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皇帝全传 >

第243部分

中国皇帝全传-第243部分

小说: 中国皇帝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圣曾经多次保举郑成功旧部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来施琅又得到别的大臣的大力推荐。但由于施琅为降将,遭到不少非议。康熙力排众议,于康熙二十年七月向议政大臣们郑重宣布: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加封太子少保。

施琅走马上任后,立即着手调整兵力,训练水师。为了等待适当的时机,出师时间一拖再拖,转眼到了康熙二十一年,一时群言四起。这期间,施琅与姚启圣又在进剿安排上意见相左,施琅三次上书要求授予他专征权,由他统领军队自行进剿。尽管康熙对一再推迟出兵也有不满,但他没有被舆论左右,考虑到海战须蹈不测风浪,事先很难猜度,他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他用人不疑,为了确保战斗胜利,同意了施琅的请求,给予他专征大权。

康熙二十二年七月,施琅率领2万多名官兵,分乘230多艘战船,直捣澎湖。清军战舰云集海面。争先恐后进攻,反而影响了攻势,又赶上潮落风逆,施琅的指挥船顺流而下,陷入重围。提督衔署右营游击蓝理奋不颐身地冲入重围,与施琅合力攻打,4艘敌船被打沉。激战中,蓝理被炮火击中,肠子流出,但稍加包扎,又投入了战斗。施琅也不顾自己血流满面,仍然指挥着战船突围。初战失利后,施琅对水师进行了短期整顿,遂与郑军展开了决战。清军船队以5只船为一个作战单位,称为“五梅花”战术,相互配合默契,以5打1形成局部优势进击敌船。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傍晚,矢石如密集的雨点,炮火遮住了天空。经此一战,郑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台湾的门户被打开了。困守孤岛的郑克王爽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派人向清军送上降表。收到降表,康熙认为:如果不准许其投诚,郑军残部还可能流窜他处制造事端,不如招抚为善。他还决定对归降的郑氏大小官员加恩予以安置。康熙的谕旨打消了郑克王爽最后的疑虑。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领的清军在鼓乐声中登上台湾岛,郑克王爽率属下列队恭迎。至此,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台湾回归后,围绕台湾的弃守朝廷中又出现分歧。有人以台湾孤悬海外为理由,主张把台湾人全部迁进内地,放弃台湾。有人竟然主张把台湾赐给荷兰人,令其世守输贡,以示圣朝天威。旋琅为此专门在台湾进行了实地考察,据实据理驳斥了弃台的论调。他上书康熙,力陈台湾为江、浙、闽、粤四省安全的要害,为东南之保障,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则永固边防。因此,台湾不仅不能放弃,还必须加强防务。康熙接受了施琅的建议,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和台湾、风山、诸罗三县,并向台湾派遣了8000名驻兵,向澎湖派遣了2000名驻兵。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东南海防,并且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激战雅克萨平定噶尔丹

东北地区一直被满族视为祖先的发祥地。十七世纪,沙俄将侵略魔爪伸向了这块肥沃的土地。沙俄的侵略,是康熙的心腹大患。亲政以后,他便密切注视着沙俄的侵略活动,多次派人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交通及风土人情各方面的情况。但由于当时先是明末农民起义未平,后又有三藩之乱,康熙对沙俄侵略的反击还顾不上。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春,三藩之乱刚被平定,康熙率文武大臣赴盛京告祭祖陵。大典之后,他立即巡视了乌喇地区(今吉林市),并率属下围猎习武;还泛舟检阅了水师。开始了武装抗俄的准备,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和平解决中俄边界争端的努力。

但沙俄政府无意进行和谈,反而趁清政府全力平定三藩收拾残局,收复台湾等用兵之际,扩大了对中国北方领土的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决定进行武装反击,驱逐沙俄侵略者。康熙二十一年,康熙派郎谈、彭春以捕鹿的名义到前线实地勘察地形,调查沙俄的侵略活动。次年,康熙又决定派兵于第二年秋天到黑龙江流域永久驻守。开赴黑龙江地区的清军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军民共同打击沙俄侵略者,到康熙二十二年,黑龙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沙俄侵略者基本被肃清,只有雅克萨还被沙俄侵略者盘踞着。

在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为收复稚克萨做了大量准备。在清军进攻雅克萨前,遵照康熙的谕旨,清政府向沙俄一再表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愿望,但沙俄方面置之不理,仍然继续在雅克萨进行战争准备。康熙二十四年六月,清军兵临雅克萨城下。

六月二十四日,彭春率领的3000大军分水陆两路夹击雅克萨城。第二天清晨,清军派出林兴珠的藤牌兵阻击来自黑龙江上游的哥萨克援兵。藤牌兵头顶藤牌,裸身入水,手持大刀前进。由于有藤牌遮蔽,敌人的刀枪无法施展威风,清兵的大刀却所向无敌。敌人见状,又惊又怕,大喊着“大帽子鞑子来了”竞相逃命。大部分援敌就这样被藤牌兵击溃了。当晚,清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他们在城南佯攻,牵制敌人的兵力;又在城北架起红衣大炮进行主攻。经过一夜激战,雅克萨的塔楼、城墙全被摧毁,还击毙了100多名敌人。城内还聚集了一小撮顽敌,于是清军在城下三面堆积柴草,准备焚城。走投无路的侵略者被迫向清军投降,他们的头目托尔布津向清军统帅立誓,永远不再来雅克萨捣乱。遵循康熙的旨意,清军统帅彭春接受了敌人的投降,将他们免死放归。有45人自愿留在中国,也得到了准许。这些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多年、杀人越货的“罗刹”,如今在中国军民的打击下,一个个赤身露体,光着脚狼狈逃离了雅克萨。降敌离去后,清朝将雅克萨城堡彻底摧毁,撤回了瑷珲。

但是战火刚刚平息,托尔布津等残匪便纠合了尼布楚方面的援军卷土重来,又窜回雅克萨。他们在原城堡的附近重新构筑了工事,妄图永久霸占这块中国的领土。消息传到北京,康熙立即命令清军速备战船再攻雅克萨。他又亲自召见郎谈,作了战斗的具体部署,要求清军全部彻底地消灭雅克萨守敌,然后在雅克萨驻兵把守。

康熙二十五年七月,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开始了。清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2000大军,从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发起猛攻。与此同时,康熙皇帝继续向俄方提出举行谈判的建议。清军在雅克萨城外挖掘工事、建立堡垒围困敌人。城中出击的敌人多次被清军击溃。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战斗,敌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城中只剩了100多个残兵败将,托尔布津也被击毙。清军在城的南北两面修筑炮台,准备炮轰雅克萨。此时,清军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了。迫于清军的强大攻势,俄方不得不同意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清军遂于这年的十二月十日解围,等待两国的谈判。

双方全权代表在经过多次谈判,中国做出了一些让步之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九月七日,中俄双方达成了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协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的国界,确认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尼布楚割让给俄国。条约的其他条款还就两国贸易、边民等事宜做了规定。条约的内容,曾用满、汉、蒙、俄、拉丁5种文字刻成界碑,高高竖立在中俄边界上。它带来了中俄东部边境100多年的和平,也成为康熙抵御沙皇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记录。

康熙收复雅克萨之后,立即着手平定噶尔丹分裂祖国的叛乱。噶尔丹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头领。康熙十年噶尔丹夺取了准噶尔部的统治权后,又用武力并吞了厄鲁特蒙古的其他各部,占领了青海和新疆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当时,除了漠西厄鲁特蒙古外,还有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漠北蒙古早就归顺了清朝。为了吞并喀尔喀蒙古,噶尔丹自康熙十三年起,便经常派人到沙俄进行秘密活动,寻找靠山。长期以来,沙俄就伺机将侵略魔爪伸进厄鲁特各部,但是他们的武装入侵和诈骗活动一直未能得逞。因此他们与噶尔丹一拍即合,相互勾结起来,准备攻打喀尔喀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向喀尔喀蒙古发动了突然袭击。他配合沙俄侵略者,击溃了土谢尔汗的蒙军,将库伦城化作一片废墟。在追击喀尔喀蒙古的途中,噶尔丹叛军大肆烧杀抢掠,人们丢下帐篷器具、马驼牛羊,昼夜不停地向南逃命,一时死者相枕,道路为之堵塞。这时沙俄乘机胁迫喀尔喀蒙古的上层人物叛国投俄,遭到了宗教首领哲布尊丹巴等人的坚决抵制。在哲布尊巴丹的率领下,喀尔喀蒙古归附了清朝。康熙派人抚慰了来归的喀尔喀部,发给他们生活用品,将他们暂时安置在科尔沁草原。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为名,再次发动武装进攻。他带领的2万名叛军自呼伦池南下,杀进了内蒙古地区。叛军的前锋一直打到距离北京仅900里的乌珠穆沁,京师震动,许多店铺停止了营业。

对噶尔丹的叛乱,康熙曾经给予多次规劝,要求他罢兵息战,归还喀尔喀蒙古的故地。同时也加强了塞外的兵力,做了武装平叛的准备。面对不断恶化的局势,康熙决定亲征噶尔丹,捣毁叛军的巢穴。当时朝中多数大臣主张同噶尔丹妥协。他们认为噶尔丹地处僻壤,他的叛乱无碍大局,应当治以不治,任其自然,同时大军远征茫茫沙漠,胜负很难预料,因此反对康熙亲征。康熙则认为噶尔丹一日不除,边陲就一日不宁,只有平定叛乱,才是万年之计。他排除了各种干扰,为保天下大一统的局面,毅然率军亲征。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康熙亲临塞北,指挥大军迎战噶尔丹。八月,清军在乌兰布通与叛军交战。噶尔丹依山面水布下“驼城”,用来抵挡清军的攻势。“驼城”是将骆驼捆绑卧地,在驼背上堆放箱垛,再加盖湿布布置而成的。叛军满以为“驼城”坚不可摧,易守难攻。可是在清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骆驼非死即伤,反而成了叛军逃跑的障碍。驼阵被攻破了,清军大队人马掩杀过来,直杀得叛军横尸遍野,大败而逃。噶尔丹带着残兵败将,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以后康熙又经过二次亲征,终于平定了为时10年的噶尔丹叛乱,粉碎了沙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西北边疆。

四、整饬吏治广揽人才

康熙深知,贪官污吏的勒索和压榨是激起民变的直接原因。为了清王朝的长治久安,他十分重视整饬吏治。他采纳了“民生安危视吏治,吏治贪廉视督抚”的建议,特别注意处置腐败的高级官吏。

山西巡抚穆尔赛一贯贪酷不法,康熙对他的劣迹也时有所闻。一天,康熙向大学士勒满洪等人查询穆尔赛为官是否清正,他们竟徇私包庇,欺骗圣听,妄图掩盖穆尔赛的丑行。康熙对外官与京官相互勾结、贪赃枉法的现象早已深恶痛绝。所以在查明穆尔赛的罪行后,不仅将他革职收审,判处绞刑,还给勒满洪等人连降两级的处分。

湖广总督蔡毓荣在平定三藩时任绥远将军。接受攻打吴氏巢穴昆明的命令之后,他按兵不动;等他人攻破城池,他反而大肆抢掠本应充公的吴氏财物,然后对贵戚重臣广行重贿,将他人战功贪为己有,由此竟然升官进爵。蔡毓荣的罪行败露后,也受到了严惩。

在惩治贪官的同时,康熙多方扶持清官廉吏,大加褒扬,以起到移风易俗、扶正抑邪的作用。但在当时贪风盛行的官场上,为政清廉者实属凤毛麟角,因此康熙一朝大树廉吏的榜样。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就是一个受百姓爱戴的清官。早在顺治朝任广西罗城知县时,于成龙便插棘为门,累土为几,他清贫的生活和卓著的政绩一时传为佳话。康熙十四年秋天,黄州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于成龙发放的赈济粮救活了几万灾民的性命。后来他离开黄州赴福建按察使任所时,几万黄州百姓送行到九江,哭声与江涛声连成一片。于成龙的廉能勤政,深得康熙赞许。康熙二十年,他特地在懋勤殿召见于成龙,称他为“当今清官第一”,还赏赐白金、良马、御诗等,勉励他始终如一,保持气节。于成龙自此为政更加勤勉,常常通宵达旦。他善于微服私访,升任两江总督后,属下官吏不敢为非作歹,不久江南风气大为改观。但是,深受康熙信任、政绩卓著的于成龙后来受挟私报复者陷害,被迫离任。康熙又特下诏令留任。他去世后,遗物只有一袭棉袍和一些盐豉。康熙始知于成龙的确一生廉洁,所谓后来变更素行的说法纯系欺罔之语。为官清正反遭非议,康熙感慨不已。为了使廉风发扬光大,他特地为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