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兵-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夜莺”到底是什么人呢?
难道和乌玛也能扯上吗!?或者,乌玛也是我军高级战将,神秘的“隐形人”?!
西域谍影重重,我到底侦查了什么呀!?我等于是忙了这半天,还是原地打转,就是说,一无所获啊!
他再次陷入深深的疑团,忽然为自己当初离开合肥、离开露露时内心那种自信的轻诺,感到一阵羞赧。
“记得一路上听到的鸟鸣吗?”黑衣人已睁开眼,仿佛在为他提度,又慈祥地笑了。
李沪生动情了——
“7——17——1”那神秘而悦耳的鸟叫声再次在耳边响起
“他们一路上都在抓红夜莺”李沪生耳边飘来了一句。
“嗯”李沪生一下警觉了。
“谁!?”他的手触到了自己的宝刀。
“一只鸟!”黑衣人乌玛说话的时候,看着李沪生,眼中闪过一丝耐人寻味的意味。
“有一只可爱鸟,飞翔在整个西域上空,唱着我们的爱和幸福”李沪生双眼望着洞中黑暗的穹窿,像拜城小屋的雪雪一样,仿佛看见了一双扇动的翅膀
“泼啦啦啦”他忘情了。
“这?”李沪生怔住。
“印度人对她恨之入骨啊!”黑衣人乌玛点出了要义。
“喔?”李沪生眼睛亮了。
“这就是红夜莺!”
黑衣人微笑着举起了手中的神鸟。
“她是和平使者,平静女神,自然与和谐之女!”李沪生由衷一笑,不觉赞叹。
“真正的使者是这个。”黑衣人乌玛放下鸟笼,语锋一转,转身从壁灶里取出一个黑油织布包。酥油灯下,黑衣人长髯深髭,慈眉善目,两眼有神,层层打开布包,只见寒光烨烨,正是一柄长剑。“你认识这个吗?它就是高虎声用过的。”
“高虎声1967年就抓住过湿塔在他去克什米尔的路上”
黑衣人乌玛双手扶剑,含笑递上。李沪生接过,一道寒光逼来,便觉份量可掂。“那是1967年他在亚东草场拦截叛逃事件,被做为‘间谍’抓起,落在地上而被我拣起来的。你如果喜欢,我情愿以此剑换取你所佩之刀。”李沪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黑衣人乌玛两眼炯炯,放射着一种侠义之光李沪生取过自己的刀递上,将高虎声用过的剑平展在怀,只见该剑长逾1米,尖锋亮烈,凛然生风,坐在石板上,硝烟流云眼前滚过,一幅幅传奇故事画面般翩翩展开
中印边界东段态势图红框内有三个点:扯冬、兼则马尼、达旺。中印边界的重中之重、1962年冲突焦点达旺方向错那县、米林县、墨脱县、岗巴县查果拉等就牵扯这三个点。边境战争即是由印军在扯冬建立哨所引发。印军大规模进攻如中锡边境塔克逊、亚东查果拉、米林、瓦弄等地,装甲集团可从容集结出击,我方只能被动防守。解放军1962年边境战争中曾收复达旺,但后来主动撤军,现为印度所控制——正因达旺的为印度所控制,我方战役主动权完全丧失,中印边界东段战术地形优势完全一边倒在印度一方,后者占据制高点,我军哨所平均低100米,我方也无法从那里大规模集结进攻。达旺在中印边境战争中的名声很高,不仅因为1962年中国军队在那里打过胜仗,也因为1962年我军主动放弃而前者重新沦于印军之手留下的巨大伤痛自那时以来有关达旺流传了很多故事,而我军侦查员高虎声的传奇故事更是名传遐迩,家喻户晓
“他现在哪里?!”一声急切——李沪生此行千里跋涉,就是为了找到高虎声!
3。 噩讯惊传
3。 噩讯惊传
“这个听说好像是” 黑衣人乌玛歉然,目光呆痴。
“啊怎么了?!”李沪生猛一惊!发生了什么?
“这” 乌玛木然,眼圈一湿,无语。
“不!这不可能!”李沪生胸脯急剧地起伏,他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那颗挚爱的心,不能接受英雄死亡的噩讯!
“他是受权奸陷害的”黑衣人愤然怅道。
“为什么!?”李沪生虎眼圆睁。
“他是因为间谍罪,到了酒泉”黑衣人说不下去了。
“什么?!”这么说,他已经见过部队长了?!
高虎声遇难,西藏地图的侦破线索完全切断!李沪生心里清楚,自己的“行动”计划已经全盘失败!
不对啊?!在阿克苏上了军区后勤车,张部长还提到高虎声在西藏一线炮连的
“我要到米林去!到老连队去揭开谜底!”
“来,喝茶吧!”一声问语,打断了李沪生的思索。黑衣人乌玛正从石灶上端下酥油茶,李沪生连忙接过,见鸟儿还在笼里跳跃,便问:“你刚才说的随着鸟儿的飞落,草丛中站起来一位姑娘,绝美异常那是在什么地方?”
“香巴拉!”
“什么?!”李沪生两眼发直,手里的酥油茶碗抖了一下。
“就是错那县的红木乡一带啊!”
“那姑娘是央金?!”
李沪生一愣,眼前忽然展开五班长事件最后处理的结局一幕
“下面宣布开庭:带某部3月X日外逃事件当事嫌疑人XXX”
“某部原五班长为什幺不执行处决外逃分子央金的命令!?”一个声音质问。
“XXX,最后还有什幺需要申诉的?”
“达旺是中国的领土!你们不能开枪!”五班长一声悲鸣!
“嗯?”,法庭上的人都怔住了!这是个新新问题!
“9万平方公里中国的领土!”
“你说的香巴拉是”李沪生紧追一句!
“香巴拉是藏传佛教中一个传统说法。生活在那里面的人美满、长寿。那里的物产特别丰富。在藏传佛教中,香巴拉的信仰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核心,它是藏传佛教统治世界的政治指导。”黑衣人说。“各种文化、宗教和语言的辞书、辞典,关于‘香巴拉’的解释都是香巴拉王子月贤祈请佛陀讲说《时轮经》,并将‘时轮教法’立为基本国教世代弘传,香巴拉便由此而闻名。”
“香巴拉的出处是从大藏经《时轮经》中来,里面记载世界的中心和四方,说南方西方东方有什幺有什幺,那北方有什幺呢?就是有羌,藏语音译,意为北部、北方,香巴拉,一个雪山环绕、湖泊密布,仙境一样的地方,总之是一个幸福无忧的理想国。”
“严格地说,显宗的经典称作‘经’,密宗的经典称作‘续’,但世俗中常把‘经’和‘续’混为一谈。《时轮本续》里讲到世界方位时提到了香巴拉,后来,藏传佛教觉囊派祖师多罗那从现在的尼泊尔一位印度成就上师那里得到了关于去往香巴拉的启示,多罗那和印度上师一起把它翻译成藏文:《入吉祥卡拉帕》,收入于《大藏经》中的《丹珠尔》①。这是藏文经典中最早的香巴拉导引。”
“可惜,《丹珠尔》在第一次英藏战争 ②后,被英国人掠走,香巴拉也随之传播,响遍了全世界 。
注① 佛经中讲的香巴拉主要在大藏经《丹珠尔》里面。藏传佛教大藏经典中《丹珠尔》都是释迦牟尼讲的经,《丹珠尔》是后来印度高僧在不同时代讲的,对释迦牟尼所讲经文的注释,后来翻译成藏文,逐步收录在《丹珠尔》中。《时轮经》是密宗经典,在显宗的五部大论之一的《俱舍论》第三个章节中也讲到了北方的香巴拉,香巴拉的经文传入西藏后,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第一世班禅(1358—1438)凯珠杰,在他的文集中多次讲到香巴拉。第四世班禅(1567—1662)文集第一卷讲到过香巴拉。第六世班禅(1738—1780年)文集第6卷、第8卷都讲到香巴拉,其中第8卷讲得最详细,长条经中有500多页,加起来大概有100多万字。他的这些文字被集录成《香巴拉导引》,流传得很广泛。此外,四川阿坝的格德活佛洛桑赤烈生活于清代,也讲过香巴拉。
注② 英国侵略西藏史——
160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757年,英国打败印度孟加拉后,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全境,印度就成为英国东方殖民体系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向亚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战略基地。
英国必须从印度向北入侵喜马拉雅诸山国,对西藏进行侵略。此时沙皇俄国也在觊觎新疆,企图进而南下与英国争夺西藏。英国按其从印度北侵的既定方针,1835年向锡金租得大吉岭地方,作为东印度公司的“避暑地”。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有了立足之地。1846年,英国吞并印度西北部的查谟—克什米尔地区以后,又悄悄侵占了原属于我国西藏地方的拉达克地区。1860年,英军进攻锡金,并于1861年囚禁了锡金王,强迫其签订英锡条约,占领了锡金的许多土地。1860年,英国同尼泊尔签订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对尼泊尔的控制。1864年,英军进攻不丹,1865年强迫战败的不丹与之签订条约,强占不丹的大片土地。此后,英国即以锡金为入侵西藏的跳板,在锡金境内大举修路,步步北上,以逐步实现“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保证印度不受中国威胁”的战略意图。
19世纪60年代,侵入锡金的英国官兵,在锡金境内筑路架桥,开辟进入西藏的通道,又招雇游民,非法越过当时藏锡边界日纳,进至隆吐山,深入藏地探路。当地藏胞发现后,当即进行阻止。但是英国人不听,反而派人进至隆吐山以北开路建站。鉴于英国北侵的步骤日益加紧,噶厦不顾清廷对英妥协退让的政策,于1886年至1887年派藏军在隆吐山建立哨卡设防,并在哨卡旁塑立了西藏的护法神像。英国随即反诬藏军侵入了锡金境内,并向清廷提出要噶厦限期撤除隆吐山卡,否则英军也要在当地驻扎的蛮横无理要求。清廷畏于英国,惧怕藏边发生战事,希图委曲求全,因而一再压噶厦撤卡撤兵。但是噶厦和三大寺说隆吐山是西藏领土,不在锡金境内,因此反对清廷的后撤命令。驻藏大臣文硕也感到英国居心叵测,支持噶厦的抗英主张。英国遂进一步施展离间清廷与噶厦的诡计,在政治上竭力争取和清廷共同打击抗英的藏胞,在军事上则集结2000兵力于隆吐山以南,由格累哈姆将军率领,做好北攻的准备。噶厦也派去两个代本率900名藏军,又动员民兵一部,布置于隆吐山及其以北一带,加强边境防务,并任噶伦拉鲁益西诺布旺秋为前线总指挥。
1888年(光绪十四年)3月20日(藏历2月7日),英军开始向驻守隆吐山的藏军发动进攻。西藏官员多吉仁增等率领藏军、民兵勇敢反击,首战毙伤英军100多人,但后来自身伤亡更大,整个作战先胜后败,遂被迫后撤至亚东、帕里等地,隆吐山失陷于英军之手。这时,清廷将支持抗英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任命听话的升泰为新的驻藏帮办大臣。但十三世达赖喇嘛与噶厦不顾清庭的阻挠,仍然调兵遣将,动员藏军、民兵万余人开赴前线,于6月至10月同入侵英军数次作战,力图收复隆吐山。然而,升泰执行清廷的命令,多方破坏藏胞的抗英义举;加之藏军训练差,作战指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最后归于失败。英军越过则里拉山口,深入亚东仁青岗、春丕等地,掳去春丕之锡金王, 加以囚禁。据日本人所著《西藏通览》一书载,战后到过亚东、隆吐山一线的日本人成田安辉称:“吾前经此地时,从仆指旧战场为吾言曰:前年战役,是处死尸累累,所谓流血成川,积骨为山者也,呜呼!当日藏人死伤之巨,由此可以知矣!”1888年是藏历土鼠年。因此,藏胞称这次的抗英战争为“土鼠年战争”。
英国第一次侵略西藏战争结束后,腐朽的清廷迫不及待地要同英方议和。1888年冬,清廷派升泰赴亚东与英方会谈。在英方的压力下,升泰一再让步,不惜卖国求和,于1890年在加尔各答同英印总督兰斯顿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由此,历来是中国西藏地方藩属的锡金,被英人攫走。
4。 寸土寸血
4。 寸土寸血
“那么,香巴拉在哪里呢?”李沪生问。
“白玛岗啊。”黑衣人笑了笑说。
“白玛岗藏语意为花朵。大藏经《丹珠尔》称之为‘佛之净土白玛岗,殊胜之中最殊胜’是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莲花圣地。100多年前,波密王就在此设宗县,而这片富饶美丽的宁静之地,也是门巴族主要的聚居地。”乌玛给李沪生碗里斟了酒,又说:“‘门’指门隅,‘巴’藏语指人。传说东方有一块佛之净土,那里没有剥削和压迫,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风调雨顺,不种青稞有糌粑,江河之水为奶泉,不养牦牛有酥油。这对于生活在门隅一带受尽苦难剥削的门巴人来说,太有诱惑力了。他们决定到东方去寻找这佛之净土。这就是门巴人东迁的传说故事”
李沪生喝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