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战旗 >

第583部分

血战旗-第583部分

小说: 血战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古敬生来说,战果颇丰自然可喜。

可他接到的任务是固守绥化3天,等待援军抵达。说白了,22团是不能也不会退出绥化城内的。关系到整个展露的事实,其中的厉害关系古敬生很明白。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将绥化打造成一个绝城,兵绝、粮绝、弹绝日军才能过绥化。

不过战斗到第二天,绥化的防御将越来越薄弱,日军虽然损失很大,但对于27旅团来说根本没动,高品彪完全有理由相信。进攻绥化的第三天,旅团的士兵就能排成整齐的步伐,从城门口大摇大摆的进入绥化。完全一次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然后主力再次准备进攻下一个目标城市——铁力。

这也是曾一阳防御缓解中的最后一个钉子,一旦被拔,西线和北线作战的五个纵队和一个独立师,即便不想作战也不得不选择撤退。

以往,古敬生脸上总是乐呵呵的,似乎没有什么心事。

但随着日军加强了进攻的幅度和密度,古敬生再也无法将轻松的表情挂在脸上了。鬼子一次次进攻之后,从阵地上被抬下来的伤员经过古敬生身边的时候,他心脏就想是要碎裂一般疼痛。

虽然心情很沉重,但还不足以让古敬生失去理智。

长城看站的时候,29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之战中,夜间偷袭,不见打掉了日军的野炮联队,还毁坏了大部分的大炮,战果喜人。

而29军付出的代价不过是500人的大刀队。

大刀队在西北军中视为精锐,但一个29军五万多人,还不足以为500人而换取战场重大的转折而心存疑虑。可古敬生不敢这么做,夜晚偷袭日军炮兵占地,没有三四百人的一直精干部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而22团现在能在阵地上的已经不足千人。

忽然间划出这么多的兵力,去做一件风险极大的偷袭战,最后还可能全军覆灭的威胁。古敬生敢这么做吗?

他当然不敢,而1营长白兴东的提议更是让他心烦。

援军!

援军在哪里?

因为没有点天,22团的通讯一直处于时有时无的状态。信息通畅的时候,甚至能够接到纵队的命令,但要是不通畅,正如同眼前的情况,两天也别想知道任何一点外界的信息。

这就让被陷入重围中的22团上下有着一种莫名的担忧。

他们就像是一头撞进了一个巨大的黑屋子里,而屋子的周围都是危险,看不清摸不着的未知道路,连古敬生这个当家人都心存疑虑。还有一天,按照命令还有一天部队就会等来援军。

援军!

在援军抵达之前,古敬生不会让任何一个士兵出绥化一步。因为,在绥化城内,战士们们还可以依托阵地和坑道的防御,减少受伤的可能,可一旦出城,就22团的步兵,怎么可能跑的过骑兵部队的追击?

古敬生绝对想不到,最近的援军已经抵达绥化边境,2师的一个主力团的先头部队,发现日军固守在车站和小孤山一带,似乎并没有全线封锁南来北往的通道。平原地区,想要拦,也不是那么好拦的。

但是让团长王跃没想到的是,日军并不单单是控制住了车站和制高点。

一个大队的骑兵部队将整个日军的警戒线拉长到了20公里,而且这个数字还不过是估算出来的。

大部队通过必然会引起日军的警觉。

骑兵这东西对于步兵来说,确实麻烦,尤其是在平原地带,骑兵反应快,行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仅仅用袭扰战术,就能将一支步兵部队拖住,甚至拖死。因为其高速的机动能力,在中国战场,唯一能够对其构成威胁的也是骑兵。

但王跃的这个团就一个骑兵连,平时大都当成侦察兵来用。

一旦拉到战场上去,面对于兵力是自己六倍的鬼子骑兵部队,有胜的把握吗?

再说,鬼子也仅仅是需要一个禁戒和侦察的目的。一旦绥化被鬼子打下来,摆在2师面前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包围绥化,围攻日军。

但这可能吗?

想想都觉得够狗血的,即便松花江军区的警备旅抵达战场,这边的兵力上也不占据太多的优势。到时候,将是一场艰难的阵地战,届时日军变主动为被动,可能会固守防御,但别忘了,一旦被日军知晓牡丹江军区的部队被抽调至松花江北,10纵队的压力就大了。

而且,日军也会放心的从哈尔滨抽调兵力渡江,从呼兰登陆,迂回至身后,发动突然袭击。

届时,在没有战场补充的情况下,2师不得不撤离。

引起的连锁反应将是远道而来的警备1旅将和2师交替掩护,撤离绥化,一路撤退到铁力之后,固守最后一道防线。那样战场上的局势对于前指来说就危险了。

退兵也将变成迟早的事。

此时,王跃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打,很可能会惊动绥化日军,而不打,连绥化城都靠近不了,还谈什么增援?

“你骑上快马去师部回报情况,一定要将信在两个小时内交给师长,得到回复之后,马上回来。”王跃无奈之下,也不敢轻举妄动,他用一个最稳妥的办法,将情况先上报给师部。

如何决定,要等郑兴国和章武强两人商量的结果。

“是,团长。”

看着通信连长带着三个骑兵向西而去,王跃心里也是非常的担忧。因为绥化的阻击部队只有一个团,这一点在师部开会的时候他就知道了。面对14师团的精锐旅团,能否抵挡得住鬼子的狂轰滥炸,都将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现在,2师等于是被日军的一道战场警戒部队给拦住了。

进,短时间内很难吃下这伙鬼子。

再说,日军从兵力布局上看,人数也不少,至少两三千人还是有的。

尤其是配备了骑兵和炮兵的日军,在进攻和防守手段上将更丰富,这对于2师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

“老王,别担心,我想师长和政委肯定会找到鬼子的空隙,让主力安全越过鬼子的这道屏障。”政委马永祥显得非常乐观,因为王跃在给师部的信中所说的办法,是他们两人商量的结果。

不仅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师部,也找到了因对的办法。

不过唯一的难题就是鬼子的骑兵,是以中队的编制在周围巡逻,一旦引起这股敌人的警觉。那么摸清2师的实力将是迟早的事。

王跃感慨道:“我们的想法有很多漏洞,留下佯攻日军的作战部队数量太少,会引起日军的怀疑。日军会怀疑进攻的部队应该不是增援部队的主力,那么结果日军很快就会知道,只要他们将警戒线拉的够长,绥化城周围的情况就逃脱不了日军的目光。”

“这也不过是但是……”马永祥反而不认同王跃的反驳道:“日军偷袭作战,把战场的禁戒线拉到了绥化和兰西的交界处,距离绥化城足足有30公里,这说明日军对从其背后而来的我军非常忌惮。也间接的说明,日军在绥化的进攻肯定是最猛烈地。2师作为距离绥化城最近的野战部队,没有理由不是最先抵达战场,解绥化之围。”

“老伙计,我可不想和你争论,现在心里头乱的很。”王跃不说,马永祥也大致能够猜得到,留下佯攻日军的多半是1团了。

佯攻对于王跃来说倒是不怕。

但如何去吸引鬼子的骑兵部队呢?

这个问题不解决,牵制日军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要是鬼子骑兵在小孤山附近活动还好一点,顶多1团进退维谷,真要在野外作战,拥有重机枪营的1团根本就不惧怕鬼子的骑兵。

但要是在外围袭扰呢?

等待的总是那么的难耐,终于三个小时之后,营地外传来了战马的嘶鸣。

王跃从地上跳起来,拉着马永祥说:“走,他们回来了。”

!#

 第四二零章 声东击西布疑兵

走出营地,王跃这才发现派出去四个人,回来竟然是三十多人。 /

走在最前面的赫然是师长和政委,这让王跃心中顿时安定了不少,只要他们两位在,总能找到办法。

一行人,包括师部的参谋人员在王跃的带领下,在树林中的一片空地上坐了下来,王跃这才想起他派出去的通信连长和其中的两个战士没有看见。反而是一个通信兵带着师部却赶来了。

狐疑之际,王跃低声询问那个战士:“你们连长呢?”

团一级的通信连虽然是连的编制,但人数仅仅比一个排多一些,很多时候,送信的工作都移交给警卫连去办。

“连长……?”战士愣了愣神,团长意外的找他问话,但他却有点被问懵的感觉,支支吾吾的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让你的人去2团和3团下达命令去了。稍晚些时候就会抵达你的团部了。”郑兴国在边上听了个清楚,解释道。

“参谋,地图。”

众人围坐在一起,将展开的地图放在中间,然后由1团长王跃不断的在地图上用记号铅笔画出几个淡蓝色的圆圈,这是著名日军兵力分布的情况。并开始解释一些日军在兵力上的调动和巡逻情况。

地图上很多区域都是打了问号的。

对于一些日军防御比较严密的大路,河口等区域,凭借1团的侦察连也仅仅能够侦察到一些边缘的东西。更深层的,可不是靠着侦察连的百十号人能够办得到的。

小孤山周围一个车站,是日军重点防御的区域。

沿着这个区域,日军的搜索范围不断的扩大,加上拥有一定数量的骑兵,日军拉开的这条封锁线不能说苍蝇飞不过去,但要是一个人,很难混迹其中。因为这里不是城镇,没有一定数量的居民作为掩护,加上前方在打仗,周围村镇的具名大半都躲在家中。可以说,每一个从路上经过的人都是可疑的,日军甚至不会经过详细的盘问,就使用最极端的做法——杀人。

更不用说田间地头,树林子边上走过的人了。

鬼子只要发现有这样的可疑人物,立马就用子弹招呼。所以,王跃安排了不下三批侦察人员,但最后得到的信息还是少的惊人。

可以说,27旅团是将整个绥化周边都戒严了。

“老章,你怎么看?”

“打,一定要打。但要合计一下,怎么打,能将日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一个点上。”章武强显得很坚定,绥化危在旦夕,这时候如果还因为犹豫或者是找寻战机,肯定会耽搁时间。

郑兴国明白老搭档的意思,通过小孤山,必须是一个‘快’字。

要在日军驻守部队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快速的将部队越过日军的这道防线。部队行军多一些,绕过一段路也不要紧,关键是一来可以迷惑日军的判断;二来,也能完成总指挥部给2师下达的作战任务。

郑兴国还不知道绥化的援军有多少,只有一个奉命驻守在绥化的22团他道是有些影响。属于3纵的部队,不过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还很不好判断。

如果绥化已经不在我军手中,增援可能变成一场日军满心期待的伏击战。

2师要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不管在野战,还是在城市之中,都无法和日军一个甲等师团的主力步兵旅团硬碰硬。这不仅仅是战斗力上的问题,还是一个战术问题。一直以来,中**队避免和日军主力决战,这不仅仅是在大军团作战中,在局部战争中也是如此。

要不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这样的决战是能避免就避免。

“这个位置非常隐蔽,我担心是日军骑兵主要的集结地点。”王跃指着地图上河口的一处土坡背后,位置对于骑兵来说非常理想。对岸过河的人看不到,而日军可以安排在高处的瞭望哨发现河对岸的动静。

一旦有部队从河口渡河,那么日军骑兵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占据地利优势的日军可以凭借土坡的缓和坡度,将骑兵的速度发挥到极致,而聚集在河口的渡河部队,却会因为处于攻击的下风,处处该打。

“情况搞清楚了没有?”

“侦察员试了几次,都失败了。因为当时侦查员也很奇怪,在河对岸眺望,河岸土坡毫无动静,可一旦侦查员渡河,总会有日军的骑兵出现,数量看上去不多,一个小队左右的兵力。但四五十骑兵对上两三人的侦察兵,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对于土坡背后的情况你一无所知?”

“是的。”王跃有些羞愧的地下头,这么憋屈的事他也是第一次遇到,不过他心里有个想法一定要说:“我总觉得对岸土坡上有日军的观察哨,我也去看过一次,还偶然的捕捉到了太阳光下土坡上的一抹闪光。”

“应该是望眼镜,如果是狙击手的话,会放侦查员过去,然后在暗处突然偷袭。这样给我们造成的麻烦将更大。”章武强点了点头,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已经知道了日军的企图,但相比小孤山一带冲破日军防线,还是河口来的容易一些,似乎鬼子是认准了我军的战术。”郑兴国多少有些苦恼的说:“早知道这样,就不打鬼子的辎重部队了。”

“你舍得?”章武强哈哈大笑。

“舍不得?”郑兴国耷拉着这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