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权杖-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么决定了,让魏矼作陪。
要是一般人,找这机会还找不到呢,倒不是为了吃点喝点玩点乐点,这是个难得的升官机会,如果把金使陪好了,皇帝一高兴,能不给提个职、加个薪吗?
好机会,魏矼要抓住了啊!
本以为魏矼接了这个美差,肯定乐坏了,谁曾想,魏矼不买这个账,他说什么呢?他说:“过去我任御史的时候,就曾明明白白地和你说过,议和不对,现在我不能陪金使。”
听了这话,秦桧很纳闷啊,议和多好啊,和平了,稳定了,老百姓安居乐业,咱们这些当官的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以有多余时间干点富国强民的大事了。他想不通,就问魏矼:“为什么不支持议和呢?”
魏矼也一肚子困惑,议和有什么好的啊,为什么高宗和秦桧这么坚持要议和呢,徽宗和钦宗不就是因为坚持议和,而落到今天这等凄惨地步?
秦桧这么一问他,魏矼也就把自己对时局的分析判断跟秦桧说了,他说,你看当前,金人内部不和,矛盾重重,实力削弱了不少,而我们这边呢,已经从靖康之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军队打了很多胜仗,战斗力显著增强,又有岳飞、韩世忠等这样作战勇猛、复国心切的将领,被金占领地方的老百姓不满金的残暴痛苦,纷纷要求咱们北伐,可以说,现在是恢复中原的最好时机。金人之所以提出议和,那是他们的缓兵之计,他们知道现在打不过咱们大宋,所以先用议和这招来麻痹咱们,让咱们放松警惕,疏于防备,等他们做好战争准备,咱们就等着挨打吧。
秦桧也不是顽固不化之人,他也知道魏工说得有道理,可是高宗一心要议和,谁也甭想拦住,作为忠于高宗的宰相,不能不竭尽所能为皇帝服务。既然皇帝要议和,那就把议和事情做好,尽量不出差错,确保让皇帝满意。
但秦桧不能把这些话跟魏矼说,现在谈的是议和的事情,不是谈别的事情的时候,说多了,传到高宗那里,自己的官恐怕又保不住了。现在朝廷上的一些人,就喜欢找这样的言论,以此向皇帝打小报告,来达到弹劾谁的目的。
那应该怎样来回答魏矼的话呢?秦桧脑子一转,就说:“你呀,这是用智慧来揣测敌人,而我呢,则用真诚来对待敌人。”也就是说,你魏矼是对敌人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而我秦桧呢,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敌人。
世间自会有公道,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秦桧的意思是说,我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感化他,他也一样会用一颗真诚的心回报我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金廷那边,别人不好说,挞懒他还是知道的,是个讲究人,不会把我秦桧往死里坑!
秦桧知道是这么回事,人家魏矼不知道是咋回事啊,谁知道你和挞懒关系怎样啊?就是秦桧说了,人家也不信啊,还要给你扣个帽子,说你秦桧是奸细!
魏矼觉得秦桧说这话有点太傻了吧,看问题太简单,把金人想得太仁慈了,有必要提醒他一下,他对秦桧说:“你真诚对待敌人,恐怕敌人未必这样真诚对待你啊!”
事实上,是他把秦桧想简单了。
秦桧没辙了,不能强人所难,再说,你不去,争着要去的人有的是。
换人!
六月,金使朝见了高宗,没谈什么实质性内容,只是把金廷议和条件又重复了一遍。
朝廷上一些人极力反对议和,一时间朝上朝下议论纷纷,认为金人不可信,议和一定会误国。
高宗这时候又气又急,气的是,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老子白养活你们了,竟然在这个时候跟我唱反调,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急的是,他很想趁热打铁,把议和事情定死了,怎么划界、每年拿多少岁币,商量一下,就签订协议算了,别拖得太长,夜长梦多啊!
怎样才能平息舆论,使议和快速完成呢?
高宗打算治那些散布反对议和言论的人罪。
宰相赵鼎认为不可,并为高宗支招说:“陛下您和金有不共戴天之仇,现在之所以委屈自己和金议和,就是为了迎回先帝的灵柩和母后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想法。群臣之所以反对议和,是了保住陛下您的地位,是出于一片忠心,不能成为治罪的理由。建议陛下您啊,跟大臣们说明白了,此次跟金人议和,就是出于亲人的缘故,如果先帝的灵柩和母后能够返回,即使金人背弃盟约了,我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赵鼎用这招算是一举两得,既避免了爱国大臣们因反对议和获罪,又给高宗找到了议和的合适借口。
这个建议我喜欢!高宗很满意。
按照赵鼎的建议,高宗对大臣们说:“先帝的梓宫,既然金已经答应归还了,即使等上个三两年也无所谓,关键是太后年龄大了,在那边受苦受难,我很惦念她,想早点见到她,因此我不怕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只希望这议和啊,尽快完成。”
这已经交代明白了,我议和是出于一片孝心啊,先帝既然已经死了,梓宫晚回来几年也没啥,关键是母亲年龄大,分别二十多年了,十分想念,你说这万一要是像父亲那样一命呜呼了,我连个面也没看见,多痛苦啊!所以,我不怕委屈自己,不怕向金称臣,只要能快点把母亲要回来,什么条件都好说!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生长在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可怜的高宗已经二十多年没找到这种幸福了!
大臣们听到这话,都哑口无言了,上哪儿找这样孝顺的皇帝啊!
舆论就此平息了!
反对声音小了,秦桧的事就大了。
当官的职责是什么?就是要为皇帝分忧解难的,要不然皇帝让你戴这顶乌纱帽干吗啊!秦桧是这么想的。
当前皇帝最大的忧虑是什么?就是想妈妈了,一片孝子之心。
说老实话,高宗也够可怜的!可是这天下啊,比高宗可怜的人又哪能数得清呢?皇帝的忧愁,可以由臣子来分担,平民的忧愁,又有谁能分担呢?
当然作为人臣的秦桧想不到这些,他的思想永远属于1138年,属于那个效忠皇帝的时代。
秦桧听了高宗这番肺腑之言后,十分感动,我们的皇帝多么孝顺啊,为了能把母亲救回来,宁可放下皇帝的架子,卑躬屈膝向金议和。
此举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为了赞誉高宗的这份孝心,表达作为臣子的他愿意为皇帝分忧的忠心,秦桧对高宗说:“委屈自己来谋求议和,这是皇帝您的一片孝心啊。看到皇帝您卑躬屈膝地向金求和,我这心啊,别提多难受了,深感不平,这是作为臣子的一片忠心。”
看来能够真正理解我、支持我、忠于我的,只有这个秦桧了!高宗难免要感慨一番。
议和是要的,但金人也不得不防,显然高宗也汲取了靖康之变的教训,再加上反对议和的人一再强调金人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奸诈狡猾,高宗也担心被金人给耍了。
关键时刻,还是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所以,高宗不忘嘱咐秦桧:“即使这样了,也要做到有备无患,就是议和成功了,军备也不能松弛。”
高,绝对是高!秦桧暗暗向高宗竖大拇指。
按照高宗的意思,秦桧一方面立即安排王伦、蓝公佐到金去迎回徽宗的灵柩和皇太后;另一方面起草诏书,下令戍边官员不能因为朝廷议和了,就放松军备,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发生意外。
高宗想什么,秦桧说什么;高宗说什么,秦桧做什么。
这样的宰相,哪个皇帝不喜欢?
第22章 三试高宗
看来高宗是下定决心要议和了。秦桧翻来覆去,辗转难眠。
他的思绪很乱,很乱——
朝廷上的百官,支持议和的少,反对议和的多,皇帝急需一个托底的人,来帮助他完成议和。
机会啊!千万不要错过!
宰相的职责就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也就是皇帝的助手。如果宰相的意志不能与皇帝保持一致的话,那么,这个宰相也没有几天干头了。
要想保住宰相这个位置,必须坚定不移地与皇帝站在一起,只有忠于皇帝,日子才会好过。
毕竟,这个国家的主宰者是皇帝。
议和这件事从短期看,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是会让许多人骂娘的工作,能担当此重任的人,一定要做好身败名裂的准备。从长远看,议和是实现中兴的基础,只有天下太平了,经济才能发展,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力才能逐渐恢复,军队才能日渐强大,中兴大业才有希望!
人们往往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唉!事到如今,该如何抉择呢?是站在皇帝一边,专攻议和;还是辞职归隐,淡泊余生?
试想,朝堂之上,少了一个秦桧,会发生大的变化吗?皇帝会因为一个秦桧的退出,就放弃了议和吗?没有秦桧,还会有张桧、李桧冒出来,皇帝一样可以实现议和。
不要把自己估计得太高,在皇帝眼里,你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棋子而已。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谁叫咱是皇帝的臣子呢?乖乖地做个忠于皇帝的宰相吧!
皇帝的议和决心能坚持多久呢?会不会在反对议和的大臣们的劝说下改变主意呢?要是死心塌地为皇帝议和,万一有一天皇帝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谁来对自己负责呢?会不会成为众矢之地?
结果是怕怕的。
有必要试探一下高宗的议和决心,是不是那么坚定,是不是可以动摇,是不是取信于我。
如果高宗坚定议和,就抓住他的急于求和心里,主动请缨,让皇帝把议和之事全权交给我来办理,这样工作起来,既不受外界干扰,又避免他人争功。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高宗犹豫不定,反复无常,可以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伸头,不拖后,保持中立,实在不行就急流勇退,归隐乡间。
好了,就这么办!
秦桧凌乱的思绪终于有了点头绪。
东方的天空,霞光万丈,秦桧长舒了一口气。
他困了。
绍兴八年(1138年)十月,宰执集体朝见高宗,老规矩,有事说事,无事退朝。
商议完国事,其他宰执相继退出,只有秦桧纹丝不动。
他要干什么?单独和皇帝谈谈。
他要谈什么?皇帝对议和的态度。
直到其他人都退出了,走远了,听不到脚步声了,秦桧方才奏道:“臣僚们做事都前瞻后顾、畏首畏尾,不足以和他们决断大事,如果陛下您决心与金讲和,请把这件事交给我一个人算了,不要让其他的大臣干预。”
一听这话,高宗高兴了,心想,好啊,就等你这句话呢,大臣们整天在一起嚷嚷,七嘴八舌地争吵,也吵不出个结果来,还不如找一个托底的人,让他全权负责议和,有事的时候,君臣两个人碰头一商量,就完事了,免得受朝廷舆论左右。
秦桧提的意见,好!高宗打心里高兴。
高宗对秦桧说:“朕就托付你一个人来办。”
听了高宗这话,秦桧为之一振,心里乐开了花,但转念一想,皇帝答应是答应了,会不会变卦呢?得给他考虑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我担心不妥,希望陛下再认真考虑三天,到时候我再上奏。”秦桧卖了个关子,给高宗一个选择机会。
这个秦桧搞什么鬼,还用考虑吗?我可不愿意整天担惊受怕,一听到边关奏报,心就提到嗓子眼,生怕金军又来个突然袭击,杀到了眼前。
想当初,我在扬州,精力可谓充沛,正在卧房临幸爱妃,不想被侍从的一句“金军来了”吓得下体拔凉,自那以后,就失去了做男人的快感。
这样的痛苦谁能知道啊?
高宗搞不清秦桧演的是哪出戏。
这样过了三天,又到了宰执朝见皇帝的时候,和上次一样,秦桧又是等其他人走后,单独面奏高宗。“陛下您——”
效率第一,废话少说!
高宗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告诉他:“朕已经考虑好了,让你一个人来办这件事。”
高宗的议和之心还是那么坚定,没有改变的迹象,不过,事不过三,这是第二次,秦桧还想再给他一次考虑机会,议和毕竟是千夫所指的。
机不可失啊,高宗现在改变还来得及!
秦桧这次还是那句话:“我怕另有不妥,还是请陛下您再考虑三天,到时候我再上奏。”
“可以!”高宗这次也看透了,好你个秦桧,你在试探我的心诚不诚吧,好,我陪你玩到底!
试探了两次,高宗这求和心依旧,看来他是认准了这条道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下次高宗还得是那句话。
空口无凭,咱得立个字据,让皇帝用御笔写上,议和的事交给我一个人来办,不让群臣干预。
有了皇帝亲笔手书,再干什么事就方便了,就是皇帝想反悔,也没法抵赖了,白纸黑字在这儿写着呢,别想往我身上扣屎盆子。
我是受君之命,为君办事。
人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秦桧在家就把这字据写好了,到时候往皇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