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随身种田 >

第84部分

随身种田-第84部分

小说: 随身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编织竹器的工作,刘家宏的心情越来越好,逐渐从伤病的yīn影走出,刘家头上的乌云也是慢慢散去。最近一段时间,虽然刘家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刘家宏还是坚持在空闲的时候帮‘馨莹huā店’编织竹器。

“好呀那刘叔你就看着办吧。”听到刘家宏要帮自己编织特别的竹器,曾莹也是有些开心。

刘家宏点点头,从地上拿起几根竹条,双手无意识地拨弄,脑海急速转动,寻思着给曾莹做一个什么样的竹器呢?

这个时候,刘家宏的目光投向了停在院子外面树荫下的汽车,挡风玻璃后面那一个彩sè塑料的抽纸盒映入他的眼帘。想了想,刘家宏很快就作出了决断。

制作抽纸盒比笔筒要更为辛苦一点,更难办的是要把一些特征完美地标注在抽纸盒上,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不过还好,刘家宏浸yin在竹编手艺三十年,早已经是变成了本能,很快地找到了感觉,开始动手。

一个小时之后,一个略带竹皮特有的淡青颜sè的抽纸盒成型了,刘家宏用砂纸细细地把抽纸盒边边角角的(毛)边都磨掉,终于是大功告成。

“看看”刘家宏把抽纸盒递给曾莹,有些疲惫地靠在椅子上。

这样难怪,连续编织两个特别的竹器,绕是刘家宏正值壮年,也是觉得有点疲倦。

曾莹接过抽纸盒,发现它轻重合适,而且每一条竹片都是编织得紧紧的,一点缝隙都没有。翻过另一侧,仔细一看,曾莹不由地感到特别的高兴。

原先,曾莹不过想着刘家宏能够编织一个和郭海兰的笔筒一样,有着自己名字的抽纸盒,但是没有想到刘家宏的心思倒还是蛮细腻的。

在抽纸盒的一侧,曾莹车子的车牌号码,一个汉字,英文字母再加上六个阿拉伯数字,一连串熟悉的字眼排列着,在午后的阳光中,似乎散发出mí人的光芒。

“谢谢刘叔”曾莹这时候才明白郭海兰刚才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感jī,自己也不例外。

“没事的,难得你们喜欢我的竹编,就不用客气了。”刘家宏摆摆手,说道。

之后,刘家宏有点疲倦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休息。

看到这样,郭海兰和曾莹也不太好继续打扰刘家宏,各自捧着自己艺术品,回到自己的座位细细欣赏。

坐在院子另外一端的刘睿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微微一笑,也不再多言语,整个院子进入了一片安静的气氛中。

从小时候,刘睿就知道父亲高超的编织技巧,几兄妹平时所用的笔筒上都是有着独特的个人标志,甚至家里不少竹器上都会有专属于刘家的标记。不过,一直以来,竹编的生意并不好做,哪怕是刘家宏身怀绝技,也不见得能够转化为经济收入。

和‘馨莹huā店’的合作是一个尝试,第一次让刘家宏的作品能够给家里带来经济效益,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小睿,村里面和刘叔竹编技术接近的人多吗?”过了良久,曾莹打破了院子的寂静,开口问道。

“这个呀,不多”刘睿听罢,摇摇头说道:“整个梁村几千号人,最多有二十个人”

说这句话的时候,刘睿脸上分明有一种骄傲的表情一闪而过。

上下梁村五千多人,又有着竹编传统,有很多竹编高手,只不过刘家宏是其中最特别的人员之一,在这个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

一般来说,竹编手艺大抵上分为三类,代表了不同的技术水平。

第一种就是可以把竹条编织成各种器材,略微粗糙,但是可以勉强胜任平时的日常生活需要,比如簸箕、竹漏勺、竹筛、竹篓等等生产生活用具。大抵上,梁村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标准,毕竟梁村上下竹编的氛围是很浓的,就是刘睿也是属于这种范围。

接下来就是可以把竹片进行更深加工,更为细致一点,编织竹篮、果盘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定制,编织特别的款式。这个等级的手艺人编织的作品可以被称为手工艺品,不仅实用,而且还有一些观赏价值。要到达这样的等级,就有点困难了,整个梁村上下顶多也就两三百人能够胜任。王华国在村里组织的竹艺公司,大部分的技术人员都属于这种等级,可以勉强满足市场的需求。

至于像刘家宏这样,能把竹片编织成各种款式,不仅在功及以上有着极高的水准,还能注入各种特殊元素的手艺人已经可以被称为民间艺术家了。据刘睿所了解,整个梁村除了少数的老人之外,年轻一辈就是刘家宏的手艺最好了。

“这样呀?”曾莹听到这样的回答,就越发觉得手中的抽纸盒更为弥足珍贵,转头对刘家宏说道:“以后我们可以通过贸易公司,寻找一些特殊的订单,让刘叔您特别制作,这样比制作一般的竹编要好得多。”

“这个倒是不错,不过小曾你huā店的竹篮怎么办呢?编织这种特殊的竹编可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刘家宏自然知道这种竹编的价格会更高,巴不得呢,不过考虑到huā店的竹篮和果盘供应。

“没事的,那些普通的huā篮就交给村里的竹艺公司,刘叔你以后就专注在特殊订单就好了。”曾莹摆摆手,很快就作出了决定。

“那敢情好”听到曾莹这么说,刘家宏也是松了一口气。

huā店每天需要的huā篮、果盘数量不少,刘家宏每天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被占据了,若是能够脱身出来那就是最好的结果。至于特殊的竹编,刘家宏明白因为价格的缘故,需求不会很高,虽然单体制作比较麻烦,不过总体还是能轻松一些。

“刘叔,这样,你和华国支书商量一下,把你们这样的老手艺人在竹艺公司单独列成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特殊订单,并且教授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郭海兰不愧是商场精英,很快就作出了一个应对方案。

郭海兰知道,虽然这些特殊的竹编制作麻烦,价格会高一些,但是社会上有些人最不缺的是钱,只要有独特的商品,总能吸引人家huā钱。别人郭海兰不知道,但是就她自己,肯定愿意huā大价钱去定制属于自己个人的工艺品,相信和她相似的人不会少。

以其让刘家宏这样的民间艺术家去编织那些普通、毫无艺术美感的竹器,那就是最大的浪费了。倒不如把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竹艺公司、手艺人和贸易公司的三赢。

“这个没有问题,回头和就和他们说”刘家宏也是明白了郭海兰的意思,点点头说道。

看到刘家宏答应,曾莹和郭海兰的心头没由来的一阵轻松,她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她们俩已经被刘家的高超技艺所折服,对于这些艺术品发自内心的喜欢了。她们下意识就是要把这种精美的艺术品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的人都能领略这些被埋没在大山深处的民间艺术。

看到父亲的表现,刘睿也是很高兴,若是父亲能够专注于特殊竹编的制作,不仅可以减少劳动强度,而且还能找到他最喜欢做的事情。至于收入,也会有所提高,当然了,金钱并不是刘睿的首要目标。对于刘睿来说,只要父亲能够快乐,一切都好说。

对于曾莹和郭海兰来说,来到梁村的时间越久,越能够发现其中更多的魅力。在不轻易之间,她们就会被村子里特有的东西所打动,越来越喜欢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

对于将来的投资,二女的信心就更加坚定了

正文 【132章】 和谐相处

【132章】和谐相处

日头逐渐往西边坠落,热力也是慢慢地消失,正午时分那似乎要燃烧的空气也迅速冷却下来,变成了习习凉风。

躲在yīn凉地方休息的黄喉貂和小huā它们,似乎又找到了活力,开始在院子里四处乱窜,把院子里的(鸡)弄得四处乱飞。不过,让刘睿放心的是,原本在丛林里把各种野生禽类当成美餐的黄喉貂来到家里之后,xìng情收敛了许多,并不会祸害家里的家禽。

它和小huā只是喜欢玩闹,一定要把院子弄得一阵乱糟糟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它们的存在一样。一开始的时候,张桂芝还有点担心黄喉貂会伤害家里的小(鸡),不过看到它们只是玩闹罢了,久而久之也就听之任之了。

时间一长,刘家大院的热闹倒也是让刘家上下都习惯了。

小黑还是懒洋洋地趴在墙根的yīn凉处,伸着舌头喘气,对它来说,这种秋老虎肆虐的天气,它还真的不是很有爱。

附近山上的树林传来几声高亢清亮的鸟鸣,那是那几只黄鹂鸟在欢唱,或许,对它们来说,这片安全的山林就是天堂。刚才在窝里休息的喜鹊们也是开始出动,它们在桂huā树上来回跳跃,似乎在和树林的同类呼应,一时间,场面变得热闹了许多。

坐在椅子上的曾莹和郭海兰,听着悦耳的鸟鸣,仿佛感觉到自己触mō到了山林的气息,空灵而又充满活力。对于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她们,何曾有过在家里就和大自然如此亲近的体验?这个时候,她们有一个错觉,就是整个刘家大院根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完美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无可剥离。

听到树上的喜鹊叫唤,刘睿就知道又到了喂食的时间,微笑着放下手中的书,起身进入屋里取来了一钵玉米。

这些玉米是刘睿按照传统方式种植收获的成果,味道一般,刘睿就拿来喂(鸡)喂鸭喂鸟了。为了让那些小鸟和小(鸡)崽能够更轻松地吞咽这些玉米,刘睿还特意拿到了村里的碾米厂,磨成了颗粒状。

至于那些空间里和用泉水浇灌生长的玉米,因为味道实在是有点好吃,刘睿和家人亲戚趁着新鲜的时候吃了不少,剩下的也是晒干了储存起来,磨成粉,熬玉米粥。

看到刘睿手上的不锈钢钵,树上的鸟儿和院子里的(鸡)崽顿时眼睛一亮,纷纷朝着刘睿的方向飞奔。对于他们来说,每天下午从这个闪亮的圆形物体之中吃到美味的玉米粒,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享受。

看着蜂拥而来的(鸡)崽还有从树上飞落的喜鹊,刘睿心里被一种温馨的暖意填满,他手抓一把玉米,轻轻地洒在院子的石板上。很快,刘睿的脚下就被数十只小(鸡)团团围住,其中还有几只黑白相间的喜鹊,一切显得那么和谐。

这还没有完,或许是喜鹊的叫声在召唤,几道黄sè的闪电从附近的树林里直射而出,轻盈地落在院子里,加入了啄食的行列。这些黄鹂鸟本来是最怕人的鸟类之一,它们都是躲在丛林的,一般人对它们都是只闻其声音不见其踪。

紧接着,山雀、鹊鸲、红耳鹎等等比较少见的鸟儿也跟着从树林中飞出来,加入了这场盛宴,场面就变得更加热闹了。

看着眼前这幕,曾莹和郭海兰何曾见过,一时间张大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以前在省城的广场、公园里,她们经常能够看见游客拿着鸟食喂给广场鸽,那种场面虽然也很温馨,但是却更多的有一种刻意的人为情绪。无他,只是因为广场鸽都是人工饲养的,太过温顺,而且它们已经习惯了被喂食,形成了条件反射,失去了灵xìng。

曾莹她们一看就知道,这些鸟儿都是野生的,只不过习惯了和刘家人和谐相处而已。

几十只小(鸡)崽子和一群鸟儿围在一起啄食,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乍一听似乎有点嘈杂,不过呢细细听来,就犹如天籁一般。

静静地看着鸟儿们吃饱之后,双翅一振,穿越桂huā树的yīn影,很快地消失在树林的深处,曾莹她们感觉到惊喜又一次袭击了自己。

光滑的青砖地面上,已经看不到了那些鲜红sè的玉米粒,那些留下来的鸟屎、(鸡)屎斑斑点点,但是曾莹却一点都不觉得脏。

“小睿,这些鸟儿怎么都到院子里觅食?”当刘睿从堂屋出来的时候,曾莹有些疑huò。

“呵呵,习惯吧。”刘睿傻笑两声,指了指头顶上的喜鹊说道:“原先只有这几个家伙会来,不过这段时间鸟儿是越来越多了。”

对于鸟儿们来到院子觅食的事情,虽然会多消耗一些粮食,但是刘家上下并没有太过心疼。一个是家里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没有什么压力,另外一个就是有了这些鸟儿的出现,让人觉得心情愉悦。

在农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只有风水好、气运旺的家庭才会迎来各种动物的留驻,以往都是燕子是吉祥物,但是其它的鸟类也是不错的。

“你们都没有抓过这些鸟儿吗?”在郭海兰的印象里,捕鸟似乎是很多人愿意干的事情。

“抓了干嘛?”刘睿做到椅子上,微微笑道:“它们就像是我们家养的一样,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听到刘睿的这句话,郭海兰一愣,然后再看看正在院子四周欢唱的鸟儿,很快明白了过来。

诚如刘睿所说的,他们生活在一起

“小睿,现在太阳也不大了,再带我们出去走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