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用爱铭记 >

第5部分

用爱铭记-第5部分

小说: 用爱铭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宁听了妹妹的话,有点儿情绪激动:“做为一个烈士的后代,你说出这样的话真伤我的心。”
张瑛缓和了一下口气说:“就你忧国忧民,你现在这样是杞人忧天,也该考虑考虑你自己了,三十好几的人了,什么时候给我找个嫂子?”
张宁听到这儿,手一挥,说:“你原来想要个嫂子呀,不着急,不着急,等我事业成功了就给你找一个。”
张瑛撇撇嘴说:“什么叫事业成功啊?就算是美国总统,也不是当了总统才结婚的。”
黎卫明看着兄妹俩争执不下,也插话劝道:“张哥也真该考虑一下了,按说,这不是小弟我应该说的话,但是,张瑛是很关心你的,她希望你有个人来陪,这样,对你的事业也是个帮助。其实,两个人的世界是很灿烂的,你是作家,那我问你什么是好的作品?”
张宁两眼凝视着黎卫明,好像要看到他的骨子里。黎卫明最怕张宁用这种眼神看自己了,第一次在机场见面的时候,他就被张宁如刀般锐利的眼神切割的头皮发麻。
黎卫明赶紧干笑两声,又补充道:“张哥,我是在向您请教。”
张宁收回眼光,答道:“好的作品就要有血有肉有灵气。”
黎卫明一拍大腿,说:“对了!张哥说对了。灵气,什么叫灵气?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女人是什么?女人是水做的,有女人的作品才有灵气!为什么张哥写了这么多年的书,却是平平?就是因为你身边缺少一位女性。这就叫做: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位女人。”他说完,把目光转向张瑛,想从张瑛那里得到赞许。
张瑛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可讲,严肃的下了最后通牒:“我可不跟你开玩笑。实话告诉你,哥,爸妈从成都打电话过来了,叫我督促着你找老婆,爸妈年纪大了,管不了你了。”
张宁听的有点儿情绪低落,无可奈何的说:“我这部作品不完成,我哪有那个心情,其实我的压力很重。”
张瑛理解的点点头,说:“我明白。但你都写了好几年了,人生有多少个几年?青春可不等人。等你想找老婆了,后悔就晚了。”
张宁叹口气,说:“是啊,青春如流水,逝去不复返,所以我要抓紧时间。”
张瑛听哥哥口气松动了,立刻眉宇飞扬,接口道:“找老婆!”
张宁纠正:“创作!”
张瑛立即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真生气了,说:“你爱找不找。”把头扭向一边。
黎卫明两手一摊:“得,全白说。”看俩人情绪不佳,赶紧劝菜倒酒,把话岔开,问张瑛:“你们那几个日本小姑娘怎么样了?”
张瑛一听,想起什么,对张宁说:“尽说你的事儿,差点儿给忘了。对了,我带的那几个日本人,有个叫高桥惠子的,她让我帮她找个中文老师,我说我哥是作家,正写有关日本方面的书。哥,干脆你给她当汉语老师得了。”
张宁重复一句:“汉语老师?”
张瑛起身去乘饭,说:“对,你不正想多了解日本吗?这可是个好机会。”

第9章

一大早,中国蓝祥国际航空公司飞行培训中心,又开始了一天紧张的授课。
教官正带领八名日本学员在模拟机位前参观。
教官边示范边用英语讲解:“这个是完全仿真的飞行训练设备,你们看,它有六个液压筒驱动,整个驾驶舱可以进行仰俯、上下、前后、左右等多方位的运动。”
八名姑娘认真听着,眼睛盯着教官的示范动作,努力记忆着。
参观完机身,教官又领着大家来到舱内,参观模拟室。
教官站定后,对大家说:“这里能够随意提取模拟逼真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国内外许多机场的地面景物,能够方便地设置飞行形态和200多种飞行中的故障。”
田村加代忍不住插嘴问道:“教官,能让我们看到福冈机场吗?”
教官点头:“当然可以。”随即操作出飞行中的日本福冈机场。
大家都很兴奋,离家几个月,能逼真的目睹祖国的机场,很是高兴,高桥惠子也提出要求:“东京机场?”
教官很理解这些姑娘此刻的心情,不动声色的模拟出操作中的东京机场。
大家高兴的笑起来,田村加代更是欢呼道:“我回来啦!”
教官等大家情绪稳定下来后,头向前边一仰,说:“我们去那边。”
张瑛一直默默的跟随在后面。
一群人随着教官来到模拟应急训练机舱。
教官面对大家,手向后一指,介绍说:“这里就是模拟应急训练机舱,我们今天的训练就在这里进行。今天的科目是‘陆上紧急脱离’。”
一列火车呼啸着由东向西行驶着。这是北京至石家庄的城际特快列车。蓝色的车体,分为上下两层。
车厢里旅客不多,大多数座位都空着。张宁拣了个上层靠窗的座位坐下来。此时,正望着车窗外面飞驰而过的华北平原。
华北,这片历史上灾难深重的土地,淡淡的绿色作物掩不住土地荒凉的本色。
几小时后,列车缓缓停靠在石家庄火车站。张宁拎着包,随着稀稀落落的人群走出车站。
一出检票口,张宁直接坐上开往正定县城的公共汽车。
透过车窗,沿途的街市闯入眼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几乎都是高楼大厦,商铺林立。唯一的区别就是根据繁华的程度,楼层的高低不同,其余没有太大分别。
从前那些令人怀旧的老房子,老街道,古色古香,带有地方特色的东西,都被一扫而光。逃过战火的,也没有逃脱十年浩劫。幸存的一些,也被重重保护起来,收起了门票。故乡真的是令人既怀念,又不敢重睹,害怕那种深深的失落感。
不过,故乡毕竟是故乡。一踏上这片土地,张宁仍是感觉亲切的,不由的想起幼年的往事。
那时,奶奶还健在,张宁喜欢缠着奶奶撒娇:“奶奶,我长大了一定要写写我爷爷的事儿。”话语里还带着奶声奶气。
奶奶慈爱的摸着小张宁的头,无限怀念的说:“你爷爷当年牺牲后,有人在傅家村给你爷爷他们立了个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张志强永垂不朽几个字。”
张宁问奶奶:“奶奶,我爷爷他是怎么牺牲的?”
奶奶咬牙切齿的说:“是让叛徒给出卖的!”小张宁听着,捏紧了小拳头。
奶奶接着说:“但你爷爷很坚强,他是个英雄!就连日本鬼子都佩服他,他牺牲的时候鬼子给留了全尸,可另外几个都被鬼子砍了头,就连十几岁的女娃娃都没放过。”
小张宁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又问:“那我爷爷埋在什么地方了?
奶奶回答道:“当时到处都是日本鬼子,你爷爷牺牲后,被好心人草草埋了,后来奶奶摸黑找到了你爷爷的尸体,我记得离城墙的小红庙不远,我还在那里放了砖头。”
张宁两手托腮,瞪着乌溜溜的黑眼珠,看奶奶停下来,又紧撵着问:“那后来呢?”
奶奶用衰老的声音慢慢诉说着往事:“后来啊,日本鬼子把城里头都给封锁了,是为了阻止正太铁路沿线的□游击队。那个红庙最后在战斗中被炸毁了。正定解放后,奶奶去过一次,但你爷爷牺牲的地方已经找不到了,城墙也在战斗中被日本鬼子给炸掉了。”
往事历历在目,奶奶当年的话语还在耳边回荡,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慈爱的奶奶也过世了,她看到了新社会的繁荣,总算瞑目了,可以到地下跟老伴说道说道。
乘务员报站的声音响起,已经到正定县城了。
张宁拿着自己的包,下了车。
正定是个小县城,没有什么街道。下了车走不多远,就是县城的主要街道。街道上没有北京那么多拥挤的人群,但行人也是熙来攘往,车辆鸣叫着喇叭穿梭来去。
张宁直接走进县政府大院。县文史馆也设在大院里。来之前张宁已经通了电话,联系过。
文史馆的汤馆长从窗户里看到张宁走进来,立刻迎将出来,握着张宁的手,热情的说:“你就是北京来的张宁同志吧?”
张宁也紧紧握住了这位家乡负责同志的手,说:“你好,我是张宁,是文联的张部长介绍我来找你的。”
馆长把张宁请进屋去,一边让座倒茶,一边说:“我已经找出了一些资料,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
此时,中国蓝祥国际航空公司的乘务培训中心里,日本学员的培训课程已经进行到演习阶段。
一架逼真的模拟波音767飞机机舱正停放在空场上。机舱内,八名日本学员在进行“陆上紧急脱离”的模拟训练。
高桥惠子面带微笑,正在提醒乘客们系好安全带。
突然,飞机开始剧烈地晃动,全身颤抖不已,站在过道里的空乘人员也立不住脚步,一个个东倒西歪。灯光时隐时现,好像瞬息就要熄灭。旅客们惊慌失措,客舱里哭喊声、惊叫声乱成一片。
高桥惠子、金谷仓等空姐大声呼叫着让大家安静下来,保持镇定,引导乘客从紧急舱门脱险。几位空姐一边疏导乘客,一边做好防范措施。
慌乱中,田村加代把手里的灭火器拿反了,还丝毫不觉。在一边审视的教官看在眼中,也没点破。
乘客疏散完毕,高桥惠子、田村加代最后再一次迅速检查一遍整个客舱,确信没有乘客后,她俩手提急救箱快速滑出机舱。整个演练到此结束。
教官喊一声:“归队!”大家迅速集合,整齐的排成一条横队。
教官来到大家面前,看了一下手中的秒表,进行点评:“速度还是太慢。另外田村加代小姐的灭火器刚才拿反了。”
几个气喘嘘嘘的学员不由得笑起来。
教官不等大家笑完,又命令道:“好,我们再来一次。”
田村加代还没喘匀气,有点儿不满:“啊?还来啊!”

第10章

正定县城文史馆,汤馆长把张宁带到了资料室。资料室不大,放满了一堆堆发褐发黄的档案卷宗,散发着隐隐的霉味。
汤馆长领着张宁直接来到一个玻璃柜前,打开柜门,从里面取出一沓资料,说:“我找到了一份国民党时期的材料,是当时国统时期门侦科的资料。”
张宁接过资料,随手翻了翻问:“门侦科?”
汤馆长解释道:“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吧。你看这里。”他翻开一份记录,用手指点着。
上面一行字赫然闯入张宁的眼帘:
烈士张志强,□人,□河北地委第一书记,1940年6月18日就义于城北小北门……
张宁的手都激动的有些颤抖起来,爷爷真的是就义在正定,照片里老城门上那两个模糊不清的字迹显然就是“正定”。
张宁再也无法平静下来,要求立即去实地亲眼看一下。汤馆长很理解张宁此刻的心情,已经做好了安排。
正定县城城北,原先是没有多少人烟的地方,现在林立着几栋高楼。照片上一丝当年历史的影子都没有了,时间的洪水是最无情的,可以让人忘记一切。
公路边,一辆草绿色的军用吉普车停了下来。车门开处,汤馆长和张宁一前一后跳下车来。
站在车边,汤馆长指着楼群前方的一片田野,说:“就是那边,原来那里有座废城墙,□期间学大寨的时候给平了,后来盖了房,因为影响了国道建设,最终还了田。”
张宁顺着汤馆长指点的方向看去,一条宽阔的马路延伸到远处,马路边上错落有致的散布着一些居民小区。
张宁不禁又低头看看捏在手中的老照片,试图寻找出老城的旧貌,但对比了半天只能徒然的叹口气。
汤馆长接着介绍说:“在离城墙不远的地方原来是有一座小红庙。当年收复正定的时候,国民党军与日军作战,日军躲进庙里顽固抵抗,最后,为了消灭疯狂抵抗的日军,国民党军将红庙用迫击炮轰平了。我估计就在那个位置。”他再次指向那片居民楼。
张宁无限感慨:“世过境迁,现在的人又怎能知道当年的一幕啊。”
汤馆长点点头,深有同感的说:“当然不会知道了,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安居之处曾经是革命烈士的献身之地,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张宁沉默着,没再说话。
汤馆长接过张宁的照片,仔细看了看,问:“你怎么会觉得这个照片上的事,就是发生在正定的呢?”
张宁的眼神有些忧郁,说:“给我这张照片的日本人高桥四郎的父亲,就在这里。”他用手指了指照片上拿军刀的日本大佐,接着说:“他叫高桥一郎,是当时日本军的大尉,高桥四郎说他的父亲当年就驻扎在‘三国演义’小说里赵云的故乡,常山赵子龙,正定府三国时期又称常山郡,不是这里又是哪里?”
汤馆长点点头。
张宁看着远方,有些像自言自语的说:“小的时候,奶奶常带我来这里,就曾经指着这片地方告诉我,哪里是城墙的位置,哪里是小红庙的位置。”
馆长忽然想起了什么,两手一拍,说:“对了,省摄影协会的王秘书,他的父亲就是当年八路军的随军记者,他拍摄的不少老照片曾刊登在中国的摄影家年签。国共合作的时候,他曾来过正定,还专门拍了一些日军在正定城投降的照片呢,我们不妨去找找他。”
在北京,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