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现张吉海木愣的坐在地上,摸摸张吉海的身上,也没见伤口,李泽南关心道:“老张,伤着那里了?”
“政委,我没事。”张吉海休息了一会儿,感觉心里也是那么跳的慌了,于是再一次爬上了沙丘顶上,心里想着技术要领,又一次滑了下来。
前半段,张吉海惊喜的发现,自己原来张开眼睛看着,原本心中的‘鬼’根本就不存在。再说了,从沙丘顶上都滚下来过,也没见他伤着,张吉海的胆子也大了不少。
每次,见张吉海大叫着,从沙丘顶端滑下来,还有点专业滑雪运动员的样子,训练也在情绪的支撑下,渐渐的变成了一场游戏似的,变得起来。
两天后,新一团团部。
“报告——”
“进来。”
“纵队命令,新一团五天后,行军抵达榆林。”
在新一团团部的正是章武强,接到电报,连想都没想,就蹦了起来,冲出团部,往部队训练场地跑去。一边跑,一边大笑着:“要打仗了,老子要上前线了。”
“什么?纵队下命令了。”
章武强点头笑道:“命令我们团5天后抵达榆林。”
郑兴国闻言,眼角都舒展开了,几道鱼尾纹在眼角边上汇聚,右手用力的拍着章武强的肩头,笑着说:“还愣着干嘛!赶快通知政委,全团开誓师大会。”
等到政委李泽南虽然嗓子都冒烟了,但对桌子上的水壶看都不看,直接就问道:“我们团要上前线了?”
“这道没说,就让我们团先去榆林,我估计肯定是绕过山西,直接从绥远出关。和上前线也差不多。”章武强恨清楚,榆林是军事重镇不假,但也主要是防御来自绥远和山西的日军偷袭。
现在盘踞在山西的日军,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
那么增兵这一说就不会成立,结果只有一个,往东。
“没有战斗任务,就召开全团的誓师大会,是否有些小题大作了。到时候,别让我们渡河去山西,不是去东北,这战士们的情绪也要照顾到。”李泽南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心思缜密的他,在指挥作战上,却是不如团长和副团长,但胜在考虑问题全面。
郑兴国那里管得了这些,一拍桌子,正色道:“就这么定了,新一团虽说是新组建的,但大部分都是老兵。上过战场,见过血的爷们。就是去山西杀鬼子,也比在黄河边上吃沙土强的多。”
“我看没问题。部队需要一场战斗,磨合各个营作战之间的默契,我估计,我们很可能从山西一路打到东北。”张吉海一进来,就拉长着声音,万事在胸的这份淡定,让郑兴国忍不住说道:“就你这副狗头军师的镇定,我这辈子都学不来。哈哈……”
张吉海一翻白眼,悲切道:“你就不能说点好的听?”
“不能,我嘴笨,不会——”
“哈哈……”
战略层面的军事行动,当然不是郑兴国这样的团级干部能够接触到得。
在陕西的中央机构,也接到苏联的突然指示,毫无思路一头雾水。
远东局势虽然微妙,但还没有到一触即发的底部,尤其是在苏联并没有处理好欧洲事务之前,斯大林对日本开战显然不明智的。
远东方面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关东军要是想依托地形防御,也不是不可能。可关东军这时候,从司令到参谋满脑子都是想着进攻苏联,加上德国也希望日本能够尽快采取行动。
年初,关东军针对斯大林的刺杀行动,被苏联方面破坏后。
在三月,德国和日本情报人员在柏林会面,其中的党卫队高层也参与其中,商量的焦点,就是德国情报组织和日本在苏联请报上的共享。
而希特勒更是在和斯大林在欧洲事务的交涉未果后,恼羞成怒,准备用刺杀来了解他的这个对手。
刺杀的代号,就是利用苏联每年五月一日在莫斯科红场上的民众集会,缅怀其开国领袖——列宁。
而斯大林在当天会站在列宁墓的上方的演讲台上,接受全国人民的膜拜。计划很简单,用一种有定时功能的炸药,放在假花之中,然后混入人群,在列宁墓周围献上鲜花。这种爆炸速度超过8000爆速的炸药,只要很少的数量,就能够在瞬间将一个山洞炸塌,更别说,这用来对付一座高台。
不幸的是,这次行动中,又混入了苏联的间谍。
而且是,以偶然的机会,德国人才让其接触到了这项刺杀行动的秘密。武田毅雄,这个被授予过苏联英雄的日本人,感情复杂的又一次成为了告密者,让斯大林逃过一劫。
不然,很难想象,在斯大林突然消失的苏联,谁还能带领这个国家,对抗德国和日本,两个军事强国的东西夹击?或许,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苏联分裂。
两次刺杀,都没有成功,不但日本人很愤怒,连德国人也很愤怒。
斯大林更有理由愤怒,对手的不择手段,让他感觉到,不用一场战争,根本就无法让日本放弃对苏联的窥视。
张鼓峰事件的背后,苏联是对日试探,但何尝也不是日本对苏联的一场军事试探呢?
原本,日本刚刚发动武汉会战时期,苏联甚至能够轻松的从远东,将关东军击败,然后让日本除了他们的舰队之外,所有的地上部队,成为战争中,第一道祭品。
但斯大林名没有这么做,因为斯大林希望中国继续消耗日本的战争潜力,如果苏联介入战争,那么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中国在短时间内结束中日战争,并以胜利者的姿态,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苏联,将什么也得不到。
斯大林的英雄背后,是一张冷酷无情的脸,手中的屠刀,不知何时,会落向何处?
不过,这次斯大林不忍了,他通过苏联军事委员会,直接调动了高加索两个方面军最精锐的作战部队,开赴外蒙。
接着,远东、中亚的空军部队,也从各方调集到远东。
一场规模宏大的现代军事战争,终于要在远东打响。
交战的一方,士兵战斗素养很高,但现代化的部队,尤其是陆军机械化作战缺乏的日军地面部队,空军也处于苏军之下,这在中国战场上,苏联战斗机的性能要比日军的强一些。
而另一方,是神秘的苏联。西方国家面对苏联捂的严严实实的国境线,竟然很难探听到苏联的真正底细。
唯一能够猜测的是,斯大林是一个酷爱大炮的狂人。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至少西方政客们是这么想的。
临近7月,关东军的机场变得异常忙碌,大批日军飞机,从天空降落到齐齐哈尔,奉天等军用机场。
银灰色的机身,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熟悉飞机的军事人员,很快就能猜到,这些飞机都是全金属机身的战斗机。
尤其是日军的战斗机中,并没有出现老式的双翼飞机,反而都是一些单翼飞机。
如果曾一阳看到这些日军飞机的话,一定会大喊一声:“顶你个肺啊!零式飞机提前上战场了。”
这种日军的新型飞机,在战斗新能上,绝对比苏联的苏15、苏16要好很多。高空格斗,转弯灵活,火力猛,尤其是飞机的设计速度更是到了惊人的550公里。
这已经不是苏联战斗机,包着铁皮,速度还在小400公里挣扎的低级货色能够抗衡的了。
五十架零式战斗机,或许是扭转整个战场的关键。
第一二四章 诺门坎(上)
第一二四章诺门坎(上)
草原上的春天,如同风一样,吹拂过大地,短暂的让人根本没有时间去感谢春天的恩赐。
一场春雨,河水中融化的雪水,欢唱着生命的韵律。
流淌的河水,洗刷着河床上的鹅卵石,发动叮咚、叮咚的响声,大自然奏响的美妙音乐,催促着河流两岸的牧草,飞快的疯长。
山花,从其瘦弱的姿势中,拉扯出一朵朵艳丽的小花。
在苏军司令部,朱可夫扭动着厚实的脖子,将桌子上的一杯酒一口而尽。吐出一口酒气,他得到了消息,在军事上的导师,加仑元帅在几天前被软禁,不出意外的话,加仑元帅将被秘密处决。
作为学生,朱可夫悲戚的只能躲在自己在远东的指挥部内,黯然神伤。
他甚至来不及对导师的哀切之情,表达出来,就要担心,自己是否是下一个被斯大林同志抓捕的对象。为此,他在人前,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坚毅性格,就像他一贯主张的装甲部队,取代传统步兵的想法。
眼神冰冷的就像是在寒风中的装甲车炮塔,丝毫不敢流露出,对导师的担忧。
难道斯大林就为了红军在委员会中的声音被重视,红军的地位提高,而将所有的红军将领,都哗啦到了叛徒的这个阵营中去。朱可夫甚至有时候想,红军将领们不过是针对于苏联的经济状况,希望扭转装备相对落后的情况而已。
而且,部队的数量也着实太多了一些。
“诺门坎——”朱可夫微微酡红的双颊,看起来精神不错,其实只不过是酒精的作用。
“空军应该占据一定的优势……”朱可夫看着外蒙的地图,一点点的计算着他和关东军方面的实力对比。
从情报上,关东军至少拥有300架飞机,但具备作作战能力的,大概在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200架次,而朱可夫手中,有四个师的空军,飞机的数量更是庞大到了超过500架。
在中国战场上,苏联说是援助的空军,不但老将花钱了,而且付出的还是金灿灿的金条。但苏联的目的不过是,检验苏联空军的战斗力,和其各种作战飞机的性能,经受过中国战场的考验,苏联军工部门又研制出了苏15、苏16战斗机的改进型。
这让老蒋在感激的苏联能够在***为难之时,暗骂苏联人的无耻。
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了这片蓝天下的草原,蒙古和伪满洲国的边境线上,双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这一天,蒙古边防军骑兵,赶着一百多匹军马,渡过哈拉哈河以东的草场上放牧,被伪满的骑兵部队射击,放牧的蒙古骑兵当场被杀死。
性格爆裂的蒙古边防军,立刻就对哈拉哈河流域的日军边防哨所进攻,当天下午,占领了伪满设在当地的哨所,并杀了为俘虏的一个日本军曹。闻讯的关东军23师团,立刻就下达了作战命令。
作为一个新编师团,23师团的战斗力,要排在一百打头的师团之后,是日军中的三流师团。但师团长小松原是个很好强的人,在陆军中,向来是以嚣张跋扈而著称。
三联队编制的23师团率先向外蒙军队发起了攻击。
自此,斯大林苦心谋划远东战役,轰然打响。
早在36年,关东军就用一个加强大队,对蒙古进行过军事试探,不过被随即到来的苏军击溃,从而苏联象征性的和蒙古签订了《苏蒙互助条约》,一旦蒙古受到军事威胁,苏军可以主动介入战事。受斯大林委派,成立远东特别军,指挥官就是造就被斯大林内定的朱可夫。
一个军有多少人,3万人,5万人,还是20万人?
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编制,就在苏联,没有人知道,苏联的一支部队,具体会有多少部队的编制。
反正,斯大林让朱可夫组建的特别军,并不是像苏联向外界公布的那样,一个由57000人组成的机械化步兵军,反而是一个庞大让鬼子有种想要撞墙的冲动。
铁路上,接连卸下的大炮,坦克和一眼看不到头得士兵,让蒙古王公们,受损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500多辆坦克,300多辆装甲车,500架飞机,1000多门大炮,这就是朱可夫的底气。
手中握着,足够将关东军闭上绝路的兵力和装备,却决定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这确实是二战中,苏联军队的悲哀。大清洗后,苏联军队中,连一个称职的团长都很难找到,现任的团长,都是刚刚从基础军事学校毕业的学生。按照,原来苏军的规定,这些年轻的过分的团长们(大都在20岁左右),肩膀上应该挂上的是少尉,而不是中校和上校。
朱可夫静静的坐在了战役指挥部中,双手放在微微隆起的肚子上,像是一个安静的老人,享受着夕阳般美好的时光。
“将军,日军再一次对蒙古骑兵发动了攻击,对方希望我们能够尽快的加入战场……”
朱可夫微微张开眼,嘴唇动了动:“知道了。”
参谋不敢对朱可夫劝解,这似乎已经是苏联军界的一种规则。上级可以随时随地对下级进行怀疑,然后隔离审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下级憋屈的喊着xx乌拉,然后倒在监狱的围墙边。
当然,最适合这种工作的是,苏军中的政工干部。
在战场上,少将军政委,就能用手枪,顶着少将军长的脑袋,命令后者发动自杀式冲锋。
将军的淡定神情,给予部下的不仅仅是稳定的情绪,还有数不尽的崇拜。
只有朱可夫自己才明白,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三年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装甲旅旅长,短短的三年时间,朱可夫竟然爬上了军指挥的高位。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