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随身种田 >

第98部分

随身种田-第98部分

小说: 随身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样的变化,刘睿心中有些感慨,但并没有舍不得的感觉。

靠着‘俏江南’这三个多月以来的订单,刘睿收获纯利润三万块,算得上是空间泉水带来的第一桶金。这个数据也基本上达到了菜园子的理论极限,要想再增加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菜园子也就那么点地方,哪怕空间泉水再神奇,也不太可能无限度地增加产量。

为了伺候这个菜园子,刘家上下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投入进去,这才能够保持菜园持续不断的稳定生产。若是换成别的农户,这样的投入和产出比例那就是极高的收益,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

但是,对于刘家来说,种菜、养殖等等事务只是锦上添huā的细枝末节,刘家的根本还是在已经传承了几近百年的酒坊。有了空间泉水的暗中帮助,酒坊出产的米酒品质直线上升,让刘家宏看到了酒坊重现昔日辉煌的可能xìng。随着酒坊扩建工程的启动,刘睿父子的大部分时间都要放在酒坊上,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菜园子了。

与此同时,养猪场的正常运转以及周边肥沃的沙地都为菜园子的转移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再加上人手充足,扩大之后的菜地出产只会更多。至于蔬菜的品质,有刘睿三不五时在养猪场水塔里注入的空间泉水,自然是不用担心的。

就这样,菜园子的重心逐渐地转移到了养猪场那边,倒也是把刘睿和刘家宏解放了出来。当然了,因为产量的提高,按照刘家股份分红的利润却是和菜园子不相上下,对于刘家的收入并没有任何影响。

因为大规模的生产使得劳动效率提高了许多,再则养猪场那边还能临时雇用村民来帮忙,因此刘家基本上都不需要出人手,就坐等分红就好了。

这不,像今天一样,张桂芝就不用一大早就到菜园里摘菜,而是有更多的时间打理家里的杂事,把那些喳喳叫的(鸡)鸭给喂了。最近一段时间,在家里原有的家禽基础上,刘睿又从市场上购买了一百多只的三黄**崽。现在家里的散养(鸡)连大带小,已经有三百多只,刘睿不得不和刘家宏一起,把后院的(鸡)舍进行了相应的扩建。

每天清晨,刘家都是在一阵阵嘹亮的公(鸡)鸣叫声中醒过来,然后在(鸡)群叽叽喳喳的欢叫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和别的专业养殖户一日三次甚至四次的喂食相比,刘家散养(鸡)的喂食次数就显得少了很多,只有早晚各一次而已。每天早上,刘睿都会拿着稻谷或者碾碎的玉米在院子里给(鸡)群喂食,这个时候都会成为院子里最热闹的场面。

数百只大大小小的散养(鸡)围着刘睿转悠,几乎是要把刘睿淹没在其中,每当刘睿撒下一把粮食,原本平静的场面就变成了汹涌的浪潮。(鸡)子们在疯狂地争抢地上的每一粒粮食,嘴里面发出各种有意思的声音,煞是热闹。

几只长尾巴、huā羽(毛)的野(鸡)hún杂在金黄sè的(鸡)群中,倒是显得格外引人注意,它们已经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从刘睿捡回(鸡)蛋到现在,已经过了好几个月,那些(毛)茸茸的家伙已经变成了半大的(鸡)子,眼瞅着就要成熟了。在刘家大院生活了许久,这些野(鸡)的野xìng有所消退,和那些散养(鸡)已经是无分彼此了。

在(鸡)群中,五颜六sè的鸟儿身影也是随处可见,它们早已经习惯了在整个时候来沾点便宜。

随着天气转冷,鸟儿们觅食相对夏天就有点困难了,毕竟那些遮天蔽日的昆虫数量少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刘睿每天喂(鸡)喂鸭的举动倒是让生活在大院周围的鸟儿们开心不已,它们开始成群结队地出现在院子里,和(鸡)鸭一起啄食。

一开始,这些鸟儿们只有最熟悉情况喜鹊一家泰然自若,其他的鸟儿们还有点畏手畏脚,不敢加入其中。它们往往都是等到(鸡)鸭们吃饱走开之后,才犹犹豫豫地从树上飞下,啄食地上散落的粮食。

不过,时间一长,鸟儿们的胆子变大了许多,它们开始把刘家大院当成了自己的食堂,疯狂地和那些(鸡)鸭抢食。

慢慢地,无论是刘家上下还是那些(鸡)鸭,对于这些不速之客都熟悉了起来,不再大惊小怪,接受了它们的存在。

喳喳叫的鸟儿们食量很少,很快就吃饱了,它们也没有飞远,就在大院附近的丛林里欢叫,它们已经逐渐地把刘家大院当成了家。对于刘睿来说,每天多撒几斤的粮食,并不算太多,却能够让大院充满鸟儿清脆的啼叫声,何乐而不为?

(鸡)鸭喂饱之后,它们开始踱着八字步慢慢地离开院子,钻进了后院,开始一天悠闲的自然之旅。和别的养殖户相比,刘家大院最大的优势就是后山广袤的丛林、清澈的溪流,这些地方都是(鸡)子们最佳的觅食、嬉戏场所。

树根下、灌木丛中、草地上,到处都是昆虫、嫩叶,可以为集群们提供最新鲜、最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吃着纯天然的食物、喝着蕴含大自然灵气的溪水、呼吸富含负离子的空气,这些(鸡)子们享受的是疗养院的待遇。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鸡)子,不仅仅生长速度快,而且(肉)质鲜嫩,并不会有饲料喂养之后的那种腥臊味。

以前刘睿并不太了解为什么在家里吃的(鸡)(肉)比在外面吃到的更有嚼劲、更为余香,不过经过这段时间查询资料后,刘睿总算是明白的其中的道理。

人工圈养的(肉)(鸡)个头tǐng大,但是大多是因为饲料中蕴含的生长jī素催化,使得它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出栏。但是这些(肉)(鸡)因为活动空间狭小,得不到锻炼,(肉)质松软,吃上去口感一般。而且缺少青草、昆虫等等富含蛋白质、纤维的食物补充,它们本身所含的营养物质就极少,比不上散养(鸡)。

像刘家散养在后院的三黄(鸡),每天可以徜徉在大自然之中,逐渐地恢复了一些野xìng,在品级上也向野(鸡)靠近。

这段时间,马昌全从刘家大院中收了几十只的(鸡),送到‘俏江南’之后,深受厨师们和食客的欢迎。原本郑大海和马昌全都希望刘睿能够大规模地饲养三黄(鸡),专门给‘俏江南’提供,但是刘睿还是婉言谢绝了。

刘睿很明白,自己的核心产业应该是酒坊和来年开春之后饲养的虎斑蛙,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附带的。果树种植下去之后,就不需要太费劲,日常的管理可以雇请村民来临时帮忙,毕竟技术和空间泉水都掌握在刘睿的手中,这一切都不成问题。

家里散养的三黄(鸡)和土鸭,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家里自身的需求,如有剩余才会考虑到对外出售,一旦大规模饲养,那就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了。

看着地上金黄sè的玉米粒都消失一空,刘睿这才拍拍手把水桶和葫芦瓢都收进仓库,算是完成早上的一项工作。

除了早晚喂食一次,家里这些散养(鸡)根本就不需要刘睿太费精力和时间进行管理,以后就静等收获了。

站在院坝上,刘睿发现山下的雾气比前几天浓了许多,稍微远一点就看不清楚雾气中的景sè。村子里昏黄的灯光隐隐约约,似乎一不留神就会熄灭,重归mí茫之中。

往常呼啸而过的山风似乎都消失不见了,整个梁村都笼罩在浓雾之中,若非偶尔从山下传来一两声(鸡)鸣犬吠,简直会让人怀疑这里是一片死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光越来越亮,原本寂静的山林和山下的小村落也都从沉睡中苏醒,开始了日复一日地平淡生活。虽然浓白sè的雾气恋恋不舍,不愿意就此结束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旅程,但是红彤彤的阳光很快就打消了它们的念头。

如同滚汤泼雪,原本笼罩着整个世界的雾气很快地消散,lù出这个世界虽然平淡却很真实的面貌。

或许,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笼罩在雾气底下,需要一个契机,才能一窥庐山真面目

正文 【155章】 牛犊训练

【155章】牛犊训练

梁村的浓雾依旧弥漫,但是对村民们的生活依旧,大家还是会在平时起chuáng的时间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做好今天下地干活的准备。

别看浓雾看上去遮天蔽日的,看不清眼前的一切,但是等到太阳出来,它们就都会逐渐消散的。和那些工业化城市因为大量粉尘颗粒形成的浓雾相比,山林之中出现的雾气很容易就会消失,对于村民们的劳作没有丝毫的影响。

时间进入初冬,虽说是农闲时节,但还是有很多农活等着村民们,勤劳的农民们其实一年到头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他们总是有操不完的心思,做不完的农活,还有看不到头的未来。

几乎在每个农家小院里,婆娘就在厨房里忙活,给准备上学的娃娃和即将出门干活的丈夫准备早饭,饭菜的香味随着袅袅炊烟逐渐飘散开来。和城里人可以随处买到早餐的情况相比,农村人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煮,虽说有点省钱,但也是相当麻烦。

一边听着婆娘催促孩子起chuáng的话语,汉子们从工具房里取出已经尘封了好几个月的铁犁,小心地安装好,然后在院子里调试。现在天气逐渐转凉,已经到了犁地翻土的时间。

这个时候把田地犁过一遍,可以让土壤翻起来,让生存在其中的霉菌、害虫以及虫卵在阳光以及寒气的双重作用下,失去活xìng。这样的话,使得来年种植庄稼的时候,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高产量和减少管理成本。

每当这个季节,几乎家家户户当家的都要把自家的田地给犁过一遍,这可是每个冬天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有时候,你看一个庄户人家到底勤劳还是懒惰,到了冬天去他家田里一看就清楚了。

吃过早饭,汉子们就背起铁犁,赶着牛儿出了门,和他一起出门的是背着书包的娃娃。大人往着村子外面走去,小孩砰砰跳跳地和周围的同伴打着招呼,一起欢笑着跑向学校。一大一小的背影在mí雾中渐渐走远,他们表现如此截然不同,一个沉静一个活泼,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通往原野的路上,不时能够看见一两位农人赶着牛儿的声音,他们或是低沉、或是高亢的训斥声划破寂静的空间,似乎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村民们面带微笑和相熟的人打招呼,顺便讨论一些农事的情况,这已经成为了一些很常见的场面。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但是对于农民,新年的收获往往都是在冬天的时候就开始打下了,从地里刨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快的,雾气之中就开始传来了农人们指挥牛儿犁地的声音,虽然看不到,但是听着声音,就足以让人们清楚在雾气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在青云地区,指挥牛儿干活有些一些简洁明快的短语、单字,农人们都是吆喝着这种话语,硬生生地把不通人xìng的牛儿变成可以听从指挥的好帮手。

在很多历史书里面,利用牲畜巨大的力量帮助人们犁地耕田的事情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广泛存在了。当然了,受限于当时落后的科技水平,农人们使用的犁头并不像现在这样坚固锋利,劳动效率极为低下。

时间过去了几千年,虽然各种农业机械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但是牛耕田犁地的传统也仍然未能消失。在中国的农村,仍旧有大量的村民饲养牲畜,训练成为自己有力的帮手。

但是,如何训练牛儿,让它们可以在人们的指挥下,听话地从事各项艰辛的劳动,这可是一项颇为复杂的课题?

当牛儿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给牛儿进行相应的训练了。这个时间要选得恰到好处,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太小的牛犊气力不够,训练容易导致它们太过劳累,影响发育。

半大的牛犊最适合,这个时候牛犊们的xìng格还没有定型,有着相当的可塑xìng。若是再大一点,牛犊们自然形成了自己的脾xìng,要想改过来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牛犊适合训练是因为它们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套上轭木之后就可以拉着身后的原木满地转悠,学习拉犁的感觉。在农村,三不五时就能看见村民们赶着半大的牛犊,身后拉着一截原木,做着训练。村民手持鞭子,嘴里一直在喊着一些简单的词句,提醒牛犊向左向右,前进还是停止。

在调教牲畜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约定俗称的短语来规定牛犊的行动,这样的话可以让牛犊慢慢地形成条件反射。

大概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原本因为进入发育期而变得有点躁动不安的牛犊就开始变得安静起来了。每天拉着沉重的原木在路上走着,它们的体力和精力都被压榨了出来,根本就再没有调皮的余地。另外,在鞭子的指挥下,它们牢牢地记住了主人口中的一些短语,动作也是逐渐规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