什么会那么激动。
黔首的激动一方面是他们对这个国家已经有归属感,本**队对外的胜利让他们产生一种“我们是强大的”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也是因为国家版图得到扩展感到骄傲。
因为国家的版图得到扩张,身为国家的一员生存空间必然增大,意味着共有资源的增长,很多人可能无法了解到资源增长的重要性和影响。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打从心里感到开心。
吕哲的执政方式是国家获利的同时向民间进行福利投放,已经在吕哲治下生活了九个年头的黔首,他们早就习惯国家在扩张中获得红利。家中有人在军队服役的人家,他们已经从一些渠道获知这次北征伤亡不大。出征归回的军队在归来的时候带着数千车的战利品,很清楚军队征战会获取战利品的人们也就有了更为兴奋的理由。
“王上,黔首的情绪太激动了!”萧何的语气里满是担忧。
是太激动了,饶是有南陵戍卫军在维持次序,可是已经出现黔首突破人墙的情况。一旦失控还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乱子。
吕哲示意敲响战鼓吹响号角。
大概是过了一会,有节奏的“咚咚”战鼓声和“呜呜”的号角声出现了,鼓声和号角声渐渐压过了欢呼声。
其实要是有经过义务兵的培训,能理解战鼓和号角是一种示意“维稳”的节奏,在战阵上那种节奏中士卒需要做的是巩固阵列。
现场的黔首年龄层基本是属于十六岁以下的孩童和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毕竟因为后勤运输的需要义务兵服役遭到延期,青壮基本是忙碌在各条运输线上,不过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哪怕是听不懂在“唱”什么也能感受到节奏所带来的“指示”,黔首们被缓缓的战阵之乐所吸引慢慢安静下来。
刚才还是令人脑袋快要爆炸的吵闹,等待人们安静下来之后连战鼓声和号角声也停止。一时间没有适应安静气氛的人通常会陷入一种恍惚之中。
还没有等黔首们从恍惚之中回过神来,一阵阵口令声突然从军队那边被喊出,军官呼喝口令,士卒则是发出阵阵的应“诺!”之声,一队又一队士卒开始翻身下马,又成队列状分批开向四周,他们是得到命令前去协助南陵戍卫军维持次序。
自然是会有士兵将空出来的战马送回营寨,逐渐补充到薄弱位置的禁军士卒也大多参与到次序的维稳。
“嘿,弟兄……”
“什么?”
因为是参与到对次序的维稳,禁军士卒也开始于南陵戍卫军有了接触。
“北方的战事怎么样?”
“……很好。很顺利。”
“真是羡慕你们能出战啊!获得缴获多不多?”
“……”
卢绾从问话的禁军士卒上看到一种复杂的表情,他感到有些不理解。
“齐军和燕军崩溃太快,我们又是……,听说出塞作战的袍泽从胡人那里获得了惊人的缴获。”
禁军是君王的亲军。整场北征之战中几乎是没有参与到作战序列,唯一一次大规模的行动还是围困临淄,他们哪有机会在战场上获得什么缴获,也只有战时补贴能起到一些安慰。
“是吗?也对啊,王上早就将中原各地视为必得的疆域,按照族群划分那些区域的黔首都算是同族。是不能进行掠夺。”卢绾看似聪明的补充:“塞外都是胡人,对于异族当然能够肆无忌惮?”
与卢绾搭话的那名禁军士卒只是点头,似乎是没有交谈的兴致。
“我有几个发小也参加了出塞作战,可惜的是他们大多是在混编军团,做的都是一些后方戍卫和驻守军务,极少能够参与到对地方的梳理,要是在骑兵军团……”卢绾没看出搭话的禁军没谈话的兴趣,他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说着。
因为对军队文化层次的重视,非战时的汉军其实是会有人专门教导知识,获取知识的前提是识字,那么关于拼音也就在军中推广开来。无论是在什么年代,有知识的人都比较受人尊重,教导将士们识字和获取文化的是军中的典校,在那一段过程中极为容易打成一片,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政治工作的一个小手段。
因为识字逐渐普及,也是因为纸张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关于书信的往来自然是变得频繁,只要是不牵扯到机密之类的东西士卒都能写信回家,这样一来后方对于前线的战事发展虽然存在延迟性,可是并不是一无所知。
曾经。有人建议吕哲必须严格控制战时的信息管制,避免因为前方的一些情况让后方产生混乱,又或者是后方的一些情况让前方的将士军心出现动摇。这么一个建议符合军队的条例,毕竟军队是很特殊的群体,很多事情充满了管制性。只是一直没有过限制不能写家书的先例,吕哲在迟疑中也只是设置了审查手续,而所谓的审查手续是建立在得到士卒同意的前提下。士卒不同意怎么办?那就别想要让信送出去呗。
必须说明的是,一直在邮政系统没有出现之前,哪怕是能写家书怎么送回家中也是一件麻烦事,通常只能是拜托要归乡或是会路过家乡的人帮忙携带。因为识字率的普及,不但是军中书信来往量增多,民间的书信往来其实也爆发式的增长,有了需要之后吕哲自然是设置了邮政系统,不过军中的书信并不是交给邮政系统。是由军方自己的驿站系统在传送。
邮政系统的架设是建立在官方本来就有的驿站基础上,吕哲“创造”出邮政系统的原因是方便社会,其实更大的因由是需要安置因伤退役的军方人员。
不止是南陵戍卫军在向禁军士卒打听北方战事,靠近禁军的黔首也在打听,没有受到保密条例限制的禁军士卒愿不愿意回答,那就要看个人的性格了。
有太多的人在讨论,叽叽喳喳的声音又开始了,因为说话的人太多现场“嗡嗡”有变大的迹象。
“王上,是不是让表演开始?”
“那就开始吧。”
没错了,大军回归有一项必有的节目。那就是由本土安排一些表演。表演的节目有许多种,可以是伶人表演舞蹈,也可以是乐师进行奏乐,更加可以是一种有巫教形式的大型傩舞。
现场人太多。没有舞台的前提下,受到视野的制约能够看到伶人表演注定不会太多,同理的情况下大型傩舞也不是大多数人能够看到,那么只有让不受视线制约受众比较多的乐师演奏音乐。
伶人不单单是指女性的舞姬,其实男性在这个时候也被称呼为伶人。伶人的数量在任何时代都不太多,毕竟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培养一名伶人也就意味白白养活一个娱乐而不事生产的人。所以伶人一般是由富足的贵族或国家来进行培养。到了后期,伶人之中的男性一般会被阉割,这种行为在同一时间段发生在没有信息沟通的东、西方,不得不说,简直神奇极了。
音乐发展到上古先秦末期其实已经比较丰富,不过欢快节奏的音乐依然被认为靡靡之音,只有那种平板且严肃的音乐才是主流音乐。
与伶人同理,乐师也是不事生产的人,拥有乐师的人的身份还被严格的限制,因此相对来说乐师的数量远要比伶人少许多,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