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英雄出世 >

第14部分

英雄出世-第14部分

小说: 英雄出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边的滚蛋!”“毕大人回来!”
  “姓边的滚蛋!”“毕大人回来”……
  毕洪恩表面矜持着,内心却很得意,于武装“请愿团”的呼声中,对木呆呆的边义夫娓娓谈论“民意不可辱”的道理。
  继而,便在门外“民意”和屋里钱标统的双重拥戴下成了督府。
  而钱标统则在毕督府的提携下升了协统。
  不过,新上任的督府大人和协统大人都还是大度的,并没有追究边义夫往日通匪罪过,也无意让边义夫滚蛋,都很坚定地表示,不论“民意”如何反对,也不能让边义夫真就滚掉。
  并且说,边义夫终是做过几日革命党,虽说早先通过匪,昨夜实际上也算帮助剿了匪,名分仍是要给的,实惠也仍是要给的。
  毕洪恩便当场委任边义夫为督府委员兼花捐局会办,专司执行民国临时政府刚颁布的“剪辫令”和向全城妓院收税两大事宜……
  不料,没容毕督府和钱协统二位大人分派训导完毕,吃了一夜惊吓,又受了一夜闷气的边义夫,精神和肉体都再也坚持不住了,坐在椅子上身子一歪,昏厥过去……
  第十八章
  从昏昏沉沉中醒转来己是两日之后了。
  睁开眼时仍痴呆得很,闹不清新洪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置身之处一切都眼生,光线暗暗的,让边义夫既不知是白天还是黑夜,也说不清自己是在哪里?
  可以肯定,这里已经不是督府衙门了,衙门里的卧房比这大得多,也干净得多,房里断没有这等刺鼻的霉味和劣质烟叶的怪味。
  坐起来再看时,才看到了唯一眼熟的东西,却是自己前侍卫副官王三顺。
  王三顺坐在他面前的窗下打盹,椅背上挂着把带套的短枪,身边还有个蓝花布的大包袱。
  边义夫坐起来时,破木床响了一下,把王三顺惊醒了,王三顺立马去摸枪,待得发现没有刺客,却是主子醒来了,才把枪又放下了。
  边义夫这才明白,在他落难时,督府衙门那么多侍卫中,只王三顺一直守着他,侍卫着他,心里一热,吃的那惊吓和闷气都及时记起了,再顾不了啥督府兼主子的架子,赤脚跳下床,搂住王三顺哭了。
  王三顺说:“边爷,你哭啥呀?”
  边义夫挂着满脸的泪水道:“三顺,我……我被那帮王八蛋耍了,我……我不是督府,也……也不是协统了。我……我又只有一个老弟你了……”
  王三顺说:“边爷,你可别这么说,你这么说,我……我也想哭哩!”
  可王三顺却没哭,又劝边义夫说:“边爷,你想呀,前夜死了多少人呀,连霞姑奶奶和李二爷这样的大豪杰都死了,咱却没死,这……这还不好么?我看比他娘啥都好!边爷你说呢?”
  边义夫却啥也说不出。
  王三顺无意中提到霞姑,勾起了边义夫深刻的痛悔。
  霞姑的面孔便在眼前晃,像是仍活着,极真切地和他说话哩!
  又清楚的记起,霞姑被排枪打飞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骂他,只骂了半句,“狗日的边……”边什么?不知道。反正不会再是“边哥”了。
  霞姑和他好了这么多年,就是光复后气他做督府,也还诚心帮他,他却把她害了。不是因为想帮他,霞姑决不会同意把步二标开到城外,也决不会带着两颗人头作礼物,去赴毕洪恩的鸿门宴。
  然而,霞姑终是误会了他,把那时的他想得太坏了。
  其实,那时的他不是太坏了,反却是太好了,太善了,才眼睁睁的上了毕洪恩的当。
  这霞姑搭上性命换来的教训值得让他记一辈子。
  也真就记了一辈子——
  嗣后,当边义夫在“讨逆”、“靖国”、“护法”、“讨袁”、“讨贼”等等,等等的战事中,几次赴对手的鸿门宴时,都再没吃过这样善良无知的大亏。
  用对手的话说,“这位三炮将军狡诈的像一只闻风即溜的花狐狸。”
  而边义夫为对手设了三次鸿门宴,则又是极成功的,三次除了三个隐患,在重要关头决定性的改变了历史。
  这是霞姑留给边义夫的最后遗产,也是霞姑对边义夫一生事业中最大的帮助,没有民元革命毕府鸿门宴上一个女丈夫的血,也就没有边义夫后来一次次成功的躲避和成功的进击……
  当时,边义夫却还不是“狡诈的花狐狸”。
  为霞姑痛哭了一番后,边义夫还没想到要逃,更没想到毕洪恩和钱协统反悔之后,会派人来追杀他。虽说心里知道不做督府和协统,而去做毕洪恩手下的督府委员和花捐局会办是受辱,却仍是想去做。
  做官有权势,有威风,还有人奉承,实是太诱人了,没做过官不知道,只要做上了,哪怕只做几天,还真就割舍不下。
  于是,边义夫收起对霞姑的追思,红着眼圈对王三顺说:“三顺,咱也不能在这里久呆,过去的事咱……咱得把它忘了。明日……明日咱还得去督府衙门找毕洪恩,办妥正式的文书,到花捐局上任。”
  王三顺一听这话就急了:“我的个边爷来,你那督府和协统都被人家搞掉了,霞姑、李二爷又死了,这花捐局的会办还做得牢啊?!”
  边义夫说:“牢不牢我不管,能做几天我也不管,反正现在总得做,好歹也是个肥缺……”
  王三顺见边义夫还执迷不误,便叹了口气劝道:“边爷呀,若是没有毕府那一出子,你和霞姑奶奶又没那么深的关系,你不做这花捐局会办,我也会劝你做,——谁不知道这是肥缺呀?既能抓银子,又能玩婊子。可如今这样子,你敢放心去做么?就不怕毕洪恩、钱协统翻脸杀你么?”
  边义夫说:“要杀我,他们在毕府就杀了,不会拖到现在。”
  王三顺道:“你以为人家在毕府不想杀你么?只是没杀成罢了!边爷,你不想想,人家若不想杀你,为啥下手前不和你透个口风?”
  边义夫说:“那是怕我会去和霞姑、李二爷他们说……”
  王三顺无可奈何地苦苦一笑:“这么说,边爷你是真要做那管辫子和婊子的委员了?”
  边义夫点点头:“我就要去做做看,反正总比回家当草民好,是官就大于民,我可算知道了……”
  边义夫说这话时是中午。
  到晚上,当客栈卧房里突然飞进几颗子弹,打碎了桌上的一面镜子和两个花瓶之后,边义夫的主张才改了,再不提做委员兼花捐局会办的话了,连夜和王三顺一起从老北门逃出了城。
  出了城,奔波半夜,一口气逃到桃花集与桃花山的叉路口上,二人才在路边的田埂上坐下来歇脚。
  歇脚的当儿,边义夫和王三顺主仆二人又迟疑了,不知该奔哪去。原说要回桃花集老家的,可眼见着桃花集就在面前,两人的心里偏又怯了。
  主子和奴才却又相互瞒着,并不明说。
  这时,星斗满天,闪闪烁烁,像凭空罩下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
  一弯上弦月遥远且朦胧,仿佛网上撕开的一个小口子。
  夜幕下的旷野一派死寂,没有一丝儿活气,只有相依着坐在一起的边义夫和王三顺,以各自的喘息证明着自己和对方的存在。
  歇了好半天,边义夫才又“考”起了王三顺,极力镇定着道:“三顺呀,落到这一步了,我现在倒真要考考你了:咱面前现在有两条路,进山或是回家,三顺,你说咱走哪条呢?”
  王三顺无精打采地道:“我说不准,我听你的。”
  边义夫痛苦地看着天上那黑幕大网,想了好半天,才最后下了决心:“就……就回家吧!”
  还找了个很好的理由:“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总……总是第一位的……”
  第十九章
  李太夫人看着儿子落到这步田地,回来“齐家”了,再无一句责骂与抱怨。
  老夫人像变了个人似的,一连两天任啥没说,只听边义夫和王三顺倒肚里的苦水,且不插言,最多只是点点头或摇摇头。
  生活上,李太夫人让家人把边义夫和王三顺都照应得很好,还好声好气地和边义夫商量着,给小孙子起了名字。
  根据边家“礼义济世,家道遐昌”的班辈排下来,小孙子该是济字辈的,便由边义夫做主,李太夫人恩准,取了正式的官名:边济国,字,荣昌。
  李太夫人这番举止让边义夫和王三顺都很意外,也都很感动,主仆二人一致认为,李太夫人实是太宽厚了。
  因着李太夫人的这份宽厚,边义夫和王三顺就都收了心,只当以前四个月是做了场梦,打算着就此洗手,呆在家里好好过庶民的小日子。甚至还商量好了再次到尼姑庵爬墙头……
  不料,到得第三天傍晚,李太夫人却把边义夫和王三顺一起传到二进院自己房里,对边义夫和王三顺说:“你们主仆俩歇也歇够了,该说的也说完了,现在得走了。”
  边义夫觉得很突然,惊问道:“娘,你……你让我们到哪儿去?你知道的,我……我啥也没瞒你,毕……毕洪恩和钱协统要……要杀我呀!他们已杀了那么多人,还……还活埋了几百口子!他们……他们让我当花捐局会办是假,想杀我才……才是真……”
  王三顺也说:“老夫人,边爷难哪!实是不能再回新洪城了……”
  李太夫人道:“我并没叫你们回新洪城,只叫你们走。你们当初不听我的话,如今闹到这步田地,想做顺民也做不成了!现在,你们反朝的毕大人和钱协统要杀你们,日后灭了革命党,大清圣上重坐龙庭也要杀你们。你们得清楚。从伙同霞姑那个女强盗攻城的那日起,你们都没退路了。”
  前途被母亲道破后才知道,竟是如此暗淡。
  大冷的天,边义夫面额上还是渗出了汗,脸一下子也白了。
  李太夫人继续说:“义夫,你不要怪我心狠,事我已给你说透了,你既已参与谋反,为大义娘不能留你;谋反后又落得这么个被人追杀的结局,为娘的就更不能留你了。不留你,正是娘出于私情为你着想,你呆在家里必是死路一条,出去了,没准倒还有一线生机……”
  边义夫抹着脑门上的冷汗,讷讷问:“可……可我还能去哪呢?”
  李太夫人说:“进桃花山。我替你想了两天两夜,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一条道了。你和三顺不说了么?步二标还有八百口子弟兄逃到了桃花山。你和三顺得去找他们,得靠他们的力,和毕洪恩、钱协统这两个乱臣贼子拼到底!”
  这更让边义夫吃惊,他再没想到,素常对桃花山里的强盗恨之入骨的母亲会主动提出让他和王三顺进山投匪。
  边义夫以为母亲是捉弄他和王三顺,便道:“娘,你……你要是气我,就……就打我两巴掌也好,只……只是别再这么挖苦我了……”
  李太夫人摇摇头说:“都到这份上了,娘还有挖苦你的心思么?娘的秉性你是知道的,素常不惹事,碰上事不怕事。和当年你那不争气的爹正相反。我看你呀,一点不像我这个为娘的,倒活脱像你爹。正是个没事一身胆,逢事面团团的东西!”
  王三顺插言道:“老夫人,也不好这般说哩!我边爷还算是有点胆的,攻城那日,老北门没人敢下令开炮,就边爷下了令,连开三炮……”
  李太夫人定定地看着边义夫说:“义夫,只要你还有胆就好。你不是做过反朝的督府么?那就以督府的名,把山里的弟兄编起来,再下一次令,再轰一次城,再连开三炮,把姓毕的和姓钱的这甥舅俩轰出去!别坐等着他们来杀你们,剿你们!我再说一遍:你们别做那退的梦了!你们既上了贼船,最好的结局便是做窃国大盗!”
  母亲无意中说出的窃国大盗一语,让边义夫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尽管边义夫知道,忠于大清的母亲并不是真想让他去做“窃国大盗”,可他却由这句话看到了暗淡前程中的一线光明,看到了一个男子汉轰轰烈烈活上一世的最高目标。
  当夜,边义夫倒在火炕上吸了两钱大烟,又和王三顺商量了半天,终于下定了决心:再进桃花山!向山中的弟兄宣布:毕洪恩和钱标统那夜是谋反兵变,他要以督府兼协统的名义,亲率弟兄们去讨伐。
  想得激动,边义夫等不到第二天天亮了,拉着王三顺,收拾东西就要连夜走。
  李太夫人也不拦,边郁氏抱着儿子,又拖着大小姐、二小姐在一旁哭,李太夫人反而好言好语劝。
  行前,李太夫人拿出家里仅有的九百两现银,分做两包,用一层层布包好了,交给边义夫和王三顺,要边义夫和王三顺用它做日后招兵买马的花费。
  边义夫心头一热,噙着泪跪下来给母亲磕了头。
  王三顺放声哭了,也跪下给李太夫人磕头。
  李太夫人看着跪在一起的边义夫和王三顺,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