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千里追魂到天堂 >

第37部分

千里追魂到天堂-第37部分

小说: 千里追魂到天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肃正三年计划大纲札对抗日联军发动了疯狂的“讨伐”。敌人在占领区实行“集家并屯”,强迫入民迁居,妄图切断抗日联军与人民的联系;在游击区,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阴谋彻底破坏抗日联军的生存条件。
周保中率领的第五军,活跃在宁安、敦化、额穆、绥芬河、东宁地区,从春天到秋天,共毙伤日军数百名,缴获大量武器。为了与敌人周旋,第五军经常出没在深山老林,差不多一两天就要换一个营地。
1937年初,抗日联军召开各军联席会议,决定联合作战,积极出击,粉碎敌人“集家并屯”的阴谋,冲破敌人的封锁。会议后,周保中决定突袭依兰县城。当时,驻守在依兰的敌人有日军150人,伪军600多人。3月19日深夜,周保中指挥抗联第三、五、八、九各军共700多人,向依兰发起攻击。抗联部队首先突入城西,将伪军一个排缴械,然后从城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向据守在南大营的伪军阵地进攻,同时阻击城东的日军,切断他们与伪军的联络。
双河镇的日军得到依兰被围的消息后,连夜派出400多人增援,但周保中早在依兰城外设下了埋伏。敌人来到后,抗联战士先放过敌人的几十名尖兵,后面的敌人没有发现动静,便放心跟进。当敌人大队人马进入伏击圈后,公路两旁的抗联战士突然开火,玫人顿时被严密的火力网罩在里边,进退不得,只有挨打的份儿了。经过两小时战斗,这股日军全部被歼。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为了配合关内人民的抗日战争,掀起了新的斗争高潮。为了适应斗争形势,抗日联军决定将第四、五军及第二军二师合组成抗联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不久,周保中赴宝清地区指导第四军工作。在他返回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时,敌人集中了大批骑兵埋伏在乌苏里江西岸,企图活捉周保中。周保中一行人为了躲开敌人,不得不穿越茫茫雪原,在齐腰深的大雪里艰难行进。同行的人劝周保中先转入苏联境内,但周保中坚决不同意,他说:“即使死了,我的头也要朝西向着指挥部。”他带领大家继续在大雪原上艰难地前进,他们靠着吃马肉、喝雪水,走了半个月,终于回到了总指挥部。
11月,日寇集中重兵,开始对抗联第二路军总部进行“围歼”,他们采取了大圈里面套小圈的方法,企图将抗联第二路军总部严密封锁包围起来。
周保中和80余名抗联官兵,在秘密营地坚持了40多天。敌人撤退了。
1939年初,日军仍然重兵包围着抗日联军。在极端艰险的环境中,抗日联军内部有人经受不住考验,当了可耻的叛徒。周保中一面亲自率人惩处了叛徒,一面率领抗联第二路军坚决与敌人斗争。
1940年以后,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日寇的长期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抗日联军经常露宿在深山密林,有时几十天吃不上粮食,只能吃野菜、树皮、草根,甚至连皮带、草鞋鞋底都成了充饥的食品。冬天的时候,许多官兵还穿着单衣,几乎每人都生了冻疮,鲜血经常从冻疮口流出来。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周保中总是鼓励大家说:“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他带领着抗联第二路军,出没在乌苏里江和牡丹江之间的广大地区,继续打击和消灭敌人。
后来,东北形势更加恶化,抗日联军官兵伤亡严重。为了保存抗日力量,抗联部队陆续转移到苏联境内,经过休整训练,编为野营教导旅,周保中担任旅长。同时,周保中还继续指挥留在东北地区的抗联各小分队的抗日斗争。
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出生入死,多次负伤,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五十 杨靖宇
更新时间2011224 5:31:16  字数:527

 杨靖宇
工农领袖杨靖宇,率军转战山林里。
打死敌人无其数,树叶草跟做粮米。
杨靖宇,河南确山人,1927年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调东北抚顺,领导工人运动。两度被捕,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长。
1939年3月31日,杨靖宇指挥部队,在吉林省蒙江县石板河打死伪(满)军50名,缴获大批弹药武器。接着又桦甸县木箕河,击溃日本森林警察队。
4月11日、15日、20日,接连不断的向日伪军发动进攻,频频的打击敌人。
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杨靖宇的第一路军,被敌人四面包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杨靖宇在大树下,双手持枪还击,敌人叫喊:“杨靖宇投降吧,这是唯一的出路。”杨靖宇回答的是一串串的愤怒的子弹。杨靖宇在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解剖了他的腹部,发现肠胃中只有树叶草根,没有一粒粮食。
全国解放后,在吉林省通化市建造了杨靖宇烈士陵墓。吉林蒙江县改为靖宇县,以永久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述评:杨靖宇组织农民暴动,领导工人斗争,指挥部队打仗,是文武全才的将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一直战斗到死,仍然保持无产阶级的本色。

五十一 八女投江
更新时间2011224 10:29:58  字数:1004

 八女投江
雷鸣闪电杀声急,抵抗鬼子弹如雨
乌斯浑河血国耻,龙王迎来八仙女。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西征军,女战士冷云、胡桂之、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安顺福等八人越过日军封锁线,准备在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下游的渡口过江,去克上克密营抗联五军军部。正在准备过河时,日伪军团团包围上来,他们放弃过河,进行抵抗,几经奋战,宁死不屈,最后,她们手挽着手,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
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10月10日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述评: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五十二 东北抗联缩编为抗联国际旅
更新时间2011225 3:48:41  字数:322

 东北抗联缩编为抗联国际旅
祖国,母亲。
没有母亲,那有自由。
为了母亲,争自由。
为了母亲,而战斗!
1942年8月1日,经共产国际同意,集结在中苏边境的东北抗联部队,整编为苏军步兵88教导旅,(亦称国际旅)共有1000余人。1940年苏联通知东北各地中共组织和部队赴苏开会。当时环境极端困难,抗联各部陆续跨过国境进入苏联。各部休整一段时间后,1941年春准备重返东北战场,这时苏联刚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因而要求抗联暂停回国。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为使东线无事,仍然希望抗联留在苏联。国际旅在苏联期间,设立野营集结训练,不断派出小分队回国袭击敌人。
述评:我们要有自己祖国,要有自己的国家。在自己的国家里战斗不息,打击敌人,发展自己,建立革命的根据地。

五十三 赵尚志
更新时间2011226 7:35:44  字数:1403

 东北抗联领导人赵尚志
英勇啊,联军司令。
险恶啊,内外夹攻。
英才啊,死在奸细手中。
英雄啊,后人歌颂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后来到哈尔滨做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抗日武装,先后任珠河抗日游击队长、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是东北抗联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赵尚志生于1908年10月26日,1919年,随家迁居哈尔滨,幼年家境贫寒,11岁离家,寻职谋生。他当过杂役、学徒和信差。
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当年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学校被推选为学生会会长。不久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为学员,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党派他回东北负责**工作。曾两次被捕入狱,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利诱,未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
“九一八”事变后,获释出狱。不久满洲省委任命他为省委军委书记,负责领导抗日武装工作。1934年3月末,联络了二十余支抗日义勇军,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他被推选为司令。后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他任司令。1935年4月,根据满洲省委紧急通知精神,他当选为北满临时省委执行委员会主席。1936年1月,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成立,他任总司令。开辟了清原、木兰、巴彦、铁力等十余县为根据地。在根据地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和军医院,还建立了政治军事学校,他担任校长。
1936年8月间,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下辖七个师,全军约六千多人,活跃在松花江两岸二十多个县境内。1939年后,由于日伪军连续派重兵“讨伐”,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敌人曾悬赏一万元,通缉赵尚志,叫嚣“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一两银。”敌人还多次派遣特务奸细混入抗日军内部,企图暗杀他,均未得逞。
他一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在党内针锋相对的和王明、康生等人“左”倾路线做斗争,因而曾两次被错误的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军内职务,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依然对党赤胆忠心,继续坚持抗日武装斗争。
1942年1月,他带领小分队从苏联回到东北,在梧桐河一带活动。2月12日在袭击梧桐河警察分所时,被乔装成老百姓的特务击伤腹部,昏迷中被俘。他伤势十分严重,敌人决定对他进行突击审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他对审讯他的伪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说完了他狠狠地瞪着审讯他的敌人,闭口不语——他英勇牺牲了。
赵尚志被杀害后,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庆功,将他的躯体扔进松花江冰窟,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
1938年1月奉命去苏联,被苏关押。后来被释放,又在1940年1月被中共北满省委开除党籍。
1941年秋经苏联同意,返回东北坚持抗日战争。1942年2月12日,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小分队袭击敌人梧桐河据点时,被日寇奸细杀害。时年34岁。
1947年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为尚志县。
1982年,中共中央为赵尚志彻底平反,恢复党籍。
述评:一位有才华的人,却没有充分发挥,一个大有作为的人,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人们的失望,国家的损失,可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