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战旗 >

第85部分

血战旗-第85部分

小说: 血战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肋——石油,这个软肋,也是致命的。如果真要那天,日本没有海军,他们的本土防卫也就成了笑话。

不但当时的日本人以为,而且全世界都这么认为,中国没有石油,即便有,也只是陕西、甘肃一带的小油田,即便能挖出油来,卖油的钱,连钻井挖油的钱都抵不上,纯粹是一亏本买卖。

曾一阳赞同道:“对,苏联和中国,他们必须选一个敌人。但苏联军事力量要比中国强,而且国土靠近北极,即便战争最后日本人胜利,日本人无法有效的开发西伯利亚。反而中国的江南富庶,又是粮食产区,北方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阎锡山脸上不动声色,装出茫然的样子,但是心里可是明镜一样的亮堂,我的乖乖,这是要让老汉和你个娃娃一起打日本啊!这抗日要是这么好抗,老汉早就当这个民族英雄去了。

听了一阵,阎锡山为难的说:“贤侄说的不错,日寇亡我中华之心不灭,我中华之崛起将遥遥无期。可是,南京的蒋某人不点头,单单靠一人一地之力,哪里能和一列强相抗衡。”

“你不抗日,我不抗日,难道真的要等国家灭亡了,都做了亡国奴才甘心?”曾一阳决然的说道,语气高亢。

“贤侄别激动,我不是没办法嘛!打日本人也是要有这个实力,东北军三十多万大军,说撤退就撤退,整整三个省都便宜了日本人。如果,东北军能够在东三省,和日寇打一场,未必就能让东三省被占了去。而且沈阳兵工厂的规模是国内最大的,连设备也是最好的,日本人占领这些资源,不用一个月,就能生产出一个联队的装备来……现如今,日本人是步步觅得先机,而我民国一步错,步步错。”阎锡山不由的感叹道,不知道他是为沈阳兵工厂被日本人占领而惋惜,还是东北军的不抵抗,让晋绥军冲到了抗日的最前线哀叹。总之,先在,阎锡山很伤神,担惊受怕中惶惶不可终日。

阎锡山深知,一旦抗日,那么山西、绥远首当其中,靠如今手底下的几个军的兵力,无法抵挡日军的大部队进攻。

有心改变处境,又无力下手,正是为难的时候。加上现在红军掌握了西北三省,提出抗日的口号,使得晋绥军不但退无可退,战又恐不能胜,才是让他最着急的。

阎锡山突然想起,曾一阳还有一个要求,才肯放被俘虏的晋绥军,于是就转移话题,问:“刚才你说要傅宜生答应你的要求,才肯放人。这山西绥远地界,我的话还是能管点用的,贤侄不妨先说说。”

“河套,绥远西河套为红军和晋绥军共管区域。作为补偿,红军可以和山西绥靖公署联合在绥远建设钢厂和军工厂,为抗日做准备。”曾一阳不容质疑的郑重说道。

“这个?”阎锡山为难了,河套是绥远水草最肥美的地区,而且他还派了一些人在哪里屯田,让给红军显然不可能。再说,红军穷的叮当响,哪里有钱办工厂,到时候,还不是让山西人出钱办厂吗?

曾一阳虽然看到阎锡山为难的样子,继续说:“我不是为了红军要这片区域,而是为了安置从东北迁移来的抗日军队,和普通民众。这片土地如果开发熟了,养几百万人都不成问题,中日大战一启。生活在这里的东北移民,必然是最理想的兵源。至于是共管,你我两家,各驻兵一个师,仅为维持治安而用,到时候大战一起,这里是你我两家的兵库,请阎主任莫要迟疑红军的诚意。”

“难道这些东北移民,到时后不会投靠北京的张少帅?”阎锡山就有点搞不懂了,东北军明明在河北一带驻防,曾一阳却认为,他有把握能把大量东北移民西迁,这显然不合时宜啊!

曾一阳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对阎锡山说:“民心,张家控制东三省二十年,无点滴恩情于民间。反而一再失信于民,这次汤玉麟的临阵溃逃,更是让他连国人对他失去家园的同情都消除了。您说,他还有能力控制民心,绝处逢生吗?”

顿了顿,继续说到:“这次日军进犯,或许对他是个机会。如其部若胜,他还有点希望。但要是和,却是连最后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其实,早在东北军王以哲将军率领其部起义,就说明东北军中,尤其是士兵对于不抵抗而撤离东北就很不理解。”曾一阳话后的意思很清楚,一旦战和,签约协议那是必然的,这份协议一签订,那么张学良很长时间就甩不掉‘汉奸’的帽子了

阎锡山也点头赞同道:“贤侄眼光独到,不过你的要求让我太为难,需要和山西、绥远的将领商议一下,两天,两天后我给你的答复。”

说完,就急匆匆的回去了,估计是让召集幕僚,商议其中的得失吧!

说起张学良,连曾一阳也不免为这个民国第一美男子而惋惜,一离开东北,他就成了蒋公手中的枪,蒋公指到哪里,他就要冲到哪里。谁叫他把自己的家都丢了,而且家当还丢的干干净净,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想必张学良要是生在一般巨商家中,或许还能平静的过完这一生。但生在张家,已经由不得他优柔寡断。而且其人还特重感情,对蒋公真是掏心窝子的交情,最后还不落得被终生监禁的下场。

这样的人从军已经不可,还要从政?和找死没什么两样。

曾一阳看着窗外缓缓飘落的雪花,自言自语的说:“过两天,也该回去了。”

 第五章 政治攻势

第五章政治攻势

就在17日,张学良、宋子文、杨杰,乘坐30余辆汽车浩浩荡荡赶到热河首府承德。//张学良联合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等二十七位热河守卫将领,向南京方面和全国通电,表示决心抗日,呼吁全国一致支援。

这则电报几乎是全国所有的大小军阀都收到了,可惜,更多的是被搁置在一边。

在河北,热河一线,主要以东北军为主力,还有一些抗日同盟军。

至于其他地方部队,能够来电支持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派部队参战。

热河、河北的部队,也是良莠不齐,按理说,东北军的装备是最好的,但千里溃败,丢失的武器装备数以万计,军心不稳,其各部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

很多部队都是连枪都没有配齐,像29军,老西北军宋哲元的部队,训练中只好将大刀放到训练科目中,使部队增加战斗力。全军二万二千多人,但个个同仇敌忾,坚决抗日。

这在当时的华北战场上,连东北军都赶不上的。

早在32年7月,宋哲元就找张学良主动请缨,要求抗战。但当时不但国民政府打压,不同意拨款抗战,而且连张学良也信心不足。

或许,让宋哲元当热河省主席,全掌热河军事,比汤玉麟这个东北军中的二号人物更理想在热河前线抗击日寇。但没想到,汤玉麟这个被称为‘二虎’的东北军高层,在日寇进兵热河的时候怂了。这才让华北的局势变得更加的危急起来。

曾一阳脑子里回忆着这些信息,心里盘算着,一旦长城抗战全面开始,红军派那些部队开赴察哈尔和热河前线。

西北军肯定不行,虽然甘肃的新一军战斗力不错,但还要抵御西北马家的势力。而红三军要守陕西西南防线。毕竟胡宗南的第一师也好,还是四川的川军一样,除非四方面军打通四川和陕西的通道,不然根本撤不出来。

只有自己的四十军,但是阎锡山也不得不防,不然自己在前方和鬼子打仗,他在背后来个背信弃义,那么陕西也就危矣。

王以哲将军?67军?突然,曾一阳想起来,东北军67军由于被拉到河南,用于进攻陕西,老蒋还补充过一部分装备。加上原来的装备也是很先进的武器,除了缺乏重炮之外,其他武器都是仿造日本的武器,装备上,日军也不会有特别他的优势。

等回去,东北军的士兵,斗志如何,再想做决定。

放下心来的曾一阳,轻松的睡了一个好觉。几个月来,神经一直紧绷着,好不容易西北局势稳定下来,又要和鬼子作战。

他明白,进攻长城防线的鬼子也不是二等、三等师团。而是最精锐的一等常设师团,已经辨明的就有后来南京大屠杀的首恶——第六师团,还有关东军起家部队第八师团、第十二师团一个旅团等参战部队,总兵力5万多,绝对是一个劲敌。

第二天,听说曾一阳要回陕西,阎锡山还是不放心的送曾一阳出了太原城。

一路上,俩人不但从绥远的局势,已经察哈尔失守后,绥东的防御上的问题。对于红军有意出兵察哈尔,帮助**抗击日寇的说法,阎锡山也很为难。只好推脱,南京方面没有首肯,这个口子他也不好开。但,他愿意帮红军和南京方面交涉。

曾一阳倒是不急,即便南京方面同意不同意,根本对他没有关系。反而是阎锡山要好好想想,放红军通过绥远,进入察哈尔,会不会对他山西有威胁。

马蹄刚刚踏上黄河西岸,刘先河就心急火燎的拉住了曾一阳坐骑的缰绳,一副决然的样子,让曾一阳感觉到问题的严重。

项英虽然是政委,但曾一阳自认为,还是能够说通对方。但瞿秋白就不一样了,连带着和他老子是生死之交的战友,说不准会将一身的父爱灌输到自己身上,而且瞿秋白没有孩子,万一拿跟藤条,在家门口等着自己,让他以后这兵还怎么带?

利索的从马上跳下来,拉着刘先河的手,就是一通唏嘘,着急着说:“老刘,你来了正好。我正要去找你呢?”

“找我?”刘先河被曾一阳这么一说,顿时一愣,自己是心急火燎的在在黄河西岸等了好几天,心都快憋出病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曾一阳感觉到刘先河狐疑的样子,心说,这招真的很好用啊!顿时感慨的对刘先河说:“日寇已经出兵热河,热河守将汤玉麟不思报国,却带着私产,逃到了开滦,将整个热河都拱手让给了日本人。你说这是不是急事?”

刘先河顿时蒙了,连忙点头。他是个爱国青年,也是一个读书人,而且经历过一二八19路军淞沪抗战,知道鬼子是国家之大敌。

“热河?一阳,你快说说,鬼子都到哪里了,东北军难道连华北都丢了?”看着刘先河着急的摸样,曾一阳心说,可以了。

刘先河越想越担心,急忙对曾一阳说道:“我看这事要找项政委,贺老总好好的商议一下,我们红军来北方就是为了来抗日。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要是我们还做出反应,那么真要被全国人民戳脊梁骨了。说我们扛着抗日的旗号,却打内战。”

“对,不过我先要去洛川,去看看军队情况,准备派遣那支部队去华北前线。此事不能耽搁,老刘,我们分头行动,你先去西安,征求政委的意见,我看完部队,随后就到。”曾一阳装作着急的说着,一边说,一边拉着自己坐骑的缰绳,一纵身就跨上了战马。

由于,南京方面对西北的信息封锁,虽然已经停战,在没有搞起全部的信息传递渠道前,陕西要比一河一隔的山西,在消息上慢上好几天。

刘先河也不甘落后,骑着马就去了西安。

在半路上,才想起来,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瞿秋白还在韩城,口口声声要好好代替曾让‘教育’一下曾一阳。

说来也奇怪,瞿秋白的肺病,在到了陕西后,竟然有好了不少。在西安的时候,又请了当地名医,用了不少药后,人是越来越精神,一扫多年的病态。

可怨,瞿秋白,在韩城苦苦等不到曾一阳,等到有人报告说,曾一阳已经到了洛川,顿时气急败坏的要去洛川。

最后,还是被黄苏劝着去了西安。

逃过一劫的曾一阳,带着余得水等人,一路急行军。

一路上,很多农夫都在开始挖渠,虽然春天还没有到,土地也还冻着,可分到土地的农民还是忍不住到田间地头,开始为春耕做准备。

干累了,唱一段,吼上几嗓子秦腔,来赶走身上的疲劳。曾一阳是连京剧都听不惯的,更不用说用尽全身力气吼出来的秦腔了,不过一路上,他却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异样,反而是心口的血都被唱热了一样。

到了洛川,找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找到陈光,就像是曾一阳跟着陈光的足迹在追一样。总是慢了半拍,跟到土窑堡的时候,才遇到了陈树湘,原来陈光担心三万多晋军俘虏闹事,于是带着一批政工干部,给分布在几个地方的晋军俘虏将革命形势,将红军的革命信仰,这才安定住了这些晋军。

突然,整齐的口号声从不远处的河谷里传来……

“打倒蒋公反动政府——”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最后,连打土豪,打土匪,什么能打倒的都打倒了一遍。听的兴起的曾一阳,突然被一口同声要加入红军的口号声震撼了。

看着身边的余得水高兴的说:“陈军长很有办法啊!连士气低落的东北军,在短短的十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