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军阀-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老农围着这片桑园,啧啧称奇,最后一听居然是宣慰使大人的功劳,在杨兴视察该片园地的时候,一个个围着杨兴,纷纷要学这门技术。
此时杨兴也显示出亲民的一面,当即简单示范了一二,并且要求大家在冬季的时候,对桑树进行嫁接。
想不到高高再上的专员大人竟然如此亲民,竟然懂得这些手艺,围观的群众当即发出阵阵赞叹声。
想到后世一些官员视察各地的场景,杨兴当即站在田垄边,与几个老农交谈,沟通今年天气情况,田地收成。
一名老农疑惑道:“大人,你怎么如此熟悉农事?这可真是难得啊?”
杨兴笑道:“这位大叔,兴原来亦为蓬州人士,幼年曾经跟随父母耕作,故对农事略知一二。”
这些老农大喜,当即知道杨兴没有什么架子,虽然还是那样恭敬,但明显讲心窝话告诉了杨兴。
现在川北地广人稀,主要问题就是靠天吃饭,且不像杂交稻种植,产量极低,另外地主巧取豪夺,一年收成有一多半交给地主作为地租,留下来的极少,很多人只有依靠红薯、蔬菜充饥。
想到历史上有这个说话,五八五九年,天地巨变。想到历史上杂交稻,想到历史上袁隆平老先生,当即与随身的宣慰使秘书长伍非百商量。
伍非百,1890年生,本名伍程骥,蓬州利溪人。年13岁即考入县学为秀才。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罢科举后,与杨兴一道进入新学学习,为同窗好友。
后来因母亲早亡,继母寡情,待他刻薄,家境不好。于是前往合川县实业学校,学习实业技艺。
在合川期间,接触了新思想,加入同盟会,在学校发生**后休学,从事革命活动。
在辛亥革命之后,伍非百任第一届四川省议会议员,后听说同年好友杨兴任顺庆专员、第2混成旅旅长后,当即回到顺庆,旋被杨兴引以为左右手,被任命为顺庆专员秘书长,具体负责政府机关工作。
历史上伍非百为经学大师,曾研究《墨子经》上下,《经说》上下,完成轰动一时的名《墨子辩经解》,后改名《墨经解故》。
伍非百不但为经学大师,还是川北有名的教育家,先后在张澜先生任校长的四川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他在南京任教时,凡流离南京的顺庆、蓬安人,都给予接济。他的妻子常说:“他的薪水有三分之二用于‘疏’(仗义疏财)和‘书’(买书)”。抗战胜利后,他创办的川北文学院,专为清贫学生设立了讲学金。
此外,伍非百不是那种只读圣贤书,不问窗外之事的人物,常常依靠自己同盟会会员身份,敢于对一些军阀一些巧取豪夺作法坚决斗争。
1923年,军阀何光烈欲征“佃当捐”,召集各县代表会议,他作为蓬州代表出席。在会上他支持群众及学生代表斥责何光烈说:“当此国难之际,或英雄,或奸贼,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何去何从,由你选择?”四座闻言,皆为震惊。
会议逼何取消了“佃当捐”,并立约声明,以后凡须征收捐税,均须经自治筹备会会议决议方能办理。
对于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师,杨兴是尊重的,一听说与原来那个杨兴曾经是童年好友,当即将其延揽近宣慰使府,委一秘书长重任。
伍非百是在实业学校学习技艺的,对于杨兴这种嫁接方法,也颇为赞叹,在杨兴简单介绍后,当即决定将这种嫁接方式推广到顺庆各地。
另外,杨兴种植的非常密,当时问伍非百,禾苗种植的稀松好还是茂密好?良久,伍非百回答道:“应该是稀松的好吧,若是太密的话,虽然秧苗长得非常茂盛,但是如果太密的话,采集不到阳光,稻谷必然不饱满,且谷子必然很少。”
杨兴点点头道:“非百兄啊,这些东西表面看起非常简单。但是一般老百姓怎么能明白这些道理呢?我们应该将掌握的技术回馈给乡亲啊。”
伍非百一听,良久回答道:“征东兄,如何回报,对这些东西,我也曾手把手教过人,但是效果有限。”
杨兴一想,当即蹦出一句话:“技术下乡,先培养几个骨干,再由这些骨干下乡传授给老农们,如此这般,乡亲们定能掌握农业技艺啊。”
伍非百一听,大喜道:“正是如此,但是征东兄。传授农业技艺,只是治标之法,还没有治本啊,我们顺庆多丘陵地区,乡亲们多靠天吃饭,如此怎么办?”
杨兴笑道:“中国人历来靠天吃饭,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必须大修水利,你规划下,组织各地修建水库,清理河道,如此保证旱涝保收。”
伍非百笑道:“兴修水利,向来是利国利民之事。征东兄,只要你肯拨付款项,老弟我干了,不让这川北之地山河巨变,我不姓伍。”
杨兴大喜,正准备离开,看在一个老农,指着对伍非百说道:“你看这位老农,为了灌溉这片旱地,竟然从数里外的家中担来粪水,可以让大家在附近打井,盛放粪水吧。”
伍非百讲解道:“这些地可都是地主老财家的,老百姓佃租一块地不过几年,再加上地主地租甚高,又有谁舍得一片土地,所以很多人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在附近建立什么茅屋什么的,盛放粪土。”
杨兴听后,良久蹦出一出话:“中国落后,这些依靠土地压榨人民的地主,实乃罪魁祸首。”
虽然现在局势混乱,杨兴怎么敢喊出后世的减租减息,只好不甘的离开。
虽然现在局势混乱,杨兴怎么敢喊出后世的减租减息,只好不甘的离开。
杨兴虽然知道要在军阀争霸的民国站稳脚跟,需要重工业,需要钢铁,需要炮火,但是重工业投入很大,周期很长,见效也非常慢。
不像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还能带动周边就业,发展地方经济。
改革开发后,广东沿海地区发展,莫不是纷纷以轻工业开道,最后创造了中国奇迹。
但是南充乃内陆地区,要发展轻工业,必须结合当地实情来发展。
东方前世是在西北纺织工学院毕业(后来改名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好像在穿越的时候变为西安工程大学),对轻工业还是熟悉。
在这个时代,要发展轻工业,主要包括这几样,第一为棉纺,第二为丝绸,第三为皮革…,诸如此类。
由于日照关系,在前世四川好像不是棉纺大省,中国棉纺大省原来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关中那一带,在上个世纪末,才到新疆。
在前世,在四川,很多人成群结队跑到新疆种植棉花,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棉纺织业,就不用多想了,也不可能成为川北经济支柱,由民间发展几家就可以。
那么只有丝绸行业了,
再加上前世处于纺织,轻工业行业,东方知道四川每年生丝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的,在20世纪末,四川(包含重庆)生丝年产量为2。3万吨,,全国丝绸产量不过6。5万吨,四川丝绸产量占全国比率超过30%。
(在上个时空九十年代,中国蚕茧产量占世界40%以上,其中桑蚕茧占91。1%,柞蚕茧占9。9%。桑蚕茧以川、浙、苏、粤4省产量最多,占中国桑蚕茧产量86。98%,尤以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柞蚕茧为中国特产,全国产量约有3/4产于辽宁省,其次为山东的胶东半岛和豫西等地,1990年总产量为53。4万吨。)
话说这顺庆地处嘉陵江畔,在前世是有名的丝绸城,好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每年都会在顺庆(今日南京)召开什么国际丝绸节。在记忆深处,常听人讲,在80年代,官倒盛行的时候,有太多传言,由于邓公出生于南充下面广安县(在后来,才从南充划分出去的),其长子曾多次将顺庆丝绸调出去变买,如此看得出顺庆丝绸在全国的地位。
况且,此时中国丝绸行业在世界地位与传统的丝绸之乡明显不符,在20世纪初,世界真正的丝绸大国是日本,而不是中国。
这里有一份统计资料,或者可以说明问题。
世界历年桑蚕生丝生产量(单位:吨)
年次
世界合计
中国
日本
印度
巴西
独联体
韩国
其它
1952
25490
4526
15401
773
150
1800
445
2395
1960
29256
5554
18048
1185
95
2358
470
1546
1969
38360
7556
21485
1823
216
2931
2561
1788
1973
45441
14094
19317
2421
600
3301
3722
1956
1976
47225
14785
17885
2686
1152
3414
5157
2146
1977
49012
18031
16082
3186
1062
3500
5121
2202
1978
50267
19406
15958
3752
1122
3585
4096
2348
1979
50255
18779
15950
4193
1146
3619
4126
2442
1980
54493
23485
16155
4593
1170
3358
3320
2412
如此看来,中国生丝产量真正超过日本,还要等到CCP立国后三十年,还要等到国家以出口为导向性的经济结构。
对丝绸这种软黄金,这种能够快速的带来资本原始积累行业,东方可没有一直让小日本臭美,让小日本通过丝绸赚取太多钱,积累太多太多的社会财富哦。
想到这里,杨兴就确定,既然现在成了顺庆军政局局长,既然手中掌握了2百万大洋,那么就要这一天早点到来,以为自己发展积累财富。
这种东西怎么发展呢?蒙牛经验,伊犁经验非常值得尊重,那就是通过以企业为龙头,通过企业来带动丝绸业的发展。
第四十九章 嘉陵丝绸公司(修改)
更新时间2011713 19:06:49 字数:4936
顺庆人养蚕历史悠久,想不到各县都还有蚕业局,在杨兴提出要接见这些养蚕技术人才时,在伍非百组织下,竟然一下来了一百多个。
想不到顺庆竟然有这样多蚕茧丝绸专业人士,杨兴大喜,当即对大家说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现在共和了,我们革命军人就应该发展地方经济,因地制宜,闯出一条血路,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西方经济,莫不从轻工业入手的,英国是如此,我们近邻日本也是如此,他们一个小国,每年丝绸产量竟然高达1。5万吨,三倍于我们整个中国,实在是我们国人之耻辱亦。
我们中国一向号称丝绸之国,这个名号怎么能够让小日本占据呢?
在过去,曾经有人用“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来形容南充的丝绸业。
西汉,南充丝绸成为朝廷贡品;唐宋,南充“顺庆大绸”饮誉京城,畅销丝绸之路;果州之绫,被日本皇室珍为国宝;在前世,公元1915年,南充手工织出的丝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盖群芳而获金奖。
在前世,南充丝绸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出口丝和绸曾分别占四川省出口丝、绸的50%、80%,被外商誉为“万能丝”、“万能绸”。
大力发展顺庆的丝绸工业。养蚕是我们顺庆的传统,那就是我们顺庆有养殖家蚕的习惯,既然如此,宣慰使府决定。
当即让伍非百帮助寻找顺庆丝绸专业人士,以起草顺庆丝绸发展纲要。
于是,杨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每天起草纲要,每天接见丝绸技术人才。
在这其中,有一个叫肖成源的年轻人发言引起杨兴注意。
肖成源,1887年生,又名浚川,蓬州肖家湾人。少年时先读私塾,后进金溪高等小学堂。1907年考入成都实业学校蚕桑班。肖学习刻苦,历经三年,掌握了一整套栽桑养蚕制种的新技术。1910年毕业回乡,任职蓬州劝业分扬,劝课农桑。
肖成源认为:顺庆由于地方经济贫穷,很多人只是将养蚕作为普通副业,与养猪、养鸡无二,根本没有当做一个产业发展。
其次,四川丝绸业非常落后,听说江南各地,已经开始建立大规模丝绸厂,但是我们四川主要还是手工作坊,人工缫丝。
再次,就是政府对丝绸行业根本不重视,虽然各个县成立了蚕业局,建立了苗圃,但是根本没有资金保障。
再次,四川地处内陆,不像江浙地区,可以直接将丝绸销往国外,而我们则要层层关卡,难以运输到外地。走水路,通过嘉陵江运输出去,但是各地商船太少,难以运输,走旱路,又没有公路。
最后,就是地主横征暴敛,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大家基本上还算吃得饱,但是一遇到大荒之年,逃荒的逃荒,谁又有心情养殖蚕茧。
杨兴默默的听着,默默的记录着,在内心深处也加大了发展蚕茧的决心与毅力。
这天晚上,向邓孝可报告,要振兴顺庆经济,必须在顺庆府发展蚕桑。
要知道,南充(顺庆)历来是国内有名的丝绸城,如今不但落后于小日本,更落后国内其他丝绸生产区。
邓孝可曾经流过学,也曾经兴办公合川火柴厂,对发展实业还是蛮推崇的。
当杨兴带着肖成源等人来到他面前,告诉可以通过新的嫁接技术,增加桑叶产量,可以通过发展蚕桑,来振兴川北经济的时候,邓孝可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经过密商,由邓孝可确定由顺庆府每年省吃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