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新创建一个新事物相比,改良一个旧有的存在,受到的阻力也要小的多罢。
当然表面上,与往常的武学的差别,也只是多了许多内容而已。
严格说起来,军官养成制度,可说是整个封建时期的一大缺失,长期缺乏系统性有效的将官培养体系,全靠世家寒门的家传的教育或是自学成才。
或者干脆经过战场残酷的自然选拔淘汰。而能够从士兵的尸骨里活下极少数,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在苦熬资历的长期过程中,还要有足够的幸运和机遇,才能成长为一方将帅之才,虽然说能够脱颖而出的多数都成就非凡,但可以说人才浪费极大,许多有潜质的人就怎么埋没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已经有了所谓“武进士”的多层将官选拔机制,但其将帅培养方面的内容,却是少的可怜甚至是一片空白的,而此时大多数所谓的官办武学,也是提供一个学武兼读文的地方而已,所学的也更侧重于战斗技艺传统阵型队列等初级的东西。
至于建立这东西,不是我想改变什么,也没有那种搞个跨时代军事大变革的宏伟目标,搞这种东西的,如烈火烹油的,名出的越大越十轰轰烈烈,死的也奇快也是壮烈,所谓改革先驱,一般都是死后让人缅怀的对象,吴起、商鞅什么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证。
我没有名垂千古的无聊情操,只是想自己的手下将来替我冲锋陷阵当肉盾的时候,能够多活一些下来,比别人更长命一些而已。
安置伤员,拨给酒肉安排饮食,就引了他下去休息。
期间又发生了个小小的插曲。
营门口一阵哄笑声,“我们不要人了……”,几名军士,正架着一少年往外去,口中还嘟囔着,“你毛都没长全的屁大孩子……瞎挤个啥啊”话声突然中断,那少年挣扎推推搡搡中,撞开一个缝隙一下蹿了过来。
被我的卫士眼疾手快一枪杆扫在小腿,扑倒摁在地上,龇牙咧嘴的却断断续续的喊出来“我要从军……我不小了”,眼神却瞟向坐在看台,一身银甲跨刀的小杨,满脸还是那副冷冷死酷的表情,旁若无人的坐在看台上,斜支着刀鞘腰身眼神飘忽的很不爽的样子,因为我的刻意宽纵,自从摸透了好些营盘后,让军中很是闹了阵飞贼后,显然又在寻思新的名目。
当然那些被上司臭骂做连毛孩子也防不住的营官们,又把怒火变本加厉的施在底下的操练中,那就不是要他考虑的问题了。
突然变的激烈了许多,“大人,我能吃苦……吃的也很少”,这话一出,嘿然左右都乐了。感情他个干猴的把军中当廉价劳工食堂了。正待吩咐人把他拖出去,“杀人放火,我什么都能做的……”。他急了口不择言,这下我都乐了。
却心头一动,触发了我一个心事,好象但凡是许多的yy小说里,都会有一批从小开始培养的,没有什么道德观人生观,唯主角命是从,以主角的价值观为唯一理想导标的班底,为主角成就一番事业,铵前马后的奔走效命东挡西杀的纭纭。
我也未尝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培养出一批各种方面的手下,而且虽然周期长了点,但只要把持的好,还不用太担心忠诚问题。
一问自从招兵以来,还真有不少年纪太小混进来又被检出来不合格的,不但仅仅是流民,还有成都本地的。他这号已经混进来三回了
又招了小杨过来。“你看他怎么样”,小杨冷冷用眼角瞟了瞟他的身板,那种眼神让我错生出是在看一匹马或驴子什么牲口的错觉,方吐出个字“还行”,
虽然大家都习惯叫他“鬼小杨”“阴魂不散之小杨”什么的,但我最欣赏的是他这种酷楞的态度,只要是他不感兴趣的事物,就算美女当前,也和看一块树木或者石头,并无两样的。
难怪我家那个一向古井无波的怀石老太监,也生出几分兴趣的,前些日子,突然出手制服他,摸了身骨后,眯这眼睛,吐出一句“有兴趣学咱家这本事吗”。
“有兴趣带兵吗”现在,我也说了一句……
晚上回来,见得小杨脱了甲衣,拿了些零碎背了个包袱,又要出后门去的,问道“又要开始了吗”他恩的一声。
我唤过来交代“其实你可以这般……这般……”
作为特殊训练的一部分,“你能摸到手的,就算你的”,当初我对小杨如是说“就算有些要紧的,也可以让他们赎取回去嘛”。
于是那些下面防范不严的,就倒了大霉了,经常有些要紧的事物不翼而飞的,小杨这号虽然少言寡语的,可是敲起竹竿来一样的狠。
惹得一片哀鸿遍野的直道“日防夜防,企有天天防贼的”,又试图收买的,却被唤去训斥了顿。
“战阵之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难道还指望别人手下留情的,今能窃得你贴身去,明个就能取你头颅”
“倒是你禁防不严,布置不到家,回去重新安排罢”
于是不得不咬牙切齿的重做布置。
夜静如水,月沉似沟,军营中,刁斗不绝,巡禁森严的。
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处营帐突然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直呼到“中了,中”“好小子,总算逮到……”很是有些扬眉吐气的味道,又有些咬牙切齿的。
“夷,这是什么人”却有人看出不对的。
另一处连营
一群鬼鬼祟祟家伙正在黑暗中嘀咕。“你的消息准不”“绝不差的,从火头军里传出的消息,那小子备了好些的器具”
“这小子极是滑溜的,大伙都准备什么东西招呼的”
“装了灰斗迷烟”“网套、钩索”“还有一套从内营借来的家什”“也就是钩枪手镰藤牌绞绳的”“恩,我营内还埋了坑,让弟兄们浇灌了一些的肥水”“总要给他来个水陆大道场的”“左营又安的什么机关”,沉闷了半响后有答道“就是一筒虎头蜂,外加一缸甜水而已”话毕轰的一声嗡嗡大做,直紧追不舍的扑腾着一人影翻滚出来,扑通又栽进一沟渠中……
同样的时间,中军大营,两名黑影一前一后,避过一队队的巡兵,又小心闪避跳跃的,饶过貌似陷阱机关的事物,异口同声的很是抽了口冷气,这还是普通的军营吗,简直很有些龙潭虎穴的意味,他们也算见识颇广了,就是巨富人家的藏金室,也未见如此变态的设置。
为首的正待招呼同伴,却就突然背后发凉,极沉闷的“嘭”的一声,转头一看,一个少年蹲在阴影,脸上抹的班驳和身上的草色几乎融为一体,几乎无法察觉,一双眸子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脚下正躺着自己的同伴。
不由大惊,压在喉里咆哮一声,抽刀飞扑前去灭口,却见脚下一拌收紧天翻地旋,整个世界倒悬过来,暗道不好中了埋伏,饶是他富有经验,反应极快,吸气收腹反手抄起另只兵器,反撩向上,却想起还有他人在侧的,心中示警,“嘭”的一声头上已经挨了一记,饶是他闪避的快,也被抽的一阵眩晕,偏在空中虚挂使不得力气,对方“夷”了声,打击随后发又至,膨膨几声打实的,终于不再动弹,最后的意识是极度的不甘,他在军中也算是挑尖的人物了,却莫名其妙的栽在以外遭遇的少年手中……
“看来今晚很有些乐子了”某位大人远远听得一些喧嚣,摇着天气并不热的扇子,问到“你们看我是不是很有些羽扇抡巾的味道……”引的一旁一大一小的女子吃吃的笑。
这一夜,很是抓住了些私闯营禁的奸细,还反抗格杀和自裁了一些,剩下的也很是狼狈,什么摸样的都有,火烧、灰倒、油浇的,漆灌的,还有肿如猪头满身恶臭的。就象某个时叫血红的大大经常引用的形容词“刚被一百个大汉轮过的摸样”
多日后。
长安城,十王宅改做的留守府,宫室那些已经查封了,要待安王来接收的,所以军将们都只能觅了各家王公宅地作为自己寻欢作乐的所在。
华毯珍帏铺陈极尽奢华的内室,一只青玉盏,酒橙如蜜的,却倾倒泼洒了一地,落在金毛驼的织毯,色迹班驳的。
新到的伪大燕尚书令严庄年方过五十,很有些志得意满的华贵雍态,却面色黑沉,看着手上一封事物,战战兢兢的侍儿近来小心的唤一声“严相”,欲换了器具为他挥手而止。
“属下奉命入蜀秘查曳落河覆亡事……”密信上字字泣血的,“卫禁森严,前所为见,陷阱机关,防不胜防……军将如疯虎……兄弟们死伤籍籍,为历年之所未有……”
“……密营,多年驯养三只讯鹰也莫明折损了一头……属下拼死脱的身……那些潜隐的多断了声息……”
一个少年安坐火堆旁,正在架烤一事物,咬上一口呸的一声“不好,老的铬牙”,一节竹管弃置一旁,在火烤下火漆熔流出来,他不由端起来看一眼,胰了声。
严庄长吸了口气,缓缓道声,带下去好生医治把,西京密营的人经此重创的,还需恢复,这以后,该请圣上,再派些得力的特殊人士了。
曳落河大败而没,被孙孝哲隐而不发的,最后反是旧朝的残余通告出来,圣上才委了自己来查问因由的,未想竟然屡屡不利的……
凉州,西北朝廷,深秋渐冬,有些风露降下来,带着些寒意,浸入人皮肤中,崇化殿偏堂内,香蒸袅袅的很是暖人心扉,雕花锦绣的案上放了几件事物,一封是例行通报的武关奏捷疏,还有一册手抄,上头赫然有些子目入眼,“游击”“破袭”“麻雀战”等等。
不时掠过的北雁飞鸣声,和远远传来士卒的操练呼喝,交错做一道,飘忽在不大不小的宫室中,隐隐的传入众人耳中。
新登级不久的肃宗皇帝,一身的玄冕龙披的,却仍保留了几分太子时的那副温厚淳仁的风范,只是多了些让人不敢仰视的威肃雍容的气度,对座着几个相当亲近的臣属,神情倒是相当的轻松写意的,带了几分苦笑道“当初未想的……今却很是成就了些气候啊”
另一册起居注摸样的事物,上头还些特意翻折开,做了朱批的部分:
“……安氏之乱,明藩镇之乱,其实却是体制与权利失衡之乱……集财政军刑用人诸权一体为国之大患……体源不清,乱平不止……”
“看起来却似有些道理的”却是我那老熟人裴冕,刚升了尚书左丞的他,小心的看着肃宗的面色“可有不妥呼”
“这倒不是”肃宗笑而摇首,“他虽然看的远些,倒也不稀罕,安贼为鉴,朕早也有心整顿的”
“只是为何官家,他列举的都是些泰西国的宦乱的故事”
作为唯一有资格列席此场景的内侍李静忠,倒笑着打趣说。
因为忠心得力已经赐改名辅国了,经过这些时间的优样养,和作为地位权势节节高涨的从龙旧勋,很是有些富态的福相,只是气度行色又见内敛了许多
肃宗包含意味的笑看了一眼李辅国道“因为,若举了十常侍之例,那你以为谁又是汉献呼”
李辅国顿做面色赫然,“奴才非浅了”诺诺退下
左右众人对视了一眼,都做没听见,小心的避开这个话题了。
却是话说回北军轮战前,突然召对的情形:
我直被引进内殿,此时正是争议一片的
“贼悍且锐气正盛,不宜正悍之”
“轻言丧师,累亡之道”
“兵甲未齐,怎得轻动”
“一旦有失,西南危亦”
“图复图复,还要待到贼军占稳脚跟吗”……
高呼万岁拜礼后,才立定,就闻老皇帝出声“卿来正好,尔有破贼,可所感呼”
却是一片各般眼色集了过来,
这一番纷争下来,我倒明白了,眼下因为武关之胜,西南朝廷中也出现了急进和求稳两种意见,而且持这两种意见的,既有蜀地的官属,也有从龙赴义的旧臣,还有新投的臣下,两下意见都言灼有据,把大道理的相持不下。倒没有什么好的建议,难怪老皇帝不耐烦的要生气。
按照我知道的大概历史自然倾向前者,不过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老皇帝是倾向于稳守的,但又考虑必须有所作为以振天下人心。这才召唤了我来,原因是眼下就我与叛贼多有接战的经历,还算破过其精锐。
倒是那位余中书的几位,大概唯一没有表态的。大有淡看堂下一片汹涌,稳坐吊鱼台的味道。心中有了些计较。
清了清嗓,高声道“臣以为贼军战线拉的太长了”
一时顿静的掷地有声,
“哦”有些疲惫色的老皇帝没想我另有他说,一时目光灼灼盯的我有些心慌“且说来”
我来前已经通过那些中使知道了些卯端,快速组织整理了些腹稿,才定神说:
“臣只是以为,贼军号称二十万,一路战来不可能毫无损伤,臣在潼关几战未克,贼亦损重,因是疲敝,待修养。其裹胁军民虽众,但未必尽可用之,虽然外强,实已百弊,况且范阳致关中何止数千里,一气而下,人心多背,贼军之众,未必可分兵尽控之。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