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嗜血的权杖 >

第24部分

嗜血的权杖-第24部分

小说: 嗜血的权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这时候的宰相是张浚,他也起了贪心,想自己管理王德、郦琼的军队,所以,他和秦桧一致反对给岳飞扩军。 
高宗已经下了诏,答应把军队给岳飞统辖,现在变卦?恐怕让天下人耻笑,但秦桧说的话又不无道理,把军队给了岳飞,凭他的个性,自己未必能掌控得了。 
还是不给岳飞吧,但这话得需要张浚去和岳飞说,自己回避! 
高宗狡猾得很呦! 
张浚和岳飞商谈这件事,任凭张浚怎么说,岳飞始终不赞成让王德、郦琼的军队归别人统辖。 
谁愿意让到手的鸭子飞了啊! 
不管岳飞如何反对,张浚坚持己见,把王德、郦琼的军队归为自己掌管的都督府管辖,派自己的心腹吕祉去督军。 
岳飞哪里吃过这亏啊?明明皇帝答应给我的,你从中作梗,把军队划到你的名下,这不是存心欺负人吗? 
让人家欺负到这地步了,这官当的也忒窝囊了,干脆不干了!岳飞就上奏高宗,要求解除自己兵权,回家为母亲服满丧期。还没等高宗同意,他自己就步行回家了,在母亲坟墓边上盖了一个小屋,开始守孝了。 
有个性啊! 
岳飞的不辞而别,着实吓了高宗一跳,岳飞辞职不干了,这仗还怎么打啊?现在正是用人之时,少了谁,也不能少了岳飞,他可是我大宋军队的顶梁柱啊! 
高宗急得是抓耳挠腮!不停地给岳飞下诏,催促他抓紧回到军队复职。 
可岳飞脾气上来了,任凭你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下诏,就是推辞。岳飞以给母亲守丧的名义辞职还乡,这是天经地义的,中国人讲究孝道,当官的父母死了,按规矩都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就是皇帝老子,也不能随便干预人家守孝。 
这事啊,得商量着来,不能动硬的,岳飞吃软不吃硬。 
高宗看自己下了那么多诏,也不好使啊,有点气急败坏,就命令岳飞手下的那些幕僚,让他们到岳飞守孝的地方,恳求岳飞回来,如果他们不能把岳飞劝回来,那么迎接他们的就是杀头! 
皇帝令一下,幕僚们怕了,跑到岳飞那里哀求,岳爷爷,你还是回去复职吧,不然的话,我们的命就没了! 
岳飞不怕死,但高宗要的不是他的命,是他幕僚的命,岳飞是讲义气的汉子,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事连累了跟自己南征北战的幕僚。 
我岳飞绝不能做连累手足兄弟的事情! 
高宗这招还真有效! 
岳飞知道自己擅离职守是犯了罪的,应当接受处罚,他复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朝廷请罪。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岳飞请出来,可不是要治他罪的,如果要治罪的话,完全没有必要费这么多口舌,一个令下去,就能把他缉拿。 
高宗不但没有治岳飞的罪,还劝慰开导他一番,不就是王德、郦琼的军队那点事吗?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原本已答应把军队划拨给你,可张浚一再主张要归都督府统辖,我觉得这军队都是咱大宋的,给谁统辖都一样,打仗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兵力不够,我随时给你调拨。你不要生气,更不要冲动,有什么事,静下心来,大家慢慢谈,不要把事情搞僵了,更不要耍性子,不辞而别,那样的话,军队没了主心骨,不得乱了套啊,要是伪齐和金人趁机打过来,损失就大了。我也不是怪罪你,这事也怨我,没有及时跟你沟通,你呀,打今个儿起,就别再闹情绪了,安心回去统帅军队吧。但话又说回来,这次事既往不咎,就这么过去了,但是下不为例,这是最后一次,如果今后你再这么不计后果地蛮干,那可就按军法处置了。太祖曾经说过触犯法律的人,只能用利剑对待。 
关键的关键就是在最后一句,高宗虽然能力不行,但深谙领导艺术,先不直接切入主题,批评警告你,而是温和地劝导安慰,让你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下来,一点一点地进入主题:再犯吾法者,杀! 
高宗前面的一席话,说得岳飞心里暖呼呼的,热血沸腾,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但对于高宗后面的那句关键话,他却没怎么太在意。 
回到驻地后,岳飞满脑子还是北伐的事情,不断给高宗上奏,请求出兵北伐。 
高宗这时候正忙着和金议和,北伐的事情他想都没想,当初在寝宫里的话,不过是笼络岳飞假话,让他决定北伐,比登天还难! 
岳飞的奏章,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答复。 
这个着急呀! 
高宗不表态,北伐就进行不了,可咱也别闲着,得想方设法为国作贡献。 
这不,听说刘豫和兀术有矛盾,岳飞就利用这个裂缝做文章,通过抓住的一个密探,来实行离间计,没想到兀术真的上了当,一气之下,把刘豫给废了。 
刘豫被废,岳飞居功至伟。 
岳飞再次请求借刘豫被废之机,出兵北伐,收复中原。 
高宗还是不表态。 
凭你怎么说,我就是保持沉默。 
岳飞紧急如焚,再次萌生退意。 
绍兴八年(1138年),枢密副使王庶奉高宗之命到江淮地区巡视防务,岳飞就趁机给王庶写信说:“如果今年不出兵北伐,我就交出符节辞职回家。” 
岳飞这信表面上是写给王庶的,实际上是想通过王庶,向高宗施压,当年我辞职回家守孝,你三番五次地下诏请我复职,如今我复职了,你又不下令北伐,我的想法始终没有实现,所以,我不想干了。 
这是在公开要挟高宗! 
高宗听了王庶的汇报后,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岳飞有点过了,公开向我叫板,我对你够意思了,你年纪轻轻,我就破例给你加官晋爵,你犯了错,我不但不惩罚,你劝慰开导你,煞费苦心,如今你倒是得寸进尺,越来越不把我当回事! 
皇帝是能随便要挟的吗?岳飞让高宗动了气。 
气归气,但是高宗觉得还是不应该和岳飞撕破脸,岳飞的秉性,他最知道,劝慰一下就没事了。 
这年秋天,高宗就把岳飞召到了临安,还特意安排他见了见皇子。 
见了皇子后,岳飞很高兴,觉得大宋江山后继有人了,北伐也就有希望了,中兴就寄托在他身上了。 
其实,高宗破例安排岳飞见皇子,也就是这个意思,北伐的事得从长计议,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我这一代不行,还有下一代呢!你就准备好好辅佐下一个皇帝北伐吧! 
高宗这个时候,已经把北伐的事情留给了下一任皇帝,自己打定主意要和金议和,做一个太平皇帝。 
高宗给了岳飞这么明显的暗示,但岳飞一心北伐,没有领悟到高宗真实意图。一听说要议和,就站出来极力反对,先指责秦桧误国,后又拒不接受朝廷授予他的开府仪三司,高宗下了三次诏都不好使,最后,还是高宗用老办法,来软的,奖励劝慰他一番,才接受了。 
总让皇帝低声下气地劝慰一个臣子,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情,皇帝毕竟是皇帝,九五之尊,不是迫不得已,绝对不会如此屈尊去安抚臣子,这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岳飞逼得高宗三番五次这样做,给高宗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霾,说老实话,高宗在心里对岳飞是又恨又怕,恨的是岳飞总不他的命令当回事,我行我素,骄纵、专断,丝毫不给他留情面。要不是,局势混乱,没有岳飞不行,恐怕岳飞不知要死上几回了。怕的是岳飞手握兵权,喜怒无常,脾气一上来,谁的账都不买,他这个做皇帝的万一有一天控制不了他,这天下不就姓岳了吗? 
当年宋太祖不就是手握兵权,被部下黄袍加身的吗?老百姓管岳飞的军队叫岳家军,说明岳飞在这支军队里树立起了自己权威,士兵只听岳飞的,别人统帅不了。大宋的军队,只听从一个不是皇帝的人,这多么可怕啊! 
纵使岳飞是一片忠心,谁能保证他的部下是忠心的呢? 
高宗对岳飞的失望、不满、猜疑随着岳飞一次次的抗旨不尊而愈加强烈。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撕毁盟约,出兵四路南侵,高宗再度打起了岳飞这张王牌,并且亲自写信给岳飞,表示打仗的事情都交给岳飞自行处置,他这个皇帝不遥控指挥。 
高宗知道岳飞不喜欢受人遥控,为了激发他的斗志,干脆就对他放权了。 
这就叫领导艺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摆弄什么样人! 
在大军即将开拔之际,岳飞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就是秘密上奏高宗:“首先要确立国家的根本,也就是立太子,来安定人心,使这个位置不至于长期空缺,以表示没有忘记报仇雪恨的决心。” 
金军大兵压境,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被皇帝委以重任,在大军出发之际,岳飞突然间给高宗上了这么一个奏折,是不是有要挟的意思呢?大宋有规矩,武将不能干预立储,这是大忌!岳飞不是不知道,但他为什么还冒着杀头的危险来上奏请求立储呢?他就是要选择这个时机,你高宗需要我,离不开我,没了我,你这仗打起来就没把握,这个时候犯忌,你不能把我怎么着?总不能不让我上前线吧,高宗敢冒这个险吗? 
岳飞是一个执著得不得了的人,很倔强,认准了的事,一定要办,不管付出什么代价。立储的事情本来与他这个武将没有什么关系,高宗愿意立就立,不愿意立就拉倒,我一个武将,就是带兵打仗,管得了那些吗? 
但岳飞就不这么想,他看高宗迟迟不立太子,就跟着着急,这样下去,人心不是乱了吗?国家没有接班人,北伐的事情交给谁呢? 
他想到了,就惦记说出来,不管高宗愿意不愿意听,他说出来,心里就舒服了,也算为国着想吧。 
这事又让高宗很生气,我还没死呢,你一个武将在危难之时,不用心去打仗,反倒来让我立储,安得什么心?你岳飞越职言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规矩都让你破坏了,这么下去,大臣们都跟着效仿,朝廷不就乱了吗?你也来说,我也来说,都没了章法,我这皇帝还有的当吗? 
这岳飞越来越不像话了,真是心头一患啊!可如今大敌当前,还指望他御敌呢!不能急于动手,还是先稳住他再说! 
接到岳飞的奏章,高宗就对他的一片忠心,大加赞扬一番,授予他少保,河南府路、陕西、河东北路招讨使,不久改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先把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高宗不一般! 
犯了忌,皇帝也不怪罪,反倒予以褒奖赞赏,岳飞心里这个高兴,打起仗来,也格外卖力! 
岳飞打起仗来就是勇猛,捷报频传,先后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兀术,杀死了金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要不是金兀术跑得快,也把他活捉了。 
岳飞率军一路北上,打到了距离汴京四十里的地方,金兀术被岳飞打怕了,做好了北逃的打算。 
汴京是大宋的旧都,自沦陷以来,还都汴京的呼声一直不断! 
高宗打心眼里不喜欢汴京这个地方,徽宗、钦宗就是在这里被俘的,汴京在高宗看来没有安全感,他更喜欢在有长江作为屏障的临安,又临海,金军打来了,上船就跑,想俘虏都没门! 
如果岳飞收复了汴京,势必要求还都汴京,如果高宗不还都的话,岳飞渡过黄河北上,迎回钦宗,重返汴京,也不是不可能。 
再加上,这个时候,宋金之间的使臣密集来往,议和的事情又重提上来。 
高宗与秦桧等人一商量,觉得事以至此,就接受现实,各退一步,以淮河为界,来实现议和,金人别再想灭宋,宋也不寻求北伐,两家各过各的安稳日子。 
有了这个想法,为了彰显议和诚意,在高宗的授意下,秦桧就在一天内给岳飞发了十二道班师的金牌。 
高宗知道岳飞经常不拿诏令当回事,所以一口气就给他下了十二道金牌,创了纪录。 
这说明,高宗对岳飞已经十分不信任了。 
这十二道金牌毁掉了岳飞梦寐以求北伐大计,他对高宗也是很不满。班师回朝的第一件事就是交出兵权,辞职不干了。 
议和未签字,高宗还不能收他的兵权,还是老办法,把他召到临安,一顿劝慰安抚,岳飞这次也是失望之极,对高宗劝慰安抚,丝毫不感冒。 
君臣两人的裂痕越来越大! 
到了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兀术再次南侵,打到庐州,这时岳飞正在生病,面对敌军他自有打算,但是高宗担心岳飞对自己不满,借机拒不出兵救援,于是就亲自写了十七封信给岳飞,催促他迅速救援庐州。岳飞也看出了高宗的心思,就上书进行了解释,并率兵向庐州进发,金军闻风而逃。岳飞一反常态,没有追击,而是回到了驻地等待命令,这让高宗感到很兴奋。 
终于把岳飞驯服了! 
金军打也打不赢,宋军除了防守之外,也主动放弃了进攻。对峙局面就此形成,议和也就顺理成章了。 
天下太平了,手握兵权的大将们就成了心腹之患。高宗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崇文抑武是大宋的传统,祖宗的规矩到啥时候都得遵守,在秦桧等文臣的强烈建议下,高宗将韩世忠、张俊封为枢密使,把岳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