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头脑一热,便慨然应允;韩侂胄北伐受挫,宁宗也立刻放弃了抗战的主张。嘉定初年,史弥远力主和议,以极端耻辱的条件与金达成和议。以后几年,金朝疲于应付蒙古,宋金相安无事,宁宗更无意对金发动战争。嘉定七年,金朝在蒙古的步步进逼下已经走投无路,不得已把都城从中都(今北京市)迁到汴京(今开封市),版图只剩了黄河以南的一部分,靠着黄河天险苟延残喘。就在这种形势下,金主完颜珣还多次派遣使者来催促南宋交纳岁币,这种态度,激怒了南宋臣民。
疆土缩小,财政困窘的金朝得不到南宋的岁币,更加陷入困境。金统治者历来看不起南宋,为解决国用不足的困难,扩充疆土,他们便想北面丢失南面补,进攻南宋。嘉定十年,金军分路大举南侵。战争伊始,宁宗惑于和战的争论,一进没有明确下诏反击,只是下令沿边将帅便宜行事。边防将领赵方、孟宗政等人屡屡获胜之后,宁宗才慷慨下诏伐金。史弥远主和不成,便不置可否,坐观成败。
宋金之间的这次战争延续了6年之久,金宣宗利用蒙古军队主力西征,暂时放松对金进攻的时机,频频发动对南宋的进攻,宋军在这场战争中始终处于优势,金军损兵折将,迫使金朝新君金哀宗在嘉定十七年派人同南宋通好,明令部下不得进攻南宋。宋金双方进入休战状态。
四、皇子疾恶权臣矫诏
宋金战争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史弥远的专权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与杨皇后内外勾结控制朝政,一手遮天。
当时,太子已经病死,后宫妃嫔仍然没有生育,只好另选后嗣。燕王德昭的九世孙名叫贵和,是沂王赵柄的养子,宁宗看中了他,就把他立为皇嗣,赐名赵竑。另外又命史弥远选人继承沂王,于是选中了宗室子弟赵与莒,宁宗赐名贵诚,也养在宫中。
皇子赵竑看不惯杨后和史弥远的作为,痛恨史弥远专权误国,发誓即位之后,一定铲除他。史弥远得知消息,觉得赵竑是自己的大敌,就想废掉他,另外挑选一个与自己关系好的人作皇子。
沂王养子贵诚知书识礼,对史弥远非常尊敬,每次见了史弥远,一定自称小侄,向他行礼。史弥远就对贵诚刻意培养,准备取代皇子赵竑。趁着上朝机会,他不止一次地向宁宗诉说赵竑之短,称赞贵诚之长,宁宗一直莫名其妙,他虽然也很喜欢贵诚,可是并没有立他为皇子的打算,事情就这样拖下来了。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八月,宁宗染病卧床,史弥远加紧策划废立。过了5天,宁宗病情更重了,史弥远便矫诏立贵诚为皇子,改赐名为赵昀。5天以后,宁宗病死在福宁殿。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庙号“宁宗”。
第二百八十三章 理宗赵昀
一、被拥而立权臣专政
宋理宗,名昀,原名与莒,后赐名贵诚。是太祖十世孙,父山阴尉希王卢,后追封荣王,母全氏。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生,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卒。终年60岁。公元1224~1264年在位。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八月,统治南宋达30年之久的宁宗赵扩突然一病不起,围绕着嗣位的问题,宫廷内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斗争。
宁宗一生无子。庆元四年间,丞相京镗见宁宗六宫都没有生育,就请遵照高宗旧例,挑选宗室作为养子。嘉定元年,荣王被立为皇太子。不料,嘉定十三年,29岁的皇太子竟得病早逝,宁宗只好另行择立储君。这时,宁宗已53岁,他下诏在宗室子弟中择优选拔。结果选中了贵和为皇嗣,把他封为沂王,养育宫中,更名竑。又选中贵诚作为赵竑的继承人。
皇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不满由来已久。史弥远本是奸佞小人,靠着杨皇后的门路,竟然扶摇直上,越级升迁,开禧三年之后,韩侂胄被杀,杨皇后公开干预朝政,史弥远一跃而为丞相,权势显赫,朝野畏惧,很多大臣都出于史弥远门下。皇子对杨皇后和史弥远深恶痛绝。他曾对人讲,史弥远应当发配到八千里外。史弥远在七月七日乞巧节那天,给皇子送去许多珍宝,可是皇子乘着酒醉,把这些珍宝统统摔在地上。史弥远知道了这些,大为恐惧,决心废掉赵竑而改立贵诚。
为培植贵诚,史弥远特邀请国子学教习郑清之兼任沂王府学教授。贵诚每天在郑清之的辅导下读书习文,诵读专门买来的高宗御书。郑清之每逢拜见史弥远,便拿出贵诚的诗文翰墨,赞不绝口。嘉定十七年闰八月,57岁的宁宗溘然长逝。在他弥留之际,史弥远假诏命将贵诚召入宫中,让郑清之告诉他,准备立他为太子。贵诚明白自己没有合法的继承权,故此默不作声。史弥远也不管贵诚同意不同意,当即宣布立贵诚为皇子,并改名为昀,封为成国公。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不但皇子毫不知情,就连杨皇后也没有获得消息,5天以后,宁宗刚刚崩逝,史弥远又说服杨皇后同意。杨皇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要召见赵昀。
赵昀受召,匆匆进入宫内,杨皇后抚着他的背说:“如今你就是我的儿子了。”史弥远领着赵昀在宁宗灵前行礼完毕,然后才宣召赵竑。他正在家中等得焦急,听说召唤,连忙进宫。随从全部被拒之门外,赵竑以为是宫中的规矩就是如此,并不介意。到了宫内,史弥远领着他到宁宗的灵柩前行礼后,把他带出帷帐,命殿帅夏震严密监视,然后宣召百官入朝听旨。夏震领着赵竑,仍站在他原来上朝站的位置,赵竑愕然:“今天是新天子即位之日,我岂能仍旧站在臣僚的位置上?”夏震哄骗他说:“未读遗制之前,仍应站在这里,宣读遗制之后,就该让你登位了。”赵竑仔细想来,觉得不无道理,也就不再坚持。过了片刻,遥遥望见烛影中有人登上御座,原来赵昀已经即位了。宣读遗制毕,仪礼官高声呼喊,百官拜贺。赵竑知道他已被人出卖,愤愤不平,不肯下拜。夏震按着他的头强迫他下拜。接着宣读遗诏,以竑为开府仪同三司,封济阳郡王;尊杨皇后为皇太后,垂帘与新君一起听政。
理宗即位,史弥远还担任他的宰相,并且一气又独掌朝政9年。理宗对史弥远既感激又害怕。上台伊始,就拜这位右丞相兼枢密使为太师,并进封为魏国公,感恩戴德之情不言自明。只是史弥远考虑到树大招风,才反复推辞了6次,没有受命。
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史弥远逼死济王赵竑,又劝理宗追夺了他的王爵,降封为县公。起居郎魏了翁、礼部侍郎真德秀纷纷上书为济王鸣冤。史弥远极为恼火,便唆使梁成大、李知孝、莫泽弹劾真、魏二人。梁、李、莫三人号称“三凶”,个个凶狠无比,尤以梁成大为最。宝庆元年夏天,杨太后撤帘归政,国家大事移交理宗处理。三凶便接连上书,弹劾真德秀、魏了翁,说他二人与济王有私,朋比为奸,危害国家。理宗明白事为史弥远主使,只好将两人罢官。史弥远任用三凶,凡是意见与他相悖的大臣,纷纷被攻击去职,他牢牢地控制了朝廷大权。
直到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死,宋理宗才开始正式亲政。史弥远死后不到半月,就下诏宣布改明年为端平元年,以示改元更化。理宗亲自料理各种政务,他的老师右丞相兼枢密使郑清之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君臣似乎要有一番作为了。
对史弥远不满的官吏,这时纷纷站出来抨击那些依附史弥远、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恶的家伙。梁成大,被理宗以“贪淫忮害”的罪名罢免,李知孝、梁成大也在廷臣的弹劾下一贬再贬。薛极、胡榘、聂子述、赵汝述4人,名字上各有一木,号称“四木”,都是史弥远的死党,也被逐出朝廷。史氏专权的局面结束了。
二、唇亡齿寒金灭蒙进
在南宋小朝廷江河日下的时候,北方的蒙古族却蒸蒸日上,原先统治它的金朝,正处在它的猛烈冲击之下。
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蒙古军在大汗窝阔台的亲自指挥下,分三路攻入河南,在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歼灭了金军主力。次年,包围了金朝的都城汴京。金哀宗先逃到归德(今河南商丘),后又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金朝守卫汴京的西面元帅崔立杀掉其他大臣,向蒙古军队投降。
蒙军包围汴京时,派使臣同南宋商议夹攻金朝,许诺灭金后,将金朝占领的河南之地归还南宋。宋理宗和多数朝臣觉得这是天赐良机,遂通使蒙古,答应夹攻金朝。
绍定六年八月,蒙古又派使者到襄阳,相约攻打蔡州。这年十月,按照协议,理宗命孟珙、江海率领两万军队,运米30万石,前去支援进攻蔡州受阻的蒙军。两军会合,共同围困蔡州,几个月后,城中粮草断绝。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正月,孟珙率领宋军首先攻入蔡州城,蒙宋联军蜂涌而入,金哀宗在绝望中上吊自杀,金朝灭亡了。
金朝灭亡后,蒙古的诺言并没有全部兑现。将原先许诺的河南地一分为二,只归还了宋朝陈州、蔡州以南的一半。双方军队各自撤回境内。
四月,江西安抚使史嵩之派人将孟珙获得的金哀宗遗骨和金朝传国玺送到京城。为此,宋理宗在太庙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告慰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还乘着兴头,给灭金有功的孟珙、江海加官晋爵,其他将士也各各封赏有差。在众人皆醉时,惟有监察御史洪咨夔提醒理宗说:“目前形势是,大敌为邻,真像怀拥猛虎,头枕蛟龙,事变难以逆料。灭亡金朝,不过是因人之功,怎么值得忘形庆祝呢!”理宗哪里听得进去,仍然是其乐陶陶,其言骄骄,其行躁躁。
理宗的情绪感染了朝臣,一直反对联蒙灭金的大臣赵范和他的弟弟赵葵,突然提出乘蒙古兵主力撤退之机,出兵收复三京(指北宋时的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府),占据黄河和潼关。这个建议受到宰相郑清之的大力支持,也打动了理宗的心。“中兴之主”的桂冠诱惑着他,他立即命令赵范将帅府迁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准备出兵。理宗不顾一些朝臣以北宋联金灭辽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所发出的警告,六月,命令庐州知州全子才率兵万人直取汴京,赵葵率兵五万取泗州,由泗州赴汴同全子才会师。这时,汴京的金朝降将李伯渊等人,因对献城降蒙的崔立不满,同全子才联络杀死崔立接应宋兵,全子才不战而获,占领汴京。赵葵随后到达,他不顾粮草未集,一再催促全子才进军洛阳,占据潼关,全子才只好下令分兵向洛阳进发。七月间,南宋先头部队200人抵达城下,城中一点动静都没有。到了晚上,有300多户平民登上城墙宣布投降,宋军占领了这座不设防的城市。这就是宋代历史上的“端平入洛”。
蒙古得悉南宋开战,立即出兵南下。“端平入洛”本来就是理宗君臣的军事投机,事先并无认真准备,前锋到达洛阳的第二天,士兵的粮袋就空了,后续部队在去洛阳途中,中了蒙军的埋伏,仓猝应战,遭到惨败。八月间,蒙古兵进驻洛阳城下,与守城的宋军打得难分胜负。几天以后,宋军粮食告罄,不得不杀战马充饥,主将只好下令撤兵。在汴京,全子才与赵葵占领的州县早已被蒙古兵洗劫一空,军队无粮可食。蒙军又决黄河水灌宋军,宋军淹死无数,迫不得已,只好班师。“端平入洛”以宋军的溃败而告终。
战争失败了,理宗收复三京的幻梦成了泡影。十二月,蒙古大汗窝阔台怒气冲冲地派来使者,指责理宗不守信义,率先败盟。理宗非常狼狈,派出大臣邹伸之前往道歉。为了表示诚意,他还下诏罢免了赵葵、全子才。端平二年六月,蒙古大汗窝阔台分道进兵,大举侵宋,延续40年之久的蒙宋战争就这样揭开了序幕。
窝阔台可汗从端平二年起发动的大规模攻势,主要还是以掳掠财富为目标,没有消灭南宋的计划。理宗也想以对金议和的办法对蒙求和,派出“蒙古通好使”去蒙军谈判。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蒙宋双方的议和停顿,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
三、蒙古南进宋朝岌岌
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蒙哥即汗位,所有诏旨一律亲自起草,反复修改,方才颁发,于是大权归一,境内大治。内部稳固,没有了后顾之忧,便积极准备灭亡宋朝。
蒙哥的弟弟忽必烈早就奉命在金莲川开建府署,统一经略大漠以南的地区。招贤纳士,积极实施灭亡南宋的战略。他先派遣手下将领察罕等人屯兵襄、邓一带及蜀口地区,窥伺淮、蜀,一面又在汴京分兵屯田,伺机南下。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又派兀良哈台率军远征云南,对南宋实施侧翼包围。
蒙军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