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多大进展。刺杀寺内正毅的那个朝鲜人则不同,在身份确认之后,他一家六口都被寺内正毅杀死,和他有关系的人也被抓捕关进大牢。
紧接着,比之前更加残酷的又一轮清缴行动开始,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被怀疑对大日本帝国“不友好”“不忠诚”,百分百难逃厄运。
许多已经投靠日本的朝鲜官僚开始大肆诬告,攀咬,开始是为除掉对手,后期却是为了保命,日本人的残暴让他们确信,只有告发的人越多,自己才越安全。事态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一些朝鲜旧皇族出身的王公族都被绞死或砍头,家眷要么被杀,要么充做妓女,同样的惨剧,每一天都在上演。
闻听消息后,朝鲜国王李熙吓得根本不敢走出房门半步。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求宫廷内侍守在门外。饶是如此,他也经常被噩梦惊醒,摸摸脖子,生怕下一刻日本人就举着倭刀冲进来,将他的脑袋砍落。
在惊恐到极点时,脑子反而会变得清醒。李熙又派出最信任的内侍去和华夏人联络,此时,他已经不再去想什么“驱虎吞狼”,几方搭线了,他只想着一件事,必须把日本人从朝鲜彻底赶走!否则,那些被日本人杀死的朝鲜旧皇族,就是他将来的下场!
此番清缴,寺内正毅旨在彻底肃清朝鲜南方的反抗势力,殊不知反倒造成了反效果。
伴随着日本人挥下的屠刀,李东道领导的朝鲜救运送补给和做饭。
人员的增多,促使救上层的权力争夺又开始变得激烈。
李东道不会将领导地位拱手相让,以金正先为首的一伙人心知不能马上将他掀落马下,却总是要想办法给他找些麻烦。金正先等人主张可以和华夏人合作,利用华夏人,却不应该彻底信任华夏人,一旦将日本人赶走,必须马上让华夏人退出朝鲜。若是能趁机在华夏东北部占领一部分土地,那就更好,至少要将白头山全部归于朝鲜!
“朝鲜必须完全的独立!”
李东道的想法却不一样,他曾背离朝鲜投靠日本,又背叛日本投靠华夏,背叛可以得到“好处”,却同样要付出代价。金正先认为可以再寻求欧美国家的支持,李东道却绝不愿意这么做。一旦华夏人的势力被驱逐,他也将彻底失去靠山,到时,金正先就可以将他一脚踹开,独揽大权!
“日本人还没有赶走,诸位就想着争权夺利了吗?”李东道比金正先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总是能想方设法的让更多人站在自己一边,“金正先,你说不能信任华夏人,那么欧美人就可以相信了吗?!你能够保证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是无偿的吗?如果彻底和华夏人撕破脸,到时我们该去向谁求救?!”
“你这是强词夺理,你这条华夏人的走狗!“
“混蛋!”李东道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我看你才是被日本人收买了!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赶走日本人,难道你看不到他们正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吗?!”
李东道的话让房间内陷入了沉默,有一半以上的人站在了他这边,就连之前支持金正先的部分人都开始动摇。他们加入朝鲜救的目的本就为反抗日本,日本人还没赶走就去想华夏人的问题,实在太过遥远,更不用说去占领土地了。
金正先再次落败,只能握着拳头气冲冲的离开,李东道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不易觉察的得意,随即变成冰冷的杀意。
一定要杀了他,必须杀了他!
之前他不是没动过手,但每次都能被金正先侥幸逃脱,下一次,他就不会再这么好运了!
朝鲜是内讧还是如何,驻扎在新义州的第三师并不关心,只要保证朝鲜救队还由李东道领导,而李东道还控制在自己手里,这就足够了。在华夏的海军实力没有进一步增长前,还不能让日本人狗急跳墙,只能让朝鲜人拖着他们,消耗他们。
放下第三师的电报,楼少帅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
八月底,远东的炮声再度响起,沙俄军队正忙于东线战事,杜豫章的第二师和增援的第五十六师几乎没受到多少抵抗,就成功“接收”大部分地区,其中还包括尼布楚条约中的待议区域。
自此,除库页岛以外,自清康熙年间起。被沙俄侵占的外兴安岭以南绝大多数土地重归华夏。生活在该处的俄国人全部被驱逐,只被允许携带部分财产。比起沙俄军队当年的所作所为,华夏军队简直如同上帝般仁慈。在沙俄人离开后,华夏移民将填补他们离开后的“空白”。
移民计划一出,不只北六省,许多外省人都闻讯赶来,大部分是为了不用出钱购买,只需交纳低额粮税,且耕种十年就全部属于自己的二十亩地,还有一些是为了开厂和做生意。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
在这些收回土地稳定之后,下一步,就是库页岛。
“少帅,你在忙吗?”
李谨言敲开书房的门,楼少帅正负手而立,专注的看着墙上的地图。
看到这样的楼少帅,李三少脑子里不由冒出一个想法,楼少帅又想“收拾”谁了?
英国人不太可能,法国人和美国人暂时没必要,德国人的话,现在彼此还很友好,其他的欧洲国家也不用想。唯二的可能,不是日本人就是老毛子。看地图上新出现的标注,李谨言的目光定在了库页岛上。名义上由沙俄占据的岛屿,生活在那里的日本人可是相当不少。
“有事?”
楼少帅转过身,手中的铅笔让李谨言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之前楼少帅就想对库页岛下手,中途又临时取消计划,这一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少帅,要打库页岛?”
“恩。”楼少帅点头,“过来。”
李谨言走到地图旁,楼少帅牵起他的手,掌心覆在了地图之上,纸张的触感微凉,还有些不平的凹凸。
“少帅?”
“这是华夏。”楼少帅放开李谨言的手,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张力,“赴德之前,外祖父曾问,国贫民弱,身为丈夫该当如何?”
出国之前?李谨言愣了一下,好像楼少帅十二三岁就去德国了吧?
“逍曾言,丈夫立世,为国为民。驱逐外侮,复我疆域,以民族立于万世,纵死亦无愧于心。此为毕生之愿。”
“毕生之愿?”
“对。”楼少帅侧过头,手背擦过李谨言的脸侧,俯身低语,“得遇清行,实为楼逍之幸。”
看着地图上标注出的华夏东北部一大片土地,李谨言只觉得鼻子有些发堵,他想说点什么,却发现所有的话都堵在嗓子眼里,一个字都吐不出来。最终只能用力拉住楼少帅的胳膊,狠狠堵住他的嘴唇。
背部抵到冰冷的墙面,李谨言打了个哆嗦,却只觉得更加兴奋,扯开军装的领口,一口咬上了楼逍的脖颈。
果然是近墨者黑,和老虎相处久了,兔子也变得喜欢咬人……
良久,当喘息声渐渐平息,理智回笼,李谨言乍然发现,楼少帅的军装外套已经不见了踪影,连衬衫也被扯得挂在肘部。若是没看错,肩颈处还有两个清晰的咬痕。
这是,他干的?
“是。”
需要回答得那么快吗?
李谨言捏捏耳朵,咧咧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搂住楼少帅的肩膀,张嘴咬了一口。
楼少帅:“……”
“口感太好,见谅。”
楼少帅:“……”
213第二百一十三章
“对了;我是有事要说的。”李谨言整理好长衫,突然拍了一下脑袋,“有份新周刊,文老板拿不定主意,问我的意思。”
李三少一边说;一边尽量忽视楼少帅身上缺了三颗纽扣的衬衫;他都被撕了多少件衣服了;算一算还是自己吃亏。
“周刊?”楼少帅扣好袖扣;拿起军装外套,捡起被丢在地上的武装带,”是贪官录?”
“少帅也看过?”李谨言抓了两下头发;”改名了;叫官场百态;主要是写官场小说。会不会有什么忌讳?”
“忌讳?”楼少帅侧身,武装带上的环扣发出一声撞击的轻响,“何来忌讳?”
“算了,”李谨言摇摇头,“我还是去问外祖父吧。”
事实上,在发行之后,文老板的报社前曾有人闹事,带头的是一名因贪污被捕的铁路局副局长遗孀,另有十几名贪官家属。其中不乏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七八岁的幼童。这些人围在报社前,哭声和骂声响成一片。报社编辑和工作人员曾出来劝过,结果被两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男子打得嘴角流血,直到警察赶到,情况才被控制。
一名妇人哭道:“我丈夫的确做了错事,可他已经死了,怎么还不放过我们?要登这些东西?!”
说着,将手中的扔到地上,抱着一旁的孩子哭:“我怎样不要紧,可我的孩子为什么要遭这样的罪?不只被同窗排挤,连学堂都不敢去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丈夫不对,他该死,可我孩子没罪啊!你这上面什么都写了,让我们以后怎么做人?不是说民国了吗?不是没朝廷没皇帝了吗?怎么还搞诛连啊?!”
她一哭,旁边的人也开始掉眼泪,一时间哭声震天,围观的人有知情的,也有不太了解的,看着他们的目光有同情的,也有不屑的。
“说得好听,当初贪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今天?”
“造孽啊!”
“这是那个铁路局大官家里的,你是不知道,他家有两辆小车,就她怀里那个孩子,张口穷鬼闭口下等人的,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还有脸来哭?”
“话也不能这么说,事情到底不是孩子做的,稚子何辜……”
十几个女人孩子堵在报社门前哭,哭到后来,不少人都起了恻隐之心,可同情归同情,一旦想到这些女人孩子的丈夫和父亲做过什么,同情心也会淡去。尤其是敢对收容所善款动手的,当真该下油锅再给阴差断手拔舌!他贪的一块大洋,可能就是一家子的救命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在说,做出这样的事,都是缺了八辈子德,不怕阴司报应!
几个警察不能对这一群老幼动粗,只能在一旁劝说,可劝着劝着,却发现带头几个人的话不太对劲,怎么又是皇帝又是朝廷的,话里还隐隐带出了楼家和李谨言。
“这位夫人,你们到底想怎么样?”
文老板接到消息,匆匆赶来,比起报社里几个年轻人,他一眼就看出这群人带头的不是那几个动手打人的青年,而是这个前铁路局副局长夫人。
“怎么办?”女人依旧在哭,“活不下去了,还能怎么办?不给我个说法,我就带着孩子撞死在这里!”
听到她这番话,再看她的神色,文老板心中有了计较,作势劝了几句,然后弯腰略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敢来闹,就没事先打听过我姓文的是什么人?我劝你见好就收,有条件咱们可以商量。否则,别怪我没事先把话说明白!”
“从良上岸”前,文老板可是跟着哑叔一起干江洋大盗杀人越货的买卖,扛把子下头的三当家,让官兵都发憷的人物。如今成了生意人,讲究一个和气生财,刻意收敛了煞气,但若是真有人不开眼,他会让那人知道“后悔”两字是怎么样的写法!
女人显然被吓到了,几乎忘记了哭。文老板随即叫来报社里几名记者和编辑,把闹事的人全都好言好语的请进报社。领头的人“服软”,其他人也只能跟着起身,间或有人哭两声,偷眼一看,没有多少应和,也渐渐偃旗息鼓。
为免有心人说三道四,文老板特地请警察和闻听讯息赶来的其他报社记者一同进门,就当是做个见证。
“这事总归是因而起,文某自认问心无愧,可人皆有恻隐之心,能帮的,文某还是会帮一把的。”
说出这番话后,文老板拱手,请聚集在报社门前的人散去,待他转身进门,人群中响起了议论声,“文老板仁义”一类的话不时传来。
文老板已经收山多年,和哑叔不同,手上轻易不会再沾染人命,他相当赞同李谨言说过的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十几个闹事的人中,的确有因影响活不下去的,也包括别有用心或是被人挑唆找上门的。不同的人,解决麻烦的方式却一样,那就是大洋。
“三当家,这事真这么结了?”
“说过你多少次了,别再叫我三当家,不长记性。”文老板眼睛一眯,“我倒是希望能到此为止,年纪大了,这心也软了,还真羡慕扛把子啊。”
若是单纯被生活所迫,或是因贪心闹事还罢,万一背后有人指使,那就要好好查查了。
这事也给文老板提了个醒,虽然上写出的都是实情,但其上的内容太过详细,的确不妥。再版时,特地删去了部分内容。之后,经报社主编提议,才有横空出世。
“不具实名,只写故事。”
报社前一场闹剧并未掀起多大风浪,很快就被众人遗忘。倒是引起诸多关注。有了前车之鉴,在期刊内容上,报社编辑和撰稿人都比以往要谨慎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