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526部分

帝国风云-第526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你太过自信了吧?”

“元帅,自信靠的是实力,而不是言语。”顾祝同根本不在乎雷德尔的感受,因为不在思想上打垮雷德尔,就无法让他俯首帖耳。“我甚至可以说,即便二十年之后,贵国海军也未必能够达到我国海军现在的成就。”

“你……”

“元帅,我们更得搞清楚一点,海军决定国运。”

雷德尔咬紧牙关,把火气压了下去。

显然,顾祝同说得没错,别说再过二十年,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环境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就算再过半个世纪,帝国海军也未必能够与中国海军匹敌,甚至不可能成为全球性海军。

更重要的是,海军确实决定国运。

这场大战,粉碎了原有的国际秩序,而新的国际秩序必然建立在经济关系之上,而经济关系又有贸易决定,贸易的承载体就是海运。除此之外,海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也就决定了该国海外市场的大小。没有强大的海军,不但无法保护贸易航线,更不可能获得足够多的贸易伙伴。

“我更加相信,元帅绝对不会拿帝国的未来做赌注。”

“你是说……”

“我们不妨做一个最糟糕的假设。”顾祝同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如果我们成为敌人,元帅有多少把握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

雷德尔的眉头跳了几下,说道:“没有丝毫把握,但是我有信心,帝队绝对能够给任何敌人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

“难以承受与无法承受有很大的区别。”顾祝同笑了笑,说道,“我更有信心,即在敌人对我们造成巨大威胁之前,我国的海军就能切断敌人的所有贸易航线,还能封锁敌人的所有港口,甚至支持战队在敌人的海岸上登陆。至于敌人的海外殖民地、贸易伙伴,都将在我国海军面前分崩离析。”

雷德尔咬紧牙关,神色很愤怒,却又无法反驳。

要知道,顾祝同不是在说大话,中国海军有这样的实力。

“那么,元帅还认为,贵国能够在战后争夺世界霸权吗?”

雷德尔长出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很明显,顾祝同在向他摊牌,而且发出了明确的警告。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顾祝同的个人警告。

如果中德决裂,那么顾祝同发出的警告就会变成现实。

沉默片刻,雷德尔才说道:“我更相信,贵国的军民在经历了这场大战之后,肯定不想再次经受类似的考验。”

“仅仅只是考验,是吧?”

雷德尔愣了一下,没有立即明白过来。

“确实,这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经受住了这次考验,可是对贵国来说,这不仅仅是考验。”顾祝同点上了第三根香烟,说道,“在大战期间,我民的生活标准并没有明显降低,民众受到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至于战争造成的伤亡,更多的被荣誉与责任所掩盖。相比之下,贵民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而且巨大的伤亡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贵国民众放弃了荣誉、放下了责任。如果需要再次面对战争,我相信坚韧顽强的东方民族能够坚持到最后。”

“你……”

“当然,我并没有小看伟大的德意志民族。想当初,普鲁士能够统一北德,相继战胜强大的法国与俄国,成为欧洲的霸主,靠的正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只是,我希望元帅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成为欧洲霸主、甚至是西方文明的主导者,正是当初威廉一世陛下与腓特烈三世陛下的夙愿,而这也是贵国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得到的最大好处。错过这个机会,继续拿国家的命运去赌博,那么输掉的将是在赌桌上赢来的所有。”

雷德尔沉默了,彻底的沉默了。

 第五百八十六章 服软

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成为欧洲与西方世界的霸主,是中国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底线。

有趣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德军将领的观点比较一致。不管是雷德尔所代表的帝国海军将领,还是曼斯坦因所代表的陆军将领,或者是里希特霍芬所代表的空军将领,都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称霸世界的能力,更没有与中国直接对抗的资本,因此通过承认中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换取欧洲霸主地位,成为西方世界的头号强国,是相当理智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问题是,德皇威廉二世却不这么认为。

在这位好高骛远的德皇眼里,德意志第二帝国理应成为世界霸主,而且是唯一的世界霸主,中国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一个附属国家,是替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东方文明、实现在东方世界霸权统治地位的工具。

显然,德皇的观点对改善中德关系毫无帮助。

要知道,决定两个国家关系的,不是看历史上的主仆地位,而是看现实中的实力。

不可否认,历史上,中国曾经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学生,即便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仆从国也不过分。更加不能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的巨大帮助,中国不但不可能成为发达的工业国,甚至无法摆脱西方列强的奴役。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让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给予中国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也并非没有从中获得好处。

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就以参战国的身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在参战之前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牵制住了日本,而且让英国在远东地区不得不保留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国的劳工就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完成了许多战略工程,包括拓宽基尔运河。要知道。这条运河在战争期间有无与伦比的意义,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战胜英国皇家海军,夺得北海与北大西洋制海权,最终击败英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此可见。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是在无条件的帮助中国。

当然,真正的关键,依然是中德两国的现实情况。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越打越强,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在走下破路,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称霸世界的基础条件已经不存在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美英关系中就体现了出来。

在历史上,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在得到了法国等国家的帮助之后,才打赢了独立战争,成为北美大陆上的强国。在此之后。美国经历了多场战争,包括被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的美英战争,以及影响更加深远的美墨战争,象征着美国成为世界级强国的美西战争等等,美国才逐步发展强大。只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全球霸主,而且美英关系并不见得有多么友好。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采取正确的对美政策,特别是在经济上更加依赖美国。那么美国就有可能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友。当然,大战中的实际情况,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无法倚重美国,也就不可避免的让美国成为了英国的盟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正是美国出面。英国才保住了强国的地位,避免了彻底战败的结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英关系出现反转,美国成了主导国,英国成了仆从国。关键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力、影响力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英国。

显然,这也正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基本关系。

在这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也将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乃至科学技术上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国。

显然,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也将因此发生反转。

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正确处理中德关系。

可惜的是,德皇威廉二世根本就没有认清这一点。在他的印象中,中国依然是那个落后贫穷的国家。

也正是如此,德皇成了修复中德关系的主要障碍。

军事层面上的谈判进行得比较顺利,毕竟军人更加现实。当然,主要原因是,德军上下都渴望得到真正的和平。

虽然在这场战争中,德军表现得极为英勇,但是巨大的损失,让德军的高级将领非常清楚的认识到,战争已经彻底讨空了帝国的根基,仅修复战争创伤都需要几十年,而一场类似的战争,就能让帝国崩塌。

也就是说,帝队上下有种普遍认识,帝国需要休养生息。

显然,这就需要和平,长久的和平。

当时,在一次帝队高级将领会议上,雷德尔、曼斯坦因与里希特霍芬都提出,至少需要五十年的休养,德意志第二帝国才有能力跟中国争夺世界霸权,而在这五十年里,最重要的就是和平。

更重要的是,三位元帅都知道,没有五十年的和平,帝国将输掉下一场战争。

当时,雷德尔还明确提出,如果只有二十年的和平,那么在下一场大战中,帝国将在三年内输掉战争。原因很简单,二十年内,帝国不可能打造出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也就会丢掉制海权,从而输掉战争。

虽然曼斯坦因没有这么悲观,但是他也知道,二十年的和平远远不够。

当然,里希特霍芬也知道,二十年的和平时期不可能让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能够挑战中国的国力。

要知道,中国需要的只是二十年的和平。

说白了,中国遭受的战争损失、以及经济受到的影响都比较小,二十年就能修复所有战争创伤。

显然,如果中德决裂,那么谁也不能阻止战争在二十年后再度爆发。

在此情况下,德军将领都意识到,必须尽一切可能维护中德关系,至少要使中国在二十年后没有理由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

这样一来,就得接受中国提出的建议。

也就是说,在德军内部,接受欧洲霸主的地位已经是高级将领的共识,而且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抵偿军火贸易欠款也不是大问题。

当时,德军能够拿来抵偿欠款的只有两种东西,一是军事基地,二是军事技术。

有趣的是,在很多人看来,前者是主体。

别的不说,在顾祝同提出转移支付之后,雷德尔都认为,中国需要的是军事基地,特别是欧洲附近的军事基地。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的目的是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就必须围绕着德意志第二帝国构筑防线,也就必须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附近获取足够多的军事基地。

当时,雷德尔主动向顾祝同提交了一份军事基地清单,其中包括英国、马耳他与克里特岛上的十多座军事基地。也就是说,这些军事基地都在可以转让的范围之内,需要的只是谈好转让价格。

可惜的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原因很简单,中国在欧洲附近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军事基地,而且就算需要更多的军事基地,也未必要从德意志第二帝国手里获取,愿意为中国提供军事基地的欧洲国家还有意大利、荷兰,甚至连希腊与土耳其都发出了邀请。也就是说,中队可以用更低廉的代价获得更好与更多的军事基地,完全没有必要以高昂的价格从德意志第二帝国那获取,自然对德军的提议不感兴趣了。

当时,中方感兴趣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事技术。

虽然在工业实力上,中国已经超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某些技术上,也有优势,但是在很多关键领域,以及基础技术上,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技术优势非常大。

事实上,这也正是顾祝同亲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大战就是一场技术革命,很多在战前根本不敢想像、或者说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技术手段,在战争需求的推动下都变成了现实,而且在战争中大量使用,大幅度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可以想像,这些先进技术的潜在价值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更重要的是,在大战结束之后,这些原本只用在军事领域内的先进技术必然扩展到民用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在战后的经济发展中占据先机。

显然,战后的经济发展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实力与国际地位。

正是如此,中国才需要在战争结束之前,尽可能的从各个渠道获得先进技术,掌握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有趣的是,认识到这一点的不是政府官员,而是海军司令冯承乾。

当时,顾祝同肩负着一个非常主要的使命,一个由冯承乾亲自交代的使命。

 第五百八十七章 技术决定未来

相对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技术优势相当明显。// 

在传统工业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国在钢铁冶炼、火炮身管制造、装甲板制造、车用动力与精密光学设备等领域拥有很大的优势,不然在技术上领先于中国,也领先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比如,在大战期间,德意志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