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国公主是始皇帝的九公主阳滋,今次来到南陵是要与吕哲联姻来的。那么奇怪的事情产生了,吕哲现在没有所谓的后宫,甚至是连宫城都还没有建成,可是他的宫中现在却是有着赵、楚、秦三国的公主,除此之外齐、燕、魏、韩也都提出联姻的建议,如此一来不管是灭掉还是没有灭亡的国家都成了吕哲的姻亲之国。
吕哲听后只是点点头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各国朝贺所代表是承认吕哲独立,秦国却不是那么个意思了。
秦国来的团队不叫使节团,是一个送嫁团,主持送嫁的人是王绾。
王绾可是秦国的丞相,由他前来规格之高超乎想象,但是他的前来却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本来嘛,秦国册封吕哲为王,秦国是需要在称王大典上代表始皇帝鼓励一番,也要当众念出始皇帝的旨意,可是这一项吕哲哪怕同意,一些臣子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王绾已经明确被告知称王大典上秦国只有观礼资格没有支持资格,他将这个视为吕哲对汉中郡秦军不撤离的一种反击。
吕哲的称王大典不由秦国主持,那么秦国册封吕哲为王的事情也就成了一件儿戏,毕竟没有秦国重臣主持的大典就不是册封大典,建立起来的国家也不能算是“封国”,该是独立自主的王国了。
秦国不愿意在汉中郡撤军,吕哲也没有什么好与秦国再客气的,拒绝了王绾在称王大典主持的要求,更是拒绝王绾当众念出始皇帝的册封诏书,被列国视为吕哲与秦国交恶的开始。
当然,吕哲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攻秦,他才给了王绾等秦国来人观礼的资格,可是王绾等人并不觉得欣慰,反而是忧心忡忡。
王绾最近一直在请见吕哲,希望能挽回吕哲接受由秦国来人主持封王大典,并在典礼上当众念出册封诏书。他为此表示汉中郡的驻军问题完全可以商量,并表示关于吕哲与扶苏商议的协议也能做部分的修改……自然是对吕哲比较有利的条约修改。
列国使节团得到这些风声的时候公开或者隐晦的提示吕哲,说秦国从来都不是一个遵守条约的国家,为了还举了不少的例子,其中就有邀请楚怀王前去会盟却被扣押的这一件事情。
秦国不守信用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事实上列国自己的屁股也不是那么干净。
其实只要是政客又有谁会讲信用呢?在华夏的历史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尊重信用和约定被称为是一种聪明的表现,越是不遵守约定越狡诈就越被认为是有智慧的人……
所幸的是现在道德还是严律克己,有着廉耻之心,列国的脸皮没有秦国厚,因此他们倒是没有多么理直气壮地来谩骂秦国的为达目的不折手段,只是用一种“我们比秦国信用好上一些”的态度在阐述事实。
吕哲能有什么态度呢?他现在需要的是与所有国家保持一种不敌对到需要立刻开战的关系,因此只能是笑笑不做任何的评价。
称王建国在即的前提下,新的计划已经在商议之中,包括吕哲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秦与列国交战越激烈越好,他们彼此流的血越多,吕哲这一方在未来的扩张中遭遇的抵抗就会越小。
事实上关于北上和统一天下(指华夏大地)的计划已经列出一些方向,吕哲认为历经大战的秦、齐、燕、赵必然会国力严重受损,军队也会在长期的厮杀中减员厉害,他们只要能够取得三到五年的发展期,一旦出兵北上就将是一副横扫的局面。
互相之间仇恨太大的国家,他们肯定也发现流太多血最后会便宜吕哲,但是现在是骑虎难下的局面,根本就是停不下来了,因此才会相续提出联姻,有联姻这个层面在,吕哲总是要顾忌情面不会吃相太难看,不足外人道的还有哪怕真的亡国也能像熊心一样能当个安乐公。
在冬至节的前二天,四方的重臣基本是赶回了南陵,其中当然也包括南部军团和北部军团的一些将校,在离水战役表现出色的唐杰、周敢、陈绍以及夜袭幸存的七人也特别被吕哲点名参加建国阅兵大典。
阅兵在这个年头被称为演武,所谓的演武就是找个空旷的地方摆摆军阵,然后进行围猎,但是吕哲的阅兵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第六百章:北疆战事()
在秋季的第一旬,以匈奴为首的草原胡人呼啸南下,一头撞上了蒙恬在阴山以南五十里建立的定边城。
草原胡人超过三十万,驱赶着大批量的牛羊,几乎是一人双马甚至是多马,以匈奴挛鞮头曼单于为首。他们是来旅行与中原列国的约定,一同攻打秦国。
匈奴其实是华夏历史对草原胡人的一种称呼,其实他们是自称为“有熊之国”,并且草原上的胡人并不都是“匈奴”这个庞大联盟的部落,草原之上的部落多到难以想象。
华夏历史对于所谓的“域外”从来都是不屑一顾……或者说一知半解的,只要是北方的胡人都会随意起个称呼,现在是匈奴,之后还会有鲜卑、突厥、蒙古什么。
鲜卑要加上相当多的胡人,例如与鲜卑不对付的东胡后裔。
突厥倒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因为是拓拔氏、齐氏等胡人当权,对于突厥的了解总算不是一知半解和凭空猜测(或叫捏造),给分清对了,所以除了突厥之外还记录了柔然、高车、契丹等等游牧民族。
蒙古嘛……,别忘了铁木真是怎么崛起的,那是击败了无数的部落才壮大了蒙古,在此之前什么车烈部、金帐汗国之类的多得是。
今次被挛鞮头曼召集南下的部落相当之多,几乎是将漠北和漠南的部落全部召集了个遍,其中就有昆邪部落、休屠部落、卢屠部落、奥鞬部落、犁汗部落、休旬部落、瓯脱部落、西祁部落……等等。
被挛鞮头曼召集的部落很多都是征服了西域之后新产生的部落,有些则是东胡那边投靠过来的部落,这些部落里在西汉期间又发展壮大,一直是到刘彻发动“百年战争”之前例如昆邪部落、休屠部落、卢屠部落的头领都相续称王。
在目前嘛,除了挛鞮头曼的主干部落之外其余的部落并不算强大,且在这个时候匈奴还没有分出具体的官职,如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之类的所谓“四角”,这个还要到冒顿时代才会出现。
冒顿这个时候才从月氏人那边逃回没多久,这一次头曼南下他并没有随行。
或许很多人没有印象,但这一次头曼单于率军南下在正版的历史上正是给了冒顿训练一万骑兵的机会,这些骑兵被训练成了死士,后面冒顿射鸣镝,万箭齐发射杀死头曼的就是这帮人。
按照历史的记载,现在匈奴的总人口该是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头曼单于率领三十万算是抽空了草原上的人口。在正版历史上蒙恬率秦军与匈奴鏖战,秦军歼灭了大约十万的匈奴人,以至于匈奴十年之间不敢南顾。
现在历史被改变了,因为暴*过早发生,秦在中原要应对齐、燕、赵三国,在西边要应付羌人与诸越,西南又要提防吕哲可能的攻秦,蒙恬手中的兵力一再被压缩,比之历史上的三十万秦军少了整整三分之二。
十万秦军要防御大秦长达二千里以上的北疆,说实话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用的,索性的是蒙恬修建了众多的武城,预测匈奴人会从阴山方向发动的预判也正确。
三十万匈奴人出阴山南下,他们撞上定边城的时候似乎是有些莫名其妙。
头曼为什么莫名其妙呢?是因为再此之前匈奴人与月氏人在大战,所有的精力都被牵扯在西边,在东方只是一些部落在游牧,并没有太过关注秦国的动向。
要南下侵略竟然不做任何情报刺探看起来很草率是吗?但是这样才符合实情,现在的匈奴并没有具体官职,依然是蛮荒形式的部落首领、长老、大头目、小头目的分级,能够奢望这样的体系会分工明确吗?
定边城被蒙恬修建得十分坚固,因为是据守在第一条防线的城池,它采取的是模仿自吕哲建造的棱角形状,城墙高度约是三丈,城墙段上除了布置床弩之外,学自南陵城防御体系的悬刀、滚石系统也装了不少。
可以说驻有八千秦军的定边城,它除了没有护城河之外该有的城防设施一点都不少。另外,在定边城的两边还有二座缩小版的定边城,分别驻有一千秦军,三座城池成为一个掎角之势。
匈奴人被城池挡住去路的时候是发懵的,他们记得很清楚在二年前这边是一片平地,很不明白在两年之内怎么会出现三座城池。
说来也是,因为时代限制性的生产力,想在两年之内建造一座城池并不是那么容易,偏偏秦国不止是修建了一座城池,是一大二小的三座城池。
挡住去路的城池看上去比传统的华族人群居的城池要小很多,可是匈奴人一次试探后立刻明白城池小不代表好打。
匈奴南侵在三年前就已经被秦国获知情报,为了与匈奴人大战秦国整整做了三年的准备,只是由之前的主攻变成了被动防御。
与马背民族打对攻秦国并不怕,说实话秦人也不缺游牧人口,在草原上打对攻形式的游动战一点也不会吃亏,在很多时候甚至能依靠文明的先进性打得草原胡人满地找牙。
打起防御战秦军更是得心应手了,毕竟他们祖祖辈辈就是在这种战争形式下生长成年,对上了没有什么攻城技巧的草原胡人,虽是处于巨大的兵力差距,但是仍然显得游刃有余。
整整一个月,头曼率领的三十万胡人围攻以定边城为主要防御体系的三座城池,打了一个月付出大概二万人的代价竟是攻不下来,这让他们开始产生一种暴躁心理。
来自西边的一个部落首领,叫居次的家伙建议直接绕开难以攻取的秦军城池,大军滚滚南下径直杀入秦地。
这样的建议要是不以占领土地为目标只是打草谷的抢劫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匈奴这次南下并不是为了抢劫,他们是与齐、燕、赵约定夹击秦国,匈奴将会得到河朔地区以及秦国的上郡和北地郡。
以占领土地为目标的战争,需要的是击败敌军的军队,进行更可能多的杀伤,如此才能在获得胜利之后保住战果。再则,有这么三座城池在背后,哪怕匈奴人并不依赖于后勤补给,背后有一支敌军的存在也太危险了一些。
还有一些是头曼没有明白说出来的,草原上的匈奴与中原列国距离太遥远了,压根就不知道中原的战事战况怎么样了,头曼是真的攻不下定边城等三座武城,也是在近一步等待中原的战况被探知。
大约是在匈奴围攻定边城的第二个月,蒙恬才带着五万秦军北上,他将部落推进到第二道防线之后没有再向北一步,而是做出了分兵将五万秦军派遣到各个武城增援,第一道防线的却是没有增派哪怕一兵一卒的兵力。
蒙恬这么做绝对不是昏了头,匈奴人的机动性非常强,在交战的时候任何对第一道防线的增兵行为都是送部队去给匈奴人吃掉。
第一道防线已经起到阻挡匈奴呼啸南下的作用,作为一名统帅蒙恬考虑的不单单是第一道的秦军生死存亡,是该怎么来利用防线层层抵抗,消磨匈奴大军士气的同时也是等待战机的出现。
固守城池最怕的就是没有外援,毕竟无论城池的防御体系多么好,操作它们是士卒,士卒一旦未能得到补充必定会造成人手不足的局面。当守卫一方的人手出现不足的时候,城池的缺口也就出现了,更别谈因为屡次苦战出现的士气低落等问题。
匈奴人的攻城手段不多,但是他们的人数实在太多了,到了后期轮换日日夜夜的攻击之下,定边城左侧的卫星城陷落。左侧卫星城被攻破的第三天,定边城右侧的卫星城也宣告被攻破。
作为掎角之势的卫星城全部失守,定边城仅剩的三千守军哪能不明白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在层层胡人的围困之下,在胡人是游牧民族的前提下,三千守军上从一员偏将下到普通士卒都知道没有任何突围的可能性。
定边城陷落了,它在坚持了五十七天的时候被匈奴人攻破,蒙恬获知定边城的陷落不是有谁来禀告,是遥远的北边冲天的火光告诉他定边城不复存在。
是的,守不住无法突围,定边城守军在城破后选择点火烧城,他们让近万的匈奴人为自己的末日陪葬。
秦人耐战,秦人面对国殇时不惜性命,不过这并不是秦军第一道防线一万士卒全军覆没的唯一理由,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不会有援军,等知道之后只能是拼死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