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第5部分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5部分

小说: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循 内廉阴股充,环绕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逢,上贯膈里布胁肋,挟喉项颖目系 
同;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生目系中,下络颊里还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是经血多气少 
焉,是动腰疼俯仰难,男疝女人小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 
难,或时遗溺并狐疝,临证还须仔细看。 


卷之一总论
火湿分治论
内容: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瘦人血虚生热,热生火,火生燥。故肥人多寒湿,瘦 
人多热燥也。夫以人形分寒湿热燥,此得之于外,然其中脏腑为病,亦有寒湿热燥之殊,不 
可不知。《玉匮金钥》曰∶肝脏由来同火治,三焦包络都无异,脾胃常将湿处求,肺与大肠 
同湿类,肾与膀胱心小肠,寒热临时旋商议,恶寒表热小膀湿,发热表寒心肾炽,十二经最 
端的,四经属火四经湿,四经有热有寒时,攻里解表细消息,里热表寒宜越竭,表热表寒宜 
汗释,湿同寒,火同热,寒热到头无两说,六分分来火热寒,寒热中停真浪舌,热寒格拒病 
机深,亢则害兮承乃制,紧寒数热脉正邪,标本治之真妙诀,休治风,休治燥,治得火时风 
燥了,当解表时莫攻里,当攻里时莫解表,表里如或两可攻,后先内外分多少,治湿无过似 
决川,此个筌蹄最分晓,感谢轩岐万世恩,争奈醯鸡笑天小。 


卷之一总论
虚实分治论
内容:夫疾病之生也,皆因外感内伤生火生湿,湿而生热,火而生痰,四者而已。审其为少壮 
新病,是湿则燥之,是火则泻之,是湿而生热则燥湿而兼清热,是火而生痰则泻火而兼豁痰, 
无余蕴矣。审其为老衰久病,又当半攻半补焉。如气虚而有湿热痰火,则以四君子汤补气而 
兼燥湿清热、豁痰泻火;如血虚而有痰火湿热,则以四物汤补血而兼泻火豁痰、清热燥湿。 
如此则攻补兼施,庶乎可也。予故曰∶少壮新病攻邪为主,老衰久疾补虚为先。若夫阴虚火 
动,脾胃衰弱,真阴者水也。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水虽喜润,然太 
润则草木湿烂。是以补脾胃补肾之剂务在润燥得宜,亦随病加减焉。 


卷之一总论
附∶病机赋
内容:窃谓医虽小道,乃寄死生,最要变通,不宜固执,明药、脉、病、治之理,(药性、脉 
诀、病机、治法。)悉望、闻、问、切之情。(望色、闻声、问故、切脉。)药推寒热、温凉、 
平和之气,辛甘、淡苦、酸咸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泻补之能。脉究浮沉、迟数、 
滑涩之形,表里、寒热、实虚之应,阿阿嫩柳之和,弦钩毛石之顺。药用君臣佐使,(主病 
之谓君,最多;辅君之谓臣,次之;应臣之谓佐使,又其次之。)脉分老幼瘦肥。(老人脉濡, 
小儿脉数,瘦者脉大,肥者脉细。)药乃天地之精,药宜切病,(药不泛用,则切病矣。)脉 
者气血之表,脉贵有神。(脉中有力,谓有神也。)病有外感内伤、风寒、暑湿、燥火之机, 
治用宣通、泻补、滑涩、温燥、重轻之剂。外感异乎内伤,(外感乃有余之症,内伤乃不足 
之证。)寒证不同热证。(伤寒直中之邪为寒,伤寒传经之邪为热。)外感宜泻而内伤宜补, 
寒证可温而热证可清。补泻得宜,须臾病愈;温清失度,顷刻人亡。外感风寒宜分经而解散 
,(外感风寒传变不一,宜分经络解散方可。)内伤饮食可谓胃以消溶。(内伤饮食只在一处 
,不过调胃消导而已。)胃阳主气,司纳受,阳常有余。脾阴主血,司运化,阴常不足。胃 
乃六腑之本,(能纳受水谷方可伤化气液。)脾为五脏之源。(能运化气液方可克营卫。)胃气 
弱则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调理胃脾为医中之王道,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病多寒冷 
、郁气,气郁发热。(寒谓风寒外感,昼夜发热。冷谓生冷内伤,午后发热。)或出七情动火 
,火动生痰。有因行藏动静以伤暑邪,或是出入雨水而中湿气。亦有饮食失调而生湿热,倘 
或房劳过度以动相火。(以上六条言病机。)制伏相火要滋养其真阴,(以下六条言治法。)祛 
除湿热须燥补其脾胃。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阳暑可清热,阴暑可散寒。寻火寻痰分多 
分少而治,究表究里或汗或下而施。(是风寒则汗之,谓温散也;是生冷则下之,谓温利也 
。)痰因火动,治火为先;火因气生,理气为本。治火轻者可降,重者从其性而升消。理气 
微则宜调,甚则究其源而发散。实火可泻,或泻表或泻里。(指外感也。)虚火宜补,或补阴 
而或补阳。(指内伤也。)暴病之谓火,怪病之谓痰。寒、热、湿、燥、风,五痰有异;温、 
清、燥、润、散,五治不同。(寒痰温之,热痰清之,湿痰燥之,燥痰润之,风痰散之。)有 
因火而生痰,有因痰而生火,或郁久而成病,或病久而成郁。金、水、木、火、土,五郁当 
分;泄、折、达、发、夺,五法宜审。(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 
夺之。)郁则生火生痰而成病,病则耗气耗血以致虚。病有微甚,治有逆从。微则逆治。(以 
寒药治热,以热药治寒。)甚则从攻,(以寒药治热佐以热药,以热药治寒佐以寒药。)病有 
本标,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法分攻补,虚而用补,实而用攻。少壮新邪专攻则是,老衰久 
病兼为补为规。 
久病兼补虚而兼解郁,陈症或荡涤而或消溶。积在胃肠可下而愈,块居经络宜消而痊 
。女人气滞淤血宜开血而行气;男子阳多乎阴,可补阴以配阳。苁蓉、山药,男子之佳珍, 
(补阴故也。)香附、缩砂,女人之至宝,(行气故也。)气病血病二者宜分,阳虚阴虚两般 
勿紊。阳虚气病昼重而夜轻,(自子至巳为昼。)血病阴虚昼轻而夜重。(自午至亥为夜。)阳 
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热。(阳为气、为真火。)阴虚生火,火生燥,燥生风。(阴为血,为 
真水。)阳盛阴虚则生火,火逼血而错轻妄行。阴盛阳虚则生寒,寒滞气而周身浮肿。阳虚 
畏外寒,(阳气虚不能外,故畏外寒。)阴虚生内热。(阴血虚不能配气,故生内热。)补阳补 
气用甘温之品,滋阴滋血以苦寒之流。调气贵用辛凉,(气属阳,无形者也。气郁则发热, 
故宜用辛凉之药以散之。)和血必须辛热。(血属阴,有形者也。血积则作痛,故宜用辛热之 
药以开之。)阳气为阴血之引导,阴血乃阳气之依归。阳虚补阳,而阴虚滋阴;气病调气, 
而血病和血。阴阳两虚,惟补其阳,阳生而阴长;气血俱病,只调其气,气行而血随。藏冰 
发冰以节阳气之燔,滋水养水以制心火之亢。火降水升斯人无病,阴平阳秘我体长春。小儿 
纯阳而无阴,老者多气而少血。肥人气虚有痰宜豁痰而补气,瘦者血虚有火可泻火以滋阴。 
膏粱无厌发痈疽,热燥所使;痰薄不堪生肿胀,寒湿而然。北地耸高宜清热而用燥,南方 
下可散湿以温寒。 


卷之二证治提纲
得病有因
内容:治病活法虽贵于辨受病之证,尤贵于问得病之因。风则走注,寒则拘挛,暑则烦渴,湿 
则重滞,此受病之证然尔。或耗于交淫,或触于惊恐,或伤于酒食,或深居简出而受暑,自 
非委曲寻问其因,则以意治病岂不谬邪?有人喉间麻痒,医问其平日所嗜,曰∶常吃鸠子。 
乃知鸠食半夏苗,以生姜治之而愈。有人昏迷不醒,医问其喜食者何有?曰∶酷好煎炙飞禽。 
乃用红丸子、小七香丸末之,而入朱砂膏为小丸,薄荷泡汤灌下,须臾即苏。有人暑月深藏 
不出,因客至于窗下,忽尔倦怠力疲,自作补汤,得之反剧。医问其由,连进两服香薷饮作 
效。举此为例,其他可推。古云∶医者,意也。苟不究其得病之因,其何以为意会? 


卷之二证治提纲
治病当先救急
内容:治病如弈棋,当先救急。急者何?救其重而略其轻也。假如病患发热经日,服通利之剂, 
泄泻不止,呕吐大作,粥药不入,而热犹未已。治法略去发热一节,且以定呕进食为先。惟 
人参、生姜,入些炙甘草,煎汤调苏合香丸,咽下养正丹,斟酌丸数与之。进剂以还,呕吐 
自定,饮食渐进,泄泻亦自不作。是元气既正,纵有微热,特假热耳。人参、川芎、柴胡、 
甘草调理之。 


卷之二证治提纲
治病如操舟
内容:操舟在手,当风波震荡之中,一有转移,则舟覆矣。医权药衡,主持在我,不可偏徇病 
家所欲,尤不可张惶,使病患惊。间有病家,粗识皮肤,辨难反复,万勿惑焉。又有瘥后, 
触犯再复,隐讳不言,须诘 
问其由,庶得对病施药。 


卷之二证治提纲
用药中病不必尽剂
内容:治寒以温,治热以凉,但中病即止,矫枉则过正也。盖凉药频施,必至于呕恶沉冷,温 
药频施,必至于烦躁烘热。所贵酌量权度,一毫无过用焉,是为活法。 


卷之二证治提纲
经常用药自有奇功
内容:人有中年以上,素挟风痰,腹中时痛,忽尔感冒,虽已发散寒邪,无复发热头疼之苦, 
奈何风痰呕吐俱作,诸药罔功。但用茯苓二陈东加南木香、白豆蔻作剂,入生姜、乌梅同煎, 
调 
橘皮、白豆蔻、炙甘草调之。若通小便,则于内加麦门冬;若通大便,则于内加枳壳,以咽 
神保丸四五丸,大小腑一通,顿遂勿药之喜。 


卷之二证治提纲
论肝脾生病
内容:经曰∶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盖肝脉可以知风寒之出入,脾脉可以验 
饮食之盈亏。肝亦主血,脾亦主痰,以其脉之虚实而益损之,以其病之关系而对治之。君请 
择斯二者。 


卷之二证治提纲
病人尺脉洪大
内容:此病在下部也。当疏利而出之。脉洪大主热,多是大小便不通,或小腹结急,脐下蓄血; 
或肾气攻刺,发作奔豚;或下焦停水,外肾虚肿;或风邪攻肾,脚痹腰疼;或肾脏风毒,身 
下疮痒。当随证体认,以对病之剂主之,大概通利为第一义,临诊精思而熟审焉。 


卷之二证治提纲
水气、肾气、血气、风毒擒纵治法
内容:此等证候,先以青皮、陈皮、枳壳、北梗、半夏、紫苏、生姜、甘草解其寒邪,调其卫 
气,然后斟酌,用十枣汤吞养正丹。轻者却只用神保丸夹青木香丸,以五灵脂入乌梅、浓蜜 
煎汤咽下钱氏宣风散,亦可以疏利风毒。俟大便通快流行,其病已减,继是二陈东加当归、 
川芎、木香、缩砂辈调理之。 


卷之二证治提纲
治痢要诀
内容:痢出于积滞。积,物积也;滞,气滞也。物积欲出,气滞而不与之出,所以下坠里急, 
乍起乍止,日夜凡百余度。病家所请,莫不求其止,孰知物积气滞致有如是之证耶?继人但 
见有上项证候,不论色之赤白,脉之大小,一皆以通利。行之物积,用巴豆、大黄辈;气滞 
用枳壳、桔梗、青皮、莪术辈;二者兼济,必能收功,其间佐以黄连阿胶丸效验尤着。盖痢 
疾多因伤暑、伏热、酒面、炙爆酝酿而成,其阿胶尤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则能疏导,无 
热毒留滞则能安平。市肆或无丸子,即以炒阿胶、当归、青皮、赤茯苓、黄连作剂,入乌梅、 
浓蜜同煎,最能荡涤恶秽,积滞既去,遍数自疏,嗣是却以木香、茯苓、缩砂、白豆蔻、陈 
皮、甘草调之,自然喜食,食则糟粕入于大肠,然后真人养脏汤、易简断下汤,可止则止矣。 


卷之二证治提纲
简径治痢
内容:诸热痢、血痢,及痢后大肠里痛,用萝卜截碎研细,滤清汁一小盏,蜜水相半一盏,同 
煎。 
又法 热痢,旧年白梅并好茶、蜜水各半煎服。冷痢,生姜汁、蜜水各半煎服。仍兼木 
香、生肉豆蔻为佐。蜜最治痢。 


卷之二证治提纲
姜茶治痢法
内容:姜能助阳,茶能助阴,二者皆能消散,又且调平阴阳,况于暑毒、酒食毒皆能解之也。 
不问赤白冷热通用之。老生姜切如豆许,与茶叶等分,用新水煎服。东坡医文潞公作效。 


卷之二证治提纲
噤口痢
内容:下痢噤口不食,虽曰脾虚,盖亦热气闭隔心胸所致也。俗用木香则失之温,用山药则失 
之闭,惟真料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末,以道地粳米饮乘热调下,或用人参、茯苓、石莲子肉 
入 


卷之二证治提纲
疟痢用常山、罂粟壳
内容:常山治疟,罂粟壳治痢,人皆薄之固也。然下痢日久,腹中无痛,当涩肠岂容不涩?疟 
以痰水作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