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战旗 >

第69部分

血战旗-第69部分

小说: 血战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见刘济仁努力的回忆了一会儿,全无印象的摇了摇头,余得水顿时气极。心说,怪不得蒋公不把湘军当回事,连被红四十军消灭两个师的大事都没有透露出来。

他哪里知道,在中央军中,江西的重大失利,都是忌讳。现在蒋公一想到曾一阳就气的牙疼,哪里有人敢提起曾一阳这三个字,老爷子就会窜起一股无名的怒火,谁说,谁倒霉。

连南京政府中,也不过是一些高层,还有侍从室的参谋官们知道。放到地方上,也就何健、刘建绪一方大员能探知一二。

刘济仁哪里知道红军出了个红四十军,横扫千军,把陈诚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灰溜溜的下台。

曾一阳从刘先河手中接过一封刚写好的信,递给了刘济仁,看着对方迟疑的样子,笑着说:“放心,这封信不是挑战书,也不是威胁何健的敲诈书,不过是和你的那个何长官商量点事。相信,久在上位的何建不会太为难你的。”

按理说,曾一阳既然让他送信,那么他的性命必然无忧,可刘济仁就是无法高兴起来。

由于一时的侥幸,他不但付出了部下3000人的伤亡,不少追随自己十多年的老部下,也含恨沙场。

等到刘济仁发现,他的不少部下,都被缴械后,也没有捆绑,才明白,曾一阳这回是好人做到底,连他的手下军官,也都全部由他带回去。如此一来,他反而有些狐疑起来,**的气度,他是知道的,但是这样将全部军官连审查都没有,悉数放走,确实没有先例。

让他想不到的是,曾一阳对湘军的这些军官对不上眼。拿在手里烫手。全杀了吧!也有不少正派军人,遣散,还要给个路费不是,让刘济仁带会去最好了。

曾一阳想的是,教导团通过这场战斗,是时候将一些战士派下去,锻炼他们带兵。扩编一个团,正好。

临走,他还想知道曾一阳为什么能够知道他们的密码,给他发了一份假电报?

不过他注定要失望了,曾一阳闭口不语,周围人没一个敢说的。反正,他要带着他的疑惑,让何健给他解释了。

七天后,长沙,何健如同往常一样,天一亮就起床,在镜子前打理着他的胡子。保定的军官都喜欢留胡子,这是一种传统,当然,胡子长了,打理也是件麻烦事。

佣人禀报,刘建绪带着刘济仁已经在客厅里等着他了,这让他不得不匆匆的梳洗了一下,穿上军装,下楼见客。

“恢先,你怎么来了。”突然何健看到刘济仁,脸上的笑意顿时都降下去了,冰冷着脸,哼,了一声。

“钧座……”刘济仁不由着急,紧走两步上前道。

何健背对的身体,转过一小半,斜对着刘济仁冷冷的说:“你还有脸回来?湘军的脸都让你丢尽了,还大言不惭的报告,包围了赤匪,你知道和你打仗的是那支部队吗?你知道,惹怒了他,别的不敢说,我的湖南省主席也当不长了。”

刘济仁愕然,在他的印象中,曾一阳不过是一个很温和的人,说着战场上是生死敌人,战场下,或许彼此性格相合,做朋友也不错的军人。这人不错,这就是刘济仁对曾一阳的评价。

既然部下回来了,何健也不愿意把事做绝,虽然在不久之前,刘济仁还谎报了军情,但毕竟都是从他一路从军后,跟着一起走来的师兄弟,连点破都没点破。

刘建绪看着一个是自己的学长,一个是自己的师弟,大家同为保定一系,在民国颇为不易,于是站起来给刘济仁解释道:“济仁,不是健公对兵败而生气,其实你确实不知道红四十军是怎么样的一支部队,或许现在论战斗力,红军中最强大的就是这支部队了。在你在和红军厮杀的时候。陈光中的63师,和新编第5师,均已被这股才一万人的红军全歼。”

刘济仁此时才知道,自己是踢到了一块什么样的铁板。不由的瞪大着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两位学长。

何健也是不耐烦的说:“别说陈光中的土匪兵,打仗,尤其是打红军尤其卖力。但在这支红军面前,不够看的。就是陈诚的十八军,也是有两个师损失在这股红军手上。正面击败14师、围歼第5师、击垮11师,陈诚十八军的主力王牌损失一半。他们可都是一个师就一万五千多人,旅有炮连,师有炮营,还有一个随时支援的炮团,你说说,我们湖南的家当拿得出这么多本钱吗?”

话匣子一打开,何健就收不起来了,他胸口的这口闷气,已经憋着不是一天两天了。

继续说:“湖南需要湖南人治理,但是打碎的坛坛罐罐都是来之不易的多年积累,你觉得,一旦有这样一支红军在我湖南境内,我们还能过上太平日子?”

刘济仁不禁腹诽着,往年也不太平啊!不但湘西有贺龙的部队,还有井冈山的红军。

既然,何健也不想追究,他将口袋里的一封信拿了出来,递了上去。“这是红军军长,让我给二位长官带来的书信一封。”

刘建绪先把信件接了过来,当着何健的面,拆开来看了几句,凝重的脸庞,流露出一些狐疑,和不解。看完后,又递给了何健,对着刘济仁挥手示意。刘济仁早就巴不得能够回去了,全军覆没,老长官还不骂几句,这让他心里更难受了,不过好在他打定了注意,不再从军,这样先回家看看也好。

何健也看不出其中的奥秘,当然他不会照着信上曾一阳说的那样,红军为了北上抗日,路过湖南,知道有一千多红军战士被何健关押在益阳,希望能够临走的接走这些被俘的红军战士。

“恢先,你看这曾一阳到底是做着什么打算。那些红军俘虏给他也不要紧,但是如果壮大了曾一阳的手下,赖在湖南不走了,这就麻烦了。”何健顾虑重重的说道。说起来,他的不少部下也在邵阳被项英俘虏了,换俘虏也不是不可以。

好不容易,把在湘西的红三军赶出了湖南,何健也好,刘建绪也好,都不想湖南又有一支红军部队住下来。

而且,曾一阳这个对手,本钱比红三军更大。虽然湘西的红三军发展也有一两年,但毕竟一直被压制在湘西,补充困难。和红四十军兵强马壮根本没法比。

刘建绪闭着眼睛,躺在沙发里,仔细比较着这其中的得失,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对何健说道:“健公,两手准备。让陈渠珍跟着这股红军,出湘西,如果顺利,我们将湘西收到手中。如果红军是耍心眼,先让陈渠珍顶一顶,他手下的竿军,名声在外,相信也能让红军伤亡不小。”

“好,只能这样了。”何健对刘建绪的建议很满意,他早就想收回湘西了,可陈渠珍不好对付,几次都含恨败北,想到此刻正是机会。

一个月后,湘军押着被俘虏的红三军战士,在益阳和红四十军交换。陈渠珍的部队在出湘西后,将被红军歼灭的63师番号给了他,担负起防御红四十军的重任。

也许,何健最后注定要失望,好不容易,设想好一个渡江攻击红军的设想,没想到,红军在陈渠珍的眼皮子地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曾一阳果断的在荆州附近,渡江,也不选择水势比较缓和的岳阳地区,都到了湖北地界,何健再有想法,也不顶用。

虽然懊悔,但何健也知道,曾一阳的部队已经扩编到了15000人,而且都是他的湘军,拿起枪就可以打仗的部队。

真要和红军死磕,他的损失也不会小。放走这股红军,或许是福。

 第九十五章 兵围襄阳

第九十五章兵围襄阳

茫茫山峦,水雾飘渺,山外面还是山,云之后还是云。/  //这就湘西,是一个树的世界,一个山的世界,一个云的世界。山间隐约的山歌,惊起的飞鸟,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个谜一样的仙境。

即便,曾一阳已经走在了汉江平原,那东方广袤的天际线上,升起的第一缕阳光,带着和煦的暖意,温和着他的心。

离开了湘西,跨过长江的那一刹那,他真的很想回去,回到那个到处是土匪的湘西。他很清楚,想要在大义上取得国人的普遍认同,红军必须有一支部队,需要到北方去,能够站在抗击日寇的最前线。

部队早就在过江后就分开,左路军由吴高群率领,向沔阳方向出击,造成红军兵围武汉的假象,而先头部队向襄阳进发。

就像是一场赛跑,任何假象都有被猜穿的时候,军事行动也是这样。

是未雨绸缪?还是后知后觉?

接连的行军,让部队渐渐的开始从连连的胜利中走出来,渐渐的稳重了不少。通过从中央补充的政工干部,数个月的努力,让红四十军的战士,多了一种坚毅的责任,他们是穷人的部队,是为穷人翻身而甘愿战死沙场的英雄。

部队已经习惯了黑夜行军的部署,反而开始喜欢上了这种行军方式。白天显然要比晚上睡的更舒服,至少不会那么冷了。

作为红四十军的军部,这些天算起来是最齐整的时候。

政委项英、军长曾一阳、副军长陈光、政治部主任刘先河、参谋长苏长青,在部队隐蔽过后,围着刚点燃的火堆,聚在一起开会。

“苏参谋长,电台有没有101师的消息?”曾一阳坐在篝火前,向火堆靠了靠,双手贴近带着青烟的火苗。即便这样,他还是感到冷,一晚上不睡,行军百余里,疲劳一点点的,正抽取着他身体里的丝丝热量。

苏长青接过警卫员送过来的开水,那个水壶,给所有人都倒上了开水。先暖暖手,一边倒水,一边说道:“101师没有消息,但102师陈树湘刚才已经和我们联系上了。”

项英听说一支主力有了消息,着急的问:“快说说那里的情况?”

“102师兵围沔阳后,已经可以确认,敌人在随州一线的60师等10个团,已经被调动向武汉移动,想汉口移动。在应城,汉川一线布防,试图阻挡我102师对武汉的威胁。”苏长青将电报中的信息,综合着自己的一些看法,说了出来。

从某些方面来说,他现在已经渐渐进入了角色,对于参谋长的工作,也是做的得心应手。

曾一阳想着,中央军,在湖北有十万大军,但是在大别山区的红四方面军,已经在几个月前陆续撤离,向四川进发,留在鄂西北的只有红25军,3000人不到的部队,却要面对十万大军的围剿。

作为红军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连军长,政委,都重伤、战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项英想了想说:“要让他们尽快跟上主力部队,如果让鄂西的敌人运动到他们身后,被包围就麻烦了。”

曾一阳点头说:“我同意,但必须,让他们打一仗,让敌人有所顾忌。但不能彻底暴露102师的实力,让敌人以为我军主力,一直在汉中平原,这才妥当。”手里拿着一个在火上刚刚烤热的饭团,不紧不慢的吃着。

心里盘算着,吴高群带着的一个师已经快接近鄂北重镇——襄阳,这才是他们眼前必须要攻克的城池。一旦打下襄阳,可以获得他们必须的补给。河南可以去得,还有就是通过老河口,陨县、直接出现在商洛,进而进入富庶的关中平原。可以说襄阳是一块跳板,彻底跳出中央军控制的跳板。

“部队现在的储备的粮食还有多少?”曾一阳想着多日行军,可能粮食上会有缺口。这样,军事行动必不可少

后勤部长吴链拿着一个小本,吃力的翻着,有着关节炎的他,这几日在寒风中一走就是一天,连指节都肿大了不少,但还是坚持着不骑马,就是为了让马匹能够多驮些物资。

“后勤储备的已经不足六天的,但是昨天我们刚发下去三天的口粮,保守估计应该还有七天的粮食。我建议,可以对一些地主家的粮食就地购买,这样,我们不需要攻打县城,就会获得补给。”吴链认真的说着。

曾一阳一直很重视后勤,不断的建立有足够保障能力的后勤体系。很多时候,他都是选择攻打城市,来获取足够的经费,然后再用这些钱,去购买粮食等物资。

这样一来,红军就没必要在物资缺乏的时候,必须暴露自己的军事意图。

电台的参谋走到了苏长青身后,然后低头,轻声的在苏长青的耳边耳语一阵,就走开了。但苏长青脸上的喜悦是骗不了人的,随着众人询问的眼神,苏长青笑道:“好消息,襄阳守军才一个旅,不足5000人,其余敌人都开进大别山,寻找四方面军留下打游击的红25军。所以,我算是捡到了一个大便宜。他们现在已经扫清了襄阳周边的敌人,询问是否先发起对襄阳的进攻?”

“多一日就多一日的危险,告诉吴高群,先头部队先发起对河口的进攻,将襄阳的敌人给我引出来打。”曾一阳知道,襄阳城高,河深。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一个名城,尤其在明朝,更是建造了砖石的城墙。

一个旅的敌人,要是固守不出,很有可能根本无法猛攻无果。所以还是先选择稳妥的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