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用爱铭记 >

第11部分

用爱铭记-第11部分

小说: 用爱铭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过一些,但不是很清楚。怎么了?”
“这也是军国主义的深重罪孽之一。战后,也就是前几年,菲律宾最先挖出这个问题。被战火荼毒的国家,妇女惨遭蹂躏,有些被强行争做军妓,美其名曰‘慰安妇’,过着生不如死的屈辱日子。日本天皇向菲律宾妇女低头认罪,给予赔偿。而二战的主战场——中国,当年光东北三省,有多少妇女被蹂躏?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是由民间发起的,由一位香港爱国商人出资进行调查。就连找出当事人这第一步都是难上加难的。那是旧日的伤口,许多人隐姓埋名不愿再揭开,是啊,这是耻辱,谁愿意提起?也许国家跟国家间有全局更深层次的考虑,但其后发生的许多事儿,让人对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其衰朽的残躯、人性的灭绝产生深深的无奈和悲哀。我们落后挨了打,之后,还要欺辱比我们更弱小的无辜妇女,我们不能把她们从魔掌中救出来,却对幸存者冷嘲热讽,甚至加以人身伤害!这是怎样的民族劣根性?!现代阿Q仍然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怎能忘记?怎能不耿耿于怀?”张宁想起他看过的有关中国慰安妇的问题,情绪有些失控。
是啊,那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啊?男人、孩子、老人死的死,逃的逃,不幸的妇女,被当成了泄欲工具,满足侵略者的□。弱小民族的悲哀,不只是中国始然,任何民族做了奴隶,只有猪狗的地位,我们从中学到的当然是民族的振兴和奋起。
然而,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了,经济每年以飞跃的速度增长,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做为东方巨人重新站起来了。但国人的精神是否也更新了?也强大了?我们填饱了肚子,穿暖了身子,然而思想的落后是惊人的,像一股潜流在地底穿行,凝聚到一定程度,那种喷发,将把地面的华屋美厦毁于顷刻间!
中国慰安妇问题,已经不是仅仅赔偿一些钱这样小的意义。做为当时的受害者,到如今都垂垂老矣,有大笔赔偿金,还能享受几年?却要以那段痛苦的回忆再现来做代价,平静的心情将被再次颠覆!但这是历史真实,是不能被日本的几本教课书的篡改就可以抹杀的。我们讨回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公道和尊严!
然而,进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方面的。有历史认识的片面性,更多的却是人为的。
可笑的是,南京有位慰安妇的子女,把这种事儿做为要挟的条件,母亲可以去日本,但要亲友团陪同,什么女儿女婿,儿子媳妇,他们所在单位的厂长、人事主任、部门主任等等一系列的大官小官,并要制定旅游路线,住星级宾馆,总之,一句话,这已经不是一件屈辱的事,而是把母亲已经结痂的伤口血淋淋地撕开,把母亲的耻辱挂上高杆打成旗帜,洋洋自得地出去展览,得到的只是出国游的免费接待和自己在工厂里的溜须拍马落得好处。
人啊,已经堕落到这种程度,还用得着别的民族来欺辱来扫除吗?自己已经无颜立存于世了。
这就是铁铮铮的现实,这就是华夏民族内部的蛀虫。
我们光看到国家光鲜的表面,从没有探查过内部的腐朽,当我们一旦得知我们愿以生命换取她高贵的祖国大树,根子上朽坏了一部分,我们是如何的痛心?我们应该怎样做?不能铲除这些愚昧麻木的人,我们只能像治愈精神病患者一样来用心做一些精神上的补救。这是鲁迅的伟大,也是鲁迅的悲哀,他过早地看出了一切,他做着一切补救的工作,但这工作多么浩大,以至于到他逝去仍看不到希望的火光。选择这样的路,是悲壮的,光荣也许只能镌刻在墓志铭上,鲜花也许只能献于孤寂的坟头。
张宁的心中,在那一时刻,沸腾煎熬,怒火升腾时,把心爱的书都摔到了地上,可平静下来后是深深的悲哀与无奈。
但张宁的体内毕竟流淌的是烈士的血,他愤恨、痛苦后,感到的是责任,一种悲壮的责任。还原历史,也许得不到鲜花和掌声,也许得不到功名和利禄,但自己这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总能得到安慰,得到平静。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这件事,必须有人做起来,理想也许在某些人的生命中从来就不是金碧辉煌的康庄大道,而是充满荆棘的崎岖险径。但选择了,就应该走下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高桥惠子敏感地觉察到谈话的气氛太凝重,于是很机灵地转变话题道:“我觉得你过于沉溺于历史,而把你自己的青春耽误了。”
张宁眼睛一亮,看着高桥惠子的清澈明晰的大眼睛:“你也这么说,张瑛就经常劝我。”
高桥惠子:“她说的对,我们都是女人,和你在一起我觉得你好像不是个男人。”
张宁:“什么意思?”
高桥惠子笑着:“你改名字叫冷血得了,我觉得你像个国家机器,总要表露某些政权意识,所以我想你不会太讨女孩喜欢。现在的女孩,谁愿意和你交往?所以你至今孤身一人。”
张宁没有掩饰自己的弱点:“对,你说得对,在这点上,我没有尊严。”
高桥惠子更正道:“这和尊严是两回事儿。”
张宁微笑着:“我感觉……至少你不讨厌我。”
高桥惠子也笑了:“你就那么自信。”
张宁:“你的汉语水平不错,我再教你怕误人子弟。”
高桥惠子:“耽误我一个人,也不会损害你的尊严。”
两人说笑着,不知不觉间雨停了,多日不见的太阳露出一个盘子脸,尽扫满天的阴霾,花瓣上还凝着颗颗细密的雨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异样美丽的光彩,好像连花儿都在幸福的笑着。

第23章

辽阔的华北平原上,一列铁龙奔驰在春日的阳光下。庄稼地里,到处能看到一堆堆烧焦的麦秸灰,这是农民在烧荒,又开始准备一年的庄稼种植。树木吐出嫩芽,小草旺旺地燃烧着绿色,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隆冬已经过去,春天当然不会迟到脚步。
石家庄,已退休的江副省长家里,几位特殊的客人来拜访。省长家满挂字画的客厅里,汤馆长、王秘书寒暄片刻后坐定,张宁拿出自己的照片,郑重地递到江副省长的手中。
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江副省长,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风霜的痕迹,但身体还很硬朗,精神矍铄,一举一动仍有号令一方的大帅风度。此时,起身双手接过这张珍贵的照片。
江副省长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一下,连声道:“对对,就是这里,就是这里。”他显得很激动,起身走到一个壁柜跟前,拿出一个大大的相册,回到茶几边,展开相册。
相册上都是一些泛黄的老照片,江副省长随手翻着,在一页处,他停住了,指着其中的一张,对大家说:“你们看,这就是正定城的老城墙,和张宁同志照片上的一样。”
张宁一听,赶紧凑过头去看,两相一对比,张宁手里的照片城墙门楣上的字可以肯定是正定,这是那个历史场面发生的确切地址。
张宁不禁心中有点酸楚,虽然他知道肯定是这个地方,但历史是要拿出真凭实据来说话的,为了这一点的确定,张宁奔波了这么久,总算有了结果。
江副省长向众人介绍道:“这张照片是王秘书的父亲在1945年拍摄的,那时日本已经投降了。”
张宁听着副省长的话,对照着两桢照片,同一座城楼下,人间已经是沧海桑田,他的手轻微地抖动着。
江副省长无限缅怀地说:“张志强同志是我的书记,也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为了保护八路军129师的同志,张志强同志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那个时期,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也是最考验人的时期。”
几个人沉默着,聆听老人的追忆。
历史就是这样的,人类的前行总是踏着前人的鲜血,一批战士倒下了,又一批战士不息地奋进,嘹亮的号角总是吹响在远方,没有时间悲痛,没有时间哀悼,擦一把泪,汗水混着血水抛洒,这就是推动历史的力量,无数的英雄,用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去换取后代生存的权利。他们也许大多数都没有什么文化,不懂得什么人生大道,但他们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用行动证实了他们崇高的理想。
张志强同志牺牲不久,八路军总部不久开展了抗战史上有名的战役,后来称百团大战,在国家罹难,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大批□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就了民族的钢铁长城。
……

第24章

首都国际机场。
天空飘洒着蒙蒙的细雨。这个季节的北京,偶然的烟雨迷朦,让人产生淡淡的愁绪。天空阴沉沉的,墨染的铅云直压在头顶上,使人感到呼吸都有些急促。空中那若有若无的雨丝,让出行的人不知是否应该打上伞,撑着笨重的伞走在路上,又感觉不到雨意,似乎自己也认为有点儿多余,但不撑上伞,不一会儿,头发就湿漉漉的,像刚从浴室出来,毕竟初春还是有寒意的。
有时老天好像非常善解人意,这天这雨,正代表了高桥惠子和张宁此刻的心情。
高桥惠子此时来机场不是出乘的,而是来送别张宁。
不知为什么,高桥惠子总觉得心头沉沉的,好像压着什么东西,但仔细想来,又没有什么事儿值得自己那么牵挂揪心。不短日子的相处,让高桥惠子几乎成了张宁兄妹家的一员。
张瑛很喜欢温柔爱笑的惠子,她以女人的直觉感到惠子是跟田村加代完全不同的好女孩,就是金谷仓她们,虽然也是不错的女孩,但跟惠子比起来,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令人感到无比亲切。所以经常把惠子请到家里,给她开小灶。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多,张瑛性格外向直率,热情大方,高桥惠子灵气聪慧,温柔体贴,虽然国籍不同,禀性各异,但那颗真挚友善的心,却是相同的。
张宁待惠子有如自己的亲妹妹,两人在互相学习语言中,一天天走近了。
张宁不是那种感情轻易外露的人,总给人沉闷阴郁的印象,不像黎卫明,追求起女孩时,可以热情奔放,如夏日的烈火,激情澎湃。张宁的感情是深沉隽永的,如严冬雪域的一泓温暖的溪泉,荒原地底的一股清凉的潜流,缓缓流淌着,无声无息,但却永不停顿,永不止歇,只有聪慧灵巧的心灵才能感受到表面沉静下的爱情生命力,没有喷发的壮阔,没有奔腾的汹涌,但能伴随你到天涯海角,在你青春消逝,如花容颜凋谢,红尘的风霜为你染上满头的白发,岁月的刻刀为你镌上布满斑点的皱纹时,他仍然忠实地伴在你身旁。他是一缕冬日的暖阳,傍晚天空的霞光,给你温暖,给你光亮,心不再寂寞,生命获得充实。
高桥惠子是聪明的女孩,她能从表面的繁华中挑选出混杂其中的璞玉。因为她的美貌,追求她的人不在少数,她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以此来换取富贵荣华,过上在家有保姆,出门有司机的日子。
当然,对于惠子这样漂亮聪慧又有教养的妙龄女子,实在是事业有成男士的最佳伴侣。飞机上的工作环境,自然不是仙葩养在深闺中,寂寞花开人不识,各种商业往来、旅游观光,航班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桥惠子美丽温柔的微笑,热情周到的服务,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有一些像吉井贡那样递名片的,搭讪的,但惠子总是礼貌地笑着,委婉地回绝。工作是严肃认真的,服务是周到热情的。只有下了飞机,在张宁兄妹那儿,才能感到家的温暖和像亲人一样的关怀。
最令高桥惠子感动的是,那次生病兄妹俩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那是一次节庆日,夜色有些沉了,高桥惠子发烧躺在床上,起不了身。其余的同事,回家的回家,约会的约会,庆祝节日去了,公寓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声。自己也不想在大家快乐放松的时候打扰别人,睡在床上强挺着。
恍恍惚惚中,远处的喧哗和笑闹的声浪,组成了一些断续的画面。热闹的灯会,烟花爆竹璀璨的光芒,还有爸爸慈祥的脸。爸爸来看自己了?是的,他那温暖的大手正抚摸在自己的额头上,还在轻轻叫着:“惠子!”
高桥惠子睁开眼睛,一看,是张宁兄妹俩站在自己床前,张瑛正用手触着自己滚烫的额头,张宁两眼焦急地看着自己。两人都穿着厚厚的衣服,肩上还残留着一些落雪。
张宁看惠子醒了过来,说:“我们看你房门没锁,敲了半天没有应声,就自己进来了。怎么生病了,也不跟我们说一声?来,去医院吧。”
“太麻烦了,我躺躺就好了。”惠子的声音很虚弱。
“那怎么行?要不是我们来叫你上家去吃饭,还不知道你病了。额头那么烫,烧的很厉害呢,得赶紧去医院。”张瑛也很着急。
“不用了,你们还没吃饭吧?”
“吃饭打什么紧?现在就走,来我帮你穿衣服。”张瑛不由分说,拿起床头放的衣服,张宁退出门外去了。
张瑛扶着高桥惠子走出门来,惠子脚步虚浮,踉踉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