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警花闯三国-第4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刘欣对属下向来比较优厚,官员的俸禄都比较高,如今的长安城地价、房价都不算特别离谱,大多数官员如果想在长安城内购置房产,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研究院和训练基地虽然是和第一批搬家的武将同时出发的,但是他们的搬迁目的地并不是长安,而是长安城以西两百多里的郿邬城。研究院也不是全部搬往郿邬城,搬去那里的主要是与军事有关的一些研发和生产设施,民用物品的研发仍然留在了襄阳,至于民用产品和生产,则早已经转移到了好几个地方。比如白瓷的生产现在就主要集中在豫章郡的鄱阳县,茶叶、丝绸的生产则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留在襄阳的只有纸张的生产。
第697章 迁居长安
刘欣这样安排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军用物品的研发和生产,刘欣并不太担心,因为郿邬城本身就是一个军事禁区,不要说容貌差异甚多的异族人,就连汉人没有特别的通行许可,也不能进入郿邬方圆五十里的区域。刘欣真正担心的还是民用物品的保密问题。
大量先进的武器可以迅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而一些技术先进的民用物品,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还可以从国外赚取大量的真金白银,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反映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只有综合实力强大了,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强国。否则,即使军事实力再强,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那只能是穷兵黩武。
外国人当中也肯定会有一些有识之士,这些人来到大汉以后,如果看到大汉的丝绸、瓷器、纸张、茶叶,难免会生出窃取这些方面技术的念头。如果外国人也掌握了这些技术,甚至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那么汉人的商品就会失去独占市场的机会,不仅对于大汉王朝的经济是一个打击,对于大汉百姓的生活也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为了防范外国人窃取汉人的尖端技术,刘欣动了许多脑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允许外国人出现在生产丝绸、瓷器、纸张、茶叶这些商品的地方。现在,刘欣已经在茂陵设立了一个大的集市,允许外国商队在此交易。而茂陵也是外国商队进入大汉以后,可以走得最远的地方,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过了十天,第二批迁往长安的队伍出发了,这支队伍全部是武将和他们的家眷组成,队伍的规模要比第一支小了许多。同时,襄阳城中开始忙碌起来,第三支队伍已经在收拾行装了。
第三支迁往长安的队伍要庞大得多,这里包括内阁、六部以及襄阳书院。也就是说,除了刘欣和沮授两家以外,绝大多数的文官、武将和他们的家眷都将在这一批迁入长安。
其实,州牧府的东西也早已经收拾停当,几辆特制的马车都由刘欣亲手整个一新,但是刘欣并没有和其他人一起迁往长安,随他一起留在襄阳的还有沮授一家。
到了这时候,所有人都已经心知肚明,刘欣到达长安之日,就是他登基称帝之时。在这件事上,刘欣一直保持着低调,对于他过去宣称的“待大汉王朝统一之时再另立明君”也始终没有松口。但是,他手底下这些文臣武将早就行动起来,各种劝进活动已经悄悄展开。这些情况刘欣也已经知道,但他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制止,实际上就表明了一种默许的态度。
这些年来,随着占领的地方不断扩大,刘欣已经越来越感觉到,没有皇帝这个身份,对这些地方的掌控要费力得多。所以,这次他没有和田丰、郭嘉、程昱他们一起迁往长安,是为了给他们做那件事,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
就在刘欣悠闲地等着长安方面消息的时候,黄承彦忽然前来求见,拱手说道:“刘大人,黄某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让阿丑去长安书院继续读书的好,还望大人指条明路。”
上次蔡玥从州牧府回家以后,也曾经将襄阳书院要搬往长安的事情告诉过他。只是黄承彦听说襄阳书院还要保留,迁往长安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以后,黄承彦并有些不太想让黄月英去长安读书了。然而,直到今天,听说襄阳书院开始搬迁了,书院中一些资深的优秀教师都已经迁往长安,更重要的是,书院中的大批藏书也同时迁走了。
这样一来,襄阳书院与长安书院立刻就不在一个档次了。黄承彦就这一个宝贝女儿,从小就对她寄于厚望,自然想让她去最好的书院读书。于是黄承彦焦急起来,这才来见刘欣,希望刘欣能够兑现上次承诺给他做的生意。
士农工商,在那些大名士眼中,商人是最为低贱的职业,这些名士不仅自己不愿意从事这个行当,甚至不让自己的家人甚至家奴去从事这个行当。说到底,黄承彦也是一个思想保守的儒生,他也不愿意从事商业,甚至不愿意整个黄家从事商业。但是,就凭那几亩地里的收入,想要在长安城买块地建座宅子,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为了女儿,为了整个黄家的未来,黄承彦最好还是艰难地作出这个决定,走经商这条道路来重振黄家,所以他求刘欣帮助来了。对于黄承彦这个决定,黄家的其他子弟都是赞同的,生活在襄阳这个花花世界,谁不知道有钱的好处。
不过,这几年由于刘欣重视商业,还专门在户部成立商务司,使得刘欣辖区内的商业发展迅猛,尤其是重启丝绸之路以后,各地的商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黄家在黄祖担任家主的时候,就不屑于经商,现在贸然要组织商队,自然是一头雾水,既没有货源,也没有人才,只好求到刘欣门上。
得知黄承彦想要组织一支黄家商队,刘欣不由颔首笑道:“先生放心,这件事,刘某绝对会鼎力支持。但贸易讲究公平竞争,刘某也不可能给你太多的优惠,只能答应每年调拨给你们黄家三百斤茶叶,其他的就看你们黄家自己了。”
茶叶现在还属于官营商品,在市面上有钱也买不到,就连黄承彦家中喝的茶还是蔡珏送给他们的。刘欣一下子就调拨给黄家三百斤茶叶,这个支持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了。这三百斤茶叶,黄家甚至不用组织商队,在襄阳就能够大赚一笔。
黄承彦原来只是指望刘欣能够折价卖给黄家一些白瓷,那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刘欣一出手就是三百斤茶叶,不由大喜过望,连声称谢,拱手说道:“黄某还有两件事相求,还望大人能够答应。”
刘欣并没有因为黄承彦得寸进尺而生气,因为他知道黄承彦是个非常要面子的人,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连黄家商队组织货源的事情都不会来求自己,他既然开口,那就是有要紧的事情。刘欣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请讲,只要刘某力所能及,绝不推辞。”
黄承彦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刘大人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好意提醒过黄某,只是黄某犹豫不决,错过了时机。现在就算手头宽裕,想要在长安城中买块地建宅子也来不及了。这段时间书院搬迁,课暂时停了下来,但黄某想来也停不了几天,总不能因此耽搁了月英的学业。所以,黄某斗胆,想请大人恩准,让月英暂在大人府上小住一段时间。”
黄家在襄阳城中也没有宅子,但是好歹有两门亲戚,黄月英读书的时间不是住在州牧府就是住在太守府。这次书院迁往长安,而蔡瑁仍然是襄阳太守,却不是搬迁之列,于是黄家在长安城中就只剩下一门亲戚了。
不过,有一件事黄承彦却不知道,刘欣到达长安城以后,刘家是要住进皇宫的,黄月英再想住在刘家就不太合适了。黄承彦不清楚刘欣将要登基称帝的事情,并不是因为他平时不留心。相反,黄承彦对这方面的事情非常敏感。但是,自从刘欣击败董卓以后,无论是官还是民,呼吁刘欣称帝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就连司马徽、庞德公和刘备这些站在刘欣对立面的家伙,都已经看出刘欣是民心所向,而将目标瞄准了刘欣的下一代。
正因为黄承彦满脑子听到的都是刘欣应该称帝云云,所以这一次,轮到刘欣真要称帝了,他反而没有特别的感觉,更何况这次事情都是刘欣的一帮亲信文武秘密进行的,外人又如何得知呢?
听到黄承彦所求的竟然是这件事,刘欣不由哈哈大笑,说道:“先生勿忧,长安城中的宅子已经替你们准备好了。依刘某看,先生一家不如就此迁入长安好了。”
长安是未来的都城,那里的土地、房产现在价格还不算太高,但是总有一天会变成寸土寸金的所在。以刘欣、马芸来自后世的眼光,又怎么会看不到这一点?所以,在各地富商纷纷进长安城购地建房的时候,马芸也差人在长安城里买了许多土地,修建了一批住宅和店铺。
这些土地、房屋、店铺本来应该像襄阳一样,全部掌握在朝廷手里,这钱自然也只能由朝廷来赚了。可惜正赶上国库空虚,朝廷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建设长安城,只能将这些土地打包卖给各地的富商士绅。
不算大汉钱庄,州牧府的女人们自己也另外经营了一些店铺,手头有不少“私房钱”,早就商量着要在长安城置些产业,于是便趁着这阵东风,买了不少地,建了不少宅子。这些地和宅子刘欣其实是没有份的,但是蔡珏有份,她听说刘欣劝蔡玥早做准备的时候,就提出来从自己那一份里拨一处给黄家算了。
黄承彦不好意思地说道:“那小民就多谢大人了,等小民有了钱,买了宅子再还给大人便是。”
刘欣摆了摆手,说道:“这个不急,你要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第698章 初级学堂
黄承彦拱了拱手,说道:“黄家人才凋零,但也有几个天资聪颖的幼童,还望刘大人能行个方便,在长安书院中为黄家预留一两个名额。”
想要振兴日益没落的黄家,最缺的就是人才,而以黄家目前的状况,实在找不出几个可以拿得出手的人才。黄承彦颇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并没有替黄家的子弟讨要一官半职,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更长远的未来。
襄阳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很快就要被委以重任,这件事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是为了让书院的学生们能够更加认真读书,蔡邕已经将这个消息提前透露给了他们。黄月英满心欢喜,她还幻想着能够成为大汉的第一位女官,兴奋之余,一不留神便说漏了嘴,这事情就被黄承彦知道了。
书院是刘欣一手创办的,书院的学生学业有成,刘欣肯定会给他们一个安排,这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黄承彦却从这件看似十分正常的事情中发现,刘欣对书院学生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了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儒生。黄承彦敏锐地感觉到,要想重振黄家,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刘欣却拒绝得非常干脆:“这件事刘某不能答应你!”
黄家已经成年的人和半大小子们都没什么指望了,希望就寄托在那些孩童身上。见刘欣一口回绝,黄承彦焦急起来,咬了咬牙,说道:“黄某愿意让月英退学,把名额让给族中的其他子弟,恳请大人恩准!”
黄月英虽然只是个女孩,却是同年龄最优秀的几个学生之一,大多数的男孩子成绩都比不上她,书院的院正蔡邕就曾多次在刘欣面前夸奖过她,黄承彦也一直以自己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为骄傲。
现在,黄承彦宁可让黄月英退学,也要为黄家的其他子弟争取一个名额,倒让刘欣十分意外,不由问道:“先生真舍得让月英退学?”
襄阳书院的教学确实与其他地方不同,在那里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一些内容连黄承彦这样的大名士都是闻所未闻。黄月英在书院读了五年书,学识进步很快,黄承彦已经有些自叹弗如了。接下来这五年的学习内容,将更加重要。要说黄承彦真舍得让女儿放弃学业,刘欣自然不信。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黄承彦也一直犹豫不决。黄月英年龄渐渐大了,整天和一帮少年呆在一起总归不太合适。而且女儿总是嫁人的,就算今后嫁进刘家,可能对黄家还是会有些许帮助,但她终究是不能再代表黄家了。要想让黄家真正恢复往昔的辉煌,还是得依靠黄家自己的子弟。
不管黄承彦是多么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但是现在他既然已经被推举为黄家的家主,就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黄承彦略微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点了点头,说道:“黄某想清楚了,只要大人能够为黄家子弟解决一两个名额,黄某就让月英退学,绝不反悔。”
黄承彦其实还有另一层想法,黄月英与刘裕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只是没有公开而已。刘欣会不会称帝暂且不论,但刘家汉室宗亲的身份却是明摆着的。黄月英继续在书院抛头露面,也不知道刘欣夫妇心里会不会有什么想法,索性借这个机会让黄月英退学算了。
刘欣对黄承彦为了黄家的利益不惜牺牲女儿的学业也是甚为感动,却不知道黄承彦心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