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军史评论-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鲁士四级王冠勋章:1911年9月13日获颁
霍亨佐伦三级王冠佩剑荣誉十字勋章:1914年获颁
奥匈帝国三级战功十字勋章:1915年6月24日获颁
奥匈帝国三级铁冠勋章:1917年2月9日获颁
梅克伦堡二级佩剑战功十字勋章:1917年8月3日获颁
符腾堡王冠佩剑骑士十字勋章:1918年1月25日获颁
巴登雄狮一级佩剑骑士十字勋章:1918年1月10日获颁
布莱梅汉萨同盟十字章:1918年1月30日获颁
1918黑色战伤勋章
普鲁士荣誉服役十字章:1920年3月获颁
前线战斗荣誉十字勋章:1934年12月14日获颁
国防军一级荣誉服役奖章:1936年10月2日获颁
国防军二级荣誉服役奖章:1936年10月2日获颁
国防军三级荣誉服役奖章:1936年10月2日获颁
国防军四级荣誉服役奖章:1936年10月2日获颁
合并奥地利纪念章:1938年11月21日获颁
南斯拉夫一级王冠勋章:1939年6月1日获颁
合并苏台德区纪念章
国防军一级橡叶荣誉服役奖章:1939年9月12日获颁
意大利王冠大十字勋章:1940年8月27日获颁
东线冬季作战奖章
罗马尼亚三级米哈伊尔勇敢勋章:1942年7月29日获颁
罗马尼亚二级米哈伊尔勇敢勋章:1942年7月29日获颁
罗马尼亚一级米哈伊尔勇敢勋章:1942年9月1日获颁
匈牙利佩剑战功大十字勋章:1942年11月27日获颁
国防军公报嘉奖:1941年8月7日,9月19日,10月18日。1942年5月30日
(该文系彭志文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版权所有)
曼帅并非德国最好的将军
更新时间2005610 21:06:00 字数:6991
一般的二战军事爱好者和喜欢研究德国军事的学者都认为隆美尔、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是纳粹德国最好的将军。我同意对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的评价,但曼施坦因算不上是德国最好的将军或者元帅,他的“曼施坦因计划”是很不错!在列宁格勒、克里米亚、哈尔科夫他也确实干得不错!并且写了一本好书《失去的胜利》。
'B'一。曼斯坦因元帅的辉煌的军事成就。'/B'
在1939年9月的波兰战役。曼施坦因起的主要是一个参谋官的作用,他担任入侵波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战役中他提出一些非常合理的建议。例如曼施坦因当时所在的南方集团军群,连续围歼波军主力,据说司令官是接受了曼施坦因的建议。在德军包围华沙后,又是他建议德军使用炮兵和空军轰炸以及断水断粮进攻华沙以逼迫波兰投降。9月28日,波军全线投降。
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因制订了入侵法国 的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1940年2月1日,曼施坦因出任德军第38军军长。按照“黄色方案”德军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然后迅速占领马斯河的桥头堡,并向东进攻迂回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欧洲头号军事强国只一个月就溃败了,法兰西战役的迅速胜利无疑要部分归功于“曼施坦因计划”。
1941年2月,曼施坦因任新组建的第56装甲军军长,准备入侵苏联。1941年6月22日至26日,苏德战争爆发,曼施坦因指挥的装甲军向苏联境内纵深推进了320公里,攻占了多纳河上的桥梁,几乎就冲进了列宁格勒。
9月,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南线(克里米亚)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隶属于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第11集团军成功的向南推进攻陷了克里米亚,俘虏苏军士兵43万。到11月16日,完全占领了除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克里米亚。冬季来临的时候,曼施坦因顶住了苏军的反击,并继续向南推进。
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的部队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他在回忆录中称在塞瓦斯托波尔抓获了十万苏联俘虏,据战后苏联方面的资料显示许多被俘的并不是真正的军人。同时,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德军陆军元帅。7月下旬,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到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德军进攻列宁格勒。
'B'二。曼施坦因在事关三帝国命运的关键问题上犯下的严重错误:'/B'<br>
'B'第一,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错误。'/B'<br>
当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苏联军队的合围陷阱时,是撤退还是坚守,希特勒十分的矛盾,从感情上他无法接受撤退的事实,日尔曼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撤退”这两个字,俄罗斯这样的二等民族竟然逼得最优秀的日尔曼军人狼狈而逃,太说不过去了。但是希特勒很清楚被包围的后果,他首先只是让蔡茨勒将军转告保卢斯原地待命。并且一度希特勒还准备签署让保卢斯突围的命令。
但当时两个人的意见影响了希特勒的决定。第一个是空军元帅戈林,戈林向元首保证他的空军将全力支援第6集团军,完全有能力保证第6集团军的结养;第二个影响希特勒的决定的就是元首当时非常宠信的曼施坦因元帅。希特勒在决策前听取了曼施坦因元帅的意见,问他有没有把握救出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说能够救出。最新的资料显示,曼施坦因还认为,第6集团军如果突围的话,即使成功,也会被追击的苏军击溃,几十万人成为对稳定东线毫无用处的散兵游勇,因此他委婉地表示不赞成突围。于是希特勒排除一切干扰,坚决地命令保卢斯固守待援,失去了突围的最佳时机。
曼施坦因元帅当时踌躇满志,在魏克斯将军的司令部,当魏克斯忧心冲冲地跟他讲第6集团军的危险境地时,他信心十足地打断了魏克斯,“你放心,我会尽力的。”并且随后亲自给保卢斯发去电报,要保卢斯固守待援。这就是著名的“不要放弃,我会来救你们的,曼施坦因。”电文。可是到1943年1月8日,胡比将军告诉曼施坦因这句话已经成为包围圈中第6集团军官兵最流传的一句话时,已经无法兑现诺言的曼施坦因矢口否认,说自己从来没有许下过这样的诺言,是有人在无中生有地诋毁他的名誉。
曼施坦因出任新组建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包括霍斯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
即使在三周后,希特勒仍然在犹豫,怀疑自己让保卢斯上将固守的决定是不是下错了。但这时他只能怀着良好的愿望,把宝押在曼施坦因身上了。
曼施坦因的任务就是去援救这些被困的部队。在11月28日时,实际上德国的顿河集团军群就已经发现了143个番号的苏军单位。曼施坦因指挥顿河集团军群于12月12日发动进攻,到12月24日,德军离斯大林格勒仅有50公里。但是由于苏军强大的反击兵力以及周密的计划,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无情的阻挡住了,并被迫后撤200公里。
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并没有做到他所承诺的。在第6集团军弹尽粮绝、伤兵满营,兵临绝境时,曼施坦因要保卢斯和他对进突围,明知那是不可能,毫无诚意地仅派一个艾希曼少校(情报处长),而不是他的参谋长或者手下的将军去联络保卢斯。事关几十万大军命运的责任不是一个小小的少校能够承担得了的,曼施坦因显然不是真正地希望第6集团军与他对进突围,他只是在履行自己撤退前的最后一道手续而已。然后在他的回忆录中就以保卢斯拒绝突围为由,把斯大林格勒解围失败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在斯大林格勒问题上,曼施坦因和希特勒有很大的不同,希特勒一旦坚定了一个信念就不再改变;而曼施坦因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立场,这就是我们看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问题上的表现,他一些自相矛盾的原因所在。但是他曾影响了德国方面在坚守还是撤离上的决策是勿庸置疑的。
综上所述,曼施坦因元帅和戈林两人对于斯大林格勒的悲剧具有无法推卸的责任。而战后人们把斯大林格勒失败的责任全部算在希特勒的专横,独裁,干预上显示是有失公允的。
'B'第二,在库尔茨克战役中的重要失误。'/B' <br>
库尔茨克战役是一次本不该发起的得不偿失的进攻,好大喜功的曼施坦因(想重演一次基辅会战的辉煌)是德军中唯一一个多次催促希特勒发动战役的将军。
在1943年3月,德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以后,击败苏军占领了重镇别尔哥罗德。曼施坦因想当然地认为德国具有消灭库尔茨克突出部的苏军的军事势力,他建议与中央集团军群一道,肃清在库尔茨克的苏军,缩短战线,即堡垒作战计划。他的计划遭到绝大多数德国将领的反对,反对者包括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摩德尔,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也表示,对曼施坦因的计划中央集团军群爱莫能助。
执行这次战役即使是在1943年春也是不现实的,东线德军的18个装甲师只剩下495辆坦克,部队没有轮换与休整已经连续作战10个月以上,十分的疲惫。
连绵的春雨使道路泥泞化、等待新装备则使战机完全逝去。在曼施坦因的回忆录中他为自己进行了辩解,声称他也曾建议取消库尔茨克战役,可惜他态度转变的说法根本得到当事者的回忆录的证实。其实他宣称的那些建议取消库尔茨克战役的理由,并不是建议取消而是希望得到2个师的增援兵力(他的请求被希特勒冰冷地拒绝了)以及催促尽快发起战役的理由。曼施坦因始终都是库尔茨克战役的积极倡导者,策动者。
库尔茨克战役中面对严阵以待、力量对比悬殊的苏军,进攻的德军遭到灾难性的巨大的损失,北路中央集团军群进攻方向被苏军判断为主攻方向,遭受重大伤亡后转入防御。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南路的德军兵力强大,苏军防御稍弱,因此德军进攻略好于北线。原本应该见好就收,摩德尔元帅多次催促希特勒停止库尔茨克战役,而曼施坦因正好相反,坚持继续进攻,投入了最后一支预备队第24装甲军(下辖第23装甲师、维京掷弹兵师)约150辆坦克。希特勒患得患失地相信了曼施坦因(希特勒的这一决定完全是基于对曼施坦因的无限信任)。但是接下来,曼施坦因的进攻无法击溃苏军预备装甲力量,耐心有限的希特勒终于调走曼施坦因的几个装甲师,库尔茨克战役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事实与资料都证明,库尔茨克战役德国完全没有获胜的可能。从7月5日——23日,曼施坦因指挥的南部战场歼灭苏军14395人,但自身损失54000人以及9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仅暂时占领一些无关紧要的土地,没有任何作战或战略价值。曼施坦因的坚持进攻只能是把德国最后一点装甲力量全部折腾在占据有利地形,善于防守的俄国人手里。使德军的装甲力量(2400辆坦克或自行火炮)在不久后红军(7900辆)的大反攻面前捉襟见肘,并且在剩下来的战争岁月中一直处于被动。曼施坦因的拙劣表现对纳粹德国的失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曼施坦因元帅其他方面的失误与不足。
人们对曼施坦因元帅的积极评价据说都是基于访问前德国的一些与曼施坦因元帅共过事的将军和元帅,比较著名的有古德里安等人。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那些将军元帅们(包括希特勒本人)对曼施坦因都不太看好的事实却很少被人重视。毕竟接触到曼施坦因元帅战略层面上思想的是最高统帅部的人员,而不是曼施坦因的部下或者对他接触不多的古德里安等人。可惜这些对曼施坦因持否定态度的人或死于战争中或在战后作为战犯被处决,没有留下回忆录,我们只能从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回忆中,从侧面来管中窥豹。
在库尔茨克战役后的防御战中曼施坦因发挥才能,将功补过多次稳定了脆弱的东方战线。不过完全依据他自传《失去的胜利》来评价他的才华显然是不准确。科涅夫在回忆录就提到了曼施坦因夸大苏军军力的作法,其中较明显的谬误是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他说德苏两方师的数量比例为1:8,他把苏军所有的坦克军(只是番号而已,实际兵力有的不到一个师)都算作德军的军级规模。作为战地指挥官他的情报不可能如此的不准确,只有一种解释为了夸大1943年哈尔科夫反攻的艰巨性。
而且曼施坦因在后来艰苦的防御战中为了稳定他的南方战线常常是以牺牲兄弟部队(比如中央集团军群或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作为代价。他从来没有从整个第三帝国的利益来看战局,他与最高统帅部人员凯特尔、约德尔等人的关系非常地糟糕,与斯大林格勒的幸存者之一的胡比将军的关系也不好(原因可想而知)。
把所有的失败的责任推到希特勒身上无疑是没有风度和没有说服力的。因为在纳粹灭亡以前,每当希特勒讲完话,陆军元帅曼斯坦因就会第一个跳起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