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太宗李世民 >

第97部分

唐太宗李世民-第97部分

小说: 唐太宗李世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年冬季,北方寒冷异常。李世民巡视到蒲州时,发现夹道相迎的百姓没有棉衣,在寒风中冻得嘴唇发青,而沿街店铺、楼台却装饰一新。 
一到驿馆,李世民便问长孙无忌:“刚才那些父老的夹道欢迎和满城华丽的装饰,是谁的主意?” 
无忌回答道:“是蒲州刺史赵元楷的布置。另外……”他望了望世民的脸色,继续说:“他还叫人将一百多只肥羊、数百条 几斤重的大鱼,分别送给陛下的随员。” 
李世民闻言大怒:“立刻宣赵元楷。” 
赵元楷以为皇上要嘉奖他,满心欢喜地进来。一看到满脸怒气的皇上,他心里不由咚咚地打起鼓来。 
“你就是赵元楷?”李世民冷冷地问。 
赵元楷急忙回道:“微臣是!” 
李世民脸色一沉,道:“欢迎的父老和到处装饰一新,都是你的主意?” 
赵元楷道:“是微臣布置的。” 
“那些肥羊鲜鱼,也都是你送的?” 
听李世民的语气不对,赵元楷大惊失色,结结巴巴起来:“是……是微臣……献……献上的。” 
李世民勃然大怒:“朕出外巡视,凡是需要的,都由国家仓库供应,不敢烦劳百姓。你竟叫百姓穿着单衣在风中受冻,又到处大加装饰,你这样做是要百姓说朕好呢,还是要百姓骂朕?” 
赵元楷吓得满脸是汗,跪下来祈求道:“陛下恕罪。” 
李世民怒气难消,厉声斥责:“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隋朝末年的坏风气,是在败坏朕的名声!这样的官,要他何用!你的刺史,也就做到此为止吧!” 
赵元楷趴在地上,连连叩头,后悔莫及。 
李世民巡视归来后,身心疲惫,几天未理朝政,奏章堆积如山。 
这天吃罢晚饭,他正在御书房闭目养神,魏征前来晋见。 
“陛下巡视归来,多日未见上朝。臣有一奏章,想要亲自交给陛下。” 
李世民看他神情严肃地样子,不由接过长卷,展开仔细研读起来。 
这份奏章,就是《十思疏》。 
魏征在奏章中认为,一代英主在贪得无厌时,应知足常乐;在大兴土木时,要断然停止;自己高高在上时,要思及谦卑;每逢自己洋洋得意时,要思及自我克制;喜爱安逸享乐时,要思及省俭;在快乐时,要思及后患;避免受人蒙蔽时,要思及接受别人的劝告建议;厌恶奸邪陷害忠良时,要思及增进自己的品德;实施奖赏时,要思及会因喜爱而重赏;实施惩罚时,要思及会因气愤而重罚。 
在奏章最后,魏征认为应综合上述十思,授权给有才干能力的人,则陛下即令不做什么事,天下也可以太平,又何必劳苦精神、消耗体力去代理文武官员的职务? 
李世民阅完,掩卷长叹一声。 
秘书省著作佐郎邓世隆上疏,请求将李世民所写的文章汇总刊印,以传后世。李世民自阅了《十思疏》后,感想颇多,从秦汉思索到近世的杨隋,前车覆辙不能不借鉴啊! 
于是,他召魏征和房玄龄到政事堂,告诉他俩邓世隆的奏章的内容。 
房玄龄十分赞同,认为有必要留传后世。而魏征却提出了疑问:“立意固然甚佳,但是难免失之锦上添花,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沉思片刻,朗声道:“朕的言论文章,只要对百姓有益的,史书自然会记载,足可以不朽;如果对百姓无益,出册选集,又有何益?当年萧衍父子、陈叔宝、杨广等,都有选集流行于世,并不能拯救他们的国家于不亡。朕认为,身为君王,应该只担心对百姓有没有恩德,不必担心言论不受敬重。” 
魏征、房玄龄皆以为然。 
李世民话题一转,又说:“朕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开创大业和巩固江山,究竟哪一个艰难?” 
房玄龄不加思索地说:“天下大乱之余,群雄并起,要一一拼搏,使之臣服,因此开创大业要难得多。”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4   回复此发言
 

 
291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魏征不同意房玄龄的见解,认为:“自古以来,帝王创业,没有不艰难困苦,而最后都在安逸享乐中失去政权,所以保持成果要难得多。” 
李世民看他俩各执一词,笑道:“玄龄跟朕共同夺取天下,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艰难;魏征和朕共同治理天下,常怕富贵产生骄傲奢侈,在怠慢中发生灾难,所以深信巩固江山的艰难。现在,开创大业的艰难,业已过去;巩固江山的艰难,朕与二位都应谨慎。” 
世民欣慰地说:“贞观之前,随朕夺取天下,是玄龄的功劳;贞观以来,能够直言进谏,使朕避免许多过失,是魏征的功劳。” 
房玄龄面有喜色,而魏征则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世民感到诧异,便问为何。 
魏征道:“臣实在受之有愧。” 
世民奇怪地望着他。 
魏征说:“近年来,政事已大不如贞观之初,说明了臣并未尽到纠正各种错误之责,因此臣实在有愧。” 
“难道朕的政事不如过去吗?”李世民不禁问道。 
“陛下权威所到达的地方,比贞观初年远了许多,但人心悦服则不如过去。”魏征坦诚道。 
李世民一愣,心想贞观以来大唐兴盛,远非历朝所比,人心怎能不悦服?于是问道:“四周小国欣羡大唐丰饶的物产,惧怕大唐的武力,所以纷纷向我们称臣。如果不悦服,又怎么能够这样呢?” 
魏征又倔强起来:“陛下过去总担心国家治理不好,所以政绩日新月异。现在陛下以为治理好了,心安理得,所以难免百虑而有一疏。” 
李世民渐渐有些恼意:“依朕看来,现在所作所为与过去并无相异之处,怎能说不同呢?” 
魏征注意到了他的情绪变化,略一沉吟道:“贞观之初,陛下唯恐群臣不提意见,常鼓励大家,只要提得对,就欣然接受。现在则不然,虽然勉强接受,但常面有难色,所以说不同。” 
世民眉头紧皱:“可举出事实么?” 
“陛下曾经赏赐兰陵公主花园一座,价值百万钱。有人以为赏赐太厚,但陛下却说,朕即位以来,还没有人给朕提意见,所以要厚厚地赏她,这是陛下鼓励提意见的例子。前不久,皇甫德参上疏以为不该修洛阳宫,陛下竟要怪罪他。后来虽因臣求情而作罢,但心里还是不高兴,这是勉强接受意见的例子。”魏 征侃侃而谈。 
李世民听说完,竟笑了起来:“确有此事。” 
魏征刚才也是心有余悸,但长期以来直言进谏,也多次看过皇上的脸色,可以说习以为常了。他看到世民肯定了他的看法,心里也平静下来。 
贞观十二年八月初,吐蕃国王弃宗弄赞,率军二十万人攻陷松州。二十七日,李世民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五万人迎战,九月六日光复松州。弃宗弄赞恐惧撤退,派使节前来长安道歉,请求迎娶大唐公主,世民准奏。 
贞观十二年,高昌王国掬文泰不断阻截西城各国前来长安朝贡的使节。李世民劝解无效,便于十二月四日,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担任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远征高昌。次年掬文泰听到远征军已到沙漠口岸,一病而死,由其子掬智盛继位。远征军攻克回城,围攻国都高昌城。八月八日,掬智盛开城投降。李世民将高昌王国故地改称西州,并在交河城设提安西都护府。这时大唐的国土,东到大海,西到焉耆,南到林邑,北到瀚海沙漠。 
红烛摇曳着,映得室内洋溢着喜气。新入宫的武才人焦灼地期待着。她不安地坐在铜镜前,竖起两耳,注意倾听门外的动静。 
武才人细长的柳眉微微建起,两腮兴奋地泛起了潮红。她年仅十四岁,就被李世民召入后宫,封为才人。按宫里的规矩,才人入宫第一天,皇上一定会临幸的。月牙儿早已挂在树梢,像是爬在那儿偷窥着她的喜悦。她一会儿对镜梳理鬓发,一会儿又剪着灯花。她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似的怦怦跳着,眼睛不停地向外张望。天愈晚,她的心里愈不安起来。 
三更已过,武才人绝望地咬着嘴唇,她不想让眼泪流出来,尤其是不愿让贴身侍女秋菊看到她的眼泪。 
她心里明白,皇上今晚肯定不会来了。入宫第一天,她就在寂寞冷清中度过。 
李世民在退朝时,几位近臣建议皇上再立皇后,搅得他心烦意乱,使忘记了新选入宫的美人武才人。 
他自皇后去世后,喜欢与吉儿呆在一起。论起女人,他最欢的就是吉儿。一遇有心烦意乱的事,就跑到吉儿的宫内喝酒聊天,排解郁闷。 
此时,他默默地自斟自饮,一句话也不说。吉儿感到奇怪,问了起来。 
李世民叹了口气,放下酒杯道:“有人建议朕再立一位皇后。朕起初以为立不立皇后并不重要,但时间久了,又觉得有必要再立一位皇后。” 
提起皇后,吉儿想起早逝的长孙皇后,嗟叹不已。 
李世民凝视着吉儿,看她举手投足之间,文雅持重,不禁感慨系之。 
“如果要再立一位皇后,朕以为非你莫属。” 
吉儿听了,惶恐道:“不!臣妾恐不能胜任……” 
李世民疑惑地望着她:“为什么?不论学识、品德、才能及朕对你的情感,再立皇后,当然非你莫属啊!” 
“陛下过奖了!陛下想到臣妾,是臣妾莫大的荣幸,只是……”吉儿迟疑起来。 
“只是什么?” 
吉儿充满敬意地说:“臣妾以为,无论学识、品德、才能,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足以取代长孙皇后。既然如此,何不就将皇后位子空着,这样也更能借以展示长孙皇后的风范。陛下说对么?” 
“你的见解不无道理,但是……”李世民经她如此一说,倒为难地不知说什么才好。 
吉儿故意转开话题,笑道:“时辰不早,陛下该去武才人那儿了。” 
世民苦笑着摇摇头。刚才议论起长孙皇后,他不由忆起皇后生前的音容笑貌,毫无兴致去见什么才人了。 
他留在了爱妃吉儿宫里,于是,武才人的苦苦期待便落空了。  
(长)  
 第四十九章 
桌上的红烛摇摇曳曳,猛跳了几下之后,遽然熄灭了。晨曦从窗口泻进来,屋里显得愈发冷清凄凉。苦等了一夜的武才人,依旧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铜镜发呆,落寞失望的脸庞上已经缀满了点点泪珠。秋菊悄然地走过来,关切地说:“天已经亮了,才人是不是该歇息了?” 
武才人似乎没有听见,依旧对着铜镜喃喃自语:“皇上没有来……皇上没有来啊……” 
见此情况,秋菊心里也很难过,她竭为劝慰着:“才人不必难过,皇上一定是临时有什么事。” 
强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从武才人的眼里流了下来,她哽咽地说:“不管怎么说……皇上毕竟没有来啊……” 
秋菊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她只是连声地叫着:“才人……才人……”再也想不出什么安慰的话。 
哭了一会儿,武才人突然站起身来,止住了眼泪,叫道:“秋菊!” 
“奴婢在!”秋菊急忙应命。 
“从现在起,你放下手边所有的事,为我好好打听有关皇上的一切!”武才人神情变得非常坚定。 
“有关皇上的一切?才人指的是……?”秋菊感到疑惑不解。 
“就是皇上最喜欢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又是什么?明白了吧?” 
“哦,明白了!”秋菊恍然大悟。 
东宫的庭院如今俨然成了突厥的草原。草地上搭起了许多帐篷,所有的旗帜上面都画着五个狼头,被剪成长方形。已经成年的承乾和李元昌穿着突厥的衣服,在草地上兴致勃勃地捕羊。宫中所有的内侍和卫兵也一律的扮成突厥人模样,忙着在八尺高的铜炉和六只脚的大锅前添水生火。 
这时,承乾和元昌抓到了一只羊,卫兵们发出一阵欢呼。他们当场宰杀了这只羊,把它扔进沸腾的大锅里煮了起来。不一会儿,肉香就飘满了整个庭院。承乾拔出佩刀,把羊肉割成小块,所有的人便喊着嚷着开始大嚼起来。 
远远地躲在暗处的丽儿目睹着这热闹而又怪诞的情景,又担心又伤心,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 
就在东宫里大肆狂欢的时候,吉儿带着两名侍女正匆匆地朝东宫走来。突然一处路障挡住了她们的去路。吉儿正在诧异,路障两旁又冒出大批侍卫,一字排开,挡在了路上。其中为首的一名侍卫厉声喝问道:“你是什么人?去东宫干什么?” 
吉儿生气地说:“我是杨妃,有要事去东宫见殿下!你们为什么要在通往东宫的路上设路障?” 
那为首的侍卫一听,连忙示意其他侍卫挪开路障,一边解释道:“设置路障,是为了保护殿下的安全。杨妃请!” 
吉儿带着两名侍女通过了路障,急急地向东宫走去。 
为首的侍卫一见她走远了,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支红色箭矢,朝东宫方向射去。 
东宫大门口的警卫更是森严壁垒,大批的侍卫如临大敌般地在四处来回巡逻。那支红色的箭矢正好落在大门口的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