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家业 >

第64部分

家业-第64部分

小说: 家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林由一个小小的当铺伙计走到今天,事世不一定完全通透, 但至少已经做到万事不形于色。
因此,对于贞娘的到来,倒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神色,贞娘按规矩来拜见他,他自也是按规矩接待一翻,一切都自自然然的。不过,内心里,胡宗林对李家这位姑娘倒是又多了一份欣赏。
不以势看人,行事方圆之间,规规矩矩。这一点别看说着容易,但要真正做到,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其实李姑娘今天来于不来,便在胡宗林的的暗自考验之中。
李姑娘如果今天来了,那胡宗林自会拿她当晚辈一般,不遗余力的帮助李墨在南京的发展。
虽然族兄胡宗宪出事,但做为胡氏一族,这些年来,暗自经营的人脉又岂是表面这般,所以,既便是商会的所有人都疏离他,他的心情亦不会有丝毫的波动,如今,正是该细细体味人生百态的时候。
而如果李姑娘不来,那么,在他的眼里,李墨今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而他虽然有韩以贵的托付,但对李贞娘也不会真心支持。
而今,李姑娘果然一早就来拜访了,没有让他失望。
而贞娘,自不晓得她一念之间就跨过了一道门坎。
这种拜访自不会说太多,闲聊了几句,贞娘便奉上了百草霜墨。
胡宗林哈哈一笑。倒也没客气的接过了。
随后贞娘便告辞,一翻礼节性的拜访就结束了。
“李姑娘。”刚出得门,贞娘便听得一声招呼,转过身一看,另一边田本昌田荣昌两兄弟正陪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出来,开口唤她的就是田本昌。
“见过田大公子。”贞娘微微有些诧异,按说如今正是墨坊最忙的时候,再加上田本昌本就新婚不久,哪里能有时间到南京来,因此。田本昌这时候出现在南京,贞娘倒是讶然了一下。
不过,看着一边的田荣昌。想着同行来船上发生的事情,贞娘心里也有些了然,怕是田本昌在家里早就接到船上的消息,这是不放心田荣昌,才紧跟着来了。
“月娟可好?”跟田本昌贞娘没话说。便问起孙月娟的近况。
“甚好,我来南京,她同她二哥一起帮着我爹照顾墨坊。”田本昌道,又深深的看了李贞娘一眼,每一次看到李贞娘,他的心情都是有些复杂的。
倒不是真说他对李贞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男女之情。而是…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象,有一个人原来手是握着一件东西。他觉得那件东西不好,不值钱,便随意丢了。可没想到,渐渐的,那件东西竟焕发出别样的风彩。而且风彩越来越盛。只是这件东西却再也不是他的了,于是那心里便有了一种遗憾。一种失之交臂之感。
或许,就是一种不甘吧。
“嗯。”贞娘点点头,对于田本昌复杂的心情,贞娘自是不知道,反正没什么话说了,便拱手告辞。
“李贞娘,你可真不识实务啊,到了商会,居然不先来拜见王会长。”这时,一边的田荣昌却是嘲讽的叫嚣道,他在船上被贞娘削了面子,这会儿可一直怀恨在心的。
贞娘先是愣了一下,这才明白发地发福的中年人就是之前秦管事嘴里的王副会长,王四方。随后却是嘴角微翘的看了他一眼,心里叹气啊,不怕狼一样的敌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有田荣昌这样的兄弟,田本昌也该头痛的很。
别看田荣昌这话象是在找她的麻烦,但实则,也落了王四方的面子啊,这时让王四方如何接话?
“给我闭嘴。”田本昌果然黑了脸,随后又冲着那王会长道:“舍弟鲁莽,还请会长不要见怪。”
田荣昌在一边不服气的哼了哼。
“到也不失直爽。”那王会长胖胖的脸笑咪咪的,只是眼神却带着一丝不善。随后又转过脸来,扫了贞娘一眼,却道:“都说徽州最重礼节和名节,李姑娘一个女儿家,易钗而弁抛头露面的实在是有些不成体统。”
今天出门,贞娘穿的是一身男装,但并没有刻意去掩饰性别,还是能一眼看出是女子的,这般穿扮也仅仅是为了行动方便罢了。
贞娘还未来得及接话,一边田荣昌又嘲笑道:“会长大人有所不知道,这位李姑娘先是克妇,又被我大哥退了亲,所以,哪里还有什么名节,如今我大嫂早就进门了,而这位李姑娘,怕是这辈子也嫁不出去了。”
“你”一边跟随着贞娘而来的小丫握着拳头,气的要上前论理,却被贞娘按住。
这时,贞娘上前,先是冲着王四方行了行礼:“见过王会长。”然后接着道:“田二公子说的倒是事实,小女子这般也只不过是讨口饭吃罢了。”
贞娘一派自然,完全不受田二公子那翻话的影响,其实心里却是着实有些在好笑的,本来,这王会长这翻话她是不太好接的,毕竟女子经商,在这个时代实属异类。可被田二公子这一打岔,她接起来倒是十分的顺溜。
而能隐隐的回刺王四方一句,小女子都这般命苦了,只不过是讨口饭罢了,你又何苦为难。
果然,王四方黑了脸,甩袖离去。
田本昌和田荣昌自是相随。
而贞娘只觉得,有田二公子这样的队友绝不是好事,但有他这样的对手却也是件不错的事情。嘻嘻。
出得商会的大门,贞娘笑咪咪的抬头看了看天上的蓝天白云,后世可很少能看到天是这样的蓝。
“姑娘心情好似不错。”小丫是有些不能理解的。姑娘刚刚被人那么说,要是她,都气的恨不能去踹上那田二公子几脚。
“嗯,还可以。”贞娘点点头。看着不对付的人吃瘪,心情自然是还可以的。
“海大人要来南京了。”就在这时,一个账房模样的人急匆匆的跟两人擦肩而过,边走还边叫着进了商会。
“海瑞海大人?那不是个清官吗?来了是好事啊,怎么这人的那急慌慌的样子,竟好似一桩坏事似的,感觉不怎么欢迎啊?”小丫看着那人急急进商会的背影。嘀咕了句。
“对一些穷苦有冤的人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大多数有钱人或者当官的来说。海大人却是不怎么受欢迎的。”贞娘起初也是愣了一下,随后才道。
“为什么?”小丫奇怪的道。
“因为海大人要为穷苦人说话,自然免不了要拿富人和当官的开刀了。又哪里会受欢樱”贞娘随意的道,不过,她可是记得的。今年,海瑞这会儿说不得正忙着抬棺上书之事,怕是没时间来南京吧,这消息有些做不得准。
“哦。”小丫仍是有些半懂不懂的道。
“走了,回家,不管这些。”贞娘道。
“嗯。”小丫点头。徽州商会离李家的铺面不远,贞娘倒也没有叫车,就11路到家。
只是一路行来。路过茶馆门口,随耳听到的,竟都是海大人要来南京查田地的事情。听说如今南京的田亩已卖到四五十两一亩,竟是惊动了户部,海瑞本是户部官员。更惊动了便皇帝,这样的价格也太离谱了。自然要查查。
只是田亩之事历来都是最复杂最容易得罪人的。
因此,铁面无私的海瑞就得了这容易得罪人的差事。
一时,贞娘心里也有些没底了,难道海瑞在抬棺上书之前,确到南京来查过田亩?想着,随后挥挥手,到底来没来,终归不关她什么事情。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这该死的海青天,你啥时候不来南京,便这时候来,这不是害人吗?”
贞娘刚路过自家的铺面前,就听得那布庄的东家娘子在门口跳着脚骂。
不由的眨了眨眼睛,这是怎么回事,当街骂官员,这位东家娘子也挺牛啊。
一边正在整理粮行和货行空出铺面的郑复礼等人也站在那里看戏。
“郑大哥,姚娘子这唱的是哪一出啊?”贞娘施施然的上前,好奇的冲着郑复礼问。布庄的东家姓姚,大伙儿便称呼这东家娘子为姚娘子。
“贞姑娘回来了?可还顺利。”郑复礼见得贞娘上前,便拱了拱手,先是关切的问。
“一切顺利。”贞娘点点头道。
“哦。”郑复礼点点头,随后才解释起姚娘子的事情来。
“南京这段时间田亩价高,听说许多手里有些闲钱的人便开始炒作田亩,先买一些田亩,等到价高的时候抛出,听说之前买了田亩的人,都狠狠发了一笔。姚娘子听说了也有些心动,于是便拿嫁妆钱也买了二十几亩,可不成想,才买没两天,今天,就传出海青天来南京,而且查的就是田亩之事,如今谁还敢把田亩拿在手里啊,大家都在抛,姚娘子前几天是三十九两一亩买的,准备等到四十五两一亩时再卖,可没成想,如今抛的人多,那田亩价已降到三十两一亩了,现在便是三十两一亩卖都没人要,估计着还得降,姚娘子这不急红了眼了嘛。”郑复礼将事情的来来龙去脉说了说。
竟是这样,倒是跟后世的炒地皮有些相似。
只可惜这种事情,亏的总是这些散户。

嗯,这一章是感谢大家上个月的粉红支持的,本来应该一号加更感谢,可惜某糖没写出来,于是拖到今天。嘻嘻。

第九十一章 当年内情

姚娘子哭闹的时候,葛氏也站在门边看着戏。心里一阵兴灾乐祸的,谁这让姚娘子平日里老是一幅瞧不起人的样子,话里话外的还老拿她嫁给正平的事情说事。
好象李正平娶了她多亏了似的,着实气人。想她堂堂葛巡栏的女儿,嫁给李正平,他哪里亏了?
再说,以前还道李正平是李家正经的族人,也算得是望族之后。可如今看来,这李氏之后是李氏之后,可早都不知偏到哪一代去了,在李家的地位也就相当于一个管事,这明明是她葛秋姐吃亏了才对啊。
越想着这些,葛秋姐就越是忿闷不平。
因此,见姚娘子倒霉,这心里倒跟六月天吃了冰酸梅汤似的爽气。
“秋姐儿。”这时,一个妇儿扭着腰肢过来,正是葛秋姐的二娘曹氏。
“你来干什么?”葛秋姐看着曹氏没好气的道。对于曹氏这个二娘,葛秋姐儿一向是没什么好脸色的。
不过,曹氏历来还算是低调有眼色,对葛秋姐这个葛家大闺女却是千依百顺的,也因此,葛秋姐虽然一向不给曹氏好脸色看,但其实对曹氏也没太大的恶意,对曹氏所出的葛三儿更是一惯不错。
“你爹让我来找你的。”曹氏对葛秋姐的脸色毫不在意,一脸微笑的道。
“什么事?”葛秋姐挑着眉毛问。
“这是老爷给李家开出的正余银税票和门摊费票。”曹氏说着,把手上几张税票递给了葛秋姐儿。
“怎么这么高?”葛秋姐一看那税票,不由的轻叫了起来。
“这可都是跟据那本特制的账册来的。”曹氏道。
“那本是假的,只是胡弄二奶奶和贞姑娘他们用的,哪能真按这个收?爹真糊涂了。”葛秋姐没好气的道。
“你爹可一点都不糊涂,你想想啊,你们给二奶奶和贞姑娘他们看的是假账册。如果这会儿再收税,却按照平常的收,税费突然一下子就降了下来,那岂不就成了自揭短处,自掌耳光了吗?凭谁也知道之前的账有问题了。”曹氏道。
“倒也是,只是这钱……”葛秋姐咋巴着嘴。
“你傻了呀,如今贞姑娘不是来南京主事了嘛,再说了,也是因为她那货行和粮行才搬走了,你公公这边的账目里可退出了一大笔钱。税的事情,不够的话自然该由贞姑娘贴出来才是啊。”曹氏道。
说着,曹氏又转过脸看了看周围。才在葛秋姐耳边低语:“你爹说了,让你跟你婆婆说说好,就按这税票上的费用来收,然后多出来的钱,他只抽一成。其它的还给你们,这样,每年下来,岂不是有一笔不小的银钱下袋了,你婆婆肯定干的。”
听得曹氏的话,葛秋姐眼睛一亮。如此果然行的。随既却又皱了眉头:“不行,过去的还好说已经过去,便是不合理。交也交了,还能怎么嘀。可这现在的,那贞姑娘又不是傻子,她只是跟别家一对,就能看出不对来了。这方法行不通。”
“谁说的啊,你爹早考虑到了。李家当年可是在贡墨上出事的。所以,之后,朝廷对李家实行的是惩罚性税费。要不然,凭李家的当年底子,熬一熬也就过去了,怎么可能会突然的退出南京市场,正是因为这惩罚性税费整的。所以,到时就拿这个说事,那贞姑娘也没话可说了。”那曹氏道。
“竟是有这等事情?那太好了,行,我去跟我婆婆说。”葛秋姐欢喜的接过税票,仿佛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两入了口袋。
“正平嫂子,怎么在门口说话,不请人进屋?”这时,贞娘带着小丫过来,门口的路叫人堵了,只得远远的停下来道。
“不用不用,我就路过,听着前面姚娘子吵闹,就唠叨两句。”曹氏连忙的道,然后给贞娘让开路。
“哦。”贞娘微微点头,便不再多说直接进了屋。
“这就是贞姑娘啊,看着没多大吧,听说才刚十六岁。”曹氏看着贞娘的背景冲着葛秋姐道。
“本来就是丫头片子一个,没什么了不得的,不过是仗着二奶奶和老夫人在背后撑腰罢了。”葛秋姐也回望着贞娘的背影,不屑的道。一个有个克妇之命,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