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西班牙师地覆灭,对于那些法西斯仆从国都会是一个警告。林俊希望因此而能减轻红军的正面压力,不过这会不会变成现实还需要走着瞧。
目前单靠苏联彻底打败第三帝国还极端艰苦,而更难的是林俊的全盘计划的实现。历史的原因和世界局势地微妙变化甚至是逼迫,让苏联在前期做的一些事并不得人心。更不用说帝国主义国家和二战将来可能出现的进程对其计划地干扰、甚至是决定性的干扰!
为此,林俊甚至和斯大林等统帅部成员在前段时间做出过一个有违作战规则、危险的决定——在日本对美国实施武力之前,“红色旋风”就不能结束!
“相持”!“相持”!还是“相持”!要让日本人坚定的认为苏德间的战争德国还很有可能获胜,进而坚决的去袭击珍珠港!
佐尔格等无数情报工作者是这项冒险计划的后盾,而林俊的分析是斯大林下定决心地最终筹码,而且时间上也容许——所有情报显示日本人在12月中旬前必定会进攻夏威夷。而那时“红色旋风”就是卯足了劲也才可能圆满地落幕。
只要“多困一困、等一等”,让“钢铁口袋”更牢固些,时间上就不会出现倒置。
英美的态度和将来可能出现地政策最能影响林俊的计划。因为历史和林俊的记忆中已经让其很清晰的了解了一切:
30年代中期苏联在外交上倡导集体安全政策,试图与英法共同遏制德国的对外扩张,但屡遭挫折。39年苏英法三国莫斯科谈判的失败迫使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是“绥靖政策”的后果,苏联只是被迫的选择。
二战期间,苏联极力维护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美英等国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的情况下承担抗击德军的重任。并在构建战后世界格局方面挥了巨大作用。
几年前欧洲局势开始急剧动荡。无论是在德国吞并奥地利还是苏台德危机爆期间,苏联均一如既往、坚持集体安全的原则。呼吁欧洲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制止法西斯的侵略,但均遭英法的拒绝。
“绥靖政策”害死人!
苏联是在莫斯科三国谈判进入死胡同时,才被迫采取同德国签约。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要么和英法结盟,要么和德国妥协,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当和英法达成协议遥遥无期,而德国却朝前跨出一步时,苏联自然无法加以拒绝,否则便有提早爆苏德冲突的危险,甚至可能形成英法德携手反对苏联的大联盟!
所以,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本身是无可非议的,甚至当时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都说:“英法外交家们对待苏联政府是那样的随便,以致于假若是这样对待我们工党,我们也会像斯大林那样签订月23日的条约”。
39年的莫斯科三国谈判是欧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个机会,但主要由于英法,尤其是英国的举棋不定,致使集体安全最终成为泡影,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
这会苏英两国已经签订对德作战采取联合行动的协定,美国的租借法扩及苏联,林俊等地就是“珍珠港”后美国参战。这会促使美英苏三国进一步联合起来。
但是。林俊知道别人不知道地未来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庄严宣告将全力以赴,共同与德意日法西斯及其仆从国作战,直至最后的胜利,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苏联一开始便对这一同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存在着巨大的意识形态的差异。
美英苏三大国如何协同作战,尽快击溃德国法西斯是摆在反西斯同盟面前的要任务,而不用说苏德战场是欧洲的主要战场。苏联军民承担着抗击德军的重任。
斯大林和林俊在几个月前就要求开辟第二战场,地点在法国的北部,莫洛托夫也即将出访伦敦,而历史是:42年春。莫洛托夫访问华盛顿和伦敦,和美英政府达成在该年开辟第二战场地具体协议。
但是!不久之后美英在丘吉尔的坚持下未与苏联磋商,便将登陆地点改在北非!而在北非战役结束前后,丘吉尔又突然倡导地中海战略,认为“既然能够朝地中海这个鳄鱼下腹部进攻,为什么要在布勒斯特把脑袋往鳄鱼嘴里送呢?”明确反对在法国的北部登陆。
等着苏联和德国死拼。打个两败俱伤,“绥靖政策”升级版!
林俊不用说对那个死胖子是恨得咬牙切齿,希特勒是铁杆、丘吉尔估计都能用“金刚石般顽固的产主义者”来形容!
派特工干掉丘吉尔。如果能干地干净利索不留后患,让希特勒背黑锅,林俊绝对会第一个举手赞成!斯大林估计是第二个举手的。
林俊很明白如果说在41年和42年盟军进军欧陆确有困难的话,那么到43年美英和德国力量之间的对比已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盟军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对欧陆地任何一个地区动攻击。年夏美国已拥有多达700万人的一支庞大武装部队,北非战役结束后,美英在地中海地区集结了150万人的军队和大批飞机及战舰,以致英备大臣李特尔顿在43年5月声称:盟军“已有攻击地一切手段和可靠的基地。可进行大规模的战役”。
而德军那时虽有900余万人。但部署在西欧的仅占其总兵力的百分之十五,而且大多是从东线调来的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的部队。实际上都是些空架子。
尽管如此,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一事仍向后拖延,丘吉尔在此时又推出“巴尔干方案”,鼓吹盟军兵巴尔干,其目的显然不在于如何尽快击溃德军,而在于切断苏联军队进入东南欧地道路!从而确保战后英国在那里地利益!
丘吉尔,会是排在希特勒之后的大麻烦!
一直到43年夏天,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取得决定性地胜利,苏德战场形势进一步明朗,苏军出国作战进入东欧和东南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有到这时,美英两国才在43年底在德黑兰召开的三大国脑会议上承诺:将于44年5月登陆法国北部。
第二战场开辟的一再拖延,使苏联蒙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尽管苏联就开辟第二战场一事曾多次和美英进行严正的交涉,并提出尖锐的批评。但为了维护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仍不计得失浴血奋战,消灭了百分之七十三的德国地面部队!
林俊和苏联高层更要注意的是如何防止纳粹和西方世界单独媾和,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如果林俊的计划实施顺利,这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历史上战争后期美国战略服务局瑞士站站长艾伦…杜勒斯就曾和德国党卫军将领沃尔夫秘密接触,商讨意大利境内德军投降的条件
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索尔兹伯里曾言:“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民族利益”——此语实乃真理也!
等日美打起来,美国一开始十有得“守势、相持”那么一两年,而这就是林俊实施庞大计划最宝贵的一段时间——在这点时间里就完全打垮第三帝国那是不现实的,“德国战车”没那么脆弱,但德国绝对不会比林俊记忆中的同时期好过。
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苏德战场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那个这会还跳着嚷着支持苏联的丘吉尔和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会采取怎么样的政策?这都是未知数,林俊都需要提前考虑到,不然到时候可能会非常被动!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遏制的扩张,可是什么背信弃义的事都能做得出来的!
历史上苏联用无比巨大的牺牲打垮了第三帝国,但本身也被打残了,战略资源、人力资源最后都到了近乎枯竭的地步,工农业体系也遭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这才导致冷战初期的守势和50年代之前的国内经济困境。
大半个欧洲部分是一片废墟,劳动力的紧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但苏联人们还是挺过去了。现在林俊几年后可能面对的情况是一个损失巨大、但还没有达到“历史水平”的苏联,手中的筹码更雄厚,但对英美等国的潜在威胁也更大,这是他要注意的。
将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实现自己计划的第一步,进而占领全欧洲构建新次序;然后第二步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这都需要一个准备充分的计划用以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突情况。
一等日本人的炸弹落到珍珠港,林俊就打算回莫斯科,带着他的全盘计划回去。
(这下本书战略基本和书友基本交代清楚了,不过这其中的困难,血蝠想想脑袋都涨,细节咱们就将来慢慢的一点点去解决,不是原子弹开道就能解决的,愁呀!)
。。。
第四百七十四章 这个世界终于乱了()
服务员同志给林俊送了晚餐,和四个参谋一起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随意吃了点。还没吃完,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古谢夫接了起来。
“元帅,塞瓦斯托波尔机场的电话,内务部派往巴尔干的特遣分队已经准备就绪。”
林俊接过了电话:“我是普伦雅科夫,请转告特遣分队的同志们,南斯拉夫目前的情况非常复杂,我再次提醒你们只是作为联络观察员的身份前往南斯拉夫,配合南共领导机关的工作。到黑山的同志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但不能和黑山的同志起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要学会适当的妥协。条件会非常艰苦,但胜利必定属于我们!当最终胜利到来的那一天,斯大林同志和我将亲自为同志们庆功。最后祝同志们一切顺利。”
巴尔干、南斯拉夫,欧洲的火药桶。塞尔维亚,在41年春夏之交是一个难以形容的混乱时期。降临到南斯拉夫头上的这场大灾难是来的如此突然而全面,使塞尔维亚人民斗志消沉——但夏天还没有结束,一种高昂的乐观情绪再次鼓动塞尔维亚人民起来反抗,几乎把德军全部赶出了塞尔维亚!
是什么让塞尔维亚人民重新获得了希望和斗志?因为苏德战争的爆!
复杂的历史,南斯拉夫的历史不是简单的继承关系,就是一个巴尔干问题专家也至少要花几天地时间。才能向他人说清楚这几百年来这块地区的变迁。正是历史与民族感情的原因,多数塞尔维亚人对苏联怀有一种斯拉夫人的兄弟情义,甚至是对那个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强大国家的赞美!
当德军进攻南斯拉夫时,苏联不可能越过罗马尼亚帮助这个巴尔干国家,旁观南斯拉夫的灭亡并没有让塞尔维亚人感到被斯拉夫兄弟抛弃——当德军入侵苏联的时,塞尔维亚人愤怒了,群情激昂,他们要为自己和苏联地斯拉夫兄弟而战!
而这样的环境。给了南斯拉夫机会,在党的带领下,游击作战蓬勃展。
自从29年南斯拉夫实行独裁以来,南斯拉夫的主要领导人们几乎都在塞尔维亚王国的监狱里,包括约瑟普…布罗兹。很多领导人在释放后逃到了世界工人阶级的共同祖国——苏联。
但谁也不会想到,“肃反”不仅仅让苏联损失惨重,在林俊和亚历山大完全控制住“肃反”这头恐怖的食人巨兽前,南斯拉夫的领导人几乎被全部处决了!
几年前林俊在得知南斯拉夫创始人菲利波维奇和南共总书记戈尔基奇早已被枪决,但那位约瑟普…布罗兹还活着的时候。他不知道是该笑还是沮丧。约瑟普…布罗兹重组了南斯拉夫中央机构,把南共总部也迁到了南斯拉夫境内,而不是留在柳克斯宾馆——没办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在这位返回南斯拉夫化名“瓦尔特”地南共领导人看来,在“君主制加上法西斯”的南斯拉夫。比呆在莫斯科还要安全。
约瑟普…布罗兹,南斯拉夫的领导人,但在南斯拉夫受到德军入侵前,他不过是一个小党的领导人,和他个人的名气一样,南斯拉夫在世界各国的左翼政党中并不出名,甚至在在南斯拉夫国内都是一个小党派。但林俊对他和他地党是寄予了厚望,他的名字很快就会享誉全球,因为他现在他还有一个化名,而南共的同志们也在用这个化名称呼他——铁托!
这会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和南共总部正面临复杂的局面。林俊让内务部派出联络员空降塞尔维亚,稳固同南斯拉夫的直接联系,这也是他欧洲战略的第一步棋。
德国入侵苏联。为铁托壮大南斯拉夫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塞尔维亚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一直不满于旧南斯拉夫王国的和压迫,在政治上一向倾向于左派。虽然他们中间只有少数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塞尔维亚农民家庭中那种浓厚的泛斯拉夫情感给了铁托机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