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醉枕美人 >

第136部分

醉枕美人-第136部分

小说: 醉枕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赵国就像变法之前的秦国,只是赵国的国力和财势比之当初的秦国要好得多。那时的秦国面临亡国之危,不得不变法,此时的赵国虽暗藏危机,却能自主地选择变法。不会像秦国当初那样阻碍重重。主持变法的商君还被事后倒戈清算。而今赵国经历数场大战后,男丁稀少,很多赵人兵士都被遣送回乡,娶妻生子。开垦荒地,民风有了不小的改善。这样的时机,阻力自然也小了许多,正是慢慢改动那些律法的时候。

李御相信,这些触及不到贵族利益的律法改革。绝对不会引起强大的反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各个宗族的支持,毕竟无论哪个宗族都迫切地需要繁衍男丁,而变法也是可以从小处打开局面的。

之前李御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变法人选,方才没有向平原君等人进言,在他心目中,那位集法家大成的韩非无疑是最佳人选。

“将军为何事发愁?”见李御呆愣的模样,韩非还以为对方有何难事,不免关切地问了一句。他可是因李御引荐才能拜入老师名下。见李御有疑难,自然要为之一二。

“无事,不过御有一事请教先生?”得知眼前的人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韩非子,李御迅速摆正了姿态,俯身行了一礼。人才是要得到尊重的。尤其是名留后世的法家大才,传闻中韩非可是因为被秦相李斯嫉妒,方才冤死狱中,虽然可能和事实有些出入。但是也更加凸显了后世之人对韩非的推崇。

“不敢,将军但问无妨?”被李御的眼神看得有些头皮发麻。韩非连忙回了一礼。在这位权势显赫的少年将军面前,即便他拜入老师门下,也没有自傲的资本,他们韩国还要仰赵国鼻息,这位将军更是亲韩的贵族。

“敢问先生,这天下律法如何?”面对这位未来改变秦律的大才,李御抱着十分的期望。律法乃一国根基,要想图霸天下,一统,赵国必须建立起适合时代的律法,不然只会被这个时代无情的抛弃。

“此言,非不敢言。”

对于李御的问题,韩非愣了一下,接着便谦虚地回答道。如果是当初的韩觉,对于自己得意的领域,绝对会知无不言。然则拜入荀况先生门下之后,韩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前的他对很多事情都太理想化了。即便是他的那位师兄李斯,对于律法的见解也比他来得透彻,让他拜服不已,塌陷在就像棉絮一般,拼命吸收着那些如潮水般的学识,充实自己的理论。

“御不过一问,先生为我解惑一番,随意而言即可。”李御也知道刚刚拜入荀况门下的韩非还可能达不到历史上修改秦律的高度,但是他现在迫切地想知道韩非已经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有一个想法,李御想根据后世的一些知识引导一下这位律法大才,让对方少走一些弯路,也能让律法更加适合这个时代。

“那非便胡乱一言。”

见李御这么坚持,韩非也不好拒绝,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缓缓说道:“当今之法,优者莫过于秦律。秦律虽严,但得百姓支持,贵族追随,是以秦国蒸蒸日上,聚以鼎定天下之势。立法之者,莫过于商君、申子。商君立法,以严为之,使民畏法,是以国安。申子之法,在于造势,使君王掌群臣,群臣掌百姓,以振国势。然商君之法……”

听着韩非对当今律法的见解,李御不禁点了点头。相对于总结前人律法得失的李斯,韩非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还有所欠缺,却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这个百家争鸣的大争之世,没有一个被万人传颂的圣人,没有一个学派能得到天下士人的推崇,天下的士人都争先恐后地创立自己的学说,以图一统士林,立地成圣。因而,这年头不怕你没创新,就怕你没想法。

想来只要给韩非足够的时间,必能达到历史中的高度,李御甚至有理由相信,有了他的插手,韩非会比原先历史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毋庸置疑。

“先生有否想过,按自己的想法,改一国律法?”等韩非停了下来,李御试探着问了一句,心中已然有了几分把握。

“此乃非一生所求。”学有所成乃是每一个士人的追求,学有所用便是每一个士人的理想,韩非费尽心思拜入荀况门下,不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学识更加丰满,将来制定出一套真正适合韩国的律法,以期让韩国真正踏上强国之路。

“如此,御正有一建议,不知先生可否一听?”见韩非肃穆的神色,李御心里已经笑了起来,鱼儿上钩了。

“愿闻其详。”

“律法之事,独自专研未必良法,唯有实践方可知其良萎。先生可从最简单的律法修改着手,必能让先生的心中理想实现。”

“不知将军所言,乃是何等律法?”听到李御委婉的说法,韩非愣了一下,便很快猜到对方的想法,想来这位少年将军对赵国律法有了念想。不过他也没有拒绝,这是一个上佳的学习机会,光是他自己一人专研,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律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出良萎。

“先生也知,我赵人生性彪悍,然律法宽松,时常发生斗殴之事,不少无辜百姓受其拖累。御想请先生修改一下赵国刑法,以让赵国百姓不再私斗,还赵国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即便要找韩非帮忙,李御也是说得大义凛然,这年头的士人就喜欢吃这一套,他也只不过是入乡随俗罢了。从这个刑法着手,李御和虞庆等人印证过,是变法之中阻力最小的,也是能让赵国实力增长最明显的方式。

粗略统计,赵国拥有人口三百万,每年因私斗而亡的赵人不下数千,这对于一年新生儿不过三十万的赵国而言绝不是小数目。要知道在这个战乱频繁、早婚早育、医疗条件低下的时代,婴儿的死亡率绝对不低,甚至可以说居高不下,十个婴儿中能有三个长大成人就已经很不错了,便是连王室贵族之家,婴儿的存活率也不高。也就是说,赵国一年增加的人口不过七八万,按照其中的男女比例,一年男丁增加不过四万,一次中等规模的战役便可能将其全部葬送,而因私斗而亡的赵人便达到一成以上乃至两成。像长平之战那样的大战,几乎将赵国十年增加的男丁抹平,加上赵国常备军的挑选标准,差不多让赵国数十年的元气一朝散尽,这还不算那些从小孩长大成人的时间消耗。

一旦刑法修改完毕,那么私斗的人数肯定会减少许多,只要能减少一半的人数伤亡,那赵国一年便能多出数千的壮丁。而那些壮丁又能繁衍后辈,长久算下来,绝对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目,甚至会让很多人惊讶。

“此事,非必当尽力,只是需得赵国所有律法之册,以让非通读。”知道李御是想让他帮忙,韩非也没有推脱,他也不想放过这个可以实践的机会。至于李御为何要修改刑法,如何能劝说赵国君臣同意刑法的修改,那不是韩非关心的事,他并不是赵人。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毒(一)

“多谢先生,御令人将赵国律法之册送来。| ”

听到韩非同意,李御大喜过望。虽说此时的韩非还没有达到历史上的高度,但每一位大才都是在实践中成长的,再者李御也不一定非要使用对方修改过的刑法,先让对方进入正题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二十一世纪的那些网络游戏一般,李御可是觉得花大价钱将这位法家大才培养出来,甚至让他超过原先历史上的高度。

何况,李御相信,这点最简单的刑法修改应该难不倒韩非,毕竟他还有一个未来执掌相邦的师兄,还有一位被称为君王之师的老师。

再交谈了两句,荀老夫子的另一位得意弟子李斯也从外头回来了,李御跟其提了一下,李斯欣然应诺。

虽然专研学识的重心不在律法方面,但是李斯却也知道要想在这个时代有一席之地,律法学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李斯也知晓自家的师弟在律法方面的惊艳才华,自然也想和韩非探讨一番。另外,李斯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足为外人道。

有荀老夫子的两位高徒出手,李御也放下心来,他现在要做的便是将记忆里那一点点微末的知识整理出来,好给两位律法大才一个参考。

“见过老先生。”

刚刚回到自己的庭院,李御便看到荀老夫子和环儿在那里话别,上前恭敬地打了下招呼。

“将军。”看到将军回来,环儿连忙上前喊了一声。

“环儿,有事的话便来找祖父。”和李御点头示意一下,荀况继续对孙女说了一句,只是对于孙女紧张的神情大为不满。当然,他可不会对孙女有什么脾气,所有的罪过都在这位少年将军身上。

“嗯,祖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在将军面前,环儿倒是有些拘谨。

“有空来瞧瞧祖父。祖父先回去了。”说完之后,荀况挥了挥长袖,径直离开了,对李御看也不看。孙女在李御身边,他又不好直接进入内院之中。荀况对此很是郁闷。却也没有强迫孙女搬来与他同住。看来要早日让李御收环儿入门,也好早些生个胖小子,荀况可是想着抱一抱曾外孙呢。

“将军,祖父只是有些劳累……”见祖父这么不给将军面子。环儿有些揣揣不安地解释了起来。

“好了,我知道,老先生旅途劳累,难免有些不适。走吧,随我一同前去用膳。”看着环儿紧张的模样。李御笑着捏了捏那可爱的鼻子,他对荀老夫子的态度没有任何不爽。毕竟荀老夫子不仅将他最疼爱的孙女给了他,还带来了两位名垂千古的大才,他感激都还来不及呢。

第二日一早,李御便下令城卫府的人将赵国的律法之册送过来,只是在他得知记录赵国律法的竹简足以放下十几个屋子时,无奈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李御也不是没有办法,他先让人送了一部分的律法竹简过来,再令人将赵国律法悉数誊抄在绢帛之上。左右就是花点钱而已,李御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

刑法没有修改好,李御也不会直接上奏赵王,一切都要等到他看过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合适。反正赵国的刑法施行数百年,也不急在这一时。

接下来的日子。李御便投身到骁骑营的重设当中,骁骑营统领已经选了出来,荀克敌也回去担任虎贲统领。之后便是骁骑营都尉的遴选,这样的制度在骁骑新兵之中引起了无比巨大的反响。训练之时激情十足。

一切都很自然地上了正轨,直到一件事的发生。才打破了李御平静的生活。

“那人在哪?”听完仲孙岩的禀报,李御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杀意。

“事关重大,业已被属下送至一偏静处安置。”被李御的目光一扫,仲孙岩顿感一股无穷的压力袭来,头上微微冒出冷汗。

“做得好,不管此事是否属实,都不可让人知晓。你安排一下,我要亲自见见那人。”没想到会突然冒出这么一件事,李御皱着眉头思考着事情的发展。原本他想找几位先生来商讨一下,不过还是觉得自己先去查看一番,再回来和几位先生商议。身为主公,也要有自己的决断,总不能所有的事情都靠幕僚去做,威信也是要自己建立的。

“诺。”

夜色临近,一辆普通的马车从李府后院驶出,来到西城的一片平民居中,转过了几个拐角,两个身影便悄然闪入了一所民居之中。

“下人拜见将军。”见到仲孙岩前面那位身着华服的少年公子,常方便猜到了对方是什么人,连忙跪拜下去行礼,显得无比的谦卑。

“起来吧,将你所知之事再说一遍。”看了一眼这位有些憨厚紧张的青年男子,李御没有任何表情,严肃的神色透露着一股威严。他要确定对方所爆料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李御可不想自己跳进对方的圈套之中,一旦发现有异,直接除去。

“诺。回禀将军,半月之前,侯爷令下人前去……”

事情很简单,也很骇人听闻。

常方是土生土长的赵人,两年前收战乱所迫,投身于时任宦者令的赵穆手下,成为了一名底层的仆从。然则常方生于深山之中,知道一点药理,被赵穆颇为看重,也得到了赵穆的重点培养。赵穆还将常方送往子仪先生创办的邯郸医馆学习,常方感恩之余,学医颇为刻苦,对药理的理解也突飞猛进,颇得子仪先生的赞赏。

只是在半月之前,赵穆将一个药方交予常方手中,让他将药方上的药物制成药丸。深知药理的常方一眼便看出了药方的好坏,那赫然是一幅毒药。在子仪先生手下学医半年,常方早已被子仪先生的气度折服,为人医者的道德良知深深地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制造害人的毒药让他有些不安。只是身为赵穆的仆从,常方询问一番被训斥之后,摄于赵穆的威势,他也没有继续深究,将那副毒药制成了药丸。

制出那毒药之后,常方夜夜寝食难安,便对那药方之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